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斜上正图案是土家族传统建筑装饰中最具特色的图案,它来自汉族装饰图案中的冰裂纹,但又有较大的改变和创新,这些改变和创新赋予斜上正具有不同于冰裂纹的文化意义。本文在解读斜上正图案的文化意义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斜上正图案进行可视化展示,从而保存真实的永不丢失的原始图案,为保护和修缮建筑装饰提供原始依据。
【关键词】土家族;建筑装饰;斜上正;保护修缮;数字化
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最有特色的图案是斜上正,无论是湘西的土家族第一村双凤村,还是芙蓉镇、里耶,抑或是湖北的彭家寨,其建筑装饰中都有大量的斜上正图案。或在窗棂,或在格栅门,多有采用。之所以如此,除了斜上正图案本身所具有的“通透”“简约”“雅致”的特点外,设计自由,用料随意,制作简便,也是此图案能风行于土家族建筑装饰的重要原因。
笔者通过对不同土家族村寨民居建筑装饰中斜上正图案的比较,发现有些装饰图案已脱离斜上正的原型,或在图形的中间加一花瓶,或在四角加上花草,虽为图案增添了新的内容,但也破坏了原图案的整体风格和意义。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装饰者不理解原图案的文化意义有关,也与没有标准的斜上正图案的原型有关,还与近年来在保护古村落过程中追求修缮风格的豪华有关。
存真是科学保护和修缮的基本要求。要达到存真,就必须了解土家族建筑装饰图案内含的文化意义,知晓土家族建筑装饰图案的原始图形,如构图方式、构成元素、大小尺寸等。只有正确理解图案的文化意义,才能理解构成元素、构图方式在图案中所起的作用,才能充分尊重原始图案,不至于随心所欲地加以改变。因此,对斜上正图案的文化意义进行具体解读,并运用数字化的手段将原始图形进行保存,从而达到存真的目的,对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修缮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笔者田野调查,斜上正是土家族本地木工的称呼,它是古代冰裂纹的继承和发展。斜上正图案的构成元素中因有不少没有排列规则的斜线而与冰裂纹相似,所以当地村民认为它脱胎于中国古代陶瓷装饰图案中的冰裂纹,是对冰裂纹的继承。图案构成元素中还有不少横线和直线,又与冰裂纹有别,所以笔者认为是对冰裂紋的发展。
冰裂纹源自宋代瓷器的开片。开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种开裂现象。烧制陶瓷时,由于偶然的失误,瓷器釉面与胎的温度出现了差异,这种温差导致釉面破裂,产生了有如冰破的裂纹,这种裂纹形如冰裂,故称冰裂纹。这种有裂纹的瓷器本是次废品,窑的主人为了弥补损失,仍将这种次废品廉价投入市场。由于冰裂纹破而未破的特性有种特殊的美感,反而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从而使窑的主人大获盈利。此后,制造有冰裂纹的陶瓷器成为一种特殊的技术,人们称为开片瓷。
开片瓷釉面的冰裂纹大多是斜线,但也有一些横线和竖线(图1),后来的园艺图案设计者在此基础上去掉其横线和竖线,全由斜线构成,创造出新的冰裂纹,并将其用于建筑装饰中。由于此图案具有特殊的美感和文化意义,因而得到了园林设计者的钟爱,明清以来园林及其他建筑的门窗装饰多用这类图案(图2、图3)。
雅是冰裂纹的主要文化特征。明代园林设计专家计成说:“冰裂,惟风窗之最宜者,其文致减雅(萌按,即简雅),信画如意,可以上疏下密之妙。”①清代张潮《幽梦影》卷二:“冰裂纹极雅。”冰裂纹之所以具有雅的风格,是因为冰裂纹构形、设计、取材、功能及图案具有简约、自由、素洁和自然审美文化意义。
就构形而言,冰裂纹皆为斜线相交,没有直线和曲线,构形元素至简。构形元素的简,成就其形状的简,因而制作也较其他图形更为简易,具有简约的审美特征,这与士大夫追求“大道归一”“大道至简”的精神相符。就设计而言,冰裂纹的设计,“信画如意”,无一定之规。世上所有的冰裂纹图案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相同的只是自由的设计理念。自由的设计理念使设计者能无拘无束,自由想象,自由发挥,与士大夫追求的“逍遥”“自由”的人生境界相近。就取材而言,其用材无特别要求,不堪大用的废木料脚皆可成为制作冰裂纹的用材,既可节省成本,又做到了小亦有所用,无用也能有用,与《老子》“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相似,与士大夫追求的“无用之用”相通。就功能而言,此图案具有通透之利。其通风透光之能,仅次于直棂窗,但直棂窗在美观和隐私的保护上远不如斜上正。直棂窗只有几根直木棍,略显粗陋。冰裂纹有通透之利,而无粗陋之弊,还有赏心之誉。故世人称其雅。
