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8月25日: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出的那一刻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ing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8月25日11点11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从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发出,邮件的撰写者和发送者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以下简称高能所)的科学家吴为民,接收者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位于瑞士)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杰克·斯坦伯格。这封电子邮件开启了中国科学家与国际科学界交流的新窗口,也为中国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之争


  如果你通过搜索引擎查找“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出时间”,结果可能是:“1987年9月14日,由北京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往德国的内容为‘越过长城,走向世界’,通信速率为300bps的电子邮件,是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其实,这封邮件比吴为民发送的邮件要晚整整一年,而且吴为民发出的电子邮件的速率为560bps,比1987年发出的邮件速度更快。
  2006年,吴为民找到了20年前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计算机部的备份数据磁带,并请专门的技术员帮助解读;同时,吴为民还查阅了许多历史档案,整理出一批原始资料,进一步证实了1986年8月25日他发给斯坦伯格教授的那封电子邮件,的确是中国境内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

物理学家发出的电子邮件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向世界打开了大门,前沿的科学研究也越来越趋于国际化,中科院高能所的青年科学家们也参与了很多国际交流活动。吴为民就是在这些活动中认识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杰克·斯坦伯格教授,并加入了ALEPH国际合作组织,成为中国ALEPH组的组长。斯坦伯格教授认为中国ALEPH组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迅速通信是十分必要的,他对吴为民讲:“为民,要设法建立联通ALEPH与高能所的计算机网络。在中国的土地上,要做出物理成果,计算机网络通信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1984年的高能所不仅没有计算机网络,连台像样的计算机都没有,建立远程网络通信可谓天方夜谭。当时,高能所的模拟计算工作还要借用水电科学院的M-160计算机,于是,吴为民决定申请开发远程终端。1984年7月1日,高能所與水电科学院M-160计算机的远程终端正式启用,中国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第一个“原始胚胎”诞生了。可是,要实现国际间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科学家们还面临着更多困难。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帕拉齐博士的帮助下,吴为民、钱祖玄、王淑琴等人组成工作小组,开始了一场攻坚战。
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原文

  在这场攻坚战中,工作小组遇到的困难各种各样,除了设计线路的技术困难,还有很多更细致的工作,比如,与科研机构、公安部、行政等各部门复杂的报备、协调工作,使用维也纳广播电台通信线路的各种跨境沟通问题等。经过两年的时间和重重考验,吴为民终于实现了与世界另一端的科学家进行网络通信的愿望。在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的IBMPC电脑上,他紧张又兴奋地写下了第一封电子邮件,通过中国-奥地利维也纳-瑞士日内瓦的卫星通信线路,送到了斯坦伯格教授的“手中”。
  吴为民在邮件中用英文写道:“亲爱的杰克,我很高兴通过计算机联网给您发这封信,我相信,这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与中国之间的第一次成功的计算机通信……”虽然因为激动,邮件中有一些大小写、格式错误,但邮件洋溢着喜悦和兴奋的心情。邮件的最后,吴为民除了问候教授的家人,还不忘询问:“您在上海买的地毯如何?”足见科学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深厚感情。
  1986年9月10日,帕拉齐博士正式向外界宣布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电子邮件事件,并公布了当时的实测速率,为560bps。1987年以后,通过各方努力,吴为民等高能所的科学家终于可以在自己的研究所中向远方的同事发送电子邮件。后来,还有很多外宾来访,参观高能所的“先进设备”,对这条通往世界另一端的“高速路”赞不绝口。

