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是人们进行生活的庇护所,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建筑也随之逐渐发展,人们在其中赋予了个性化的思想和独到的民族魅力。在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中,木材是常用的材料;家族是基本的观念,中国的传统建筑采用庭院式结构,具有一定封闭式特征。在当今学校建筑的布局规划中,传统建筑仍能对此体现独到的魅力和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特色;学校建筑
前言
中国的传统建筑一般认为截止至十九世纪中叶,从远古时代的洞穴一直延伸到世界大战期间,可以说是发展文化最源远流长的建筑体系,它历经朝代众多,因而风格多变差异明显;它包含民族丰富,因而含蓄收纳文化交融。现代的建筑已经由之前的天然材料走向现代合成材料方面,而且受社会发展和人口场地的限制也由庭园建设走向楼房建设的方向。尤其以人口密集的学校建设为例,布局规划更趋向现代化模式化的走向,但是传统建筑的文化特色对于当代的建设而言仍具有鲜明的借鉴意义。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建筑
1.1什么是建筑
建筑拆分来看分为“建”和“筑”,“建”指的是“建筑物”,“筑”指的是“构筑物”,即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物质材料而进行的环境创造行为。建筑的三元素是“经济”、“适用”“美观”,也就是说,建筑具有实用性,与被瞻仰的艺术品不同,建筑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可以衡量的价值,且在此基础上能够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建筑包括多种分类,由小及大,物件制作、家具设计乃至区域规划、城市规划都是建筑的范畴;建筑还根据对象的不同分为民用建筑、公用建筑和农用建筑等1。建筑的材料丰富多样,既包括泥瓦石块竹木等自然材料,也包括钢筋水泥混凝土等人造材料。
1.2如何认识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指的是中华地区十九世纪中叶之前的建筑,典型特征是历经时代久远、民主风格化明显。在建筑材料上,中国传统建筑以茅草、泥瓦、竹木等为材料,在制造工艺上,多以木架构为结构方式,柱、梁、枋、檩、椽等技巧是古建筑师们独有的艺术结晶,这种结构组合灵活、构思巧妙,反映了古代社会结构的严谨有序。在建筑组合上,一般以庭院为空间结构,房屋体现人工技巧,庭院设置自然花草假山景观,体现出自然的生态平衡。
古代传统建筑分为民用建筑和官用宫殿建筑两大类,民用建筑的庭院建筑受财力和社会地位的限定,建筑物和规模较少,但是单个建筑物和庭院的方位安排具有走向布置,在顺序上有主有次;装饰上有重有轻,呈现出和谐整体的美感体验。在历代王朝宫殿的设置上,结构庄严、布局舒展,对于此前的体现离不开中轴线法则,各类建筑物按照次序在横轴数轴线上次序布置,两侧审美均衡雅致。
二、如何在学校的布局规划中融合传统建筑特色
2.1“轴线”的建筑结构
传统建筑的建设一般以“轴线原则”为建筑讲究方案,讲究“正偏”与“内外”。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整个院落呈现轴对称的双“喜”字形,院中套院,房中套房;共计313间房屋。虽然屋檐众多层叠不穷,但是因为遵守宗法社会的和谐严整理念,整个院落大体上对称分布,而且有主有次,正院瓦屋出檐为主人;偏房方砖铺顶为佣人及灶房,伦理的主次尊卑和建筑的层次美感被完美地展现出来。因而,在学校教育建設上,教学楼为最重要场所。在施工建设中,主要教学楼应该位于中轴线标准,或位于中轴线位置,或沿中轴线对称分布;或者将图书馆位于中轴对称位置,以体现学校崇尚知识的理念信仰。
2.2基础的物质基础建设
古代建筑的选址多在无归属或已经获得政府许可的荒地,进行新场地的开发,这是基于正在发展的城市部落不断扩张的需要,但是目前的建筑选址离不开水电的供应,所以学校的选址不会距离市区过远。而且高校的建设采用的理念是“开放式”,即大学不是在围墙内的封闭式大学,学生应当适当的走出“象牙塔”,面向社会,学习社会的生存技能,因而大学的选址与古代建筑的选址略有不同,学校的规划必须与所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一致,这样才能与社会的发展同步。所以,学校的建筑必须满足基本的水电供应需求和相对便捷的交通条件,一方面是进行建筑的必要准备,另一方面是为学生的活动减免通行障碍。
2.3必备的绿化设置