土家族建筑装饰中的斜上正图案(图4),虽源自冰裂纹,但形状又有较大的不同。既继承了冰裂纹雅的特色,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斜上正图案除斜线外,还有横直弧三种线条,横和直构成正,斜和弧构成斜。整个图案分为三段,上段斜线有18条,正线有16条,斜线略多于正线;中段斜线有14条,弧线2条,正线只有1条,斜线多于正线;下段斜线有10条,正线有23条,正线大大多于斜线。皆斜中有正。中段由于处于图形的中间,两条长分割线是横线,表示正,有限制斜的作用,即有匡斜为正的作用。土家族木工将此图称为斜上正是有道理的。而建筑装饰中的冰裂纹全是斜线,没有直线和横线。就构图元素而言,既有三角形,又有斜的多边形,还有多种方形,更有扇形,但这些都归于三个横的长方形中,所有的斜形图形都在正的长方形中,这也是斜上正名称的由来。
双凤村的村民认为②,斜不能离开正,离开正的斜是穷途末路,所有的斜最终要归于正。世界上会有不少的斜,但斜永远不会胜正。斜有程度之分,有大斜、小斜。大斜妨碍正的存在和运行,必须用正加以去除。小斜如果无伤大雅,则可允许一定程度的存在,以显示正的包容性。冰裂纹是就整个图像的形状而言,斜上正是就构图元素的关系而言。名称的不同,在于观察者着重点的不同,因而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也不同。不叫冰裂纹而叫斜上正,反映了土家族人对正直的追求,也反映了土家族人的价值观。
(一)数字化的概念
所谓建筑装饰数字化,是指采用数字化技术,如数字化建模、虚拟修复、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展示、数字化复制储存、数字化仿真、虚拟现实、数字动画与数字合成影像等技术框架、关键技术系统的应用,对文化遗产实体进行数字化复制、模拟或数字化虚拟架构,以虚拟保存或再现。
(二)数据库功能设计
在进行数据采集前,需要做大量的田野调研,在充分地了解到土家族建筑装饰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年代的完整性等因素下,选择适合的单体装饰构件进行数据采集。保证采集到的数据能够为后续的修缮和研究提供有效的帮助。
运用相机、无人机(UAV)或三维扫描进行数据采集。通过UAV高空倾斜捕捉图像与数码相机近距离图像采集相结合,采集完成后对采集对象进行处理,去除采集对象以外的多余背景和环境。进行装饰构件的去噪,清晰并且完整地将民居建筑装饰单体构件处理完成并存档。
(三)数据库展示与实现
利用SQL,将窗棂构件的采集数据导入其中,将3d Max导出的FBX格式的各个部分导入Unity 3D中。导入到Unity 3D中的部件切割模块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可视化展示。将导入的各部件进行拼接和调整,形成原始动态效果初始化模式。
根据前期对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进行大量田野调查所得到的各个构件信息,整理出相对应文字说明,如斜上正的来源、年代、制作工艺、选用材质等。当我们用鼠标点击单体构件的时候,利用水平参数和网格模型在点选区用其他颜色显示出被选区域,被选区域的信息也会随之显现。当鼠标点选中外轮廓接口处时,构件右侧会显示出制作工艺信息、选用材质以及工艺拆分放大图,便于观看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构件信息,而对于后期的修缮者来说能够提供更加准确信息。
(四)数字化的意义
数字技术摆脱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能够将文化、艺术与科技更好地进行融合。就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而言,可为其保存、传承与修复提供全新的理念和技术。这样在后期的研究中可以快速提取出相对应的建筑装饰纹样,减少了大量田野调研的时间,也防止了装饰纹样被破坏后无迹可寻。因此,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数据化意义重大,具体表现为:
1.资料性。数据化的资料,为深入挖掘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及装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哲学思想、宗教信仰、价值追求和审美意义提供可信的原始素材。
2.操作性。将相关信息和资料统一3D建模以后进行数字化转换,通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形成一套完善的数据体系,以方便快速提取图样和建筑构件原样的精确数据,因而有很强的操作性。
3.长期性。进行数字化转换之后的建筑装饰只需要在计算机中做好备份,理论上来说只要储存设备能够运转,数据库资料就能长久地保存,这对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文化的创造性运用,转换和传播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4.直观性。数字技术可以通过二维制图、三维建模、场景虚拟现实等技术来制作和完成建筑装饰的资料,三维建模比纸质图像和文字在呈现上更直观。通过虚拟解构,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到各部件之间的组合与穿插。后期进行数字技术提升之后,能够增加更多的虚拟模拟场景及部件重构、组装技术,用最快的速度进行建筑装饰各部件的组装和构造,这些都是传统的保存方式所不能替代和比拟的。
