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执行力”就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执行力是极其重要的,可从三个方面去把握: 管理目标、管理制度、落实,如果把一个学校的全盘工作比作一个时钟,那么班主任的执行力就是时钟上的秒表。
关键词 班级管理 执行力 学校教育
作为学校中最大的基础力量,作为执行环节的最后落实者,学校的战略执行、计划实施最终都要落实到班主任身上。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班级管理主要就是对学生的管理。面对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完善的制度并不代表管理的成功,只有把制度加以落实,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这种贯彻管理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就是班级管理中的执行力。世界组织行为学大师、领导力大师保罗·赫塞博士的“执行力就是领导力”为班主任的执行力做了很好的注释。
班级管理是指教师根据班级管理目标,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质量,任何一个好的学校都会把班级管理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就是把“执行力”变成“班级的核心竞争力”,班主任的执行力是一种让你的同事或竞争者看得见、摸不着、无法剽窃、不能克隆的东西。提高班级管理的执行力,首要就是要提高班主任的执行力,它的提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提升选择和确立班级管理目标的能力
一个班集体没有目标,就没有共同奋斗的方向,也就不会有凝聚力,也就谈不上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级管理目标选择与确立的过程,体现了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和教育理念,是执行力提升的前提。
在班级管理目标的选择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我们方向的保证;先进的教育思想,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我们选择的参照。中学阶段,升学压力大,但作为班主任绝不能只看学生的知识成绩,而应全方位地引导学生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不是有才无用之人。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值得每一个中学班主任在选择班级管理目标时深思。
班级管理目标的确立过程,应该是包括班主任在内的每一个班级成员共同参与讨论的过程。这种讨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沟通的过程,好的沟通是执行成功的一半。通过沟通,理解并认同班级管理目标对自身成长的意义与作用,才会有学生对管理目标的自觉追求。在班级管理目标确立过程中,随意化,不沟通,只会导致学生对班级管理目标失去认同感,甚至产生被强迫感,对管理目标的执行产生对立情绪,同时也容易导致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目标的执行丧失热情和信心,造成执行力的下降。
2 提高形成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的能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班级而言,没有制度的约束和激励,没有一定的准则,就无法在学生中树立一个正确的行为导向,学生在班级中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行为习惯的培养,思想素质的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好的班级管理目标,必须要有好的制度来保障。这一制度形成过程是执行力提高的保障。
班级管理制度的形成,应注重民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集体智慧并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这种讨论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民主精神的培养,也是对班级管理制度的一种学习,同时也加深学生对班级管理制度的理解,有利于今后制度的执行。作为班主任应加强对班级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把握。班主任在学生对班级管理制度的讨论时就应该加强正确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班级管理的制度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严越好,关键在于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不科学不具可操体性的制度是无法保证执行的效果的。比如说上自习课时的纪律问题:上自习课该不该允许讨论问题?如果允许讨论问题,那么有人趁机讲闲话怎么办?谁有权力判断学生自習时到底是讲闲话还是讨论问题,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如果不允许讨论问题,那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有讨论的需要时该怎么办?通过教师的引导,发挥集体智慧,制订出符合班级管理目标和班级实际,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就能更好地规范学生自身的行为,保障执行力的有效提高。
3 强化班级管理制度落实的能力
好的班级管理制度,贵在落实。要是没有落实,再完善的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强班级管理制度的落实,需要保证制度推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及处理好制度化与人性化的关系,这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
班级管理制度的推行必须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应严格保证班级管理制度能够得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实施。比如:违纪记载公开化,对违反班级管理制度的行为,公开记载;违纪处罚过程公平化,绝不搞特殊,特别强调班主任自身和班干部带头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作学生的榜样;违纪处罚结果公正化,强调对事不对人,一事一处罚,有优点表扬,有缺点批评,不因犯错误而否定其优点。在班级内形成人人遵守制度,人人维护制度,监督制度实施的良好氛围,保证班级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受侵害。
正确处理制度化和人性化的关系,班级管理者要时刻提醒自己,班级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一群有思想,有个性差异的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情感教育也是教育管理的一部分,古语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影响和感染。班级管理固然需要制度的刚性,但也不能没有人性化的柔情,至刚则易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塑造。班主任在落实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尊重学生人格,保持一颗宽容之心,仁爱之心。在制度的刚性和人性化的柔情之间,要寻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这样一刚一柔,学生才能明白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有了这样的理解,班级管理才有更强的执行力。
当然,对于班集体的管理,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做法各异,看法也不同。但只要有管理有制度就离不开执行,但如何执行,执行的结果如何却显示出班级管理者的智慧和艺术。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执行力,才能达成班级管理的目标,形成优秀的班集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温良飞.浅析班级管理中的执行力.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0.
