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行文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抒发了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语言优美形象,情趣盎然,插图精美,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想像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文章。
二、设计理念
学习语文最终是为了学习语言,语文教学也应该回归语言学习,让学生与文本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进行自主阅读。叶圣陶先生对此也曾明确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会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必须像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那样:首先要使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再让学生“困惑得解”。学生通过紧张的思考与探索求得问题的解决,“印入与理解的程度一定比较深切。”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东西。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义。认识“将”字旁,指导书写“壮”“蓝”。
3.通过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夕阳的美。
四、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夕阳的美。
五、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感受夕阳西下时美好的景色。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
七、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读熟课文。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题,指名读)课前布置大家读课文,能告诉老师你读了几遍吗?(指名说)读了这么多遍的课文,一定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太阳)写什么时候的太阳?(傍晚,落山时的太阳)
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就是课题中的“夕阳”。你觉得夕阳怎么样?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改革授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初读的知识体验,让学生初步感受自读获取知识的快乐,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愉快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检查预习效果
1.出示词语(用红色突出生字)
(1)指名读,其他同学仔细听,正音。
(2)齐读。
2.认识偏旁,指导写字
(1)(放大“壮”字)这个字里有个新的偏旁,认识一下“将”字旁。(教师在田字格书写,强调点、提的位置。学生书空)右边加“士”就是“壮”。
(2)(出示带田字格的“蓝”):说说这个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设计意图: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要“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将教师的范写与学生的独立观察相结合,既帮助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又利于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三)品读二、三、四自然段
1.(投影出示)阅读要求:选择你认为最美的一个自然段读几遍,并想想美在哪儿,从哪些词感受到的,画出这样的词或句。
学生自读。
【设计意图:因材施教,积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并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个性发展,不断走向成功。】
(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2、3、4自然段。)
品读第2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中哪些地方美?(太阳、天空、西山)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这种美?(同桌先交流,然后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如“我从 这些词感受到 的美”。)
(2)理解“連绵起伏”
(出示“群山”图片)师:说说你看到的山。(学生说。)
师小结:一座山连着一座山就是“连绵”,有高有低,有山峰,也有山谷就是“起伏”。一起把这个词语读两遍。
(3)(课件出示雁荡山夕照组图)学生欣赏,交流感受,引导理解“壮丽”。
师:在夕阳下,这山既雄伟,又美丽,真是“壮丽”!
(4)能读出这种壮丽美吗?指名读,齐读。
品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说美在哪儿。
(2)师:云就这几种颜色?还会有哪些颜色?(学生说)这些颜色都藏在哪儿?(相机理解省略号的含义)
能读出这么多的颜色吗?(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这些颜色?(学生说完后,投影出示这些词)读读这些词。
【设计意图:在教学时要重视品词赏句,甚至标点所包含的无字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把平时学到的词语运用归类,可使已有的知识在不断“投入周转”的过程中实现“举一反三”。】
品读第4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灿烂的霞光)
(课件出示云霞图)理解“灿烂”:图上最吸引你眼球的是什么?这就叫“灿烂”。
拓展理解:除了“灿烂的霞光”,我们还可以说“灿烂的——”(阳光、星光、光芒、笑容),反过来可以怎么说?(阳光灿烂、星光灿烂……)
2.小结:夕阳就这么在我们的眼前西斜、下沉、落山,一直到消失。让我们再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一次夕阳之美。
3.配乐朗读2~4自然段。
【设计意图:播放图片课件,帮助学生将课文的语言还原成优美的画面,感悟理解词语“灿烂”。用萨克斯音乐配合朗读,增强天高宁远的气氛,同时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语感。】
(四)课堂总结,提出问题
总结:此时此刻,我们忍不住想说……(引导学生再读课题)此时的心情怎样?其实激动的还有爷爷、奶奶。