土家族是一个没有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建筑及其装饰就是民族文化和民族信仰的载体。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民居建筑装饰遭到破坏。当前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保护形式较为单一,未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系统和科学的保护。因此,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共享、智能、交互的特性,丰富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的保护和传承,突破原有单一的记录和再现式的保护形态,真正地从单一的基础性保护走向更为全面的创新性保护对传统建筑装饰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本文是孟子萌主持的2019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双凤村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的传承保护应用研究》(编号:19YBQ078)的阶段性成果。
①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第131页。
②土家族木匠师傅彭家明接受田野调查时所说。
参考文献:
[1]郑凌锋.冰裂纹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D].北京服装学院年硕士论文,2014.
[2]孟子萌.湘西永顺县双凤村土家民居建筑及装饰形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8.
[3]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4] Pengpeng Huo,Miaole Hou,Youqiang Dong, Aiqun Li,Yuhang Ji,Songnian Li.A Method for 3D R econstruction of the Ming and Qing Official- Style R oof Using a Decorative Components Template Library[J].A special issue of ISPR 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 Information,2020.
【关键词】土家族;建筑装饰;斜上正;保护修缮;数字化
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最有特色的图案是斜上正,无论是湘西的土家族第一村双凤村,还是芙蓉镇、里耶,抑或是湖北的彭家寨,其建筑装饰中都有大量的斜上正图案。或在窗棂,或在格栅门,多有采用。之所以如此,除了斜上正图案本身所具有的“通透”“简约”“雅致”的特点外,设计自由,用料随意,制作简便,也是此图案能风行于土家族建筑装饰的重要原因。
笔者通过对不同土家族村寨民居建筑装饰中斜上正图案的比较,发现有些装饰图案已脱离斜上正的原型,或在图形的中间加一花瓶,或在四角加上花草,虽为图案增添了新的内容,但也破坏了原图案的整体风格和意义。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装饰者不理解原图案的文化意义有关,也与没有标准的斜上正图案的原型有关,还与近年来在保护古村落过程中追求修缮风格的豪华有关。
存真是科学保护和修缮的基本要求。要达到存真,就必须了解土家族建筑装饰图案内含的文化意义,知晓土家族建筑装饰图案的原始图形,如构图方式、构成元素、大小尺寸等。只有正确理解图案的文化意义,才能理解构成元素、构图方式在图案中所起的作用,才能充分尊重原始图案,不至于随心所欲地加以改变。因此,对斜上正图案的文化意义进行具体解读,并运用数字化的手段将原始图形进行保存,从而达到存真的目的,对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修缮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斜上正图案的来源和文化意义
根据笔者田野调查,斜上正是土家族本地木工的称呼,它是古代冰裂纹的继承和发展。斜上正图案的构成元素中因有不少没有排列规则的斜线而与冰裂纹相似,所以当地村民认为它脱胎于中国古代陶瓷装饰图案中的冰裂纹,是对冰裂纹的继承。图案构成元素中还有不少横线和直线,又与冰裂纹有别,所以笔者认为是对冰裂紋的发展。
冰裂纹源自宋代瓷器的开片。开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种开裂现象。烧制陶瓷时,由于偶然的失误,瓷器釉面与胎的温度出现了差异,这种温差导致釉面破裂,产生了有如冰破的裂纹,这种裂纹形如冰裂,故称冰裂纹。这种有裂纹的瓷器本是次废品,窑的主人为了弥补损失,仍将这种次废品廉价投入市场。由于冰裂纹破而未破的特性有种特殊的美感,反而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从而使窑的主人大获盈利。此后,制造有冰裂纹的陶瓷器成为一种特殊的技术,人们称为开片瓷。
