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研究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22920779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138例脑外伤后并发精神障碍患者的观察及其护理状况。针对脑外伤引起的精神障碍者,应该定时的观察其生命的体征,做好基本护理,加强安全防护。本组治愈患者为92例,好转40例,6例转院治疗。
  【关键词】精神障碍;脑外伤;外科护理
  
  脑外伤后并发精神障碍临床十分的常见,根据相关的分析研究,脑外伤后出现各种类型的精神障碍大概占到了存活者的1/4,这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主要回顾了138例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症状,主要目的是指导护理人员对其及早发现症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充分的保证患者整体功能的恢复。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文章主要对2005年7月—2010年7月,脑外伤后精神障碍138例患者进行课分析。其中有男82例,女56例,年龄一般在12岁—79岁,平均年龄为41.3岁。经过诊断:脑震荡患者为14例,外伤性癔症1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为8例,脑挫裂伤为82例,颅内出血患者是16例。
  1.2临床症状表现
  1.2.1意识障碍该组病例在受伤之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为外伤后精神障碍的最早期的表现,一般来讲是意识水平的改变,表现为嗜睡、昏迷;2例出现对空摸索,无目的的行为,根据研究发现与其当前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关系;6例伴有意识内容的改变,患者出现了错觉,主要表现为哭闹、恐惧、呐喊等症状。
  1.2.2癔症和类神经症该组为64例,当中12例是在受伤后立刻就出现昏迷状态,呈现了木僵的状态,刺激无反应,在经过治疗7—21h之后症状得到缓解;2例患者入院一周之后,频繁的发生呼吸急促、双目噙泪、呼之不应的症状,患者都为女性,主要是在与丈夫语言冲突之后发作;4例是被他人打伤,出现很多症状,如腹痛、胸闷,症状时轻时重,在发作时表现极为痛苦,经治疗后稍有缓解;10例患者有抑郁症状,一般表现为活动较少、食欲不振、患者自知能力存在,思维清晰;其余的36例患者在伤后3个月内,都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的现象发生,比如出现了头痛、易疲劳等症状。
  1.2.3类精神分裂症状该组14例患者在恢复期出现,患者的人格发生改变,但是意识比较清晰,出现了意志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妄想,部分患者存在着举止粗鲁,易激惹,患者可出现暴力行为,如伤人、毁坏物品、不配合治疗护理等。
  1.2.4记忆障碍该组为24例患者,轻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构音障碍、记忆力下降;重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智力障碍、思维贫乏、表情茫然、生活不能够自理等。
  2护理方法研究
  2.1情志改变护理护理人员应该理解病人,对于病人的症状不应该流露出嫌弃的表情,不应该催促病人,应该给病人尽可能多的关爱;要帮助病人理智的对待疾病,争取家长的配合,需要给予具体的护理支持;应该教一些心理调试的技巧给患者,比如寻找业余爱好,向医务人员倾诉内心的想法,舒缓情绪。对于躁动的患者应该给予必要的生活帮助,充分的改善其负性的情绪,使其能够维持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使患者感到一种自豪和满足感。需要避免激发精神障碍患者的情绪,在患者面前不应该窃窃私语。
  2.2用药护理需要督促患者坚持按时吃药,需要发药到口,药片应该先溶于水中,之后再用小勺送到患者的舌根处,让患者自己咽下。对于给患者使用镇痛药等,护士应该密切的注意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假如出现头晕等症状应该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安置,并且将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的告知家属。在发药时,护理人员应该仔细的观察患者的口腔,防止藏药等,确保用药的安全。
  2.3饮食护理服用抗精神症状的药物之后,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应而影响吞咽困难;有的患者受到症状的影响,会拒绝进食;有的患者受到了环境的影响,会害怕陌生人而不敢进食。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充分的评估患者不敢进食的诸多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提供舒适、优美的进食环境,选择患者个人比较爱吃的食物,对不能够进食的患者,可以利用其它途径保证摄入足够的能量。
  2.4有效开展功能康复护理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利用一切的康复心理和社会支持系统,提供专业的知识,利用多种形式,促进患者的功能早日恢复。在患者受伤的早期,应该开展康复护理,主要包括呼唤、肢体训练、语言训练等。将指导患者功能训练的内容编制成册子,发给患者。患者在出院后,护理人员应该定时的进行访视。家属对于患者的态度体现在护理行为当中,对于患者的康复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给予家长心理上的支持,讲解病人的病情,告知家属一些情感上的障碍会随着原发疾病的好转而逐渐的消失,逐渐的增强家属的信心,同时应该鼓励家属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讨论
  对于脑外伤后精神患者应该给予全面的护理,采取具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安全护理措施,着重加强对精神障碍的防护,能够较好的防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充分的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要善于分析不同患者的精神障碍的不同类型,加强个性化护理。在与患者进行交谈时,应该首先通过言语和表情等得到对方的信任,之后再与其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使其在良好的心态下接受治疗。在今后我们需要加强病房的硬件建设,尽量的满足病人的生活需求,主动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世芬,刘晓华,彭燕芬.四肢长骨骨折合并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9).
