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重要理念基石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il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我们认为,理解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如果不能从巩固中共执政基础的高度、不从整合中共意识形态之基石的高度来理解“精准扶贫”思想,甚至认为“精准扶贫”只是某一阶段性任务,将十分有害于中共执政理念在基层社会的普及和形成共识,十分有害于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普通农村居民对中共执政理念的认可,甚至“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党内反腐肃贪、社会扶贫攻坚,已经成为当前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精准扶贫意识形态塔西佗陷阱
  精準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题为《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的演讲中强调,“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2015年岁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发布,明确到2020年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各级党委政府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中国吹响了向贫困发动总攻的“冲锋号”。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更是语调铿锵:“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2017年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但是,当前对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解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够从思想上加以澄清,会引起实际工作中一定程度的混乱。比如,对“精准扶贫”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贫困人口的脱贫解困,似乎到2020年全面脱贫就算完成了某一阶段的任务。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狭隘的,甚至是有害的,而这种想法在基层领导干部中也是相当普遍的。我们认为,如果不能从巩固中共执政基础的高度、不从整合中共意识形态之基石的高度来理解“精准扶贫”思想,甚至认为“精准扶贫”只是某一阶段性任务,将十分有害于中共执政理念在基层社会的普及和形成共识,十分有害于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普通农村居民对中共执政理念的认可,甚至“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一、“精准扶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不仅熟谙农村实际而且对农村贫困生活“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1969年到1975年下放期间的亲身经历,使他对农村的极端贫困生活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自此,无论是在县、市、省还是进入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花的精力最多。”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饱含深情地说:“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我也了解,部分群众在就业、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不断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为什么习近平会如此重视扶贫工作?是因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根本宗旨。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到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他对乡亲们说,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其次,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早在1985年,邓小平就明确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地走了邪路了。”他坚信共同富裕“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可以说,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
  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提出了一个崭新论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这一宣示是何等的理直气壮。这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与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新概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的核心力量,离开了党的领导,社会生产力就不会得到充分的解放与发展。
  习近平还明确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这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治特征,深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0多年来,我们党先后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重要文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发展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党一直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要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实现形式的混合所有制,使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为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精准扶贫”思想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理念基石
  尽管目前我国整体上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并没有变。这一经济基础之基本特点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依靠力量仍然没有变,亦即工农联盟依然决定着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指向、奋斗方向。   党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成立之后历经血雨腥风战胜国民党,赢得人民信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解放,并最终成功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关键点就在于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于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其中一个更深层的因素,则是依靠我党坚定的思想信念、理想追求,以及由这一意识形态严格组成的党员队伍。这支队伍深入广大穷乡僻壤,牢牢把握基层组织,实现了整合社会的目的,拥有强大的政治动员和组织力量,并能迅速转化为物质力量,这是打败国民党的决定性因素。而国民党没有能够整合社会基础的意识形态理论,加之存在的利益一致性,其对既有基层组织无法实施破坏性革命,社会动员力量日益弱化,最终导致政权的覆灭。
  当前我们党所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毋庸讳言,是极为复杂严峻的。利益多元化引致的思想多元化,不断侵蚀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基础。尤其是基层腐败蔓延,涉及农村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农村居民权益分配和保障诸多方面,工业文明对乡村文明的冲击使得乡村治理的复杂性愈益加重。更严重的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在乡村基层治理中缺乏最基础的抓手和平台,无法将我们党的理想信念以一种更为契合农村居民生存状态的方式内化于其日常行为模式之中。
  与此同时,经济的下行也加剧了城市居民的两极分化,经济的虚拟化在塑造千万亿万级富翁的同时,也造就了更多的房奴、卡奴,城市阶层分化进程显著加剧。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为我们党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上的道德支撑和实践中的操作平台。这一思想,是将我们党的崇高理想落地生根,是涤荡社会上关于我党宗旨理想蒙昧言论的澎湃清流。在实施“精准扶贫”理念的过程中,作为社会基础的广大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除了处于贫困之中的数千万居民能够不断从中得到物质上的利益,激发对党的热爱,增强党在基层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起到进一步稳定基层社会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能够以更为实际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而非简单宣传口号的方式深入千家万户,深入百姓心中,进一步提升执政党的公信力,避免所谓“塔西佗陷阱”。“精准扶贫”思想必将成为整合社会基础的强大力量,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抓手和指导理念。
  三、“精准扶贫”思想的落实应成为考验各级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试金石
  (一)在各级领导干部中进一步强化“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共意识形态能否始终在社会舆论和各种思潮中处于自然引领地位的重要支撑
  思想和组织的力量是我们党的力量的最重要体现。思想的高度统一,组织机体的健康,决定了我们党始终能够成为带领中华民族迈向复兴之路的先进政党。这就是我们党为什强调“四个意识”特别是看齐意识、核心意识,为什么把反腐败作为一场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硬仗来打的根本原因。党内反腐肃贪、社会扶贫攻坚,已经成为当前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抓手。但在一些领导干部中,仍然存在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没有认识到“精准扶贫”思想在整合基层社会、锻造干部队伍方面的极端重要性,甚至认为仅仅是解决一时一地的贫困问题。
  鉴于此,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彻底坚决打赢反腐败攻坚战的同时,高度纯洁我们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坚持严进宽出,党员队伍在精不在多,把我们的党真正打造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核心。二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当务之急是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形成全党向党的中央委员会看齐,党的中央委员会向习总书记看齐的局面。三是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发现干部,培养干部,打造一支过硬的能够扎根基层的政权组织领路人队伍。
