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高中物理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来说,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已经不仅仅要求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要求学生在其他方面得到发展,尤其是德育方面,更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时也应该将德育的一些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并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因此,本文将结合笔者的一些教学经验,谈一谈应该怎样将德育渗透于物理教学中。
关键词:德育 高中物理 教学方法
所谓德育教育,主要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等方面的教育,以此来使学生提高自身的修养。从目前高中物理中的德育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教师并没有掌握比较有效的德育方法,甚至有少数教师认为文化学科中无需进行德育教育,所以完全忽略了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转变,并采用更加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此,本文将结合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高中物理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挖掘物理历史,培养爱国情感
物理作为一门知识类学科,尤其是作为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很多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只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就可以,而德育的内容只需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程进行就可以,毋庸置疑,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观念,因为这种观念完全忽略了物理中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关于我国物理发展的历史知识,让学生感受古往今来中国在物理发展中作出的贡献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而爱国情感,则是德育教育最为基础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力学部分的内容时,我说道:“同学们,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对力学的相关内容有了比较详细的研究,比如在《墨经》这本书中就最早对‘浮木平衡’和杠杆的相关原理进行了论述,比如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则是运用了惯性的相关原理,而西方与之类似的仪器的出现时间,要比我国晚了一千七百多年”,在教学电学的相关内容时,我说:“同学们,虽然电的应用是近代开始的,但关于电学现象的研究从古代就已经开始,比如在西漢的时候,我国就记载了一种‘瑁吸’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静电的现象,在西晋的《博物志》中,同样有关于摩擦起电的描述,《汉书》中则记载了一种尖端放电的现象,唐朝的《玄真子》则阐述了电与雷的关系”。最终,通过不断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取得的成就,逐渐使学生形成了一种民族自豪感,进而形成爱国情感。可见,挖掘物理历史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通过情境引导,培养社会公德
在德育教育中,社会公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所谓社会公德,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或事物来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更加直观的理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关的教学情境,然后以此为基础来给学生讲解其中蕴含的社会公德内涵,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具备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通过一个纪录片给学生创设了教学情境,在这个纪录片当中,主要讲述的内容是传统能源的开采、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通过这个纪录片,学生对当前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严峻形势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意识到了节约资源和能源的重要性。可见,在物理教学中,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这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同样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注重实验过程,培养科学观念
科学观念同样是德育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具备科学观念,可以使学生更加理性地看问题,更加尊重事实,可见,这种观念与物理的教学要求是极为符合的,在物理教学中,同样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态度,尤其是在物理实验当中。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慢慢掌握更加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逐渐形成科学观念。
例如,在教学《摩擦力》这部分内容时,有些学生对摩擦力大小是否与物体接触面的面积有关存在疑问,于是我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我给学生提供了弹簧测力器、毛巾、木块、木板、砝码等器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最终,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摩擦力的大小只和接触面所受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和接触面的面积是没有关系的。可见,通过物理实验,可以使学生养成科学看待问题的习惯。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采用更加恰当的方式将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德育 高中物理 教学方法
所谓德育教育,主要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等方面的教育,以此来使学生提高自身的修养。从目前高中物理中的德育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教师并没有掌握比较有效的德育方法,甚至有少数教师认为文化学科中无需进行德育教育,所以完全忽略了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转变,并采用更加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此,本文将结合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高中物理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挖掘物理历史,培养爱国情感
物理作为一门知识类学科,尤其是作为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很多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只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就可以,而德育的内容只需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程进行就可以,毋庸置疑,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观念,因为这种观念完全忽略了物理中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关于我国物理发展的历史知识,让学生感受古往今来中国在物理发展中作出的贡献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而爱国情感,则是德育教育最为基础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力学部分的内容时,我说道:“同学们,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对力学的相关内容有了比较详细的研究,比如在《墨经》这本书中就最早对‘浮木平衡’和杠杆的相关原理进行了论述,比如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则是运用了惯性的相关原理,而西方与之类似的仪器的出现时间,要比我国晚了一千七百多年”,在教学电学的相关内容时,我说:“同学们,虽然电的应用是近代开始的,但关于电学现象的研究从古代就已经开始,比如在西漢的时候,我国就记载了一种‘瑁吸’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静电的现象,在西晋的《博物志》中,同样有关于摩擦起电的描述,《汉书》中则记载了一种尖端放电的现象,唐朝的《玄真子》则阐述了电与雷的关系”。最终,通过不断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取得的成就,逐渐使学生形成了一种民族自豪感,进而形成爱国情感。可见,挖掘物理历史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通过情境引导,培养社会公德
在德育教育中,社会公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所谓社会公德,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或事物来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更加直观的理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关的教学情境,然后以此为基础来给学生讲解其中蕴含的社会公德内涵,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具备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通过一个纪录片给学生创设了教学情境,在这个纪录片当中,主要讲述的内容是传统能源的开采、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通过这个纪录片,学生对当前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严峻形势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意识到了节约资源和能源的重要性。可见,在物理教学中,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这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同样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注重实验过程,培养科学观念
科学观念同样是德育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具备科学观念,可以使学生更加理性地看问题,更加尊重事实,可见,这种观念与物理的教学要求是极为符合的,在物理教学中,同样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态度,尤其是在物理实验当中。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慢慢掌握更加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逐渐形成科学观念。
例如,在教学《摩擦力》这部分内容时,有些学生对摩擦力大小是否与物体接触面的面积有关存在疑问,于是我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我给学生提供了弹簧测力器、毛巾、木块、木板、砝码等器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最终,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摩擦力的大小只和接触面所受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和接触面的面积是没有关系的。可见,通过物理实验,可以使学生养成科学看待问题的习惯。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采用更加恰当的方式将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参考文献
[1]华德伟.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学科德育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张喜斌.高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0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