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情感是一个人的思想和外界事物产生碰撞时所形成的内在感受,情感也是引发人类道德行为的起点。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仅仅依靠严密的制度、规范和奖罚措施等制约,是很难实现德育目标的。而情感体验作为一种实践,通常会促进学生对某一种行为或事物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在小学德育中渗透情感体验教育,让学生走入具体的道德行为中,感受道德的本质并对道德行为产生情感,可以为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注入活力。
通过主题活动,体验自尊情感
孩子的成长犹如一棵小树,不仅需要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还需要情感的雨露滋润。自尊,即自我尊重,是重要的人格特质之一,也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相信自己、认可自己。在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成长中,自尊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稚嫩的心灵往往会因为教师、家长、亲友、同学一句鼓励或肯定的话语激励,而产生朝着正确方向积极努力的强大动力。因此,通过设计主题活动让小学生体验自尊情感,可以使小学德育工作获得理想的成果。主题活动的设计,要突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要充分体现本校教学特色;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尊情感体验的内涵。
主题活动的内容有多种形式。笔者在此推荐如下几种效果突出的案例:一是以“自尊、自强”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手抄报的内容,可以是学生看到的有关自尊、自强的故事,以及有关自尊、自强的名人名言等。
二是开展师生留言活动,让留言成为师生沟通之路。教师在给学生留言时,要做到“以生为本”,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赖,以便在留言中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无所顾忌地告诉老师。作为教师,也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予学生赞赏、期望和激励,让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到自己在老师的眼里很重要。
三是開展“自尊”主题的班会讨论。在讨论中,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让学生改善不足,提升自己。主题活动开展的方式虽然有很多,但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同时也能接受自己不足之处,并下决心改变自己,从而实现人格的全面提升。
结合教学内容体验悲悯情感
悲悯情感是对人类的苦难感同身受的情感。有悲悯情感的人,不会轻视遭受苦难的人,而是怀有博大的爱,乐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看到别人幸福快乐自己也欣慰。有悲悯情感的人,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会养成关心别人、善待别人、体贴别人,尊重别人、爱护别人的美好品质。当然,悲悯情感体验,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来实现。
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悲悯情感的教育内涵,在课堂中和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总结,笔者认为如下几种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一是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关于悲悯情感体验的报道和学生一起学习,比如描述贫穷地区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条件艰苦的文章,让学生认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需要帮助的同龄人,体会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从而激发学生的怜悯之心。二是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与他人进行情感的碰撞,进而产生怜悯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去关爱和帮助老弱病残以及所有遭遇不幸的人,使美好品德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通过集体活动,体验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每个人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每个人都要学会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不能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欲望而生存,这样才能使社会和谐美好。社会责任感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在班级集体活动中实现。
在班级集体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去感受“自己是班集体的一份子,所有活动中取得的成功都是集体努力的结果,荣誉是属于大家的”。为了给自己的集体荣誉增光添彩,学生的责任感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就会竭尽全力为了实现集体的某一目标而拼搏。集体活动开展的形式比较丰富,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践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活动形式。比如,结合学校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班班创环保活动”,要求每个班级组织召开以“环保”为主题的班会,让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对环保问题的“金点子”,增强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注意随手收集废品,养成垃圾分类、不随手乱扔垃圾等良好习惯,在活动最后评选出“优秀环保集体”。通过此类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融入了班集体之中,充分感受到集体的荣誉跟自己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从而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结束语
在小学德育中,有效应用情感体验教育可提升德育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健全学生人格。新课改理念下,小学德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深入探究情感体验在德育中的教学方式,让德育与小学生的情感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让德育的和风细雨不断润泽学生的情感,使德育做到寓教于情,以情促学,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拥有自尊自强的心理素质、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道德的花朵溢满芬芳。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小学部)
通过主题活动,体验自尊情感
孩子的成长犹如一棵小树,不仅需要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还需要情感的雨露滋润。自尊,即自我尊重,是重要的人格特质之一,也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相信自己、认可自己。在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成长中,自尊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稚嫩的心灵往往会因为教师、家长、亲友、同学一句鼓励或肯定的话语激励,而产生朝着正确方向积极努力的强大动力。因此,通过设计主题活动让小学生体验自尊情感,可以使小学德育工作获得理想的成果。主题活动的设计,要突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要充分体现本校教学特色;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尊情感体验的内涵。
主题活动的内容有多种形式。笔者在此推荐如下几种效果突出的案例:一是以“自尊、自强”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手抄报的内容,可以是学生看到的有关自尊、自强的故事,以及有关自尊、自强的名人名言等。
二是开展师生留言活动,让留言成为师生沟通之路。教师在给学生留言时,要做到“以生为本”,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赖,以便在留言中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无所顾忌地告诉老师。作为教师,也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予学生赞赏、期望和激励,让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到自己在老师的眼里很重要。
三是開展“自尊”主题的班会讨论。在讨论中,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让学生改善不足,提升自己。主题活动开展的方式虽然有很多,但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同时也能接受自己不足之处,并下决心改变自己,从而实现人格的全面提升。
结合教学内容体验悲悯情感
悲悯情感是对人类的苦难感同身受的情感。有悲悯情感的人,不会轻视遭受苦难的人,而是怀有博大的爱,乐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看到别人幸福快乐自己也欣慰。有悲悯情感的人,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会养成关心别人、善待别人、体贴别人,尊重别人、爱护别人的美好品质。当然,悲悯情感体验,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来实现。
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悲悯情感的教育内涵,在课堂中和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总结,笔者认为如下几种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一是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关于悲悯情感体验的报道和学生一起学习,比如描述贫穷地区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条件艰苦的文章,让学生认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需要帮助的同龄人,体会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从而激发学生的怜悯之心。二是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与他人进行情感的碰撞,进而产生怜悯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去关爱和帮助老弱病残以及所有遭遇不幸的人,使美好品德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通过集体活动,体验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每个人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每个人都要学会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不能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欲望而生存,这样才能使社会和谐美好。社会责任感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在班级集体活动中实现。
在班级集体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去感受“自己是班集体的一份子,所有活动中取得的成功都是集体努力的结果,荣誉是属于大家的”。为了给自己的集体荣誉增光添彩,学生的责任感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就会竭尽全力为了实现集体的某一目标而拼搏。集体活动开展的形式比较丰富,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践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活动形式。比如,结合学校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班班创环保活动”,要求每个班级组织召开以“环保”为主题的班会,让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对环保问题的“金点子”,增强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注意随手收集废品,养成垃圾分类、不随手乱扔垃圾等良好习惯,在活动最后评选出“优秀环保集体”。通过此类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融入了班集体之中,充分感受到集体的荣誉跟自己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从而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结束语
在小学德育中,有效应用情感体验教育可提升德育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健全学生人格。新课改理念下,小学德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深入探究情感体验在德育中的教学方式,让德育与小学生的情感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让德育的和风细雨不断润泽学生的情感,使德育做到寓教于情,以情促学,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拥有自尊自强的心理素质、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道德的花朵溢满芬芳。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