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海子青年夭逝,诗作成就众口称扬。他的抒情十四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融西方商籁体形式和中国文化内涵于一炉,感情诚挚,意境高尚,被选入大学、高中教材,引来众多的解读赏析评论。陆续读过这些文章,我既受到启发,也还有一些遗憾。评析文学作品应该“知人论世”,探索诗人创作这首诗时的心路历程,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著名诗作,我也来谈感受。
首先必须了解,海子当时遭遇困窘,一是在诗坛受攻击。他是“浪漫主义王子型”诗人,几乎想把全部精力用于诗歌,有心要成为“诗歌之王”,然而,却在那几个月内连续受到公开的批评指责。二是爱情受挫。初恋的爱人离他而去,将与她的新情人双飞国外;失恋的滋味,酸苦咸辣涩五味俱全,他那难过我想大家也理解吧。三是对家乡亲人略有内疚。海子出身贫苦农家,读书奋发努力,毕业后分进北京,家庭对他期望很高,希望多得到他经济援助;可是,他这个大学教师却没能在经济上给予家庭更多回报,家乡的亲友们啧有烦言。年轻诗人本来就敏感,被那些遭遇缠绕纠结,更激起他思想上剧烈地矛盾斗争。
在这首诗酝酿创作前夜,揣度海子曾经绕室彷徨:古人说“诗穷而后工”,我现在可真是“山穷水尽”。为了诗歌,我没有费精力去争取经济上的富裕,没有很多钱寄给家里,父母和弟弟对我多失望。为了诗歌,我竟失去了爱人。是我和她相处时却常神游诗国,表现出来的心不在焉、情思恍惚冷落了她?是我在经济上不宽裕,不能满足她对物质生活丰富的期待,她才另结新欢?或者还是什么“性格不合”?我如此地献身于诗歌,却得到了什么?诗友们都不理解我,竟然横挑鼻子竖挑眼!嗯,此路不通,我是否应该转向另一条生活道路?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解析者多认为,海子是讨厌了专注诗歌追求精细高雅的精神生活吧,这是宣言要转身去寻求尘世生活的幸福,要过一种简朴粗犷的劳动者的生活。我同意以这种认识作为基础,再去挖掘诗人海子丰富的内心世界,探究他选取“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几个意象的中国文化内涵。
喂马。为什么不写放牛、放羊、养猪呢?那不是普通农家生活的牧歌情调吗?《世说新语?言语》记载:(晋代高僧)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疲乏重其神骏。”确实,喂养一群马,在辽阔的草原上跃马扬鞭,马嘶风啸,何等粗犷、神骏!
劈柴。不是劈割灌木柴草,是把大块的木柴劈开,即使仍然使用柴灶吧,珍惜森林资源,日常烧火做饭,如今还有几处地方能有这样“奢侈”?这是一种古老的简朴生活,海子写下它,不由我不想起佛教禅宗的公案、话头:青草黄花皆佛性,劈柴担水尽菩提。
周游世界。这是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诗人是要继承司马迁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是失恋后意兴索然,想独自浪迹天涯?我还有个猜想:前面的“喂马,劈柴”都跟古代佛教僧侣的生活有关,是否海子这时潜意识中有贾宝玉似的“你离弃了我,我就去做和尚”;却又舍不得放弃,由于昔日恋人已出国,下意识中又想“周游世界”去把她追寻?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才真是想要过好世俗生活、追求尘世幸福呢!“关心粮食和蔬菜”,既是“民以食为天”,又反映了那个时期北京的地方风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三十来年粮食统购统销,对居民定量计划供应,北方实行粗细粮搭配,面粉大米是细粮,玉米高梁等等是粗粮;要吃饱要吃好,每人每月定量供应的粮食,粗细粮怎么买,怎样搭配着吃,当家人谁能不关心?这里说的“蔬菜”,应该主要是指大白菜吧。大白菜收割了,家家户户购买贮藏,以供冬季食用,过去长期内曾是北京市民大多关心操持的一件大事情呢。“我有一所房子”,作为大学教师的海子,应该已经有自己的宿舍房;但是,这里说的房子是“面朝大海”的,可见这儿写的只是海子理想中拥有的住所。也就是说,海子一方面打算去过好世俗的生活,另一方面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理想、追求。在这严寒的深冬(海子写此诗为1月13日,是农历“小寒”、“大寒”之间),在这人车拥塞的大都市,在个人遭遇困窘煎迫之中,海子希望“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向往着“春暖花开”,和气融融;他要亲近大自然,避开尘嚣,独立不倚,“面朝大海”,眼界开阔,胸怀宽广;看世界海阔天空,风涛激荡,日升月恒,潮起潮落;悠然而乐那鱼跃鸟翔,水天一色,云天一色,云蒸霞蔚,春暖花开。这样的意境,着实令人心驰神往啊。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看来过去可能是产生了隔阂吧,海子和家乡的亲人通信不多;现在他决定加强和亲人们的联系。告诉给亲人们“我的幸福”,是想象中获得了的尘世幸福,还是写出一首好诗时的自得其乐?