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与文本对话”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hua0213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不是只把人性中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也把最柔软脆弱的部分袒露,并坚信会得到慰藉而不是伤害。也就是给了你摧毁我的权利,相信你永远不会使用此权利。
  ——题记
  那天下午,某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展教学活动,约我听一听一位成员执教的《荷叶圆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执教教师完全靠点击“商品课件”,亦步亦趋地走流程。
  “我爱教学”,课毕说课,执教教师很坦诚,“目前我能做到的就是这样……尽管课文看起来很浅、很浅,但并不是课文越浅,越能读懂。这篇课文,我压根儿没有读懂……我把最柔软脆弱的部分袒露,相信孙老师会给我慰藉而不是伤害……”
  “好一个‘给我慰藉而不是伤害’!这是我从你这里学到的一个很好的评课道理”,我相机与她对话,“评课,常常可以摧毁一个人啊!”
  “是的。即使给了你摧毁我的权利,相信你永远不会使用此权利。”
  “那你希望我做什么?”
  “相信孙老师会给我慰藉而不是伤害……”
  “你能得到的最大慰藉或许就是——我们一起与文本对话。”
  “太好了!”
  “与《荷叶圆圆》对话,我们不妨这样行走”,我建议,“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出神入化”。
  由浅入深
  “像《荷叶圆圆》这样浅显的课文,教师与之对话,要有一个意识——由浅入深。”
  “为什么呢?”执教教师问。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由浅入深,‘深’指什么?”
  “‘深’,就是文本背景的解读要精深。”
  “怎样入深?”执教教师饶有兴趣,“其抓手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我看到她有点疑惑,进一步阐释,“根据文本的特点,其抓手在课文题目——荷叶圆圆;其突破口在题眼——圆。”
  “圆,是什么?”
  “圆是人类心灵的图腾,是人类精神的一种寄托与慰藉。”我把背景放大,“佛教,崇尚‘圆’。他们把佛理称为‘圆妙’,把死亡称为‘圆寂’,把生死称为轮回,把圆通无碍视为认识的最高境界。
  “道教,其象征符号太极图就是‘圆’。老子描述了一个生动而具体的‘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博而不得,混而为一……支配万物,包容一切。’
  “儒教,讲究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人者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和其序,就是一个天地人合一的圆。达到天地人合一就是完美,就等于抵达圆的美妙境界。
  “总之,人,无论是追求圆的宁静,还是圆的流动,都是圆式思维的表现。”
  “哦!”执教教师恍然大悟,“《荷叶圆圆》,不就是圆式思维吗?”
  深入浅出
  “由淺入深,是进入;深入浅出,是返归。”我说,“这是双向互通的。”
  “浅出,这个‘浅’有没有一个‘度’呢?”
  “浅,要恰如其分,适时,适中,适切,适人,才适度。”
  “怎样深入浅出?”执教教师说,“能结合《荷叶圆圆》谈谈吗?”
  “一深入: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事物与事物之间、一事物与其他一切事物之间都是圆融无碍的。
  “一浅出:荷叶和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是一家。荷叶是个大庭院,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各有各的活动场地,谁也不妨碍谁。
  “再深入:圆是一,一个整体。它是安定的、圆满的。
  “再浅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绿绿的家安定、美满。
  “又深入:与圆的安定相比,点是生动的、鲜活的、逼真的、立体的。
  “又浅出:小水珠躺着,小蜻蜓立着,小青蛙唱着,小鱼儿游着,多么舒服,多么安稳,多么快活,多么自在……”
  “荷叶安定了,小水珠才能躺得舒服,小蜻蜓才能立得平稳,小青蛙才能唱得欢喜,小鱼儿才能游得快活。圆和点有关系啊!”执教教师突然发现,“舒服、安稳、快活、自在,一个个点,加起来不就是一个美好的圆吗?”
  出神入化
  “你这时的‘深入浅出’的‘浅’不再是浅尝辄止的‘浅’,而是由博返约的‘浅’,大道至简的‘浅’,醍醐灌顶的‘浅’。”点赞了执教教师的开悟,我叩问,“深入浅出,为了什么?”
  “为了教得出神入化!”执教教师很有领悟力,“这种境界得多高啊!能不能说得通俗一点呢?”
  “‘出神入化’,是仰望星空,更是脚踏实地。‘出神’意味着教出人文精神;‘入化’意味着进入教学变化。”
  我们可以创课,创设接地气的教学——
  “譬如,全员介入,读中体验。
  “朗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形体——全体同学围成一圈又一圈,从内到外慢慢后退,圆圈越来越大。
  “体验——荷叶很大、很大、很大,很绿、很绿、很绿……向四面八方扩大、扩大、扩大,变绿、变绿、变绿……荷叶很空、很空、很空,容得下很多、很多、很多……荷叶很静、很静、很静,很定、很定、很定……荷叶很美、很美、很美……荷叶就是一个很美的大家园!
  “宗旨——旨在体验荷叶圆圆,圆而为一,天衣无缝,完美无缺,八面来风,全面开放。”
  “再如,自选动作,个性创造。
  “学生可以任选角色,可以是‘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中的任何一种,边读白,边扮演自选的角色。
  “——‘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做出‘躺’的动作,体现舒服的心情。
  “——‘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做出‘立’的动作,体会安稳的情态。
  “——‘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做出‘蹲’的动作,表达快乐的神情。
  “——‘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做出‘游来游去’的动作,表现自由自在的样子。
  “意旨——体现万有之合而为圆,圆为一。‘一中有多’——荷叶上面有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荷叶下面有小鱼儿;‘多中有一’——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一多一体’——荷叶和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是一家;‘多多圆融’——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平等地玩乐在荷叶这个大家庭里,大家密不可分。万物生于水而归于水。荷叶上面有小水珠,下面有水塘,荷叶离不开水,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也离不开水;同样水也离不开万物,万物涵养着水,没有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小水珠藏在哪里?