问题:课文按什么顺序表现夕阳的这种美的?爷爷为什么“满面红光”?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行文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抒发了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语言优美形象,情趣盎然,插图精美,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想像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文章。
二、设计理念
学习语文最终是为了学习语言,语文教学也应该回归语言学习,让学生与文本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进行自主阅读。叶圣陶先生对此也曾明确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会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必须像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那样:首先要使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再让学生“困惑得解”。学生通过紧张的思考与探索求得问题的解决,“印入与理解的程度一定比较深切。”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东西。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义。认识“将”字旁,指导书写“壮”“蓝”。
3.通过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夕阳的美。
四、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夕阳的美。
五、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感受夕阳西下时美好的景色。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
七、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读熟课文。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题,指名读)课前布置大家读课文,能告诉老师你读了几遍吗?(指名说)读了这么多遍的课文,一定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太阳)写什么时候的太阳?(傍晚,落山时的太阳)
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就是课题中的“夕阳”。你觉得夕阳怎么样?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改革授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初读的知识体验,让学生初步感受自读获取知识的快乐,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愉快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检查预习效果
1.出示词语(用红色突出生字)
(1)指名读,其他同学仔细听,正音。
(2)齐读。
2.认识偏旁,指导写字
(1)(放大“壮”字)这个字里有个新的偏旁,认识一下“将”字旁。(教师在田字格书写,强调点、提的位置。学生书空)右边加“士”就是“壮”。
(2)(出示带田字格的“蓝”):说说这个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设计意图: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要“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将教师的范写与学生的独立观察相结合,既帮助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又利于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三)品读二、三、四自然段
1.(投影出示)阅读要求:选择你认为最美的一个自然段读几遍,并想想美在哪儿,从哪些词感受到的,画出这样的词或句。
学生自读。
【设计意图:因材施教,积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并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个性发展,不断走向成功。】
(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2、3、4自然段。)
品读第2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中哪些地方美?(太阳、天空、西山)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这种美?(同桌先交流,然后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如“我从 这些词感受到 的美”。)
(2)理解“連绵起伏”
(出示“群山”图片)师:说说你看到的山。(学生说。)
师小结:一座山连着一座山就是“连绵”,有高有低,有山峰,也有山谷就是“起伏”。一起把这个词语读两遍。
(3)(课件出示雁荡山夕照组图)学生欣赏,交流感受,引导理解“壮丽”。
师:在夕阳下,这山既雄伟,又美丽,真是“壮丽”!
(4)能读出这种壮丽美吗?指名读,齐读。
品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说美在哪儿。
(2)师:云就这几种颜色?还会有哪些颜色?(学生说)这些颜色都藏在哪儿?(相机理解省略号的含义)
能读出这么多的颜色吗?(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这些颜色?(学生说完后,投影出示这些词)读读这些词。
【设计意图:在教学时要重视品词赏句,甚至标点所包含的无字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把平时学到的词语运用归类,可使已有的知识在不断“投入周转”的过程中实现“举一反三”。】
品读第4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灿烂的霞光)
(课件出示云霞图)理解“灿烂”:图上最吸引你眼球的是什么?这就叫“灿烂”。
拓展理解:除了“灿烂的霞光”,我们还可以说“灿烂的——”(阳光、星光、光芒、笑容),反过来可以怎么说?(阳光灿烂、星光灿烂……)
2.小结:夕阳就这么在我们的眼前西斜、下沉、落山,一直到消失。让我们再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一次夕阳之美。
3.配乐朗读2~4自然段。
【设计意图:播放图片课件,帮助学生将课文的语言还原成优美的画面,感悟理解词语“灿烂”。用萨克斯音乐配合朗读,增强天高宁远的气氛,同时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语感。】
(四)课堂总结,提出问题
总结:此时此刻,我们忍不住想说……(引导学生再读课题)此时的心情怎样?其实激动的还有爷爷、奶奶。
问题:课文按什么顺序表现夕阳的这种美的?爷爷为什么“满面红光”?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