开片瓷釉面的冰裂纹大多是斜线,但也有一些横线和竖线(图1),后来的园艺图案设计者在此基础上去掉其横线和竖线,全由斜线构成,创造出新的冰裂纹,并将其用于建筑装饰中。由于此图案具有特殊的美感和文化意义,因而得到了园林设计者的钟爱,明清以来园林及其他建筑的门窗装饰多用这类图案(图2、图3)。
雅是冰裂纹的主要文化特征。明代园林设计专家计成说:“冰裂,惟风窗之最宜者,其文致减雅(萌按,即简雅),信画如意,可以上疏下密之妙。”①清代张潮《幽梦影》卷二:“冰裂纹极雅。”冰裂纹之所以具有雅的风格,是因为冰裂纹构形、设计、取材、功能及图案具有简约、自由、素洁和自然审美文化意义。
就构形而言,冰裂纹皆为斜线相交,没有直线和曲线,构形元素至简。构形元素的简,成就其形状的简,因而制作也较其他图形更为简易,具有简约的审美特征,这与士大夫追求“大道归一”“大道至简”的精神相符。就设计而言,冰裂纹的设计,“信画如意”,无一定之规。世上所有的冰裂纹图案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相同的只是自由的设计理念。自由的设计理念使设计者能无拘无束,自由想象,自由发挥,与士大夫追求的“逍遥”“自由”的人生境界相近。就取材而言,其用材无特别要求,不堪大用的废木料脚皆可成为制作冰裂纹的用材,既可节省成本,又做到了小亦有所用,无用也能有用,与《老子》“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相似,与士大夫追求的“无用之用”相通。就功能而言,此图案具有通透之利。其通风透光之能,仅次于直棂窗,但直棂窗在美观和隐私的保护上远不如斜上正。直棂窗只有几根直木棍,略显粗陋。冰裂纹有通透之利,而无粗陋之弊,还有赏心之誉。故世人称其雅。
土家族建筑装饰中的斜上正图案(图4),虽源自冰裂纹,但形状又有较大的不同。既继承了冰裂纹雅的特色,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斜上正图案除斜线外,还有横直弧三种线条,横和直构成正,斜和弧构成斜。整个图案分为三段,上段斜线有18条,正线有16条,斜线略多于正线;中段斜线有14条,弧线2条,正线只有1条,斜线多于正线;下段斜线有10条,正线有23条,正线大大多于斜线。皆斜中有正。中段由于处于图形的中间,两条长分割线是横线,表示正,有限制斜的作用,即有匡斜为正的作用。土家族木工将此图称为斜上正是有道理的。而建筑装饰中的冰裂纹全是斜线,没有直线和横线。就构图元素而言,既有三角形,又有斜的多边形,还有多种方形,更有扇形,但这些都归于三个横的长方形中,所有的斜形图形都在正的长方形中,这也是斜上正名称的由来。
双凤村的村民认为②,斜不能离开正,离开正的斜是穷途末路,所有的斜最终要归于正。世界上会有不少的斜,但斜永远不会胜正。斜有程度之分,有大斜、小斜。大斜妨碍正的存在和运行,必须用正加以去除。小斜如果无伤大雅,则可允许一定程度的存在,以显示正的包容性。冰裂纹是就整个图像的形状而言,斜上正是就构图元素的关系而言。名称的不同,在于观察者着重点的不同,因而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也不同。不叫冰裂纹而叫斜上正,反映了土家族人对正直的追求,也反映了土家族人的价值观。
二、斜上正圖案的保护和修缮的数字化
(一)数字化的概念
所谓建筑装饰数字化,是指采用数字化技术,如数字化建模、虚拟修复、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展示、数字化复制储存、数字化仿真、虚拟现实、数字动画与数字合成影像等技术框架、关键技术系统的应用,对文化遗产实体进行数字化复制、模拟或数字化虚拟架构,以虚拟保存或再现。
(二)数据库功能设计
在进行数据采集前,需要做大量的田野调研,在充分地了解到土家族建筑装饰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年代的完整性等因素下,选择适合的单体装饰构件进行数据采集。保证采集到的数据能够为后续的修缮和研究提供有效的帮助。
运用相机、无人机(UAV)或三维扫描进行数据采集。通过UAV高空倾斜捕捉图像与数码相机近距离图像采集相结合,采集完成后对采集对象进行处理,去除采集对象以外的多余背景和环境。进行装饰构件的去噪,清晰并且完整地将民居建筑装饰单体构件处理完成并存档。
(三)数据库展示与实现
利用SQL,将窗棂构件的采集数据导入其中,将3d Max导出的FBX格式的各个部分导入Unity 3D中。导入到Unity 3D中的部件切割模块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可视化展示。将导入的各部件进行拼接和调整,形成原始动态效果初始化模式。
根据前期对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进行大量田野调查所得到的各个构件信息,整理出相对应文字说明,如斜上正的来源、年代、制作工艺、选用材质等。当我们用鼠标点击单体构件的时候,利用水平参数和网格模型在点选区用其他颜色显示出被选区域,被选区域的信息也会随之显现。当鼠标点选中外轮廓接口处时,构件右侧会显示出制作工艺信息、选用材质以及工艺拆分放大图,便于观看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构件信息,而对于后期的修缮者来说能够提供更加准确信息。
