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游戏对幼儿有着独特的价值,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区角活动的,区域活动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那如何有效落实区角活动的游戏化,提升区角活动的品质?我以主题活动“盒子总动员”为例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区域活动;游戏材料;幼儿
在《指南》中曾强调: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了强化课程的整体性,我尝试将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既提升了主题活动的效益,又挖掘了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多方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调整区角的空间,形成开放性区域
大家都知道:幼儿园的区角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活动的有序环境,也就是创设合理的空间。
(一)空间规划
在创设“盒子总动员”区角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它在活动室中的位置问题,以有利于幼儿形成安全感和目标感、有利于幼儿自主学习为设计原则。有了区角设计的想法,我就马上开始了我的调整行动,首先我开始选择适宜的地点,比如语言区:幼儿们特别喜欢坐在个人的阅读小空间里看书,可能那样对于幼儿来说既有私密性,又充满了安全感。所以我把语言区调整到一个比较安静的角落,尽可能和比较热闹的角色游戏区分开,以免干扰到幼儿的阅读和思考。
(二)有效分割
接下来我开始对区角进行有效地分割。我利用桌子、柜子、盒子等对本区角进行分割,形成一个半封闭的区角环境,这样不仅能避免幼儿活动时受干扰,使他们获得安全感,也方便了幼儿与其他区角活动建立起联系。像我们班的美工区,就充分利用了桌子、柜子以及盒子来进行分割,幼儿在里面作画不易受打扰,也特别有安全感。还有科学区,也将盒子的分割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三)过道设计
教室的每个区角设计完后,我开始考虑过道的设计。过道的设计既要有利于幼儿进出区角时自主有序以及拿放材料方便,又要避免幼儿在其中发生奔跑的现象,从而保证幼儿的活动不受影响。因此我转变了空间观,把空间从室内拓展到室外,让各个空间之间从封闭走向开放,变独享的空间为共享的空间,从静态的空间走向动态的空间。这时我想到我们班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教室前方的一块大操场,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大游戏环境,一个放飞自由的地方,一个让梦起航的地方。作为户外活动区,让幼儿们的游戏与盒子相融合,幼儿们在操场上用随手拾来的大纸盒,在他们的相互合作下,变成了玩耍的迷宫和城堡。
二、丰富区域材料,突出主题性区域
本次区角材料的选择我打破了以往高结构的模式,我努力让游戏材料少一些“豪华”“逼真”和“设计感”,多一些“生态”“低碳”和“低结构”,使区角自身的独特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就使游戏性更强,也更易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这样的区角活动受时间限制较小,幼儿可以自主掌控活动的进度,区角活动的目标和玩法就可以由幼儿自由选择,从而帮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区角材料的投放我们统筹兼顾了三个要素:
第一要素:材料体现丰富性
也就是说每个区角的材料都要满足多名幼儿同时操作的需要,因此我在提供材料时就要注意提供足够的、能让较多幼儿使用的材料。比如说科学区:与其他区域相比,它的操作时间有时会比较短,如果操作材料过于单一,幼儿难免会重复该活动,因此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应注意材料种类的丰富性。瞧,这是我们的科学区,我们选择了幼儿生活中不同的废旧材料:牛奶盒、牙膏盒、纸盒等等,在科学区里投放了许多探索的秘密,让幼儿进行探索。比如说:我们看到的汽车轨道,让幼儿来探索哪个轨道汽车下滑速度快,这个轨道就是用盒子做成的。在科学区,我还要重点推介的是弹珠下滑这个游戏,这个游戏深受幼儿们喜欢,所以在科学区我们还让幼儿制作了轨道。瞧,幼儿们正在用牙膏盒进行修剪,然后制作,最后尝试体验弹珠下滑的乐趣。
第二要素:材料体现层次性
“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比如说:在“美工区”,我们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自主学习,满足幼儿对美的个性化体验。因此在投放材料时,我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操作方式,并和幼儿共同制定了不同的规则,让幼儿在具有多元化、层次性特点的材料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比如说:美工区有的幼儿选择在盒子上自由作画,有的选择用盒子来装饰各种图案,还可以在画完后进行拼图游戏。瞧,这是我们班的“生活区”,有的幼儿选择包装礼品盒,有的选择装饰礼品盒,处处体现了一物多玩,材料的层次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三要素:材料体现开放性在区角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费心费力设计的活动,幼儿参加过几次就不愿意再继续了,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材料的操作规则、结果都过于封闭,幼儿有了这个材料的操作经验后便不愿意重复了。因此,教师要注意材料的开放性,要有意识引导幼儿发现材料的变化,不至于失去操作的兴趣。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在“户外搭搭乐”活动中背后的故事:大家看到的是户外活动中幼儿们都在忙碌的一片景象,是的,幼儿们特别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用盒子来拼搭各种造型,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但是有一次天公不作美,风特别大,把幼儿们搭好的造型全部都吹翻了,我还记得当时幼儿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挫败感和失落感。当时,我引导幼儿观察操场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材料,有的幼儿马上就找到了身边的椅子,大家一起商量、合作:用椅子来进行加固,又方便又牢固,这下,幼儿们的干劲又被激发出来了……我们把游戏的各种权利都交还给幼儿,我们不喜欢老师“教”給幼儿玩游戏,我们喜欢根据幼儿的经验来生成游戏。原来,开放、可变的材料不仅能让幼儿拥有探索的兴趣,也可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以幼儿为本,改进区角的评价