“那幸福的闪电”,是想象中获得的尘世幸福导致的陶醉,还是灵感涌动、诗情荡漾时产生的“高峰体验”?总之,在创作这首诗歌的过程中,看来海子确实是获得了幸福的感受。感受着幸福,抛开矛盾烦恼,海子的胸襟更宽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要让“每一个人”都分享自己的幸福。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这又联系上了前面“周游世界”的愿望,诗人海子不但要让人分享幸福,还将自己的幸福感受投射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要让世界全都和气融融,春意盎然。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海子这里祝福的“陌生人”,有人即从字面上解释为海子不认识的人;我不同意这种解释,前面诗句中的“每一个人”,我认为是从亲人拓展开来,可以涵盖海子希望“告诉”的所有人,包括他的朋友、熟人以及其它人。既然“告诉每一个人”,也就包括他昔日的恋人,这位他曾经渴望最熟悉的人,如今却离他而去,投入别人的怀抱,“行同陌路”,于他就成了“陌生人”。今夜诗情涌溢,“幸福的闪电”激动了年轻的诗人海子,他抛开了失恋的惆怅,将自己真诚的祝福给予这位“陌生人”。“灿烂的前程”,包括实现理想、成就、事业、名声,这是对青年知识分子的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对已和别人双飞的昔日恋人如此祝福,海子真具有大海般广阔的胸怀。很有一些人认为嫉妒和爱情相伴而生,对此我曾在1998年写过一段话辩正:“另有一种被浪漫主义地推崇为爱之圣者的最高爱情,是心心念念要让自己所爱之对象享受幸福,称心如意;为此而不异放弃自己对彼之追求,甚至不牺牲自己,有首流行歌名为《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其意似略近之。爱情达到如此境界,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实在是只有极少数在爱情上超凡入圣者才能实行实现的啊。”海子这时候的思绪应该就是努力迈向这种高境界的吧。“在尘世获得幸福”,这应该包括了事业有成,爱情如意,家庭美满,等等;海子把这么美好的祝福都献给了“陌生人”,他自己留下了什么呢——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结尾随一句似乎回到了开头第四句,对比一看,却少了“我有一所房子”!生活在现代社会,若没有了房子居住,尘世的幸福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因此,我说,海子这首诗,产生于痛苦地反思,反映了他思想中激烈的矛盾斗争,从希望追求尘世的幸福开头,回旋往复,不断升华,最后仍然归结到高贵却又略显孤独的纯粹精神追求,表现出他仍然是位浪漫主义的诗歌王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年轻诗人海子的深情呼唤。若能立足于世俗生活而又超脱世俗,那就永远是美丽高尚的理想境界,吸引一代代知识青年倾情憧憬、不懈追求。
(作者单位:411100湖南省汀潭市岳塘区易家湾镇中心学校)
首先必须了解,海子当时遭遇困窘,一是在诗坛受攻击。他是“浪漫主义王子型”诗人,几乎想把全部精力用于诗歌,有心要成为“诗歌之王”,然而,却在那几个月内连续受到公开的批评指责。二是爱情受挫。初恋的爱人离他而去,将与她的新情人双飞国外;失恋的滋味,酸苦咸辣涩五味俱全,他那难过我想大家也理解吧。三是对家乡亲人略有内疚。海子出身贫苦农家,读书奋发努力,毕业后分进北京,家庭对他期望很高,希望多得到他经济援助;可是,他这个大学教师却没能在经济上给予家庭更多回报,家乡的亲友们啧有烦言。年轻诗人本来就敏感,被那些遭遇缠绕纠结,更激起他思想上剧烈地矛盾斗争。
在这首诗酝酿创作前夜,揣度海子曾经绕室彷徨:古人说“诗穷而后工”,我现在可真是“山穷水尽”。为了诗歌,我没有费精力去争取经济上的富裕,没有很多钱寄给家里,父母和弟弟对我多失望。为了诗歌,我竟失去了爱人。是我和她相处时却常神游诗国,表现出来的心不在焉、情思恍惚冷落了她?是我在经济上不宽裕,不能满足她对物质生活丰富的期待,她才另结新欢?或者还是什么“性格不合”?我如此地献身于诗歌,却得到了什么?诗友们都不理解我,竟然横挑鼻子竖挑眼!嗯,此路不通,我是否应该转向另一条生活道路?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解析者多认为,海子是讨厌了专注诗歌追求精细高雅的精神生活吧,这是宣言要转身去寻求尘世生活的幸福,要过一种简朴粗犷的劳动者的生活。我同意以这种认识作为基础,再去挖掘诗人海子丰富的内心世界,探究他选取“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几个意象的中国文化内涵。
喂马。为什么不写放牛、放羊、养猪呢?那不是普通农家生活的牧歌情调吗?《世说新语?言语》记载:(晋代高僧)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疲乏重其神骏。”确实,喂养一群马,在辽阔的草原上跃马扬鞭,马嘶风啸,何等粗犷、神骏!
