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其具有结构整齐、音韵和谐的特点,同时具备形式美、意境美、结构美、音乐美等多种艺术魅力,对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均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对联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于文字的敏感性,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功底,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亦有积极作用。本文将针对以教材为基础的小学语文对联教学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教材;小学语文;对联教学;措施总结
对联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文化内容类型,其依靠对文字的應用而形成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句式,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音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瑰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对联教学,能有效提升小学生对于语言句式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对提升小学生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语言能力的掌握能力、语言魅力的欣赏能力等均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针对以教材为基础的小学语文对联教学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一、以教材为基础的小学语文对联教学理论依据
1.1 字本位理论依据
字本位理论依据认为汉语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其基本单位是字而不是词。对汉语进行研究就必须要重视每一个汉字所代表的语言形象和语言内涵。对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诗中之诗,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对汉字字音、字形、字义进行完美继承的一项文化瑰宝。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对联教学,能够通过对联语句中不同字体的字音、字形、字义来有效分析汉字的语言形象和语言内涵,分析每一个汉字在具体语句和表达形式中所反映出的特性,对小学生理解汉字形象、掌握汉字内涵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1]。
1.2 语感学理论依据
我国教育学家王立学先生认为,就句子的结构而言,西洋语言的句子结构是法治的,而中国语言的句子结构则是人治的。这一点也说明,汉字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中,由于不同的语感、形式也拥有了不同的反映内涵。在对联中也是如此,相同的字体在不同的对联语句中所表达出的意思也不一定是相同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对联教学,能够充分帮助小学生理解相同文字在不同形式下所表达出的思想内涵,将文质兼美的语言审美通过审美移情对象转化为学生的语感,进而有效培养小学生以语感为核心的汉语言听、说、读、写等能力,对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二、以教材为基础的小学语文对联教学实施措施
总结来说,以教材为基础的小学语文对联教师实施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 通过一字一联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联学习乐趣
所谓一字一联,即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对联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汉字的象形、会意、偏旁等内容为基础,凭借一字多音、一音多意、一意多字等功能为辅助,同时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庞大的网络资源,自行收集、编写结合当前课程内容的对联谜语,并将其巧妙的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进而通过汉字在对联谜语中不同特性的表达,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汉字不同应用方式的总结,激发学生总结记忆汉字的不同表达特性,更有助于小学生在课堂学校过程中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识字、解字教学效率。
例如在“慧”字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远树两行山侧立,扁舟一叶水平流[2]”的对联谜语,通过提问解答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联想能力,加强学生对于“慧”字的理解和记忆。
2.2 通过一句一联的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对联审美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留下了非常庞大的诗歌文化内容。而在诗歌结构中,凡是律诗,则除诗歌收尾两联没有影响要求以外,其中间结构中均可以看作是一副副对联。诗歌教学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应用对联教学措施,适当掺杂押韵、平仄、对句等对联常识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对比等方式领略诗歌的结构美、音律美与意境美,以此强化提升小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认识全面性,提升小学生对于古诗教学的理解审美。
例如《夏日绝句》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3]。”其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使用“ong”为音标,充分体现了诗词的工整性和音律要求。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平仄押韵规律,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的内容之美与结构之美。
2.3 通过一课一联的方式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对联的创作本身是一项非常考验人类智慧和思维的过程,其要求创作者必须对语言文字进行精细琢磨、认真提炼,注重对联创作的各项音律要求与内容要求,才能确保对联的形式美与结构美。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凭借实现准备对教材内容进行总结,进而以此完成对联创作,使学生亲眼见证对联创作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到教材内容的中心概念,进而提升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总结能力和概括能力。
例如《人类的老师》这一课中,可以使用“生灵特点稀奇古怪,人类发明月异日新”的对联对教材内容进行一个小小的概括,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住了相应的教材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联教学的应用依据、应用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对联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对联引用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且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为基础,选用好的、适宜的对联内容,注意对联应用的巧妙性与合理性,注重对联意境美、结构美、内涵美的深化利用,最终有效达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明霞. 基于语文教材的楹联教学探究[J].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 2017(6):3-4.
[2]高明霞. 基于语文教材的对联教学探究[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7(2):34-35.
