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味是清欢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bitian_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地区,有民谚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北方的小满时节,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也开始灌浆,但还未完全饱满。不知你是否观察过,初夏田间,微热,清风拂过,总有阵阵隐约的香气,放眼望去,满目青绿,生机盎然。小滿的景致,不似春季娇嫩柔和,也不似秋季金色绚烂,它有自己独特的韵致,虽未成熟,但却留有完满的空间,蓄势待发的活力,引起人无限憧憬。
  小满,是将满未满,是只差一步的不完美,而这种状态,既是现实生活中的十之八九,又兼具培养了人们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纵观东西方艺术作品,不乏对遗憾的诗意表达以及不完美的由衷欣赏。举世闻名的《断臂的维纳斯》便是对不完美最完美的称颂,日本的侘寂之美也体现着对遗憾的哲学思考。一直以来,完整、圆满都是我们对美的基本要求,不论是封面被折损的书本,还是磕掉边角的礼品盒,都会令我们无法接受。我们总是渴望完美无缺的东西,而却忘了,有时,就是因为遗憾,才更珍贵,因为,所有的不完美都是独一无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如果世界上全都是完美,那么,又怎会有五彩斑斓、缤纷绚烂。
  反之,那些过分追求圆满的人,就丧失了太多美的享受。孔子曾言“过犹不及”,《中庸》劝诫世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宋代理学大家朱熹也对此注解:“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万事万物皆有一个节点,它看似并是不终点,似乎还能向前再迈一步,求一个完满,殊不知,这也许已经是最好的安排,或许只有真正的恰到好处,才是最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想必达观的苏子早就参透人生至美的真谛,所以,才会感慨“人间至味是清欢”。曾经,我想知道如何至“清欢”,而这“清欢”又何德何能被赞誉为至味?如今想来,我们的人生不就像是处在小满的麦子,永远处在还能再前进一步的状态,永远有更多的可能去期待。人间至味是清欢,最美不过小满时。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浙江省杭州市 310030)
其他文献
道德是人心中的一种追求,也是一种自律,它的底线高于法律,道德上要求的事或许法律没有要求,却是我们应该从心理上认可从行动上去执行的。社会不能通过道德约束我们每一个人,但道德应该成为每个人内心的坚守。  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负面的新闻,这些新闻里的事件有大有小,像是一块块冰扔进了社会里,有时候会让人心凉,有时候会让人冷到骨髓。江歌一案过去那么久了,刘鑫还在消费江歌妈妈向社会寻求帮助的热度,江歌相当于救下
青春何为?青年何为?百年前梁公曾高呼“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而今亦是如此,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强,则国家强,恰逢盛世,我辈青年更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  青春是追逐梦想、为理想奋斗时流下的汗水浇灌而成的花,青春是朝气蓬勃、活力满满的源动力,青春更是走向成熟,学会担当的成长时光。北大毕业的莫高窟研究院院长梵锦诗,从毕业到八十岁,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六十载,舍半生,只为了
人人都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其实爷爷奶奶的爱同样是无私的。  我的奶奶到加拿大的姑姑家已经快半年了,那时大概在我小学二年级,网络并不发达,没有现在随时随地打开微信就能视频聊天的方便。我每周末去看留在家里的爷爷,都要在爷爷家通过网络视频和奶奶对话,每次奶奶看到我都特别开心,相互问寒问暖。  一开始我确实对此很感动,但久而久之,奶奶的关心在我这里成了啰嗦。渐渐地,我对这种甜得腻人的寒暄厌倦了,也不再每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潜之红尘追求,他远离官场,虽自在洒脱,可不免少了些人情味,不如“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般真实却依旧自成气韵。所以,我认为只有亲历红尘,体会世间人情,方不枉此生。  子曰:“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周易》有云“小人勿用,必乱邦也”,在这红尘之中,品人情之味,也需谨记如上两则良言。“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红尘万千,也只有水才可润泽这滚滚浮世,醴再醇美
亲爱的黄文秀姐姐:  你好!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这是属于你的颂歌,天国的你,听得到吗?  “驻村扶贫,我心中的长征。”这是你朋友圈里坚毅的文字。所以,摒弃大城市的灯红酒绿,隐藏北师大法学硕士的光环,你人生规划的罗盘重又指向了百色贫困的小村。艰苦常能磨砺最出彩的青春,你扎根百坭村,以不怕艰难困苦的勇气做最华美的战袍,开始了征程的第一战!我知道你不怕,因为
何为奋斗?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人若是不奋斗,则是苟活一生。皇天不负有心人,人若是肯奋斗,虽说不会必然成功,但必将无愧于心,不抱遗憾。  汉高祖刘邦,何许人也?一介草夫,但人家不甘心,不服气。怎么办?闯!刘邦结识各路英雄豪杰,一路高歌,勇赴鸿门宴,暗中渡陈仓,在他的奋斗下,纵是霸王项羽,也未成大业,遗恨乌江。北击匈奴,内尊儒术,大汉王朝,举世瞩目!  八年抗战,历尽艰辛。若是
美,究竟是自然而然的,还是约定俗成?  我国一直主张“德智体美劳”这五项教育核心来培养青少年。可见美之发展也隐隐喻于教育之中。  谈到美就必需提起审美。爱默生曾说:“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社会营造的审美取向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也影响了我们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同。”现如今社交平台和网络媒体鼓吹网红脸,不少年轻人受此审美取向的影响,不惜花大价钱去整容,更有甚者陷入了病态的自我厌弃和反复整容的恶性循环。我
中华民族千年历史,包罗万象,灿若星河。传统文化犹如民族血脉,生生不息。圆周率、地动仪、兵法中医、诗词曲赋……祖国创造了太多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可时至今日,许多传统被遗忘甚至丢失,经典像是一尊模样姣好的雕像,存于角落的镶金柜里,逐渐无人问津。何以继承传统,将昨日成就书写成今日辉煌?  第一步,或许便是心存敬畏,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现代、古代,以一字之分划开了时代,但是内核相互贯穿。传统文化如同
佛经中有一句话是“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意思就是说只要每天都努力、进步一点点,那么付出总会有回报,这个一直努力的人也终会有所成就。  每当有人说自己虽然付出了努力但一无所成时,都会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做借口安慰自己,但事实上,哪有什么天生的内行或是外行,不过是有的“外行”总是有着逆水行舟的勇气,在选择了前行的方向之后就一往无前、永不言弃;而有的“外行”憧憬和向往的卻永远只是那个
人们对待生活总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有人相信理越辩越明,可以通过辩论统一认识;也有人认为,即使你再有说服力也难以改变对方立场,那么不如选择沉默。但我认为,语言的交流碰撞是一把双刃剑,它或许能带来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结果,也可能带来一场风波。  常言道,沉默是金。但是人们对于不同需求的迫切程度不同,因而难免产生分歧,于是便针对不同的目的展开辩论。辩论是为了统一认识,然而有人沉默的原因是“無法让对方认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