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是众多学科中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情操、意志、性格、才能、气质等方面内容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中最可行和常用的方法之一。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中营造朋友式的师生氛围,教师不居高临下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去探索知识。对待学生我一视同仁,多鼓励、多信任、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获取信心,带着愉快轻松的心情去学习。
2.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
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用自己饱满的情绪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到教室门口,我都会调节心情,带着笑容,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
3.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邓稼先》时,先让学生观看“两弹”研制成功时的爆炸录像和视频《永远的丰碑——邓稼先》,从而诱发学生了解人物的欲望。我结合学科知识讲述核物理学对未来生活、事业、国家人民的重要性,让学生萌生使命感并自主进入文本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感导语和情感线索,让学生在情感中求知学知,在情感中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自强心、自信心,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如课文《岳阳楼记》主要表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体现了他身处逆境,奋斗不息的坚强意志。我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当时的处境怎样?从中看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从而让学生领会到作者身处逆境而不消沉,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来思考:怎么看待学习中的失败?如果你现在身处逆境,你会怎么办?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逆境,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坚强意志。
三、钻研教材,有效渗透
1.从语言文字入手,以情动人
教师可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结合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朗读、阅读训练,注重观点、思想、感情的潜移默化,以情动人。以《金色花》一课为例,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真挚的爱。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课文语言活泼轻快的特点,认真范读,并配上背景音乐,力求再现母子之间温馨的亲子场景,表现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之情,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另外,教师强调学生课外要反复朗读,咬文嚼字,学会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表达情感,通过朗诵把作者的细腻情感理解透彻。
2.把握文章主旨,因势利导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有意识提出的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做持续努力的品质,对个体学习、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讲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形象时,让学生充分了解保尔经历的种种人生磨炼:从小饱受的折磨和侮辱,走上革命道路后在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工地上的磨炼,伤病的折磨。这些磨难都没有打倒他,反而使他更加坚强,即使在病榻上,他仍然不向命运屈服,而是克服种种困难,拿起手中的笔,以另一种方式践行着他的生命誓言:为理想而献身。并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坚定意志,从而获取潜在力量,于潜移默化中受到坚强意志的锻炼。
3.注重作文训练,加强与学生交流
教师应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了《走一步,再走一步》,学生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可让学生也来写写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失败和困难时,自己处理的方法及心得。通过习作,学生更深切地懂得了遇到困难时不是逃避或放弃,而是冷静地把大困难化解成小困难,再大的困难都能战胜。
四、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本每单元都有专题综合性学习,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活动中,可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和耐挫力。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2.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性格
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天有意识地设计一个有关意志培养的题目,让学生上台演讲,既达到锻炼学生口才的训练要求,又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的一个好时机。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意志。可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与困难作斗争,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责任编辑陈剑平)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中营造朋友式的师生氛围,教师不居高临下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去探索知识。对待学生我一视同仁,多鼓励、多信任、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获取信心,带着愉快轻松的心情去学习。
2.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
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用自己饱满的情绪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到教室门口,我都会调节心情,带着笑容,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
3.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邓稼先》时,先让学生观看“两弹”研制成功时的爆炸录像和视频《永远的丰碑——邓稼先》,从而诱发学生了解人物的欲望。我结合学科知识讲述核物理学对未来生活、事业、国家人民的重要性,让学生萌生使命感并自主进入文本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感导语和情感线索,让学生在情感中求知学知,在情感中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自强心、自信心,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如课文《岳阳楼记》主要表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体现了他身处逆境,奋斗不息的坚强意志。我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当时的处境怎样?从中看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从而让学生领会到作者身处逆境而不消沉,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来思考:怎么看待学习中的失败?如果你现在身处逆境,你会怎么办?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逆境,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坚强意志。
三、钻研教材,有效渗透
1.从语言文字入手,以情动人
教师可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结合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朗读、阅读训练,注重观点、思想、感情的潜移默化,以情动人。以《金色花》一课为例,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真挚的爱。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课文语言活泼轻快的特点,认真范读,并配上背景音乐,力求再现母子之间温馨的亲子场景,表现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之情,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另外,教师强调学生课外要反复朗读,咬文嚼字,学会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表达情感,通过朗诵把作者的细腻情感理解透彻。
2.把握文章主旨,因势利导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有意识提出的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做持续努力的品质,对个体学习、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讲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形象时,让学生充分了解保尔经历的种种人生磨炼:从小饱受的折磨和侮辱,走上革命道路后在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工地上的磨炼,伤病的折磨。这些磨难都没有打倒他,反而使他更加坚强,即使在病榻上,他仍然不向命运屈服,而是克服种种困难,拿起手中的笔,以另一种方式践行着他的生命誓言:为理想而献身。并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坚定意志,从而获取潜在力量,于潜移默化中受到坚强意志的锻炼。
3.注重作文训练,加强与学生交流
教师应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了《走一步,再走一步》,学生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可让学生也来写写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失败和困难时,自己处理的方法及心得。通过习作,学生更深切地懂得了遇到困难时不是逃避或放弃,而是冷静地把大困难化解成小困难,再大的困难都能战胜。
四、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本每单元都有专题综合性学习,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活动中,可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和耐挫力。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2.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性格
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天有意识地设计一个有关意志培养的题目,让学生上台演讲,既达到锻炼学生口才的训练要求,又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的一个好时机。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意志。可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与困难作斗争,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