[3]汪绪华. 小对联大语文——对联走进小学语文高段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思考[J]. 作文教学研究, 2015(1):4-7.
关键词:教材;小学语文;对联教学;措施总结
对联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文化内容类型,其依靠对文字的應用而形成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句式,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音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瑰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对联教学,能有效提升小学生对于语言句式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对提升小学生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语言能力的掌握能力、语言魅力的欣赏能力等均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针对以教材为基础的小学语文对联教学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一、以教材为基础的小学语文对联教学理论依据
1.1 字本位理论依据
字本位理论依据认为汉语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其基本单位是字而不是词。对汉语进行研究就必须要重视每一个汉字所代表的语言形象和语言内涵。对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诗中之诗,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对汉字字音、字形、字义进行完美继承的一项文化瑰宝。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对联教学,能够通过对联语句中不同字体的字音、字形、字义来有效分析汉字的语言形象和语言内涵,分析每一个汉字在具体语句和表达形式中所反映出的特性,对小学生理解汉字形象、掌握汉字内涵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1]。
1.2 语感学理论依据
我国教育学家王立学先生认为,就句子的结构而言,西洋语言的句子结构是法治的,而中国语言的句子结构则是人治的。这一点也说明,汉字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中,由于不同的语感、形式也拥有了不同的反映内涵。在对联中也是如此,相同的字体在不同的对联语句中所表达出的意思也不一定是相同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对联教学,能够充分帮助小学生理解相同文字在不同形式下所表达出的思想内涵,将文质兼美的语言审美通过审美移情对象转化为学生的语感,进而有效培养小学生以语感为核心的汉语言听、说、读、写等能力,对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二、以教材为基础的小学语文对联教学实施措施
总结来说,以教材为基础的小学语文对联教师实施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 通过一字一联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联学习乐趣
所谓一字一联,即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对联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汉字的象形、会意、偏旁等内容为基础,凭借一字多音、一音多意、一意多字等功能为辅助,同时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庞大的网络资源,自行收集、编写结合当前课程内容的对联谜语,并将其巧妙的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进而通过汉字在对联谜语中不同特性的表达,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汉字不同应用方式的总结,激发学生总结记忆汉字的不同表达特性,更有助于小学生在课堂学校过程中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识字、解字教学效率。
例如在“慧”字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远树两行山侧立,扁舟一叶水平流[2]”的对联谜语,通过提问解答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联想能力,加强学生对于“慧”字的理解和记忆。
2.2 通过一句一联的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对联审美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留下了非常庞大的诗歌文化内容。而在诗歌结构中,凡是律诗,则除诗歌收尾两联没有影响要求以外,其中间结构中均可以看作是一副副对联。诗歌教学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应用对联教学措施,适当掺杂押韵、平仄、对句等对联常识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对比等方式领略诗歌的结构美、音律美与意境美,以此强化提升小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认识全面性,提升小学生对于古诗教学的理解审美。
例如《夏日绝句》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3]。”其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使用“ong”为音标,充分体现了诗词的工整性和音律要求。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平仄押韵规律,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的内容之美与结构之美。
2.3 通过一课一联的方式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对联的创作本身是一项非常考验人类智慧和思维的过程,其要求创作者必须对语言文字进行精细琢磨、认真提炼,注重对联创作的各项音律要求与内容要求,才能确保对联的形式美与结构美。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凭借实现准备对教材内容进行总结,进而以此完成对联创作,使学生亲眼见证对联创作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到教材内容的中心概念,进而提升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总结能力和概括能力。
例如《人类的老师》这一课中,可以使用“生灵特点稀奇古怪,人类发明月异日新”的对联对教材内容进行一个小小的概括,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住了相应的教材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联教学的应用依据、应用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对联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对联引用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且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为基础,选用好的、适宜的对联内容,注意对联应用的巧妙性与合理性,注重对联意境美、结构美、内涵美的深化利用,最终有效达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明霞. 基于语文教材的楹联教学探究[J].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 2017(6):3-4.
[2]高明霞. 基于语文教材的对联教学探究[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7(2):34-35.
[3]汪绪华. 小对联大语文——对联走进小学语文高段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思考[J]. 作文教学研究, 201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