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对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应用研究,旨在为临床上更好的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进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每例患者均在ICU或急症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对应更换管路的时间分别为7天和3天,研究期间不再更换直至细菌采样。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格兰阴性菌的发生率和格兰阳性菌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加强呼吸机管路的管理,更换呼吸机管路及呼吸过滤器装置的时间(延长更换管路的时间),可以有效地减少菌落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
关键词:呼吸机管路;时间管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或者停用机械通气拔出人工气道48h内所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1],随着临床上呼吸机使用率的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相关研究表明当前VAP的病死率高达20.2%~38%[2]。机械通气使呼吸机管路与患者呼吸道形成闭式环路,定植于肺内细菌在患者呼吸、咳嗽过程中污染呼吸机管路;呼吸机管路的的污染是引起VAP的主要因素,所以加强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对控制VAP的发生意义重大,本文就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展开研究,为临床护理工作找到呼吸机管路及呼吸过滤器装置适宜的最佳的更换周期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入住某市立医院急诊ICU收治的的100例颅脑手术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在ICU治疗的过程中均发生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上述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龄在61.8±2.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执行严格纳入标准,选择机械通气时间>48h和APACHE≥8分的患者,排除以往患有严重的心、肝、脾、肺、肾等严重疾病的患者以及思想意识不清楚,不能正常沟通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1)仪器:全部患者均使用DragⅡ一Ⅳ型呼吸机,统一灭菌处理后使用,采用呼吸过滤器行主动湿化。
(2)每例患者均在ICU或急症建立人工气道,依据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主要依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1994年提出管路更换间隔时间不小于48h的建议),两组患者对应更换管路的时间分别为7天和3天。
(3)采样:标本采集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完成,采样方法按照2002年版中华人民卫生部出版的《消毒技术规范》一书中有关物体表面微生物监测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咽拭子涂抹后接种在血平皿中。分别于机械通气后3、7天及以上进行管路细菌采样,采样的部位主要为呼吸机管路的螺纹管,吸气段,呼气段,吸气段、呼气段冷凝器、湿化罐6个部位,行细菌培养加菌种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进行一般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中格兰阴性菌的发生率(58.00%)低于对照组(88.00%),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9,P=0.03);实验组患者中格兰阳性菌的发生率(24.00%)低于对照组(32.00%),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2,P=0.02)。
3.讨论
呼吸机是重症监护室常备仪器,而呼吸机管道内容易滋生细菌,有研究称其内致病微生物数量随着管道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3],在预防和控制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措施中,应当高度重视治疗过程中呼吸治疗操作的质量 [4]。为了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机率,本研究主要探讨更换呼吸及管道时间间隔,以更好的节约成本提高治疗效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中格兰阴性菌的發生率和格兰阳性菌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韩江娜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3],分析其原因主要如下:机械通气使呼吸机管路与患者呼吸道形成闭式环路,定植于肺内细菌在患者呼吸、咳嗽过程中污染呼吸机管路;进行吸痰操作时,管路受到环境污染。同时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湿化和过滤、加温作用[4],使吸入下呼吸道的气体经常保持在湿度饱和、37℃和呈无菌状态。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对气体的生理功能减低甚至消失,加上机械通气,长时间吸入干燥气体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破坏。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使分泌物黏稠、结痂不易咳出。本研究通过对呼吸机管路内细菌发生情况与呼吸机管路使用时限的关系进行观察,为临床护理工作找出呼吸机管路及湿化装置适宜的更换周期提供依据,减少患者发生VAP的高危因素,降低护理工作量及医疗花费。
参考文献
[1]Augustyn B.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J]. Critical Care Nurse,2007,27(4):32-39.
[2]Myny D,Depuydt P,Colardyn F,eta1.Ventilator—essociated pneu·monia in a tertiary care ICU:analysis 0f risk factors for acquisitionand mortality[J].Acta Clin Belg,2005,60(3):114—121.
[3]Han JN,Liu YP,MaSeta1.Effects 0f decreasing the frequency ventilator circuit changes to every7days on the rate 0f ventilatorsochted pneumonia in a Beijing hospital[J].Respir Care,2001,46(9):891—896.
