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 —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 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明确目标和任务
结合目前普遍认同的“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 为了环境的教育”的环保教育模式,明确地理教育在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任务
(一)地理教育可以提供大量“关于环境”的知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中学环境教育大纲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标题与地理有关。如人口、资源、环境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内容一直在地理教育中包含着,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二)地理教育应帮助中学生“在环境中”提高环保意识
地理学科第二课堂丰富多样,通过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环境中亲身体验,通过各种探索活动,感受各种环境问题,端正环保态度。
(三)地理教育能够帮助环境教育成为“为了环境的教育”
向学生阐释人地关系,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 ,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投身于环保事业。
二、充分挖掘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应以课本为主要依据。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 ,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一)智能教育内容
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地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二)道德教育内容
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环境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三)行为教育内容
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
三、尝试地理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有效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通过设计争议性问题开展讨论,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许多事物的存在既对人类的发展有益,也可能对人类有潜在的危害。科学技术是面双刃剑,使学生认识到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环境问题的存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有不同存在的形式;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设计争议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让他们通过内部矛盾的冲突,深入理解环境问题,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如在教学高中《地理》下册“新能源”一节时,设计“要不要发展核电”这一争议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组织讨论。核电站是全世界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焦点之一,有些学生认为核能是一种清洁、廉价、能量密集、 地区适应性强、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应积极发展核电站;另外一些学生则认为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灾难性的核事故固然罕见,但人们不能忽视来自具有很高放射性的核废料的威胁,应削减或停止核电发展计划。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对核电不同的看法。通过激烈的争论,其意义远不止是让学生知道应该不应该发展核电站。
(二)重视开放性教学,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才能
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指环境教育中利用一些开放性教学材料,这些材料不限于常用的课本,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也可能是比较一致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因为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方法,学生在课余到图书馆、阅览室、信息部门去搜集信息、查找资料、调查研究,通过资料综合、数量统计,得出肇源县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是人类认识、利用、改造环境的表现。通过开放性教学培养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学生不掌握这个过程,就无法做到真正理解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无可谈起,因为真正使学生信服又能理解的知识是学生自己参与学习过程后获得的。
(三)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环境教育。
1.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
如在学习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的内容后, 带领学生到皮革工业区考察,参观污水处理设备,并听厂领导的介绍得知,在皮革工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环保先行的原则,投资近1亿元建设了高标准污水处理厂,破解了皮革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使皮革这块软黄金得以开花结果。今年一季度,皮革工业园区已有12户企业投产,实现产值 1.9亿元,同比增长148.7%。还有,天源食品有限公司从原料生产到加工过程,全部实施绿色环保标准。他们生产的“双燕”牌番茄酱、美味黄瓜等3种罐头产品被国家定为“A”级绿色食品,年销售实现6000多万元。同时县着手启动肇源镇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项目,实施了城市地下排污管网扩网工程,使排污管网覆盖区域面积达到95%以上。先后取缔了13座小锅炉,全县集中供热面积达到了100万平方米,这些项目的建设不仅美化了生活环境,还增强了城镇的吸引力。同学们对我县的环保工作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
3.结合春游,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会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如去年高一年级到松花江春游,我就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讨论:水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利用松花江为我县造福等问题。
4.结合3月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
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在劳动中提高了环保意识;同时也深化了地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高一年级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经问卷调查, 由于环保教育,学生在地理课程中,对有关环保内容特别注意的占98.1%;对环保认识有较大提高的占82%;在环保情感态度方面,有69.6%的学生更加关心环保,31.4%的学生开始关心环保;在环保行为取向、习惯方面, 有94.3%的学生表现有进步。给人类一句忠告:为了生命,请珍惜水! ”肇源有线电视台、肇源日报对我校的环境教育作了报道。鉴于我校在环保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肇源环境保护局特将本校命名为“肇源环境教育基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把课本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绿色化学思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总之,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难题,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作用可能也是巨大的。而我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方法还很肤浅,谨以此只是希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学生明白“环保工作”。不仅仅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而实际上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职责。