互联网大国的崛起


  从1986年到2019年,30多年过去了,计算机通信网络已经从中国一流的科研院所走进了千家万户,中国的网络覆盖率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8年的资料显示,我国固定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达到21.31Mbps,网速是1986年的近4万倍。2019年2月的最新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的规模达到了8.29亿,全年新增网民的数量是5653万,互联网的普及率为59.6%;中国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了8.17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8.6%。进入21世纪后,中国企业在通信技术上也与诺基亚、爱立信等世界一流企业展开竞争,3G时代,中国与美国、欧洲三方鼎力,各有特点。2013年,中国在4G技术上取得突破,跻身世界前列。移动互联网更是成为中国经济“弯道超车”的一大利器,让世界惊叹。2017年,美国移动支付规模为1120亿美元,中国则是9万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移动互联网大国。
  32年前,吴为民在发出那封短短的电子邮件的瞬间,万维网还处在摇篮之中,移动互联网更是连种子也未曾播下,他一定没有想过32年后的中国会成为通信技术的弄潮儿,会因互联网而获得世界的瞩目。5G时代即将开启,未来的中国通信、中国互联网会给这颗蓝色星球带来怎样的改变?让我们拭目以待!(杜 涉)
其他文献
“十一黄金周”,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人们选择的旅行形式也各不相同。其实早在20世纪初,近代中国就已诞生了第一个民间旅行团体。那么,中国第一个民间旅行团与现在的“驴友团”以及自驾游、背包游有何区别呢?蓬勃兴起  1915年,在近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上海,孙宗源、姚元干、陈继刚、俞载赓和马剑笙五人,“鉴于沪上烦嚣浮靡,无可作正当之消遣”,于是相商组建旅游小团体。随着五人小团体旅行活动的开展,陆续有许
在2016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休战纪念日活动当天,伴随着慷慨激昂的马赛曲,玛丽娜·勒庞第一个向法国阵亡将士纪念碑敬献花圈。“我们正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现年48岁的法国总统候选人玛丽娜·勒庞和她所领导的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的支持者们难掩兴奋的神色。  玛丽娜·勒庞被称为“法国最危险的女人”,她善于利用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敏锐的政治嗅觉扩大影响力,挑战主流政治。2017年法国大选将近,随着难民危机
帕金森病被证实起源于肠道  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发现了帕金森病起源于肠道并经迷走神经传输到大脑的证据,这为帕金森病研究提供了一种更为准确的新模型。帕金森病的最大特征在于大脑细胞中错误折叠的α-突触核蛋白的累积。此前研究发现,患有帕金森病的人其控制肠道的中枢神经系统部位也积聚了错误折叠的α-突触核蛋白。为了研究这种蛋白是否可以沿着被称为迷走神经的神经束传播,研究人员将实验室合成的该蛋白注入数十
英国律师事务所Henley
2016年1月1日,中国正式终结了实施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步入“全面两孩”时代。2016年12月,全国妇联发布了一项针对北京、辽宁等10省(市)21个市(区)0~15岁儿童父母的调查显示,53.3%的受访一孩家庭不想生育第二个孩子。  生育的正反馈  为什么现在中国人不愿再生育?调查的归因是,生育成本、经济负担、照料负担都极为沉重。这些情况表明,人们的生育基本上是一种受自然和社会环境调控的行为
近日,美国人口资料局推出了2016年世界人口数据表。该机构预测,到2053年,世界人口总数将达到100亿。展望未来,地球对人类的支持会不会在某个时候达到极限?我们能否一直有足够的食物和水资源,让每个人都开心健康地生活?答案肯定是不能。早在18世纪晚期,英国人口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就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人口的负担已经远远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迟早有一天,地球将因不堪重负而给人类带来毁灭。那么,人类数量为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天津通信广播电视厂诞生,从此,我国便拉开了彩色电视生产制造的序幕。第一台彩电开启彩色电视的新时期  天津通信广播电视厂是新中国成立后电视机研发生产的摇篮。1957年,国家决定发展电视广播业,并把研制电视接收机的任务交给了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天津通信广播电视厂的前身。当时天津无线电厂的专家们在资料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迎难而上,边学边干,终于在1958年,实现了
1988年3月10日8时56分,一个特殊的新生儿在“北医三院”诞生。那一刻,产房外已经站满了各大媒体的记者,产房内67岁的妇产科专家张丽珠教授正在亲自为这个初生女婴进行详细的检查。张教授首先观察婴儿外表是否正常,又对孩子全身进行了触摸式检查,最后,终于露出笑容。  这个女婴就是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她的名字叫郑萌珠。张丽珠教授则是“中国的试管婴儿之母”,她怀抱孩子的瞬间定格,成为张教授最广为流传的照
古代的阿拉伯世界孕育出3个辉煌的大都会,也就是三大文化中心,即巴格达、开罗和科尔多瓦。有人也许会问,科尔多瓦只是一个中等城市,怎么能与巴格达和开罗这样的名都大邑相提并论呢?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讲述这座城市的千年沧桑,重温它曾经的灿烂辉煌。明灯照亮中世纪  科尔多瓦位于西班牙南部,瓜达尔基维尔河擦城而过。早在古罗马时期,科尔多瓦就是伊比利亚半岛的重镇之一。然而科尔多瓦的飞黄腾达是在711年阿拉伯人到来
“别上来了!别上来了!挤不下了!”面对闻讯蜂拥而来的记者,《科学美国人》的主编—“发明大王”托马斯·爱迪生的老朋友俾契诙谐地说:“楼板快塌了!”  这是1877年12月7日在《科学美国人》杂志社楼上俾契的办公室里的一幕。  那么,这里发生了什么轰动性新闻,让记者们趋之若鹜呢?  只见一个30岁的小伙子把带有尖针和薄膜的圆头状的东西,放在一个锡纸的圆筒上,然后转动和圆筒相连的手柄。此时,这个装置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