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教学的思考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c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新课程改革正轰轰烈烈地进行,教师的教育教学面临挑战。怎样组织当今的政治课堂教学,下面笔者就从自己的政治课堂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新理念指挥新课堂
  常言:观念决定行动。传统的教学是重“教”轻“学”,“粉笔+书本+一张嘴+时间、汗水=成绩”塑造的仅是“知识容器”。而在新课改的当下,人们关注的是“以学论教,以教带学,以教助学”;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勤快”,让学生以活动为主线,实现学生主动参与与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机结合。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政治教育教学观,深化和拓宽学科知识的广度,构建知识结构,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综合、创生。让今天的课堂真正成为学堂,成为学生人格培养的圣堂。
  二、关注四要件,构建“课堂共同体”
  如今的课堂构成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环境等。如果只见其一,必将一叶障目。教师不仅要有改革意识,而且也要有全局意识。课堂中多方、多层面互动交流,生成新智慧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和学生互教互学,共同感知、理解、深化、运用教学材料,再将周边环境也当成我们的左膀右臂,一个真正的“课堂共同体”便产生了。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进行多方、多层面的交互传递,采用个体活动、配对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動等形式,达到以教促学,互教互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一的第2课《价格变动的原因》时,学生分组:(1)搜集市场交易中价格变动情况的素材,(2)你认为价格变动的原因有哪些?然后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成果和想法,整个课堂就好像成了学术厅的讲座。在这样的课堂中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得到充分展示。
  三、关注课堂的“新趣”
  “新”,这里特别指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新颖。因为好的教学设计,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让人回味无穷。这就需要教师精心揣摩,把教师创作的灵感具体表现出来。例如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一的第3课<价格变动的影响>时,我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四2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是消费者、生产者,通过不同角色的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价格变动的影响,从而使学生理解到价格变动对消费、对生产的影响。
  “兴趣”是无言的和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强大内驱力。而往往精彩的导语设计就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成功的导语,如同深深启开的帐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强烈感染。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际,介绍几种方法。
  一是网络热点导入法。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八课中《我国的外交政策》时,笔者用习近平访问美国作导入时,学生个个兴奋不已,积极参与。
  二是歌曲导入法。新课程下的政治课和其它学科有一定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乐曲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不但可以达到美的享受,也能引起学生思想共鸣,从而达到利用乐曲去感受政治。例如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二《民族区域自治》一课时,课前我用视频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这就有助于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是典型事例导入法。由于高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愿意观看一些音像、视频资料,对此笔者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新课学习前用视频播放一些典型事例音像、视频以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二《政府接受监督》一课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个群众监督政府工作人员工作的视频来引出课题,以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当然,还有如诗歌导入法、角色扮演法、焦点话题法、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导入法等等,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它。
  四、巧用媒體,激活课堂
  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广大政治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好政治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政治教学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政治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整合。多媒体技术对政治学科而言,它不仅使政治学科抽象的特点直观的体现,而且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政治理论,对实际的教学工作起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政治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再次,多媒体还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可以真正的把封闭式的小课堂转化为开放式的大课堂。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增加信息量,增强政治学习的直观性、趣味性,培养、引导、发展、巩固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总之,课程改革,对高中政治教师已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在新课程下教师只有不断地转变自己角色,由过去的传授型、灌输型向学生学习的合作型、探究型转变,并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笔者相信我们政治教师一定能在课程改革中增加正能量,创出一条完整的教学大道。正如鲁迅先生所写的那样:“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0页例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信息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熟悉用画图方法解题的策略。  情感態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期刊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音乐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但怎样能让学生对音乐保持着持久的兴趣与热爱呢?是只为达到学唱目的,毫无趣味的老师唱一句学生一句吗?我认为不然,这根本就是违背了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原则。因此,为了不仅能高效的达到教学目标,
期刊
冰心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教育的源泉,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回顾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爱”。 老师对学生的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润泽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心灵。  一、爱如春风,柔和,温暖  王平山是我第一年出来教书时遇到的学生:他每天作业按时完成,但书本、作业本都脏兮兮的;他每天第一个来到学校,但每天都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他每天有换衣服,但每天都邋邋遢遢的……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积极的心理因素和强大的推动力,是学生愿学、乐学的關键。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  数学本身充满了趣味,问题的阐明、结论的推演、抉择的形成和发展适当的工具,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及想象力融于一体,解题后获得的成功感、满足感令人自信徒增。然而,在平时教学中,数学却好像吸引不了部分学生,他们认为数学呆板
期刊
教学目标  (分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ABC)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ABC)  3、通过学习,培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力。(ABC)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力。  教具电子媒体  课件、字卡、词
期刊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直观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解决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得到长期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们的共识,可是,从一些课堂教学状况看来,在课堂直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中由于忽略,使直观教学的功效发生变异。下面是我在运用直观教学当中总结出
期刊
摘要: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诵读国学经典陶冶孩子情操。  关键词:诵读、国学经典、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传承文化  一、背景介绍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千年文化积淀,孕育了中华民族诚信友爱,温文有礼的优雅人格。不仅是中华文化悠久的明证,也是中国人立身处世之本。从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是文明传承的好措施。国学里一些文化精髓,与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诚信、自强、勤、孝悌
期刊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2.知识目标:  (1)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知道“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3)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
期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由于新课标的深化改革,对小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教学需求,通过将信息技术引进到小学教育中,可以有效的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
期刊
一、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启蒙教育向正规教育转型的开始,应当把姿态教育和培养武术兴趣放在目标的首位,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武术的攻防含义,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上下课要有礼;表演前后要有礼;互相学习要有礼;师生之间要有礼。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礼始,以礼终”,规范其行为方式。  二、学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