主题性区域活动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而是了解现状,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主题性区域活动的评价主要的涉及对象是幼儿。对幼儿评价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坚持度,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交往能力,幼儿在活动中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幼儿在活动中的认知能力,幼儿的规则意识。比如说:我们班幼儿在每次区角活动中都能遵守规则来玩,还有的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新的体验,玩出了新的创意,这样在活动中他们就可以进行自我评价,而评价的载体正是这棵评价树,评价树上装饰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喜糖盒。在区角活动中,幼儿们会在自己的评价树上找到属于自己名字的盒子,然后选择不同颜色的便签纸来进行简单绘图,每一种颜色的纸都代表着幼儿的一种体验,比如说:红色代表愉悦性,黄色代表自主性,蓝色代表规则性,绿色代表创造性,幼儿会在游戏结束后拿着自己的评价盒子来进行多元地自我评价。
有效的学习一定意味着幼儿获得新经验,要获得新经验就要让幼儿面临问题和挑战。建设区角活动的路程很长,我对区角活动的认识仅仅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在区角活动的建设之路上,我将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深入理解区角活动与游戏的关系,努力体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思想,让幼儿成为区角活动真正的主人。总之,促进幼儿的发展,更需要我们用“理念”、用“心”去做,需要我们大胆、放手让幼儿去做,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幼儿……
【参考文献】
[1]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3:4-7
[2]庄宏玲.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5:70-72
【关键词】区域活动;游戏材料;幼儿
在《指南》中曾强调: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了强化课程的整体性,我尝试将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既提升了主题活动的效益,又挖掘了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多方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调整区角的空间,形成开放性区域
大家都知道:幼儿园的区角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活动的有序环境,也就是创设合理的空间。
(一)空间规划
在创设“盒子总动员”区角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它在活动室中的位置问题,以有利于幼儿形成安全感和目标感、有利于幼儿自主学习为设计原则。有了区角设计的想法,我就马上开始了我的调整行动,首先我开始选择适宜的地点,比如语言区:幼儿们特别喜欢坐在个人的阅读小空间里看书,可能那样对于幼儿来说既有私密性,又充满了安全感。所以我把语言区调整到一个比较安静的角落,尽可能和比较热闹的角色游戏区分开,以免干扰到幼儿的阅读和思考。
(二)有效分割
接下来我开始对区角进行有效地分割。我利用桌子、柜子、盒子等对本区角进行分割,形成一个半封闭的区角环境,这样不仅能避免幼儿活动时受干扰,使他们获得安全感,也方便了幼儿与其他区角活动建立起联系。像我们班的美工区,就充分利用了桌子、柜子以及盒子来进行分割,幼儿在里面作画不易受打扰,也特别有安全感。还有科学区,也将盒子的分割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三)过道设计
教室的每个区角设计完后,我开始考虑过道的设计。过道的设计既要有利于幼儿进出区角时自主有序以及拿放材料方便,又要避免幼儿在其中发生奔跑的现象,从而保证幼儿的活动不受影响。因此我转变了空间观,把空间从室内拓展到室外,让各个空间之间从封闭走向开放,变独享的空间为共享的空间,从静态的空间走向动态的空间。这时我想到我们班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教室前方的一块大操场,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大游戏环境,一个放飞自由的地方,一个让梦起航的地方。作为户外活动区,让幼儿们的游戏与盒子相融合,幼儿们在操场上用随手拾来的大纸盒,在他们的相互合作下,变成了玩耍的迷宫和城堡。
二、丰富区域材料,突出主题性区域
本次区角材料的选择我打破了以往高结构的模式,我努力让游戏材料少一些“豪华”“逼真”和“设计感”,多一些“生态”“低碳”和“低结构”,使区角自身的独特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就使游戏性更强,也更易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这样的区角活动受时间限制较小,幼儿可以自主掌控活动的进度,区角活动的目标和玩法就可以由幼儿自由选择,从而帮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区角材料的投放我们统筹兼顾了三个要素:
