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48例临床分析

来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281124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48例川崎病(KD)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指标水平的变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住院的108例KD患儿资料,其中KD合并MP感染者48例(感染组),KD未合并MP感染者60例(非感染组),对其性别、年龄、发热体温、发热时间、球结膜充血、口唇干裂、杨梅舌、口腔粘膜充血、躯干皮疹、四肢红斑、四肢水肿、肛周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特征以及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淋巴细胞(lymphocyte,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s/lymphocyte,N/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platelet,PL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erum amyloid protein,SAA)、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HB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等实验室指标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

(1)两组患儿之间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患儿临床特征(体温、发热时间、球结膜充血、口唇干裂、杨梅舌、口腔黏膜充血、躯干皮疹、四肢红斑、四肢水肿、肛周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两组患儿血常规中WBC、N、L、N/L、Hb、PLT水平以及CRP、SAA、PCT、ESR、CK、LDH、HBDH、AST、ALT、ALB、TP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患儿CKMB为(42.92±5.71) U/L、IgA为(1.02±0.84) g/L、IgG为(7.87±3.05) g/L、IgM为(1.34±0.63) g/L,未感染组分别为(30.84±7.23) U/L、(0.82±0.80) g/L、(6.87±3.79) g/L、(1.02±0.55) g/L,两组患儿的CKMB、IgA、IgG、Ig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表现为感染组较非感染组高。是否合并MP感染与IgA、IgG、IgM水平有关联(均P<0.05),而且IgM的相关性最高(β=0.23,P=0.005)。

结论

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容易引起心肌酶升高以及免疫功能紊乱,临床治疗中需要监测患儿心功能及免疫功能。

其他文献
遗传作为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发展。依托于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的进步,遗传性肿瘤风险评估也得以在肿瘤学、遗传学、基因组学护理等领域不断地发展。护理人员充分利用基因组学知识对患者可能患有与遗传基因相关疾病风险进行评估,极大地提高了肿瘤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预防与干预的意识。遗传性肿瘤风险评估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应用,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从基因组学护理的概念和发展概况、遗传性肿
目的科学评价基于超声检查的乳腺癌三级筛查模式,为乳腺癌筛查项目提供实证证据。方法于2014年选择广东省2个地区35~64岁农村户籍女性进行筛查,以从化区、增城区作为试点地区、对照地区,各覆盖6个行政村,分别采用基于超声检查的乳腺癌三级筛查诊断模式和常规机会性筛查模式开展筛查,通过测算两种模式的筛查成本和效果指标进行成本效果评价,建立Markov模型进行成本效用分析,并对相关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