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中高职分段培养方案的研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介绍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的构建,中高职“3+3”分段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岗·课·证相融通,能力模块四层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 中高职教育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3+3”分段培养方案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面临着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下降等问题。同时,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使企业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层次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对中职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实现中高职分段培养是中等职业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升学率的有效方式,也是高职院校获得优质生源的重要途径。
中高职分段培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阶段培养目标区分度不高、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大量重复和交叉,中高职衔接有偏差,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中职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如何保证两者之间的顺承关系和可衔接性?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衔接,如何按职业能力要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本文以江苏省产业结构现状、制造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状况为基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认真探索面向机电设备制造企业、机电设备使用企业构建中高职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模式,通过分析中高职分段培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中高职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充分发挥中高职的教学资源和办学优势,形成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一、市场调研——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课题组全体成员深入南京及周边地区的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南京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调研,到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江宁中等专业学校等学校调研中职学校办学状况,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开设、教学改革状况;到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江苏省及全国部分高职院校,实地考察学习其他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职业教育体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体制制度创新为重点,围绕南京产业链需求,解放细想、统筹兼顾、科学设计、先行先试,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完善职业教育制度,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发展动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寻找高职与中职培养的结合点,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尝试,加快培养“高学历、高技能”的新型人才,为南京建设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中高职教育的贯通,加快推进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中高职“3+3”分段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共享互通,开展高职院校与地方中等职业学校分段合作培养专科层次创新型人才,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导向和高级职业资格特色,建立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衔接、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与高级职业资格标准统整、中职直接升学的机制,逐步形成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和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根据以上特点,构建了“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
按照“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实践导向、双证融通、中高连贯、校企合作”的思路,实施“3+3分段培养”模式,突出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其中前3年在对口中职校学习,取得本专业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中专学历,后3年升入高职阶段学习,毕业时获得本专业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专科毕业证书。
三、“岗·课·证相融通,能力模块四层递进”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确定的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如下:
中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江苏省制造业,能够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编程等生产一线工作,具有一定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职业技能型人才。
高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江苏省制造业,能够从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检修、技术改造等生产一线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整体设计、分工合作,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教学计划、灵活出口,学生学完中职或高职的课程可以毕业、就业,两个阶段的教学计划要有机衔接,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序衔接,构建了“岗·课·证相融通,能力模块四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如图1、图2所示。
如图1 中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如图2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四、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它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机电设备制造业超常规发展对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加强中高职的衔接与合作,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产物,是培养大批技能性人才的有力保证。
中高职分段培养是双方互惠互利的举措,是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力保证,是中国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对人才需求的重要保障。学历提升为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力添加了砝码,这是学生和家长都期待的,就业有了保障,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更加稳定。可以说,中高职分段培养,既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顺应了学生、家长的需求。
从产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出发,在借鉴国内外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特征,创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3+3”分段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充分发挥中高职的教学资源和办学优势,提升中高职分段培养的人才质量,从而有利于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玉兰,林彩梅,彭益武.“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12):41-44.
[2]肖坤,陈粟宋.中高职有效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1(30):18-21.
[3]郑蔼娴,朱守锂.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J].广东教育职教,2011(4):34-46.
[4]徐静鏐,乔刚.中职与高职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1):8-10.
基金项目:
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计划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分段培养方案的研究”JR1214,主持人:李艳霞。
2.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交通运输类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职教重点自筹(编号:46),主持人:何玉宏。
3.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3年度课题“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衔接研究”,2013-R-25122,主持人:李艳霞。
4.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分段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X1347,主持人:李艳霞。
关键词: 中高职教育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3+3”分段培养方案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面临着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下降等问题。同时,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使企业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层次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对中职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实现中高职分段培养是中等职业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升学率的有效方式,也是高职院校获得优质生源的重要途径。
中高职分段培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阶段培养目标区分度不高、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大量重复和交叉,中高职衔接有偏差,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中职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如何保证两者之间的顺承关系和可衔接性?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衔接,如何按职业能力要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本文以江苏省产业结构现状、制造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状况为基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认真探索面向机电设备制造企业、机电设备使用企业构建中高职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模式,通过分析中高职分段培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中高职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充分发挥中高职的教学资源和办学优势,形成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一、市场调研——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课题组全体成员深入南京及周边地区的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南京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调研,到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江宁中等专业学校等学校调研中职学校办学状况,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开设、教学改革状况;到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江苏省及全国部分高职院校,实地考察学习其他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职业教育体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体制制度创新为重点,围绕南京产业链需求,解放细想、统筹兼顾、科学设计、先行先试,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完善职业教育制度,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发展动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寻找高职与中职培养的结合点,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尝试,加快培养“高学历、高技能”的新型人才,为南京建设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中高职教育的贯通,加快推进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中高职“3+3”分段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共享互通,开展高职院校与地方中等职业学校分段合作培养专科层次创新型人才,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导向和高级职业资格特色,建立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衔接、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与高级职业资格标准统整、中职直接升学的机制,逐步形成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和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根据以上特点,构建了“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
按照“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实践导向、双证融通、中高连贯、校企合作”的思路,实施“3+3分段培养”模式,突出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其中前3年在对口中职校学习,取得本专业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中专学历,后3年升入高职阶段学习,毕业时获得本专业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专科毕业证书。
三、“岗·课·证相融通,能力模块四层递进”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确定的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如下:
中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江苏省制造业,能够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编程等生产一线工作,具有一定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职业技能型人才。
高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江苏省制造业,能够从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检修、技术改造等生产一线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整体设计、分工合作,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教学计划、灵活出口,学生学完中职或高职的课程可以毕业、就业,两个阶段的教学计划要有机衔接,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序衔接,构建了“岗·课·证相融通,能力模块四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如图1、图2所示。
如图1 中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如图2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四、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它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机电设备制造业超常规发展对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加强中高职的衔接与合作,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产物,是培养大批技能性人才的有力保证。
中高职分段培养是双方互惠互利的举措,是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力保证,是中国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对人才需求的重要保障。学历提升为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力添加了砝码,这是学生和家长都期待的,就业有了保障,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更加稳定。可以说,中高职分段培养,既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顺应了学生、家长的需求。
从产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出发,在借鉴国内外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特征,创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3+3”分段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充分发挥中高职的教学资源和办学优势,提升中高职分段培养的人才质量,从而有利于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玉兰,林彩梅,彭益武.“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12):41-44.
[2]肖坤,陈粟宋.中高职有效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1(30):18-21.
[3]郑蔼娴,朱守锂.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J].广东教育职教,2011(4):34-46.
[4]徐静鏐,乔刚.中职与高职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1):8-10.
基金项目:
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计划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分段培养方案的研究”JR1214,主持人:李艳霞。
2.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交通运输类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职教重点自筹(编号:46),主持人:何玉宏。
3.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3年度课题“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衔接研究”,2013-R-25122,主持人:李艳霞。
4.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分段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X1347,主持人:李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