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训练课的探讨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n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音乐艺术中,合唱是歌唱的一种形式,是以人声分高低声部来共同演绎歌曲、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合唱具有独特的艺术形象与魅力。通过合唱训练,可以陶冶学生优良品格,培养高尚情操和丰富感情,达到统一意志与共同情感团结学生的集体。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和探讨。
  
  1.对合唱审美的认识是训练的前提
  
  合唱是别具一格的艺术,合唱作品的音乐优美和谐统一,艺术形象鲜明生动,艺术境界高尚明朗,艺术效果震撼人心。特别是多声部的颂歌,如《祖国颂》,它的气势辉宏、壮观磅礴,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催人奋进,激荡着人们的爱国热情。任何人在现实生活中对美的事物以及对美的艺术的欣赏都是一种审美功能的方法和形式上是极具独特且富有魅力的。它充分体现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从美学的角度看,无论西方美学强调音乐形式属性的“听觉艺术”、“情感艺术”还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心声结合”与“心物结合”“听觉——心觉”艺术。作为艺术审美对象,合唱其审美价值都存在于整个审美活动过程——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中。也就是说,艺术作品不是离开主体独立存在的,它的价值“正在于它以其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呼唤并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主体审美的自由创造”。合唱艺术正是这样一种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是以歌唱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人类精神唤醒、生命升腾的展开形式。从审美创造到精神愉悦,在广阔无垠的音响空间里,没有哪一种艺术象歌唱艺术一样,拥有如此众多的热爱者、参与者和审美从众者。
  
  2.反复聆听是训练的重要手段
  
  在合唱训练过程中,反复聆听是很重要的一环。第一次聆听、感受乐曲的旋律、和声、速度、力度以及情感表现,对作品有初步的印象和了解。第二次聆听,闭上眼睛尽量完整地静下心来闭目聆听,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对掌握和再次展示音乐形象极为重要。只有真正理解掌握音乐形象,才能完美演绎音乐形象,展示其真实的音乐形象。其实,反复多次聆听,在多次的聆听中,更深层的体验在心里,熟悉音乐旋律,掌握其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熟悉歌词,把握歌词内涵及情感表达。耳熟能详,自然能准确把握音乐形象,多听多练,自然达到完全掌握并再现音乐形象之效果。
  
  3.全心投入是训练的根本保证
  
  合唱训练必须全身心投入。在理解掌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师生配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专注聆听,跟随音乐起伏跌宕的旋律,师指挥,手势力度的强弱变化,带领学生进入音乐世界的强弱。师体态和身体语言,让学生感受旋律变化,感情变化……师沉静在音乐中生才能入境。只有学生入了境,对训练才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掌握音乐形象。这样,要再现准确的音乐形象也就不难了。
  合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演唱时不但要追求声音的和谐美感,而且要注意情感的表现,才能达到艺术的最高境地。情感是核心,艺术的魅力在于表现情感,要把情感正确地表现出来,就必须全身投入到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境中,把感情溶化到作品中,做到声情并茂,才能赋予演唱感人的魅力,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才能让听众得到美的情感感受。
  
  4.凸现艺术形象是训练的最终目的
  
  以人为表现主体来塑造艺术形象是合唱的特征。在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主要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无论反映什么主题什么内容的作品,实际上是在表现人和人的思想感情。艺术形象越突出,其艺术魅力和艺术风格就越具独特,它所产生艺术感染力就越强,展现给听众的艺术形象就越动人。可见,人是最富有喜怒哀乐之感情的,对待生活中的爱憎是分明、强烈的;情感的表现更为深刻、丰富、生动。在训练中,只要把人的感情融入到艺术形象中去,使表现的艺术形象有血有肉,鲜活逼真,生动感人,艺术才更有美感,形象才更突出,达到凸现艺术形象的目的。最后作品才得以完美再现,使听众最终得到美的享受。
  总之,合唱训练带给我们很多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这些体验和感受是奇妙的,无可比拟的。只要每个热爱音乐的人积极参与,心动与身动全方位地投入到其活动中,领悟、体验、陶醉,音乐将带领我们更多、更美的心灵滋润和感受。
  