(四)数字化的意义
数字技术摆脱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能够将文化、艺术与科技更好地进行融合。就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而言,可为其保存、传承与修复提供全新的理念和技术。这样在后期的研究中可以快速提取出相对应的建筑装饰纹样,减少了大量田野调研的时间,也防止了装饰纹样被破坏后无迹可寻。因此,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数据化意义重大,具体表现为:
1.资料性。数据化的资料,为深入挖掘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及装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哲学思想、宗教信仰、价值追求和审美意义提供可信的原始素材。
2.操作性。将相关信息和资料统一3D建模以后进行数字化转换,通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形成一套完善的数据体系,以方便快速提取图样和建筑构件原样的精确数据,因而有很强的操作性。
3.长期性。进行数字化转换之后的建筑装饰只需要在计算机中做好备份,理论上来说只要储存设备能够运转,数据库资料就能长久地保存,这对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文化的创造性运用,转换和传播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4.直观性。数字技术可以通过二维制图、三维建模、场景虚拟现实等技术来制作和完成建筑装饰的资料,三维建模比纸质图像和文字在呈现上更直观。通过虚拟解构,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到各部件之间的组合与穿插。后期进行数字技术提升之后,能够增加更多的虚拟模拟场景及部件重构、组装技术,用最快的速度进行建筑装饰各部件的组装和构造,这些都是传统的保存方式所不能替代和比拟的。
结语
土家族是一个没有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建筑及其装饰就是民族文化和民族信仰的载体。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民居建筑装饰遭到破坏。当前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保护形式较为单一,未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系统和科学的保护。因此,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共享、智能、交互的特性,丰富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的保护和传承,突破原有单一的记录和再现式的保护形态,真正地从单一的基础性保护走向更为全面的创新性保护对传统建筑装饰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本文是孟子萌主持的2019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双凤村土家族民居建筑装饰的传承保护应用研究》(编号:19YBQ078)的阶段性成果。
①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第131页。
②土家族木匠师傅彭家明接受田野调查时所说。
参考文献:
[1]郑凌锋.冰裂纹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D].北京服装学院年硕士论文,2014.
[2]孟子萌.湘西永顺县双凤村土家民居建筑及装饰形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8.
[3]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4] Pengpeng Huo,Miaole Hou,Youqiang Dong, Aiqun Li,Yuhang Ji,Songnian Li.A Method for 3D R econstruction of the Ming and Qing Official- Style R oof Using a Decorative Components Template Library[J].A special issue of ISPR 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 Information,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