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公共文化建设的形势喜人,催人奋进。通过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整合縣域内群众文化艺术资源,加强对县域内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艺辅导、送戏下乡、队伍培训以及演出器材设备调配等方面的统筹,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广泛、深度参与总分馆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常态化这一运行机制,加强人、财、物的配套保障。
关键词:文化馆;文化部;管理;建设
一、上层决策
1、中央相关文件
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
《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
■到2020年,全国具备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立起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
■体系构建:2008年,《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确立了公共文化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与运行评估等五大基本框架。
■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奋斗目标。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5年12月文化部等七部委共同印发《“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2016年12月《国家“十三五”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2016年12月25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通过。
2017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2009年9月8日以文化部令的形式颁布,自10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
(一)国务院条例《公共文化设施体育管理条例》(2003年8月1日起实施)
(二)2007年,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三)《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2009年9月8日以文化部令的形式颁布,自10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
(四)《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2010年6月,中宣部、中编办等六部委
(五)《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2015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
(六)文化馆理事会制度建立。
2、省相关文件
中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精神,根据《广东省文化厅关于做好2016年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二、文化馆(站)的基本情况
(一)文化馆(站)的职能
文化馆(站)是宣传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开展社会教育的主阵地,有较完整的服务体系,多样的服务方式,丰富的服务内容,广泛的服务人群,是我国特有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基本功能有:组织策划文化活动;开展民间文化遗产搜集整理传承,组织文艺创作和理论调研;积极实施公共文化培训,开展艺术普及等。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囯现有县级以上文化馆3264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0118个;村和社区文化室321814个。
(二)文化馆(站)的现状
根据文化部2010年文件要求,全国文化馆(站)实行免费开放,这是一项利民的好事,但是,她所出现的问题也体现出来,基本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经济发达地区,文化馆(站)有标准的阵地、设备设施配备完善、人员编制到位、活动正常开展、经费保障有力。二是经济落后或欠发达地区,
普遍存在一下问题,严重影响文化馆(站)业务的正常开展:
1、领导重视不够:
首先是对中央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落实执行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二是对文化馆(站)建设重视不够,缺乏对文化事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建设。三是不了解文化馆(站)的任务职能及其工作特点,在人财物方面得不到保障。
2、人员素质问题:
缺乏跟文化馆(站)职能相配套的业务人员,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偏低,出现不专职、不专业、不专心的情况。
3、设备设施落后
场馆不达标甚至没有阵地,设备设施功能不齐,无法实施免费开放,满足不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4、经费落实不到位
一是很多文化馆(站)没有独立账户,专项资金落实不到位,资金的使用只能听从上级部门安排,缺乏自主性。二是有些文化馆(站)每年只有靠上级拨来的免费开放资金维持馆站的正常运作,当地政府没有安排相应经费用于文化馆(站)开展各项活动或添置设备,导致无法正常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其他免费服务。
5、缺乏创新意识
开展文化服务方式单一、供给能力不强,文化活动数量少、质量不高、缺乏活力。导致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社会关注度底,领导更加不重视。
6、“行政化”倾向严重
受政策限制,很多文化馆(站)负责人怕担当、怕负责任,认为只要安全稳当地管好自己的队伍就行,宁愿少做事、不做事。所以就出现重管理、轻业务,责权混淆的局面,导致开展文化活动形式不多,品牌缺乏,知识不足、技能不熟、技术不懂。
三、文化馆总分馆制
(一)总分馆基本概念
