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抗凝血鼠药中毒的临床救治,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抗凝血鼠药中毒患者的救治措施,观察其治疗方法和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凝血因子、凝血时间(PT)、内源性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红蛋白(Hb)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清除毒物、维生素K1解毒治疗和其他对症治疗。经积极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凝血时间明显缩短,血红蛋白含量和凝血因子的活性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8例患者治愈,4例患者因中毒较重、时间较长,治疗无效而死亡。
结论:对于抗凝血鼠药中毒的患者,要及时清除体内残留的毒素,给予维生素K解毒治疗,同时加强对症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出血症状,预防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抗凝血鼠药 中毒 救治 维生素K1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3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26-02
抗凝血鼠药是目前常用的一类灭鼠剂,可以分为茚满二酮类和香豆素类两种类型,其中香豆素类灭鼠剂被大量人群选择使用,随着其广泛应用,发生家畜或人员中毒的几率也越来越高。此类杀鼠剂一般采用低浓度、多次投放,患者中毒后一般不会立即发病,直到几天后才出现凝血障碍等中毒症状。相比于其他灭鼠剂,此类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更长,患者的出血倾向更加严重,较轻的中毒容易发生挫伤、牙龈或鼻腔偶尔出血、便血等,较严重的中毒会出现大面积的内出血、急性腹痛,甚至出现休克。早期有效的治疗对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非常重要。现对我院收治的抗凝血鼠药中毒的32例患者的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收治的32例抗凝血鼠药中毒患者的救治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在5~53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符合抗凝血鼠药中毒的诊断标准:有抗凝血鼠药接触史;无凝血因子缺乏的家族史;临床表现为多部位出血;维生素K1治疗有效;实验室检查发现凝血功能异常。25例患者有明确的服毒史,其中18例患者为自杀,7例患者为误服;其中,杀鼠灵中毒9例,溴敌隆中毒5例,杀鼠迷中毒6例,大隆中毒5例。8例患者原因不详。
1.2 治疗方法。
1.2.1 清除残留毒素。中毒6小时内的患者可以给予催吐、导泻和洗胃治疗。洗胃时采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温水反复冲洗,直至没有残留毒素,然后灌入活性炭悬浮液50~100g以吸附毒物。导泻时选用50%的硫酸镁,同时高位结肠灌洗,尽量将毒物排出体外。眼睛中毒的患者,用清水冲洗反复冲洗10min左右;皮肤中毒部位也要用清水反复冲洗。
1.2.2 维生素K1治疗。维生素K1是抗凝血鼠药中毒的特效解毒药物。一般在抗凝血鼠药中毒后先予以对症治疗,检查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有无出血倾向等,如果无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可不用维生素K1进一步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尿血、便血、牙龈出血等情况,属于轻度中毒,则给予肌肉注射维生素K1,每次剂量为10~20mg;每天3~4次;可以同时给患者输入300~600ml新鲜冷冻血浆,以迅速恢复凝血因子。待凝血酶原时间稳定以后,改用口服给药,方法是:维生素K1口服,每次10mg,每天4次。患者连续3天凝血酶原时间均为正常可以出院。
重症中毒患者的出血较严重,应大剂量应用维生素K1治疗,首次给予10~20mg静脉注射,然后50mg缓慢静脉滴注或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注意每分钟不能超过1mg;同时给患者输入相同血型可配伍的血或输入血浆,以迅速恢复凝血因子。每隔3小时测一次凝血酶原时间,如果治疗没有效果可反复注射维生素K1。一般要连续用药11~13天,每天检查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至出血现象消失、凝血酶原时间保持正常则可以出院。
患者出院后仍需继续口服维生素K1治疗,每次10mg,每天2次,3周后复查,如果停用维生素K124h后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则为治愈;如若不是,则继续服用。
1.2.3 其他对症治疗。对于贫血患者,给予压积红细胞输注,积极纠正贫血,保护肝、肾等重要脏器;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大量维生素C治疗,增加机体的应激能力;适量补充液体,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等。
2 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T、APTT明显缩短,Hb含量和凝血因子的活性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8例患者治愈,4例患者因中毒较重、时间较长,治疗无效而死亡,治愈率为87.5%。
3 结论
抗凝血鼠药是一种相对较为安全有效的杀鼠剂,随着其广泛应用,中毒率也越来越高。此药一般采用低浓度、多次投放,其毒性相对缓慢,很多无意间接触的患者发病较为隐匿,有些患者不能准确的提供病史,给临床救治造成较大的困难。此型鼠药中毒大多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出血症状,临床救治时要及时对症治疗,6h以内中毒的患者及时清除体内残留的毒素,检查患者的PT、APTT、Hb和凝血因子,及时选择合适剂量的维生素K1治疗,同时密切监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给予纠正患者的电解质紊乱、贫血等治疗,尽早控制患者病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维生素K1和各项对症治疗在抗凝血鼠药中毒救治中重要作用,由于部分患者病程较长、中毒较严重,仍存在一定的死亡率,在临床救治中要提高警惕,详细询问病史,尽量缩短救治时间。总之在抗凝血鼠药中毒中的救治中,要及时查明患者中毒原因,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同时给予维生素K1治疗是其必要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杜想明.浅谈猪鼠药中毒的救治方法[J].中国畜禽种业,2012,8(2):98-98
[2] 刘杰.抗凝血灭鼠剂中毒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8):11-13
[3] 王臻,刘忠文,张茵,臧玉柱,杨靖,郭建民,朱尊民,袁晓莉,雷平冲.抗凝血灭鼠剂中毒导致获得性维生素K1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46例临床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1,17(4):166-168,182
