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十单元《酸和碱》的新课教学过程中,单元整体知识肢解成若干个部分,各个课时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未充分强化,造成学生建构的化学微粒观碎片化。基于现状,笔者提出在明确单元复习整体教学的目标和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后,在单元整体复习教学的原则的指导下,有机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科学分解单元内的教学重难点,对课程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和再创造,渗透化学微粒观。
【关键词】单元整体;复习教学;化学微粒观
化学基本观念是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是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设计是培养化学基本观念的落脚点,围绕如何培养中学生化学基本观念进行化学教学设计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对优化中学化学教学和丰富化学教学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课教学过程中,单元整体知识肢解成若干个部分,各个课时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在新课过程中未充分强化,削弱化学核心观念渗透,容易造成学生遇到综合试题或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措。基于现状,笔者提出在明确单元复习整体教学的目标和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后,在单元整体复习教学的原则的指导下,有机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科学分解单元内的教学重难点,同时增加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认识理解教学主题,学会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现以《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单元复习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建构化学微粒观。
一、在教材分析中挖掘化学微粒观
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既是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以及学完金属材料、溶液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拓展,又对盐、以及复分解反应的学习铺垫。本单元复习,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等方式,突出知识与问题的整合,即“以知识引问题、以问题带知识”,把“问题意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逐章梳理的复习始终,激活学生的思维,深化化学微粒观的理解与巩固。
二、在教学目标中确立化学微粒观
1.通过复习,熟悉知识点,并能自主建构较完善的知识体系。
2.通过实验加深从化学组成上认识酸、碱的组成特点和主要性质,渗透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体会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的联系。
3.探究过程中体会实验现象(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实证意识。
4.通过物质化学组成推测物质化学性质,并能通过溶液的微观粒子角度解释。
三、在教学活动中显现化学微粒观
以化学微粒观为统领来搭建学生知识学习和观念认识发展的整体框架,把指向主要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能体现化学微粒观的关键性内容具体化为活动探究,构建课堂教学内容的主线索,明确教学核心所在。本节课的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或探究活动无不显现化学微粒观。
(一)教学环节1:单元知识网络评价
教师活动:同学们已经将第十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然后纵横成网,构建单元的知识网络,绘制成思维导图,下面我们一起聆听同学们的成果分享。
设计意图:初三复习阶段的学生已经对听课呈现疲倦状态,面对中考压力,每天只是枯燥的做题,毫无乐趣可言,通过思维导图的作业模式,既提升了层次性,又强化了知识的整体性,把不同知识点,运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就能将学生掌握的知识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便于学生记忆、掌握,也是对微粒观很好地渗透。同时,在绘制过程中,以每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教学环节2:情景问题研讨,深入理解酸碱指示剂
教师活动:教师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A溶液写“太棒了”,上课时喷上无色B溶液,文字显现。现在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知识猜想,A、B分别是什么溶液呢?
设计意图: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景。”化学学科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许多化学现象和规律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产实践,具有丰富的情景资源。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入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在与现实经验关系密切的条件下学习,以激活学生的抽象思维,达到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
(三)教学环节3:问题研讨,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1:同学们,实验员整理实验室,发现以下药品:稀硫酸、氯化钠、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二氧化碳、生锈铁钉、镁条。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将酸碱药品挑选出来。
教师活动2: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目的,选择相应的药品完成实验。提供药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生锈铁钉、镁条。
教师活动3:同学们已经完成实验,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使更深入地理解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相互吸收优势,解决疑难,更高效学习。
(四)教学环节4:从类别、通性层面理解酸碱化学性质及酸碱化学性质的微观本质
教师活动1:同学们,科学探究都是在大量的实验事实基础上,总结出规律。根据你的实验探究,发现什么规律(通性)吗?请同学们完成表格。
教师活动2:同学们,我们知道物质结构决定性質,那是什么微观结构决定酸碱具有相似的性质呢?