一、明确目标和任务
结合目前普遍认同的“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 为了环境的教育”的环保教育模式,明确地理教育在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任务
(一)地理教育可以提供大量“关于环境”的知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中学环境教育大纲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标题与地理有关。如人口、资源、环境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内容一直在地理教育中包含着,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二)地理教育应帮助中学生“在环境中”提高环保意识
地理学科第二课堂丰富多样,通过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环境中亲身体验,通过各种探索活动,感受各种环境问题,端正环保态度。
(三)地理教育能够帮助环境教育成为“为了环境的教育”
向学生阐释人地关系,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 ,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投身于环保事业。
二、充分挖掘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应以课本为主要依据。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 ,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一)智能教育内容
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地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二)道德教育内容
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环境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三)行为教育内容
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
三、尝试地理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有效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通过设计争议性问题开展讨论,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许多事物的存在既对人类的发展有益,也可能对人类有潜在的危害。科学技术是面双刃剑,使学生认识到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环境问题的存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有不同存在的形式;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设计争议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让他们通过内部矛盾的冲突,深入理解环境问题,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如在教学高中《地理》下册“新能源”一节时,设计“要不要发展核电”这一争议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组织讨论。核电站是全世界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焦点之一,有些学生认为核能是一种清洁、廉价、能量密集、 地区适应性强、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应积极发展核电站;另外一些学生则认为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灾难性的核事故固然罕见,但人们不能忽视来自具有很高放射性的核废料的威胁,应削减或停止核电发展计划。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对核电不同的看法。通过激烈的争论,其意义远不止是让学生知道应该不应该发展核电站。
(二)重视开放性教学,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才能
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指环境教育中利用一些开放性教学材料,这些材料不限于常用的课本,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也可能是比较一致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因为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方法,学生在课余到图书馆、阅览室、信息部门去搜集信息、查找资料、调查研究,通过资料综合、数量统计,得出肇源县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是人类认识、利用、改造环境的表现。通过开放性教学培养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学生不掌握这个过程,就无法做到真正理解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无可谈起,因为真正使学生信服又能理解的知识是学生自己参与学习过程后获得的。
(三)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环境教育。
1.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
如在学习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的内容后, 带领学生到皮革工业区考察,参观污水处理设备,并听厂领导的介绍得知,在皮革工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环保先行的原则,投资近1亿元建设了高标准污水处理厂,破解了皮革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使皮革这块软黄金得以开花结果。今年一季度,皮革工业园区已有12户企业投产,实现产值 1.9亿元,同比增长148.7%。还有,天源食品有限公司从原料生产到加工过程,全部实施绿色环保标准。他们生产的“双燕”牌番茄酱、美味黄瓜等3种罐头产品被国家定为“A”级绿色食品,年销售实现6000多万元。同时县着手启动肇源镇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项目,实施了城市地下排污管网扩网工程,使排污管网覆盖区域面积达到95%以上。先后取缔了13座小锅炉,全县集中供热面积达到了100万平方米,这些项目的建设不仅美化了生活环境,还增强了城镇的吸引力。同学们对我县的环保工作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
3.结合春游,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会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如去年高一年级到松花江春游,我就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讨论:水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利用松花江为我县造福等问题。
4.结合3月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
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在劳动中提高了环保意识;同时也深化了地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高一年级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经问卷调查, 由于环保教育,学生在地理课程中,对有关环保内容特别注意的占98.1%;对环保认识有较大提高的占82%;在环保情感态度方面,有69.6%的学生更加关心环保,31.4%的学生开始关心环保;在环保行为取向、习惯方面, 有94.3%的学生表现有进步。给人类一句忠告:为了生命,请珍惜水! ”肇源有线电视台、肇源日报对我校的环境教育作了报道。鉴于我校在环保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肇源环境保护局特将本校命名为“肇源环境教育基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把课本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绿色化学思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总之,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难题,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作用可能也是巨大的。而我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方法还很肤浅,谨以此只是希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学生明白“环保工作”。不仅仅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而实际上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