大学校园的面积是中学校园的几十乃至百倍,优越的场地面积为绿化设施的布置提供了奇思妙想的田地。大部分学校的建设足以依山傍水。中国的园林建设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北方园林浑厚端庄;南方园林轻盈纤巧,中国园林境界讲求治世境界、神仙境界、自然境界三种。治世境界具有道德的职责和政治的思想,在皇家宫廷园林中得以体现;神仙境界讲求道家思想的恬淡修行,典型例子如道观、神仙宫殿;自然境界讲究人的情思,典型代表有醉翁亭等。“大学之大”的一方面在于“殿室之大”,著名的学府都有着自己独到的景观设置,例如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的武汉大学堪称中国最美大学校园;燕园和未名湖已经成为北京大学一张亮丽的明信片。
2.4鲜明的文化特征建设
不同的学校都具有自己独到的文化魅力,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校,学校建设要着重这方面的挖掘和建设。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建设中,苏州园林在众多的园林建筑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它独到的南方园林特点:占地面积小但是变化多端。“移步换景”效果显著;而且善于使用雕梁画栋的装饰和不拘一格的文化填充,营造出“以景见情”和“以小见大”的视觉感官体验。在现有大学的建设中,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木铎钟声一百年”,此钟为启功先生和钱玄同先生亲笔题写,表达了对于师大教育事业的殷切期盼和教育工作的余音不绝的社会影响;以及复旦大学的“驴背诗思”雕塑,此雕塑包含着“驴子的虔诚和诗人的忧思”,表现出复旦学生独有的文人气度。
总结
中国传统建筑历经几千年的洗礼,在世界建筑史上烨烨生辉,它得以传承的原因是根植于人民的智慧结晶,只有顺应历史的发展方向才会有生生不息的动力。本文从我国传统建筑入手,简要分析了其文化特色,并对不同规格和等级的学校建设进行简要分析,最后将二者进行融入分析,结合鲜明的典型案例加以扩展,提出对学校建设的发展展望,希望能对未来的学校规划提供借鉴性意见,推动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南月慧.论中国传统园林与建筑文化的当代转译[D].昆明理工大学,2017.
[2]高宇波.近代太原学校建筑的特色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03):324-327.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特色;学校建筑
前言
中国的传统建筑一般认为截止至十九世纪中叶,从远古时代的洞穴一直延伸到世界大战期间,可以说是发展文化最源远流长的建筑体系,它历经朝代众多,因而风格多变差异明显;它包含民族丰富,因而含蓄收纳文化交融。现代的建筑已经由之前的天然材料走向现代合成材料方面,而且受社会发展和人口场地的限制也由庭园建设走向楼房建设的方向。尤其以人口密集的学校建设为例,布局规划更趋向现代化模式化的走向,但是传统建筑的文化特色对于当代的建设而言仍具有鲜明的借鉴意义。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建筑
1.1什么是建筑
建筑拆分来看分为“建”和“筑”,“建”指的是“建筑物”,“筑”指的是“构筑物”,即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物质材料而进行的环境创造行为。建筑的三元素是“经济”、“适用”“美观”,也就是说,建筑具有实用性,与被瞻仰的艺术品不同,建筑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可以衡量的价值,且在此基础上能够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建筑包括多种分类,由小及大,物件制作、家具设计乃至区域规划、城市规划都是建筑的范畴;建筑还根据对象的不同分为民用建筑、公用建筑和农用建筑等1。建筑的材料丰富多样,既包括泥瓦石块竹木等自然材料,也包括钢筋水泥混凝土等人造材料。
1.2如何认识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指的是中华地区十九世纪中叶之前的建筑,典型特征是历经时代久远、民主风格化明显。在建筑材料上,中国传统建筑以茅草、泥瓦、竹木等为材料,在制造工艺上,多以木架构为结构方式,柱、梁、枋、檩、椽等技巧是古建筑师们独有的艺术结晶,这种结构组合灵活、构思巧妙,反映了古代社会结构的严谨有序。在建筑组合上,一般以庭院为空间结构,房屋体现人工技巧,庭院设置自然花草假山景观,体现出自然的生态平衡。