文化馆总分馆制,是以政府为主导,文化行政部门为牵头单位,财政、人社、编办为成员单位,建成以县级文化馆为总馆、镇(街道、度假区)综合文化站为分馆、行政村(社区)文化室为服务点(或支管),以“统一领导管理、统一服务提供、统一考评评价”为主要特点的总分馆服务体系。他的核心要义就是让分散、独立的文化馆形成组织体系,打破文化馆(站)现行的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于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以此盘活文化馆、站、室资源,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集约管理,实现标识的统一化、设施的标准化、资源的共享化、品牌的共创化、服务的体系化建设,实现公共文化共建共享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全會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群众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以试点建设为动力,加强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能,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城乡一体、效能优先、创新发展基本原则,发挥文化馆总分馆的优势,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
(三)建设目标
2011年,重庆市大渡口区文化馆总分馆制开始试行,2014年开始,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制,克拉玛依市文化馆总分馆制,上海市浦东区文化馆总分馆制作为全国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2016年,广东省确定11个县级文化馆作为总分馆试点建设单位。2017年,通过验收后,把茂名市电白区文化馆总分馆制、惠州市惠东县文化馆总分馆制和河源市连平县文化馆总分馆制列为示范区进行推广。
据悉,经国务院同意,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5部委共同印发《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具备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立起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
1、目标:全国具备条件的地区实施
2、要求:具备条件的地方,要借鉴成功经验,坚持试点先行,积极探索和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总分馆建设模式,暂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地方,要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达到建设总分馆制的基本要求。
3、因地制宜:
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和文化基础等因素,合理确定总分馆的布局、规模和标准。
4、试点先行,逐步稳妥推进:
选择条件较好、基础较好的县进行试点,逐步推广。先把具备条件、基础较好的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中心纳入总分馆体制,逐步推开。
(四)总分馆制的基本架构
县级政府(组织实施,为责任主体)---文化行政部门(为牵头单位)---市级文化馆为中心馆(协调单位)--县级文化馆为总馆(实施单位)--镇(街道、区)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执行单位)--村(社区)文化室为服务点。
(五)总分馆各级职能分工
1、政府职能
县级人民政府是总分馆制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总分馆制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推进等工作。
2、文化行政部门职能
文化行政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统筹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和考评工作。
3、中心馆职能
统筹协调全市总分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为全市总分馆提供资源,开展培训等工作。
4、总馆的主要职能。
协调各分馆、服务点建设的统一服务与标识;建立公共文化数字发布平台;组织指导各分馆之间的资源配送;开展文化骨干人员培训、文化活动、文化服务的组织策划;设备设施统筹;资金政策保障;数字文化服务;非遗保护;文化志愿服务等工作,定期下派业务骨干到分馆指导工作。
5、分馆的主要职能。
在总馆的指导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文化服务的组织实施;非遗项目的挖掘、申报和保护;落实文化志愿服务及做好文化馆总分馆延伸服务及相关工作,指导推动服务点的群众文化活动。
6、服务点的职能
在分馆指导和支持下,重点做好本村(社区)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培育群众文艺团队、开展健康有益文体活动等工作。
四、实施案例
(一)、基本情况
惠东县文化馆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大亚湾和红海湾,毗邻香港,紧靠深圳,是环大亚湾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辖13个镇、1个街道、2个滨海旅游度假区,常住人口11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3万多人)。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广东省实施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县”及“广东省文明县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除拥有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外,还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个,其中惠东渔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海镇是“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6年全县实现GDP611.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8亿元。
