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和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开始变革我们的思维、学习和生活教育。应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习得,更关注学生整体核心素养的提高以及在信息爆炸时代对文本信息的选择、分析、理解和評价等阅读能力、阅读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挑战。近年来,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推行,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涉及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大家的关注点也逐渐从知识积累转移到习惯养成、能力训练和情感价值观培养等核心阅读素养上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效率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经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些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经常采用详细讲解阅读文章的内涵以及重点知识,让学生进行理解。因此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阅读教学中,造成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动力,在学习时过于依赖教师。此外,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没有及时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小学的语文课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是学生集中在课堂进行学习,由于时间有限,因此学生的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讲解的重点也主要是教材中的内容,没有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扩展。教师在教学时,把教学内容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没有把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把教会学生阅读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因此许多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在阅读过程中,抓不住文章的重点,因此很难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阅读方法没有掌握肯定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积极寻找适合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实现预期效果,就必须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模式,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单纯天真,如果没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很容易导致胡思乱想,或者抓不住重点。所以,对于语文教学这种培养思维的学科,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质寻找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每个人阅读方式和理解模式都不一样,所以更要积极深入学生,到学生中去,努力帮助他们跳出误区,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方法。在阅读之前,可以先推测大意,提高阅读兴趣,在阅读时,可以进行反复性阅读,达到对文章内容的熟练,阅读完,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把握主旨,寻找自己喜欢的和经典好句好段进行收集,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阅读能力。
(二)挖掘文章情感特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阅读类型多种多样,情感也十分丰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体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最首要的就是要善于利用已有的教材内容,潜心研究文章特点,充分挖掘每篇文章所特有的情感特征,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读懂、读透文章,会读、爱读文章,在阅读过程中建立自己的阅读体系,形成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推动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老舍先生的《林海》语言优美、流畅,感情丰富、细腻,文章中作者抒发了对大兴安岭地区的喜爱之情,其中所三次出现的“亲切舒服”也正是对他喜爱之情的最好表达,也正是通过此处的描写让学生体会到了这种写作方式的意义所在。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教师可以同学生进行深入的课堂交流,谈谈学生在这篇文章中的理解与感悟,同时,教师也要带领学生了解林海雪原的广袤与柔情,引发学生与作者感情的共鸣,以及对大兴安岭建设者的敬佩与感激之情,同时,学生的阅读思维也这一环节得到了提升,阅读视角更加开阔。另外,教师也可以讲以前学过的矛盾的作品《白杨礼赞》进行同时学习。在《白杨礼赞》一文中,作者同样表达了自己对与白杨树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文章中作者多次运用修辞手法,对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与姿态都进行了深入的描写与刻画,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所具有的坚毅品质与其所体现的顽强的抗战精神的敬仰,作者的赞美之情在文章的词句中得以充分体现。教师可以通过文中出现的代表性的词句让学生进行阅读,进而体会作者在运用这些词句中的意图所在。通过这种反复训练,学生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在阅读中抓住阅读的核心所在,进而提升阅读能力。
(三)广泛涉猎课外读物,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从小培养。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该达到400万字,优秀的古诗文应阅读50篇左右。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其阅读能力与文学素养会得到大大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承担学生的阅读教学任务,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使命。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在于一朝一夕,而是要日积月累的培养,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会让学生终身受益。由于小学生多数时间在学校接受教育,与教师接触的时间非常多,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涉猎一些课外阅读知识,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来也可以给学生带来适当的压力,使其主动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另外,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不需要教师死板的监督,教师可以为学生在阅读技巧与阅读方法上提供帮助,同时适时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图书刊物,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伊索寓言》《呼兰河传》《巴黎圣母院》等等,并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带领学生谈谈在阅读中的心得体会,以便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与方法,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小鸥.新课程改革教科书之文化标准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
[2]左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走向核心素养为本[J].课程,2016.
[3]潘红.近年来非连续性文本研究文献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5.
作者简介:陈玉梅,新邵县陈家坊区潭府完小。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效率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经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些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经常采用详细讲解阅读文章的内涵以及重点知识,让学生进行理解。因此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阅读教学中,造成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动力,在学习时过于依赖教师。此外,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没有及时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小学的语文课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是学生集中在课堂进行学习,由于时间有限,因此学生的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讲解的重点也主要是教材中的内容,没有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扩展。教师在教学时,把教学内容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没有把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把教会学生阅读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因此许多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在阅读过程中,抓不住文章的重点,因此很难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阅读方法没有掌握肯定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积极寻找适合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实现预期效果,就必须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模式,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单纯天真,如果没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很容易导致胡思乱想,或者抓不住重点。所以,对于语文教学这种培养思维的学科,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质寻找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每个人阅读方式和理解模式都不一样,所以更要积极深入学生,到学生中去,努力帮助他们跳出误区,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方法。在阅读之前,可以先推测大意,提高阅读兴趣,在阅读时,可以进行反复性阅读,达到对文章内容的熟练,阅读完,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把握主旨,寻找自己喜欢的和经典好句好段进行收集,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阅读能力。
(二)挖掘文章情感特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阅读类型多种多样,情感也十分丰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体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最首要的就是要善于利用已有的教材内容,潜心研究文章特点,充分挖掘每篇文章所特有的情感特征,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读懂、读透文章,会读、爱读文章,在阅读过程中建立自己的阅读体系,形成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推动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老舍先生的《林海》语言优美、流畅,感情丰富、细腻,文章中作者抒发了对大兴安岭地区的喜爱之情,其中所三次出现的“亲切舒服”也正是对他喜爱之情的最好表达,也正是通过此处的描写让学生体会到了这种写作方式的意义所在。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教师可以同学生进行深入的课堂交流,谈谈学生在这篇文章中的理解与感悟,同时,教师也要带领学生了解林海雪原的广袤与柔情,引发学生与作者感情的共鸣,以及对大兴安岭建设者的敬佩与感激之情,同时,学生的阅读思维也这一环节得到了提升,阅读视角更加开阔。另外,教师也可以讲以前学过的矛盾的作品《白杨礼赞》进行同时学习。在《白杨礼赞》一文中,作者同样表达了自己对与白杨树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文章中作者多次运用修辞手法,对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与姿态都进行了深入的描写与刻画,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所具有的坚毅品质与其所体现的顽强的抗战精神的敬仰,作者的赞美之情在文章的词句中得以充分体现。教师可以通过文中出现的代表性的词句让学生进行阅读,进而体会作者在运用这些词句中的意图所在。通过这种反复训练,学生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在阅读中抓住阅读的核心所在,进而提升阅读能力。
(三)广泛涉猎课外读物,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从小培养。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该达到400万字,优秀的古诗文应阅读50篇左右。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其阅读能力与文学素养会得到大大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承担学生的阅读教学任务,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使命。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在于一朝一夕,而是要日积月累的培养,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会让学生终身受益。由于小学生多数时间在学校接受教育,与教师接触的时间非常多,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涉猎一些课外阅读知识,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来也可以给学生带来适当的压力,使其主动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另外,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不需要教师死板的监督,教师可以为学生在阅读技巧与阅读方法上提供帮助,同时适时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图书刊物,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伊索寓言》《呼兰河传》《巴黎圣母院》等等,并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带领学生谈谈在阅读中的心得体会,以便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与方法,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小鸥.新课程改革教科书之文化标准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
[2]左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走向核心素养为本[J].课程,2016.
[3]潘红.近年来非连续性文本研究文献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5.
作者简介:陈玉梅,新邵县陈家坊区潭府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