  收稿日期:2008-10-25
其他文献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维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励、唤醒、鼓励”学生,使他们感到“读书乐”而“乐于学”。没有幽默的教师是一尊雕像,恰如其分的运用幽默会使师生关系融洽,会使教学锦上添花。因此,教学中应当重视语言的幽默。  幽默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幽默可以使教学化难为易,幽默可以使课堂气氛和谐、活跃、融洽,幽默可以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  在教学中
期刊
1.抓准题眼,牢记题意    在此,我先知道学生仔细地读一读写作题,思考揣摩,让学生从心里明白写作的内容和要求。写作题用“第一次××”做题目。“第一次”做什么,可以是洗衣服,值日,提水,看家,大扫除等活动。为学生选材提供广阔的天地。“第一次”是《第一次××》的题眼,指明了作文提的要求。再指导学生抓住“第一次”,准确地审题,把握“第一次”做过的事情过程中的动作特点和心理状态。    2.自由联想
期刊
语文教师大概都深有同感,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是作文,作文简直成了令人头痛的“顽症”了。其实仔细想想,作文的教和学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至少有一些做法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作文并不是离自己很远或高不可攀,下面的一些做法也许对大家都有点帮助。    1.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积累各方面的素材    现行的考试制度分数是升学的唯一标准。这样使许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
期刊
[教材说明]  《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送别诗,课文选的是前四句。低年级儿童对古诗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笔者采取“以读带译”的教法,即初读感知、细读理解、诵读悟情。在讲解古诗时,化诗为画,使诗句内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诵读、吟唱。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内容,体会诗情。  [导练要求]  ①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②
期刊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良好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具有强壮的体魄,匀称的体型,潇洒的姿势,优美的动作,充沛的精力,着装整洁以及良好的人格品质,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很强的吸引力,产生一个很强的“心理定势”。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影响学生对他的印象,会有形无形地左右着师生情感的建立和交流。    1.体育教师的外貌形象    人的外貌是长相、衣着和姿势三个方面组成的。因此,尽管
期刊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实现学生乐学呢?这就首先需要教师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观念,教为学服务,主导为主体服务,实现双向互动的探究性教学,为主体构建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点燃起他们强烈求知的欲望之火,才能真正实现课堂上“我要学”、“乐于学
期刊
[摘要]把人文理念融入语文教学,就是要用人文理念去指导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用人文理念指导教学思想,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人文理念;融入;阅读;作文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我们要努力开掘语文课程的人文因素,把人文理念融入语文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用人文理念指导阅读    语文具有工具性之外,还具有鲜明而强烈的人文性。打开文本,揭
期刊
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应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总结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吸纳新的教学理念,我认识到:作文评改应该让学生参与,由学生互改推动自改,互相提高。整体推进,真正提高作文能力。在作文实践和今天的课改中,我进一步认识到: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是让学生共同提高作文水平的绝好途径。    1.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提高实效    繁
期刊
按照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水平是教师制定体育教学目标与考核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确定练习难度与要求,以及安排教学进度与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这无可厚非。但面向多数学生,不等于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对体育差生而言,通常教师对他们的体育需要与体育特点考虑不够,加之体育差生的形成原因复杂,其转化工作受到诸如教学条件、观念、师资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做好体育差生的转化工作无疑是当前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与难
期刊
我们都知道圆的切点弦有很多精彩的性质,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年第9期“思想方法”栏目中,苏立标对抛物线切点弦进行了讨论,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椭圆、双曲线切点弦也有频频亮相,本文就椭圆、双曲线切点弦性质做一些简单的探讨和归纳。    1.定值问题    性质1:过椭圆(双曲线)的准线与对称(实)轴交点作椭圆(双曲线)的两条切线,则切点弦过焦点,且垂直与对称轴,切点弦长等于椭圆(双曲线)通径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