[4]黄桂桃,罗灵敏.肖晓娟.33例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2A):304—305.
作者简介:胡晓雅;性别:女出生年月:1982年2月25日;籍贯:四川崇州;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呼吸;职称:主管护师
关键词:呼吸机管路;时间管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或者停用机械通气拔出人工气道48h内所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1],随着临床上呼吸机使用率的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相关研究表明当前VAP的病死率高达20.2%~38%[2]。机械通气使呼吸机管路与患者呼吸道形成闭式环路,定植于肺内细菌在患者呼吸、咳嗽过程中污染呼吸机管路;呼吸机管路的的污染是引起VAP的主要因素,所以加强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对控制VAP的发生意义重大,本文就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展开研究,为临床护理工作找到呼吸机管路及呼吸过滤器装置适宜的最佳的更换周期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入住某市立医院急诊ICU收治的的100例颅脑手术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在ICU治疗的过程中均发生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上述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龄在61.8±2.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执行严格纳入标准,选择机械通气时间>48h和APACHE≥8分的患者,排除以往患有严重的心、肝、脾、肺、肾等严重疾病的患者以及思想意识不清楚,不能正常沟通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1)仪器:全部患者均使用DragⅡ一Ⅳ型呼吸机,统一灭菌处理后使用,采用呼吸过滤器行主动湿化。
(2)每例患者均在ICU或急症建立人工气道,依据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主要依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1994年提出管路更换间隔时间不小于48h的建议),两组患者对应更换管路的时间分别为7天和3天。
(3)采样:标本采集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完成,采样方法按照2002年版中华人民卫生部出版的《消毒技术规范》一书中有关物体表面微生物监测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咽拭子涂抹后接种在血平皿中。分别于机械通气后3、7天及以上进行管路细菌采样,采样的部位主要为呼吸机管路的螺纹管,吸气段,呼气段,吸气段、呼气段冷凝器、湿化罐6个部位,行细菌培养加菌种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进行一般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中格兰阴性菌的发生率(58.00%)低于对照组(88.00%),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9,P=0.03);实验组患者中格兰阳性菌的发生率(24.00%)低于对照组(32.00%),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2,P=0.02)。
3.讨论
呼吸机是重症监护室常备仪器,而呼吸机管道内容易滋生细菌,有研究称其内致病微生物数量随着管道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3],在预防和控制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措施中,应当高度重视治疗过程中呼吸治疗操作的质量 [4]。为了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机率,本研究主要探讨更换呼吸及管道时间间隔,以更好的节约成本提高治疗效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中格兰阴性菌的發生率和格兰阳性菌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韩江娜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3],分析其原因主要如下:机械通气使呼吸机管路与患者呼吸道形成闭式环路,定植于肺内细菌在患者呼吸、咳嗽过程中污染呼吸机管路;进行吸痰操作时,管路受到环境污染。同时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湿化和过滤、加温作用[4],使吸入下呼吸道的气体经常保持在湿度饱和、37℃和呈无菌状态。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对气体的生理功能减低甚至消失,加上机械通气,长时间吸入干燥气体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破坏。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使分泌物黏稠、结痂不易咳出。本研究通过对呼吸机管路内细菌发生情况与呼吸机管路使用时限的关系进行观察,为临床护理工作找出呼吸机管路及湿化装置适宜的更换周期提供依据,减少患者发生VAP的高危因素,降低护理工作量及医疗花费。
参考文献
[1]Augustyn B.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J]. Critical Care Nurse,2007,27(4):32-39.
[2]Myny D,Depuydt P,Colardyn F,eta1.Ventilator—essociated pneu·monia in a tertiary care ICU:analysis 0f risk factors for acquisitionand mortality[J].Acta Clin Belg,2005,60(3):114—121.
[3]Han JN,Liu YP,MaSeta1.Effects 0f decreasing the frequency ventilator circuit changes to every7days on the rate 0f ventilatorsochted pneumonia in a Beijing hospital[J].Respir Care,2001,46(9):891—896.
[4]黄桂桃,罗灵敏.肖晓娟.33例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2A):304—305.
作者简介:胡晓雅;性别:女出生年月:1982年2月25日;籍贯:四川崇州;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呼吸;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