古代传统建筑分为民用建筑和官用宫殿建筑两大类,民用建筑的庭院建筑受财力和社会地位的限定,建筑物和规模较少,但是单个建筑物和庭院的方位安排具有走向布置,在顺序上有主有次;装饰上有重有轻,呈现出和谐整体的美感体验。在历代王朝宫殿的设置上,结构庄严、布局舒展,对于此前的体现离不开中轴线法则,各类建筑物按照次序在横轴数轴线上次序布置,两侧审美均衡雅致。
二、如何在学校的布局规划中融合传统建筑特色
2.1“轴线”的建筑结构
传统建筑的建设一般以“轴线原则”为建筑讲究方案,讲究“正偏”与“内外”。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整个院落呈现轴对称的双“喜”字形,院中套院,房中套房;共计313间房屋。虽然屋檐众多层叠不穷,但是因为遵守宗法社会的和谐严整理念,整个院落大体上对称分布,而且有主有次,正院瓦屋出檐为主人;偏房方砖铺顶为佣人及灶房,伦理的主次尊卑和建筑的层次美感被完美地展现出来。因而,在学校教育建設上,教学楼为最重要场所。在施工建设中,主要教学楼应该位于中轴线标准,或位于中轴线位置,或沿中轴线对称分布;或者将图书馆位于中轴对称位置,以体现学校崇尚知识的理念信仰。
2.2基础的物质基础建设
古代建筑的选址多在无归属或已经获得政府许可的荒地,进行新场地的开发,这是基于正在发展的城市部落不断扩张的需要,但是目前的建筑选址离不开水电的供应,所以学校的选址不会距离市区过远。而且高校的建设采用的理念是“开放式”,即大学不是在围墙内的封闭式大学,学生应当适当的走出“象牙塔”,面向社会,学习社会的生存技能,因而大学的选址与古代建筑的选址略有不同,学校的规划必须与所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一致,这样才能与社会的发展同步。所以,学校的建筑必须满足基本的水电供应需求和相对便捷的交通条件,一方面是进行建筑的必要准备,另一方面是为学生的活动减免通行障碍。
2.3必备的绿化设置
大学校园的面积是中学校园的几十乃至百倍,优越的场地面积为绿化设施的布置提供了奇思妙想的田地。大部分学校的建设足以依山傍水。中国的园林建设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北方园林浑厚端庄;南方园林轻盈纤巧,中国园林境界讲求治世境界、神仙境界、自然境界三种。治世境界具有道德的职责和政治的思想,在皇家宫廷园林中得以体现;神仙境界讲求道家思想的恬淡修行,典型例子如道观、神仙宫殿;自然境界讲究人的情思,典型代表有醉翁亭等。“大学之大”的一方面在于“殿室之大”,著名的学府都有着自己独到的景观设置,例如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的武汉大学堪称中国最美大学校园;燕园和未名湖已经成为北京大学一张亮丽的明信片。
2.4鲜明的文化特征建设
不同的学校都具有自己独到的文化魅力,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校,学校建设要着重这方面的挖掘和建设。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建设中,苏州园林在众多的园林建筑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它独到的南方园林特点:占地面积小但是变化多端。“移步换景”效果显著;而且善于使用雕梁画栋的装饰和不拘一格的文化填充,营造出“以景见情”和“以小见大”的视觉感官体验。在现有大学的建设中,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木铎钟声一百年”,此钟为启功先生和钱玄同先生亲笔题写,表达了对于师大教育事业的殷切期盼和教育工作的余音不绝的社会影响;以及复旦大学的“驴背诗思”雕塑,此雕塑包含着“驴子的虔诚和诗人的忧思”,表现出复旦学生独有的文人气度。
总结
中国传统建筑历经几千年的洗礼,在世界建筑史上烨烨生辉,它得以传承的原因是根植于人民的智慧结晶,只有顺应历史的发展方向才会有生生不息的动力。本文从我国传统建筑入手,简要分析了其文化特色,并对不同规格和等级的学校建设进行简要分析,最后将二者进行融入分析,结合鲜明的典型案例加以扩展,提出对学校建设的发展展望,希望能对未来的学校规划提供借鉴性意见,推动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南月慧.论中国传统园林与建筑文化的当代转译[D].昆明理工大学,2017.
[2]高宇波.近代太原学校建筑的特色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03):32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