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细读主题单元
新教材采用了以“主题”为单元的编排方式,如“童话”、“山水”、“动物”、“历史遗产”、“爱的教育”、“观察与发现”等等。对于这种全新的编排方式,增加了同一主题下教材解读的难度。只有细读教材,准确揣摩,才能在教学中恰当地体现出编者“同题异构”的编排意图和同一主题下同一作家不同教材之间的细微差别。例如四年级上册“动物”主题单元,编排了中外作家四篇作品。作家观察角度不同、表达方法不同、语言风格各有特色。丰子恺的《白鹅》与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相比较,学生感受到:同样为白鹅,同样一个“高傲”,不同国度便有不同风范,中国白鹅如同堂子里的老爷,外国白鹅如同海军上校。《猫》与《母鸡》都是老舍的作品,将其作品比较,感受老舍的情感变化,前者是直接抒发对猫的喜爱之情,后者则用了明贬实褒的手法。四篇文章描写动物,都描摹了动物的叫声,其贴切程度,令人叹服。鹅的厉声叫嚣,猫的丰富多腔,母鸡的如怨如诉,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后,他们觉得妙趣横生。于是,在自己的习作中,观察细致了,表情达意的形式也丰富了。
教师在整合中比较,比较中深思每一个主题单元的过程,就是一个“细读”的过程。教师这样细读整个主题单元,既见了树木,也见了森林。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也会逐渐增强自主研读,自主建构的能力,并将焕发出强大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度影响。小学课文篇篇文质兼美,堪称优秀。不论语言文字,还是蕴载的内涵,都有其独到之处,值得我们用心品味。
二、细读课文内容
1. 细读课文 把握结构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教师只有细细品读课文,才能发现每篇文章独到的结构安排。
如《四个太阳》一文以并列的方式分别写了“我”眼里的夏、秋、冬、春的太阳,表达了我美好的心愿。看似并列的段落,可细读之后就能发现作者的独具匠心:“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噢,画个彩色的。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作者改变时间顺序,将春天的太阳放置在文章最后,并以轻松的自问自答改变了前三小节的平铺表达,不仅将一个手拿画笔,侧头思索,又恍然大悟的孩子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更重要的是使文章有了韵律的变化,仿佛一个轻松的音符跳动在字里行间,这正是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得体与精妙。 教学《四个太阳》不仅以自主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太阳”,更能根据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总结出不同的学习方法,真正实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特别是最后一段自问自答的句式,采用引读和接读这样的阅读方式进行感知。看似不经意的方式,却恰恰是在教师深入细读课文之后得出的一种“浅出”的教学方式。
2. 细读课文,抓住空白
《四个太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留下许多让人驰骋的空间。如“到处”--除了高山、田野、街道、校园,还有哪些地方会一片清凉呢;“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落叶会说些什么呢;冬天“红红的太阳” 给你怎么样的感觉,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是阳台上暖暖的冬阳,也可能是一个卡通的圆圆的热水袋,或者它仅仅是哈着暖气的妈妈的手,教师就是在这样一个个“温暖”的图景中舒展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思绪。《去年的树》是一篇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教师通过细读教材,抓住文中的空白点,让学生深入小鸟、大树的的心理,进行心灵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无主角表达”,更进一步彰显学生的个性思维。教师细读课文,就是要抓住空白点,引导学生进入了情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感悟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以促进学生真心阅读,真情感悟,真实感受。可以说学生们真的走进了课文,与课文对话,与心灵对话。
其实就语文学科而言,可供我们细读的地方真是太多了,读课文、读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读原著、读相关的资料,从写作角度我们还可以读布局谋篇,读遣词造句、甚至从一个标点我们也能读出丰富的内涵。但并不是所有文本都需要或者适合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细读工作,有的不妨略读。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悟来进行取舍,只有这样,教学才真正进入了“无招胜有招”的高妙境界。细读教材是一次重新发现自己、估价自己又升华自己的过程。它不是一种形式,一种方法,而是一种境界。
