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初探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sw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教学也是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由于教不得法,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职业院校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美读 想象 理解
  职业院校语文教材选用收录的古典诗歌,分别出自《诗经》《楚辞》《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以及《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名家名篇,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诗歌在职业院校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与元曲、古文言文、明清小说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骨干,共同折射出中华文学的千年古韵。在职业院校大力开展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对现在的90后职校生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提高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另一方面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升人文素质。但以往的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由于古典诗歌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而职校生普遍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握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诗歌鉴赏教学不能仍停留在单一的、满堂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上,忽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感受到古典诗歌的情感美、意境美与哲理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取得了极佳的课堂效果,学生也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爱学”、“我想学”。
  一、美读是方法
  美读不同于简单的朗读。朗读是依据提供的书面文字材料,用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进行的一种口头表达活动。美读是在朗读基础之上的有理解、有感悟、有热情的读。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可安排学生反复吟诵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诗歌所表现的艺术美。如汉乐府民歌《迢迢牵牛星》,节奏感强,语句简练,韵律和谐。这些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去体会。特别是最后四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四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尤其是“脉脉”、“盈盈”这两个叠音词,质朴、清丽,情趣盎然,使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刚开始朗读诗歌时,教师可以选择与诗歌情感相对一致的民乐曲,用配乐诵读,如《迢迢牵牛星》,笔者就选用民乐《彩云追月》。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也更容易把握诗歌的内涵。学生也就可以在理解诗歌总体内容的基础上,有节奏、有韵律地吟诵诗歌,体会诗歌所包含的独特情趣,真正领会诗中的情感美。
  二、想象是手段
  多次反复吟诵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感受,品味诗中独特的意境。现在90后职校生的生活环境与古代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古典诗歌的时候,理解诗歌的作者、诗歌的意境十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对诗歌的有关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作必要的讲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把意象进行巧妙的组合,构造出一些有条理的生活图景和画面来,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去,从而把握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好地体会诗人创造出的意境。如讲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笔者首先讲述陶渊明的生平,特别是他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造就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独特人格,再引导学生吟诵诗歌,重点讲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在这里“羁鸟”、“池鱼”是作者的自况,笔者要学生想象笼中的鸟、池塘中的鱼,用自己的感知去体会诗人渴望摆脱污浊的官场,回归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真实情感。同时结合学生初中所学的《桃花源记》,学生读、想、忆相结合,诗人陶渊明一身傲骨、寄情民间的形象跃然于学生的脑海之中,许多学生又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陶渊明的大量诗作,从而对田园诗歌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也真正体会了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然自得的心境。
  三、理解是升华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学生的社会阅历有限,这导致了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理解不全面。如汉乐府诗《长歌行》,其中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点明了全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虚度青春年华的人们的有力鞭策。但是许多学生对此并无感触,他们在学校通宵上网、玩手机,浑浑噩噩地度过三年技校生涯。为此笔者安排历届毕业生来到课堂上“现身说法”,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诫学弟、学妹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语文教师在职业院校古典诗歌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大胆联想、深入体会,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探讨在网络环境下,中职汽车文化课教师的角色如何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导航者、引路人、参与者、情感体验的培育者、组织者、评委和灯塔。  关键词:网络环境 问题 挑战 转变  课 题: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信息技术与中职〈汽车文化〉教学有效整合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122930714)。  网络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无论从学习素材
“当大象跳舞时,小鸡需要当心。”特丝·乌里萨·奥尔特在小说《大象跳舞时》中说:“当庞大的野兽们绕着对方转时,会撼动树木,大声咆哮……我们是小鸡”。这句话被菲律宾报纸用来说明菲律宾与中国的国际关系。  其实,在职场上同样存在着这种关系。当两位上司意见不合或关系不融洽的时候,一些下属常常会去察言观色,衡量双方的实力,然后决定加入哪一方。更有甚者,有的下属还会利用这种不和谐,收集双方的牢骚话,东打两枪,
“数学课程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应用意识得到加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