第一要素:材料体现丰富性
也就是说每个区角的材料都要满足多名幼儿同时操作的需要,因此我在提供材料时就要注意提供足够的、能让较多幼儿使用的材料。比如说科学区:与其他区域相比,它的操作时间有时会比较短,如果操作材料过于单一,幼儿难免会重复该活动,因此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应注意材料种类的丰富性。瞧,这是我们的科学区,我们选择了幼儿生活中不同的废旧材料:牛奶盒、牙膏盒、纸盒等等,在科学区里投放了许多探索的秘密,让幼儿进行探索。比如说:我们看到的汽车轨道,让幼儿来探索哪个轨道汽车下滑速度快,这个轨道就是用盒子做成的。在科学区,我还要重点推介的是弹珠下滑这个游戏,这个游戏深受幼儿们喜欢,所以在科学区我们还让幼儿制作了轨道。瞧,幼儿们正在用牙膏盒进行修剪,然后制作,最后尝试体验弹珠下滑的乐趣。
第二要素:材料体现层次性
“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比如说:在“美工区”,我们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自主学习,满足幼儿对美的个性化体验。因此在投放材料时,我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操作方式,并和幼儿共同制定了不同的规则,让幼儿在具有多元化、层次性特点的材料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比如说:美工区有的幼儿选择在盒子上自由作画,有的选择用盒子来装饰各种图案,还可以在画完后进行拼图游戏。瞧,这是我们班的“生活区”,有的幼儿选择包装礼品盒,有的选择装饰礼品盒,处处体现了一物多玩,材料的层次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三要素:材料体现开放性在区角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费心费力设计的活动,幼儿参加过几次就不愿意再继续了,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材料的操作规则、结果都过于封闭,幼儿有了这个材料的操作经验后便不愿意重复了。因此,教师要注意材料的开放性,要有意识引导幼儿发现材料的变化,不至于失去操作的兴趣。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在“户外搭搭乐”活动中背后的故事:大家看到的是户外活动中幼儿们都在忙碌的一片景象,是的,幼儿们特别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用盒子来拼搭各种造型,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但是有一次天公不作美,风特别大,把幼儿们搭好的造型全部都吹翻了,我还记得当时幼儿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挫败感和失落感。当时,我引导幼儿观察操场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材料,有的幼儿马上就找到了身边的椅子,大家一起商量、合作:用椅子来进行加固,又方便又牢固,这下,幼儿们的干劲又被激发出来了……我们把游戏的各种权利都交还给幼儿,我们不喜欢老师“教”給幼儿玩游戏,我们喜欢根据幼儿的经验来生成游戏。原来,开放、可变的材料不仅能让幼儿拥有探索的兴趣,也可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以幼儿为本,改进区角的评价
主题性区域活动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而是了解现状,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主题性区域活动的评价主要的涉及对象是幼儿。对幼儿评价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坚持度,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交往能力,幼儿在活动中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幼儿在活动中的认知能力,幼儿的规则意识。比如说:我们班幼儿在每次区角活动中都能遵守规则来玩,还有的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新的体验,玩出了新的创意,这样在活动中他们就可以进行自我评价,而评价的载体正是这棵评价树,评价树上装饰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喜糖盒。在区角活动中,幼儿们会在自己的评价树上找到属于自己名字的盒子,然后选择不同颜色的便签纸来进行简单绘图,每一种颜色的纸都代表着幼儿的一种体验,比如说:红色代表愉悦性,黄色代表自主性,蓝色代表规则性,绿色代表创造性,幼儿会在游戏结束后拿着自己的评价盒子来进行多元地自我评价。
有效的学习一定意味着幼儿获得新经验,要获得新经验就要让幼儿面临问题和挑战。建设区角活动的路程很长,我对区角活动的认识仅仅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在区角活动的建设之路上,我将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深入理解区角活动与游戏的关系,努力体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思想,让幼儿成为区角活动真正的主人。总之,促进幼儿的发展,更需要我们用“理念”、用“心”去做,需要我们大胆、放手让幼儿去做,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幼儿……
【参考文献】
[1]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3:4-7
[2]庄宏玲.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5: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