  “荷叶是圆,圆就是点。圆和点是相通的。任何一个圆在比它更大的范围内只是一个点,相反在比它更小的范围内,就是一个圆。
  “荷叶圆圆,圆是一种和谐,是与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一种和谐,是和而不同,不同而和,和和美美,美美与共,共享美好!”
  ……
  “孙老师,我把自己教学中‘最柔软脆弱的部分袒露’——的确没有心力读懂《荷叶圆圆》——坚信‘会得到慰藉而不是伤害’,我的期许实现了!”执教教师的眼睛炯炯有神,“与其说您在引领我与文本对话,不如说我们是在进行一次陌生的旅行,一次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陌生旅行,是跟陌生世界的精神相遇,跟您的精神相遇,跟未知的自己相遇。相遇,将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
  其实,说穿了,评课,开启的是一次与文本对话之旅,是一种与文本对话过程中的唤醒与自我唤醒,提升与自我提升的生命之旅与精神之旅。它不仅止于文本深度理解,更在于体现的姿态。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518000)
其他文献
阅读好的写景的文章,就像是在欣赏一轴展开的山水画卷,真是赏心悦目。这时,你就会不由得从心底里佩服文章的作者真了不起。  其实,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只要把景物的画面感写出来,也会有这种效果。  那么,到底什么是景物画面感呢?  所谓画面感,就是作者用文字把景物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形成一幅动人的画面,让读者在读文章时如同是在欣赏画一样,从而唤起联想,产生共鸣。  怎样做才能写出景物画面感呢?  一、写出
【摘 要】及时拓展相关资料是课堂上常见的教学环节。由于资料的来源不同,选择的角度不同,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不同,该环节产生的教学效益大有差异。教师备课时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秉持学生第一的观点,在教学资料的选择和教学方式、方法、细节上多推敲揣摩,教学时让学生多进行高阶思维活动和深度学习,从而促成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拓展资料;教学效益;最大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拓展相关资料,不但能
白族  白族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为唐宋时期“白蛮”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我国国内白族人口1,861,895人。全国32个省市区均有白族人口分布,还有少量白族侨民分布在亚太地区。  白族有本民族的语言“白语”。许多白族人通晓汉语,流传至今的史书《白古通记》就是用白文写成的。1958年,徐琳、赵衍荪等语文专家拟定了
松松问贝贝:“今天上午,你到哪儿去了?”贝贝说:“我和东东在少年宫津津有味地打乒乓球呢。”  松松说:“用错词啦,应该把‘津津有味’换成‘兴致勃勃’,因为‘兴致勃勃’是着重形容人的情绪好,兴趣高。”  贝贝问:“‘津津有味’不也很好吗?”  松松说:“‘津津有味’的意思着重在觉得很有趣味,常形容吃东西、听讲、读书等。”  “我明白了。一贝贝说,“妈妈做的红烧鱼味道最好,我吃得津津有味。爸爸故事讲得
【设计理念】  由语言文字所建构的文本之中蕴含着的“美”比比皆是,可是审美教育毕竟不是语文教学本体。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即学习“表达”。所以,从教学操作层面上看,“表达”是主体,“审美”是客体;“表达”是目标,“审美”是途径;“表达”是结果,“审美”是条件。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赏析、品读、感悟等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完成对文本语言范式的学习,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带有强烈主观感情色彩的感受、认识、评价,会使读者受到感染,引起感情的共鸣。然而综观当前的小学生作文,笔者发现学生的情感苍白无力,出现了太多的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等问题。作文的本质是表达自我感受,表达心灵的声音。刘勰说:“夫撰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由此看来,将学生的真情、激情重新唤起,是教师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2012年4月,奉化市后备班学员对本市5所小学的二年级学生进行了写话能力现状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能写几句话,但语句不通、语意不集中、句序混乱、语句间不连贯的情况较为严重。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所在团队对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连贯化写句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列夫·维果茨基在《思维与语言》中提到:“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象,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我们的
【摘 要】重视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方法。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重要载体。低段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文的“例文”作用,在锁定积累内容的同时,链接适合的積累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律,在沉淀中丰富语言,在品析中激活语言,在实践中内化语言,既领悟文本内容,又习得表达方式。  【关键词】语言积累;低段阅读教学;表达方式  学习语文,是一个集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小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作为一项重要的阅读策略,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鉴赏等能力。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陶罐和铁罐》一课讲述了国王御厨里的铁罐常常嘲笑陶罐易碎,许多年过去后,人们从土里挖出了完好的陶罐,铁罐却无影无踪了的故事。本文是第二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教师可从“读寓言故事,明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傅于桐,现在是福建省宁德市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我爱好诗歌、童话、绘画,喜欢花草、小动物。我6岁开始写诗,2014年5月加入中国诗歌学会。我已经在《意林·童话》《意林·儿童绘本》《童话世界》《小猕猴学习画刊》《知心姐姐》等报刊发表诗文上百篇,被评为第一季“意林小诗人”“第五届七彩语文阅读小天使”,获得了二十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