  [2]乔景尊,喻敬国,焦继超.36例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综合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26).
  [3]陈雪燕.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安全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3).
  [4]王桂霞.脑外伤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总结鼻内镜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护理关键。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过鼻内镜手术的32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和随机访谈等。结果 32例患者的手术效果非常好,所有患者未见复发,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鼻内镜手术后的患者,规范围术期护理配合,可以提高鼻内镜手术的疗效, 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可能性。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围术期护理;并发症    现代微创技术的发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伴有躁动的患者的护理方法,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45例颅脑损伤合并有躁动情况的患者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结果 45例患者经过我院的积极治疗与优质的护理服务,其中康复38例,好转6例,死亡1例。其主要护理方法为:密切的病情观察、完善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并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对颅脑损伤伴躁动患
期刊
心理学家认为,手术作为一种刺激,会引起患者一系列消极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护士要掌握患者心理活动,帮助患者消除障碍,这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发生与心理情绪障碍有关的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早日康复十分有益。  1手术前患者心态分型  1.1恐惧型:这种心态患者的最大特点是“怕”字当头,神魂不安。主要有“六”怕,一怕疼痛难忍,二怕留有后遗症,三怕医生技术水平低不认真,四怕开腹破肚丧失元气,五怕
期刊
【摘要】在临床上常见胫骨中下段的骨折,多采用胫腓骨夹板、髓内针、管形石膏固定、药物治疗、功能锻炼、精心护理等传统和现代方法予以治疗与护理使其康复。  【关键词】胫骨中下段骨折;护理体会    胫骨中下段骨折是发生于胫骨中下部的骨折,该部位因软组织覆盖少、血液循环差、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发生率高,常使患者较长时间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我们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现代医学对胫骨中下段骨折的诊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
期刊
胎儿娩出后1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则呼吸的缺氧状态,称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率为围产胎儿的5%。如抢救不及时,复苏不得力,脑缺血、缺氧超过4~6 min,大脑细胞就有可能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即使初期复苏成功,胎儿自主呼吸、循环功能恢复,也可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有效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及良好的护理对促进病情好转有重要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影响,减轻术中的反应,加强术后护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将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前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介绍相关知识,鼓励采取有效应对行为。根据患者术中不良反应(恶心、呛咳、吞咽)出现的情况和手术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两组比较进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一次成
期刊
社区门诊换药室是对病人的手术切口,外伤创面或感染伤口等进行换药处置的场所。也是各种细菌易污染的场所。为了降低社区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发生机率,我中心对门诊换药室的环境进行了改造,采取分区域处理伤口(清洁、污染和感染区),制定并落实各项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和感染监测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伤口护理用具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有效控制交叉感染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我院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换药室是服务中
期刊
【摘要】总结26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护理方法。认为加强患儿术前术后护理,取得患儿配合,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可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关键词】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临床护理    与成人相比,小儿阑尾炎有其特殊性,因其抗病能力低下,病情发展较快,且易恶化。因此,如何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收治的26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护理,回顾性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期刊
舒适护理(comfortcare)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通过对护理活动和舒适的研究,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效往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舒适护理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自2008年1月至今,我科对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36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36-85岁,平均63岁,
期刊
【摘要】目的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人小腿骨折的严重并发症,并且在临床上该类患者的病情较多,如不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护理,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本文即对如何开展小腿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临床护理做了相关的研究。方法 选出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名小腿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进行了临床护理研究。结果 20名患者在护理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并且均健康出院。结论 对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