[2] 袁健.班级管理中的模糊艺术[J].思想理论教育,2006(2):53-54.
关键词 班级管理 执行力 学校教育
作为学校中最大的基础力量,作为执行环节的最后落实者,学校的战略执行、计划实施最终都要落实到班主任身上。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班级管理主要就是对学生的管理。面对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完善的制度并不代表管理的成功,只有把制度加以落实,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这种贯彻管理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就是班级管理中的执行力。世界组织行为学大师、领导力大师保罗·赫塞博士的“执行力就是领导力”为班主任的执行力做了很好的注释。
班级管理是指教师根据班级管理目标,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质量,任何一个好的学校都会把班级管理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就是把“执行力”变成“班级的核心竞争力”,班主任的执行力是一种让你的同事或竞争者看得见、摸不着、无法剽窃、不能克隆的东西。提高班级管理的执行力,首要就是要提高班主任的执行力,它的提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提升选择和确立班级管理目标的能力
一个班集体没有目标,就没有共同奋斗的方向,也就不会有凝聚力,也就谈不上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级管理目标选择与确立的过程,体现了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和教育理念,是执行力提升的前提。
在班级管理目标的选择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我们方向的保证;先进的教育思想,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我们选择的参照。中学阶段,升学压力大,但作为班主任绝不能只看学生的知识成绩,而应全方位地引导学生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不是有才无用之人。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值得每一个中学班主任在选择班级管理目标时深思。
班级管理目标的确立过程,应该是包括班主任在内的每一个班级成员共同参与讨论的过程。这种讨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沟通的过程,好的沟通是执行成功的一半。通过沟通,理解并认同班级管理目标对自身成长的意义与作用,才会有学生对管理目标的自觉追求。在班级管理目标确立过程中,随意化,不沟通,只会导致学生对班级管理目标失去认同感,甚至产生被强迫感,对管理目标的执行产生对立情绪,同时也容易导致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目标的执行丧失热情和信心,造成执行力的下降。
2 提高形成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的能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班级而言,没有制度的约束和激励,没有一定的准则,就无法在学生中树立一个正确的行为导向,学生在班级中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行为习惯的培养,思想素质的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好的班级管理目标,必须要有好的制度来保障。这一制度形成过程是执行力提高的保障。
班级管理制度的形成,应注重民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集体智慧并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这种讨论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民主精神的培养,也是对班级管理制度的一种学习,同时也加深学生对班级管理制度的理解,有利于今后制度的执行。作为班主任应加强对班级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把握。班主任在学生对班级管理制度的讨论时就应该加强正确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班级管理的制度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严越好,关键在于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不科学不具可操体性的制度是无法保证执行的效果的。比如说上自习课时的纪律问题:上自习课该不该允许讨论问题?如果允许讨论问题,那么有人趁机讲闲话怎么办?谁有权力判断学生自習时到底是讲闲话还是讨论问题,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如果不允许讨论问题,那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有讨论的需要时该怎么办?通过教师的引导,发挥集体智慧,制订出符合班级管理目标和班级实际,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就能更好地规范学生自身的行为,保障执行力的有效提高。
3 强化班级管理制度落实的能力
好的班级管理制度,贵在落实。要是没有落实,再完善的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强班级管理制度的落实,需要保证制度推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及处理好制度化与人性化的关系,这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
班级管理制度的推行必须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应严格保证班级管理制度能够得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实施。比如:违纪记载公开化,对违反班级管理制度的行为,公开记载;违纪处罚过程公平化,绝不搞特殊,特别强调班主任自身和班干部带头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作学生的榜样;违纪处罚结果公正化,强调对事不对人,一事一处罚,有优点表扬,有缺点批评,不因犯错误而否定其优点。在班级内形成人人遵守制度,人人维护制度,监督制度实施的良好氛围,保证班级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受侵害。
正确处理制度化和人性化的关系,班级管理者要时刻提醒自己,班级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一群有思想,有个性差异的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情感教育也是教育管理的一部分,古语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影响和感染。班级管理固然需要制度的刚性,但也不能没有人性化的柔情,至刚则易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塑造。班主任在落实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尊重学生人格,保持一颗宽容之心,仁爱之心。在制度的刚性和人性化的柔情之间,要寻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这样一刚一柔,学生才能明白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有了这样的理解,班级管理才有更强的执行力。
当然,对于班集体的管理,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做法各异,看法也不同。但只要有管理有制度就离不开执行,但如何执行,执行的结果如何却显示出班级管理者的智慧和艺术。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执行力,才能达成班级管理的目标,形成优秀的班集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温良飞.浅析班级管理中的执行力.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0.
[2] 袁健.班级管理中的模糊艺术[J].思想理论教育,2006(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