设计意图:通过环节三的实验,引导学生从通性层面理解酸碱化学性质及微观本质。
(五)教学环节5: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酸和碱这个单元的知识有了哪些了解,可以如何优化完善第十单元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复习课需要合理重组知识,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刻性,在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不是孤立地应用某条性质,而是多角度、有联系的思考。本课时通过创设有效的与学生生活、实验实际相关的问题,将酸碱知识融入实际情境当中,综合性讨论与恰当的方案评价,有助于学生思维收敛,更有利于学生知识自我建构。
总之,围绕化学微粒观展开单元整体复习,一方面是要将化学微粒观具体化,让学生围绕学科的基本问题来展开探索,这样可以将零散的事实性知识置于有逻辑结构的框架之下,帮助学生构建先前所学知识与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要根据具体知识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围绕化学微粒观设计教学任务、引导性问题及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通过问题驱动学生思维,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使化学微粒观的学习得到渗透和落实,并为学生形成相应的认识思路和方法提供支持。与基于事实性知识的简单复习相比,这种围绕学科基本问题而展开的化学观念需要学生有主动运用化学思想方法认识身边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有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在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基础上,在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中不断概括、提炼而形成,更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与此同时,通过思考单元整体复习教学,较好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在研究单元整体教学时对课程教材内容进行了加工整理和再创造,推动教材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张英杰.基于化学基本观念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
[2]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2009
[3]马丹.高中“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化学反应平衡为例[D].赣南师范学院,2014
(广州科学城中学,广东广州510530)
【关键词】单元整体;复习教学;化学微粒观
化学基本观念是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是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设计是培养化学基本观念的落脚点,围绕如何培养中学生化学基本观念进行化学教学设计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对优化中学化学教学和丰富化学教学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课教学过程中,单元整体知识肢解成若干个部分,各个课时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在新课过程中未充分强化,削弱化学核心观念渗透,容易造成学生遇到综合试题或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措。基于现状,笔者提出在明确单元复习整体教学的目标和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后,在单元整体复习教学的原则的指导下,有机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科学分解单元内的教学重难点,同时增加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认识理解教学主题,学会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现以《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单元复习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建构化学微粒观。
一、在教材分析中挖掘化学微粒观
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既是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以及学完金属材料、溶液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拓展,又对盐、以及复分解反应的学习铺垫。本单元复习,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等方式,突出知识与问题的整合,即“以知识引问题、以问题带知识”,把“问题意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逐章梳理的复习始终,激活学生的思维,深化化学微粒观的理解与巩固。
二、在教学目标中确立化学微粒观
1.通过复习,熟悉知识点,并能自主建构较完善的知识体系。
2.通过实验加深从化学组成上认识酸、碱的组成特点和主要性质,渗透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体会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的联系。
3.探究过程中体会实验现象(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实证意识。
4.通过物质化学组成推测物质化学性质,并能通过溶液的微观粒子角度解释。
三、在教学活动中显现化学微粒观
以化学微粒观为统领来搭建学生知识学习和观念认识发展的整体框架,把指向主要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能体现化学微粒观的关键性内容具体化为活动探究,构建课堂教学内容的主线索,明确教学核心所在。本节课的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或探究活动无不显现化学微粒观。
(一)教学环节1:单元知识网络评价
教师活动:同学们已经将第十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然后纵横成网,构建单元的知识网络,绘制成思维导图,下面我们一起聆听同学们的成果分享。
设计意图:初三复习阶段的学生已经对听课呈现疲倦状态,面对中考压力,每天只是枯燥的做题,毫无乐趣可言,通过思维导图的作业模式,既提升了层次性,又强化了知识的整体性,把不同知识点,运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就能将学生掌握的知识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便于学生记忆、掌握,也是对微粒观很好地渗透。同时,在绘制过程中,以每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教学环节2:情景问题研讨,深入理解酸碱指示剂
教师活动:教师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A溶液写“太棒了”,上课时喷上无色B溶液,文字显现。现在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知识猜想,A、B分别是什么溶液呢?
设计意图: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景。”化学学科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许多化学现象和规律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产实践,具有丰富的情景资源。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入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在与现实经验关系密切的条件下学习,以激活学生的抽象思维,达到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
(三)教学环节3:问题研讨,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1:同学们,实验员整理实验室,发现以下药品:稀硫酸、氯化钠、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二氧化碳、生锈铁钉、镁条。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将酸碱药品挑选出来。
教师活动2: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目的,选择相应的药品完成实验。提供药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生锈铁钉、镁条。
教师活动3:同学们已经完成实验,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使更深入地理解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相互吸收优势,解决疑难,更高效学习。
(四)教学环节4:从类别、通性层面理解酸碱化学性质及酸碱化学性质的微观本质
教师活动1:同学们,科学探究都是在大量的实验事实基础上,总结出规律。根据你的实验探究,发现什么规律(通性)吗?请同学们完成表格。
教师活动2:同学们,我们知道物质结构决定性質,那是什么微观结构决定酸碱具有相似的性质呢?
设计意图:通过环节三的实验,引导学生从通性层面理解酸碱化学性质及微观本质。
(五)教学环节5: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酸和碱这个单元的知识有了哪些了解,可以如何优化完善第十单元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复习课需要合理重组知识,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刻性,在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不是孤立地应用某条性质,而是多角度、有联系的思考。本课时通过创设有效的与学生生活、实验实际相关的问题,将酸碱知识融入实际情境当中,综合性讨论与恰当的方案评价,有助于学生思维收敛,更有利于学生知识自我建构。
总之,围绕化学微粒观展开单元整体复习,一方面是要将化学微粒观具体化,让学生围绕学科的基本问题来展开探索,这样可以将零散的事实性知识置于有逻辑结构的框架之下,帮助学生构建先前所学知识与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要根据具体知识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围绕化学微粒观设计教学任务、引导性问题及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通过问题驱动学生思维,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使化学微粒观的学习得到渗透和落实,并为学生形成相应的认识思路和方法提供支持。与基于事实性知识的简单复习相比,这种围绕学科基本问题而展开的化学观念需要学生有主动运用化学思想方法认识身边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有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在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基础上,在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中不断概括、提炼而形成,更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与此同时,通过思考单元整体复习教学,较好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在研究单元整体教学时对课程教材内容进行了加工整理和再创造,推动教材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张英杰.基于化学基本观念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
[2]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2009
[3]马丹.高中“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化学反应平衡为例[D].赣南师范学院,2014
(广州科学城中学,广东广州5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