  (二)把“精准扶贫”思想的落实与新发展理念紧密结合起来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主持召开由部分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他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落实习近平在此提出的“六个精准”,核心在于精准扶贫与新发展理念如何契合。中国地域广阔,区域发展差别甚大,精准扶贫工作在不同的地域需要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但共同的约束是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各地应结合本地发展比较优势,结合新发展理念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各个方面全面贯彻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
  (三)落实“精准扶贫”思想要有时不我待之紧迫感
  尽管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部分地区动荡冲突,但世界政治总体格局不会有突变;虽然世界经济依然疲弱,担心的革命性的科技创新正在酝酿,必将成为引领经济实现新的突破。可以说,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遇到了新的发展瓶颈,体制机制的瓶颈,科技创新的瓶颈,生态环境的瓶颈,发展方式的瓶颈,等等。诸多矛盾和问题考验着执政党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最为核心之问题体现为执政党宗旨意识和信仰信念遭遇碎片化甚至虚无化。这种碎片化和虚无化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身上体现为信仰危机,在社会上体现为对执政党宗旨意识的怀疑,进而质疑执政党执政的法理认同、道德认同和感情认同。
  當此之时,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应运而生。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是从中国地域巨大差异的客观现实中产生出来的,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所吁所盼中产生出来的,是从中国共产党执政信念中产生出来的,是解决党的意识形态虚无化碎片化的重要抓手,是解决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立场信念问题的利器,是提升执政党公信力的强大助推器。
  改革的窗口期不仅囿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更是受到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当前我国正处于矛盾凸显期和问题多发期,亟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发展举措,“精准扶贫”正当其时。我们要有时不我待之紧迫感,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紧紧抓住宝贵的改革发展窗口期,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思想,在实施过程中考验干部锻炼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不懈的努力。
  (四)把“精准扶贫”理念延伸至“精准小康”理念
  到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但毋庸讳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是城乡之间、地域之间、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鉴于此,实现小康社会的可持续性将成为我们党必须放在重要位置予以关注并切实从政策上给予考量的一件大事。据此我们认为,应及时将“精准扶贫”理念向“精准小康”理念延伸过渡,瞄准实现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全面深化各方面改革,从理念上加以澄清,在制度层面上予以保障,在政策层面上实现可操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A].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承制,2016—4(第一版).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A].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2016—4(第一版).
  [3]习近平的“扶贫观”: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EB/OL].人民网,2014—10—17.
其他文献
“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再度重申凝聚人才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重大意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我举双手赞成。对国家而言,‘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对企业而言,‘企’字去‘人’则为‘止’,人才是一切事业的根本。”刚刚完成《关于确立人才在制造强国建设中优先发展建议》提交工作的全国
期刊
编者按:用电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16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0%,超出了此前预期。中电联预计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电力消费需求增长相比于2016年要放缓。这一增一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电联有关负责同志,解读电力供需形势,回应社会关切。  记者:2016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0%,超出了此前预期。除了《2016—
期刊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换挡、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迭代交替”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课题,构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组成的“三新经济”正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而创新创业则是“三新经济”的核心要义。在湖北武汉,科技部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烽火创新谷,深刻把握“全球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这一趋势,整合吸收全球创新创业优秀经验和资源,打造了国内首个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
期刊
6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强配气价格监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强城鎮燃气配气价格监管。就社会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问:出台《指导意见》的背景是什么?  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政府定价领域要严格规范政府定价行为,坚决管细
期刊
华为大数据到底有哪些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具体效果如何?华为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定位是什么?如何理解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的关系?  日前,在贵州举办的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杨萍、华为公司战略部副总裁郑志彬一同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大数据产业的华为实践  记者:华为在大数据方面有哪些案例?有哪些解决方案?具体的效果如何?  杨萍:案例很多。我先分享一个数字化转型的案
期刊
一、福建改革开放“国内首创”多多  1、华福公司创造了数个全国第一  1979年1月20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华福公司,比中央1979年50号文件的下达还早半年,这在国内地方是首创。华福公司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又是改革开放的先锋,是福建新时期最早应运而生的标志性机构与不可替代的排头兵,是福建走向世界的桥梁,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省内走向省外,从国内走向国外,在开展国际金融活动,利用侨资、外资,兴办“
期刊
窦店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距北京城区38公里,居住着汉、回、满、蒙四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大村。把经济和文化发展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集体经济发展有力,文化建设欣欣向荣,乡邻友好的村集体,是窦店村创造的奇迹之一。  6月初,窦店村党委书记仉锁忠就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建设接受了《中国经贸导刊》记者的采访。  发力改革  由村党委营造公平、合理的投资、就业环境,使村民与企业之间、村党委与
期刊
三、把改革开放要义寓于脱贫致富之中  过去扶贫的局限性。计划经济体制下有两种扶贫方式:生活性救济与生产性救济。前者是雪中送炭,但僧多粥少。极少的救济粮、款只能解短暂的燃眉之急,不能续供至夏收时节。后者大有进步了,如帮助贫困户解决买种子、化肥、农药的资金问题,维持低水平的生产与收成。这两种都是“输血型”的,治标而不能治本,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年年扶贫年年不能脱贫,就是明证。  脱贫致富靠改革开放。19
期刊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39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围绕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紧迫需要,以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为目标,提出了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促进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如何看待这一文件出台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政务信息共享发展现状,还存在哪些难题?文件制定的背景和历程?如何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作了深刻阐述,将稳中求进从经济工作的实践经验上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做好經济工作的方法论,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工作遵循和方法论支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