劈柴。不是劈割灌木柴草,是把大块的木柴劈开,即使仍然使用柴灶吧,珍惜森林资源,日常烧火做饭,如今还有几处地方能有这样“奢侈”?这是一种古老的简朴生活,海子写下它,不由我不想起佛教禅宗的公案、话头:青草黄花皆佛性,劈柴担水尽菩提。
周游世界。这是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诗人是要继承司马迁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是失恋后意兴索然,想独自浪迹天涯?我还有个猜想:前面的“喂马,劈柴”都跟古代佛教僧侣的生活有关,是否海子这时潜意识中有贾宝玉似的“你离弃了我,我就去做和尚”;却又舍不得放弃,由于昔日恋人已出国,下意识中又想“周游世界”去把她追寻?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才真是想要过好世俗生活、追求尘世幸福呢!“关心粮食和蔬菜”,既是“民以食为天”,又反映了那个时期北京的地方风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三十来年粮食统购统销,对居民定量计划供应,北方实行粗细粮搭配,面粉大米是细粮,玉米高梁等等是粗粮;要吃饱要吃好,每人每月定量供应的粮食,粗细粮怎么买,怎样搭配着吃,当家人谁能不关心?这里说的“蔬菜”,应该主要是指大白菜吧。大白菜收割了,家家户户购买贮藏,以供冬季食用,过去长期内曾是北京市民大多关心操持的一件大事情呢。“我有一所房子”,作为大学教师的海子,应该已经有自己的宿舍房;但是,这里说的房子是“面朝大海”的,可见这儿写的只是海子理想中拥有的住所。也就是说,海子一方面打算去过好世俗的生活,另一方面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理想、追求。在这严寒的深冬(海子写此诗为1月13日,是农历“小寒”、“大寒”之间),在这人车拥塞的大都市,在个人遭遇困窘煎迫之中,海子希望“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向往着“春暖花开”,和气融融;他要亲近大自然,避开尘嚣,独立不倚,“面朝大海”,眼界开阔,胸怀宽广;看世界海阔天空,风涛激荡,日升月恒,潮起潮落;悠然而乐那鱼跃鸟翔,水天一色,云天一色,云蒸霞蔚,春暖花开。这样的意境,着实令人心驰神往啊。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看来过去可能是产生了隔阂吧,海子和家乡的亲人通信不多;现在他决定加强和亲人们的联系。告诉给亲人们“我的幸福”,是想象中获得了的尘世幸福,还是写出一首好诗时的自得其乐?“那幸福的闪电”,是想象中获得的尘世幸福导致的陶醉,还是灵感涌动、诗情荡漾时产生的“高峰体验”?总之,在创作这首诗歌的过程中,看来海子确实是获得了幸福的感受。感受着幸福,抛开矛盾烦恼,海子的胸襟更宽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要让“每一个人”都分享自己的幸福。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这又联系上了前面“周游世界”的愿望,诗人海子不但要让人分享幸福,还将自己的幸福感受投射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要让世界全都和气融融,春意盎然。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海子这里祝福的“陌生人”,有人即从字面上解释为海子不认识的人;我不同意这种解释,前面诗句中的“每一个人”,我认为是从亲人拓展开来,可以涵盖海子希望“告诉”的所有人,包括他的朋友、熟人以及其它人。既然“告诉每一个人”,也就包括他昔日的恋人,这位他曾经渴望最熟悉的人,如今却离他而去,投入别人的怀抱,“行同陌路”,于他就成了“陌生人”。今夜诗情涌溢,“幸福的闪电”激动了年轻的诗人海子,他抛开了失恋的惆怅,将自己真诚的祝福给予这位“陌生人”。“灿烂的前程”,包括实现理想、成就、事业、名声,这是对青年知识分子的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对已和别人双飞的昔日恋人如此祝福,海子真具有大海般广阔的胸怀。很有一些人认为嫉妒和爱情相伴而生,对此我曾在1998年写过一段话辩正:“另有一种被浪漫主义地推崇为爱之圣者的最高爱情,是心心念念要让自己所爱之对象享受幸福,称心如意;为此而不异放弃自己对彼之追求,甚至不牺牲自己,有首流行歌名为《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其意似略近之。爱情达到如此境界,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实在是只有极少数在爱情上超凡入圣者才能实行实现的啊。”海子这时候的思绪应该就是努力迈向这种高境界的吧。“在尘世获得幸福”,这应该包括了事业有成,爱情如意,家庭美满,等等;海子把这么美好的祝福都献给了“陌生人”,他自己留下了什么呢——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结尾随一句似乎回到了开头第四句,对比一看,却少了“我有一所房子”!生活在现代社会,若没有了房子居住,尘世的幸福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因此,我说,海子这首诗,产生于痛苦地反思,反映了他思想中激烈的矛盾斗争,从希望追求尘世的幸福开头,回旋往复,不断升华,最后仍然归结到高贵却又略显孤独的纯粹精神追求,表现出他仍然是位浪漫主义的诗歌王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年轻诗人海子的深情呼唤。若能立足于世俗生活而又超脱世俗,那就永远是美丽高尚的理想境界,吸引一代代知识青年倾情憧憬、不懈追求。
(作者单位:411100湖南省汀潭市岳塘区易家湾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