责任编辑龙建刚
新教材采用了以“主题”为单元的编排方式,如“童话”、“山水”、“动物”、“历史遗产”、“爱的教育”、“观察与发现”等等。对于这种全新的编排方式,增加了同一主题下教材解读的难度。只有细读教材,准确揣摩,才能在教学中恰当地体现出编者“同题异构”的编排意图和同一主题下同一作家不同教材之间的细微差别。例如四年级上册“动物”主题单元,编排了中外作家四篇作品。作家观察角度不同、表达方法不同、语言风格各有特色。丰子恺的《白鹅》与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相比较,学生感受到:同样为白鹅,同样一个“高傲”,不同国度便有不同风范,中国白鹅如同堂子里的老爷,外国白鹅如同海军上校。《猫》与《母鸡》都是老舍的作品,将其作品比较,感受老舍的情感变化,前者是直接抒发对猫的喜爱之情,后者则用了明贬实褒的手法。四篇文章描写动物,都描摹了动物的叫声,其贴切程度,令人叹服。鹅的厉声叫嚣,猫的丰富多腔,母鸡的如怨如诉,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后,他们觉得妙趣横生。于是,在自己的习作中,观察细致了,表情达意的形式也丰富了。
教师在整合中比较,比较中深思每一个主题单元的过程,就是一个“细读”的过程。教师这样细读整个主题单元,既见了树木,也见了森林。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也会逐渐增强自主研读,自主建构的能力,并将焕发出强大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度影响。小学课文篇篇文质兼美,堪称优秀。不论语言文字,还是蕴载的内涵,都有其独到之处,值得我们用心品味。
二、细读课文内容
1. 细读课文 把握结构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教师只有细细品读课文,才能发现每篇文章独到的结构安排。
如《四个太阳》一文以并列的方式分别写了“我”眼里的夏、秋、冬、春的太阳,表达了我美好的心愿。看似并列的段落,可细读之后就能发现作者的独具匠心:“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噢,画个彩色的。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作者改变时间顺序,将春天的太阳放置在文章最后,并以轻松的自问自答改变了前三小节的平铺表达,不仅将一个手拿画笔,侧头思索,又恍然大悟的孩子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更重要的是使文章有了韵律的变化,仿佛一个轻松的音符跳动在字里行间,这正是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得体与精妙。 教学《四个太阳》不仅以自主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太阳”,更能根据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总结出不同的学习方法,真正实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特别是最后一段自问自答的句式,采用引读和接读这样的阅读方式进行感知。看似不经意的方式,却恰恰是在教师深入细读课文之后得出的一种“浅出”的教学方式。
2. 细读课文,抓住空白
《四个太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留下许多让人驰骋的空间。如“到处”--除了高山、田野、街道、校园,还有哪些地方会一片清凉呢;“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落叶会说些什么呢;冬天“红红的太阳” 给你怎么样的感觉,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是阳台上暖暖的冬阳,也可能是一个卡通的圆圆的热水袋,或者它仅仅是哈着暖气的妈妈的手,教师就是在这样一个个“温暖”的图景中舒展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思绪。《去年的树》是一篇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教师通过细读教材,抓住文中的空白点,让学生深入小鸟、大树的的心理,进行心灵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无主角表达”,更进一步彰显学生的个性思维。教师细读课文,就是要抓住空白点,引导学生进入了情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感悟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以促进学生真心阅读,真情感悟,真实感受。可以说学生们真的走进了课文,与课文对话,与心灵对话。
其实就语文学科而言,可供我们细读的地方真是太多了,读课文、读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读原著、读相关的资料,从写作角度我们还可以读布局谋篇,读遣词造句、甚至从一个标点我们也能读出丰富的内涵。但并不是所有文本都需要或者适合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细读工作,有的不妨略读。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悟来进行取舍,只有这样,教学才真正进入了“无招胜有招”的高妙境界。细读教材是一次重新发现自己、估价自己又升华自己的过程。它不是一种形式,一种方法,而是一种境界。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