[4] 张琰,谢泉琨,丁现超,夏玉彬,王升,李新刚.抗凝血灭鼠剂中毒致凝血异常12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1):1979-1980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抗凝血鼠药中毒患者的救治措施,观察其治疗方法和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凝血因子、凝血时间(PT)、内源性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红蛋白(Hb)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清除毒物、维生素K1解毒治疗和其他对症治疗。经积极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凝血时间明显缩短,血红蛋白含量和凝血因子的活性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8例患者治愈,4例患者因中毒较重、时间较长,治疗无效而死亡。
结论:对于抗凝血鼠药中毒的患者,要及时清除体内残留的毒素,给予维生素K解毒治疗,同时加强对症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出血症状,预防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抗凝血鼠药 中毒 救治 维生素K1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3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26-02
抗凝血鼠药是目前常用的一类灭鼠剂,可以分为茚满二酮类和香豆素类两种类型,其中香豆素类灭鼠剂被大量人群选择使用,随着其广泛应用,发生家畜或人员中毒的几率也越来越高。此类杀鼠剂一般采用低浓度、多次投放,患者中毒后一般不会立即发病,直到几天后才出现凝血障碍等中毒症状。相比于其他灭鼠剂,此类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更长,患者的出血倾向更加严重,较轻的中毒容易发生挫伤、牙龈或鼻腔偶尔出血、便血等,较严重的中毒会出现大面积的内出血、急性腹痛,甚至出现休克。早期有效的治疗对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非常重要。现对我院收治的抗凝血鼠药中毒的32例患者的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收治的32例抗凝血鼠药中毒患者的救治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在5~53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符合抗凝血鼠药中毒的诊断标准:有抗凝血鼠药接触史;无凝血因子缺乏的家族史;临床表现为多部位出血;维生素K1治疗有效;实验室检查发现凝血功能异常。25例患者有明确的服毒史,其中18例患者为自杀,7例患者为误服;其中,杀鼠灵中毒9例,溴敌隆中毒5例,杀鼠迷中毒6例,大隆中毒5例。8例患者原因不详。
1.2 治疗方法。
1.2.1 清除残留毒素。中毒6小时内的患者可以给予催吐、导泻和洗胃治疗。洗胃时采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温水反复冲洗,直至没有残留毒素,然后灌入活性炭悬浮液50~100g以吸附毒物。导泻时选用50%的硫酸镁,同时高位结肠灌洗,尽量将毒物排出体外。眼睛中毒的患者,用清水冲洗反复冲洗10min左右;皮肤中毒部位也要用清水反复冲洗。
1.2.2 维生素K1治疗。维生素K1是抗凝血鼠药中毒的特效解毒药物。一般在抗凝血鼠药中毒后先予以对症治疗,检查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有无出血倾向等,如果无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可不用维生素K1进一步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尿血、便血、牙龈出血等情况,属于轻度中毒,则给予肌肉注射维生素K1,每次剂量为10~20mg;每天3~4次;可以同时给患者输入300~600ml新鲜冷冻血浆,以迅速恢复凝血因子。待凝血酶原时间稳定以后,改用口服给药,方法是:维生素K1口服,每次10mg,每天4次。患者连续3天凝血酶原时间均为正常可以出院。
重症中毒患者的出血较严重,应大剂量应用维生素K1治疗,首次给予10~20mg静脉注射,然后50mg缓慢静脉滴注或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注意每分钟不能超过1mg;同时给患者输入相同血型可配伍的血或输入血浆,以迅速恢复凝血因子。每隔3小时测一次凝血酶原时间,如果治疗没有效果可反复注射维生素K1。一般要连续用药11~13天,每天检查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至出血现象消失、凝血酶原时间保持正常则可以出院。
患者出院后仍需继续口服维生素K1治疗,每次10mg,每天2次,3周后复查,如果停用维生素K124h后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则为治愈;如若不是,则继续服用。
1.2.3 其他对症治疗。对于贫血患者,给予压积红细胞输注,积极纠正贫血,保护肝、肾等重要脏器;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大量维生素C治疗,增加机体的应激能力;适量补充液体,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等。
2 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T、APTT明显缩短,Hb含量和凝血因子的活性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8例患者治愈,4例患者因中毒较重、时间较长,治疗无效而死亡,治愈率为87.5%。
3 结论
抗凝血鼠药是一种相对较为安全有效的杀鼠剂,随着其广泛应用,中毒率也越来越高。此药一般采用低浓度、多次投放,其毒性相对缓慢,很多无意间接触的患者发病较为隐匿,有些患者不能准确的提供病史,给临床救治造成较大的困难。此型鼠药中毒大多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出血症状,临床救治时要及时对症治疗,6h以内中毒的患者及时清除体内残留的毒素,检查患者的PT、APTT、Hb和凝血因子,及时选择合适剂量的维生素K1治疗,同时密切监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给予纠正患者的电解质紊乱、贫血等治疗,尽早控制患者病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维生素K1和各项对症治疗在抗凝血鼠药中毒救治中重要作用,由于部分患者病程较长、中毒较严重,仍存在一定的死亡率,在临床救治中要提高警惕,详细询问病史,尽量缩短救治时间。总之在抗凝血鼠药中毒中的救治中,要及时查明患者中毒原因,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同时给予维生素K1治疗是其必要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杜想明.浅谈猪鼠药中毒的救治方法[J].中国畜禽种业,2012,8(2):98-98
[2] 刘杰.抗凝血灭鼠剂中毒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8):11-13
[3] 王臻,刘忠文,张茵,臧玉柱,杨靖,郭建民,朱尊民,袁晓莉,雷平冲.抗凝血灭鼠剂中毒导致获得性维生素K1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46例临床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1,17(4):166-168,182
[4] 张琰,谢泉琨,丁现超,夏玉彬,王升,李新刚.抗凝血灭鼠剂中毒致凝血异常12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1):1979-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