惠东县文化馆座落于县城文化中心,于2010年建成启用。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内设有舞蹈、美术、钢琴、老年人活动室、多功能室活动室、排练室等26个功能室。自2011年起对外免费开放,累计服务社会各界群众180万人次。2011年、2015年两次顺利通过国家文化部评估,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2012年被省文化厅评为“广东省十佳文化馆”。作为总分馆试点的总馆——惠东县文化馆总馆,下联有12个分馆、30个服务点,分别占全县16个镇级综合文化站的75%和285个行政村(社区)文化室的10.5%。试点(总馆、分馆)地区人口约为80万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73%左右。
(二)、主要做法
1、政府主导,统筹工作格局,实现组织领导机制的联动。
2015年,全省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我县原有的2个省特级站、9个省一级站得以“保级”,新增了一个特级站(安墩),原来的5个二、三级站全部“晋升”为省一级站。尽管我县的镇级综合文化站尽管全部通过了省评估定级的检查验收,但在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形势背景下,对照广大群众的“文化小康”新期待,我们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在硬件及软件上还存在不少差距。省文化厅这次把我县文化馆作为全省11个试点之一,这既是上级下达的文化体制改革方面的政治任务,也是我县提升文化惠民工作水平的难得机遇。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我县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全面: 一是组织调研,确定试点单位。由县文广新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参与,對全县镇、村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和群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选定了硬件条件相对较好、人口较为集中、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镇、村(社区)作为具体的试点单位。
二是召开会议,有序推进工作。县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印发了《惠东县文化馆总分馆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并召开专题会议对试点建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其后召开了两次全县性的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推进工作会议,要求严格按照试点建设标准,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以人为本,解决历史问题。为了解决可能影响到试点工作有效推进的历史问题,我县统筹考虑,去年底,将47名文化站工作人员全部编入县事业单位统发工资的范畴,从而有效地稳定了队伍,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同时,县财政从2013年起,每年安排32万元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在省、市财政专项经费的基础上,配套解决农村文体协管员的工作待遇。对未纳入省、市财政专项补助范围的城镇社区文体协管员也由县财政进行保障。
四是反复督查,狠抓工作落实。由县政府直接牵头县府督办、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文广新局等相关部门,加强工作督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打出“组合拳”,促进迎检浓厚氛围的形成,强势推进试点建设工作。
2、总馆牵头,统筹服务目录、服务标准,实现文化活动品牌的联动。
试点工作启动以后,县文化馆调整了角色定位,既以“榜样”、“龙头”、“总部”的角度接受验收,当好作为一个具体的试点单位的“战斗员”;又着眼于整个总分馆体制的建立,统筹各分馆、服务点的资金、人力、资源,当好“指挥员”。按照省文化厅发文中关于“三个统筹”、“五个统一”的具体要求,明确工作思路,重点抓好联动机制的建立完善和品牌文化活动的联动。具体抓了“十个统一”:
(1)统一形象标识标志。我县编办专门行文规范了文化馆总馆、分馆、服务点的称谓和职能。统一设计制作了文化馆总分馆LOGO,对总馆、分馆、服务点的牌匾和免费开放公示图、功能室牌、制度牌、工作台牌、工作证等进行了统一的设计和制作,共制作并下发了1套总馆(竖式)、12套分馆(竖式)、30套服务点(横式)的招牌,452个功能室牌和585个制度牌,以实现总馆、分馆到服务点标识标志的全面统一,让社会各界耳目一新。
(2)统一开展品牌活动。为适应全县群众文化需求,打破地理屏障和时空限制,使公共文化资源真正延伸到基层、送到群众身边,对较为成熟的文化活动品牌如群众卡拉OK大家唱(惠州市委宣传部资助项目)、广场舞大赛这2个项目进行再次系统规划和加工打磨,利用总分馆制建设,县文化馆总馆联合各分馆精心打造了“群众卡拉OK大家唱巡回演出”、“公益课堂免费培训班”、“巡回展览”及“广场舞大赛”等4个贯通县、镇、村的特色服务品牌。从去年6月至今年3月,总馆、分馆、服务点联动的项目共4个80场次,参与活动人数超过12万人次。
(3)统一组织骨干培训。总馆先后举办了文化馆分馆馆长、服务点的文体协管员、文化志愿者、讲解员、台帐资料整理归档等9场次的集中培训,接受培训总人数超过300人次。建立健全了培训工作制度。
(4)统一“下派上挂”。县文广新局发文任命了总馆馆长、分馆馆长和外聘教师,县文化馆下派了6名业务骨干作为分馆副馆长,每人负责2个分馆,对分馆业务工作进行指导,协助分馆馆长负责辖区内活动策划、培训辅导、特色挖掘、文艺创作等工作;12个分馆各安排一名上挂人员定期到总馆挂职学习。县文化馆总馆专门设立“总分馆办公室”,承担全县总分馆试点建设的统筹、协调和台账管理等工作职能,实现总分馆之间业务工作的有效衔接和管理。
(5)统一使用业务经费。县财政2016年安排到全县各综合文化站各1万元的免费开放经费(共16万元),由县文广新局统筹到县文化馆。同时,由县文化馆总馆根据试点工作推进要求统筹使用省下拨的专项经费和县财政下拨的工作经费。
(6)统一建立考评体系。我县制定印发了《惠东县文化馆总分馆运行考核办法》、《惠东县文化馆总馆、分馆、服务点考评表》,每年年底组织开展系统考评,对全县总分馆建设、管理、服务、质量、效益等开展科学合理的考评,并将考评情况进行通报。
(7)统一文化志愿服务。大力建设文化志愿者队伍,成立了一支贯穿县、镇、村的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统一设计制作了队旗、队标、队徽、队服,并在总馆设立了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办公室。为引导群众安全、有序地参加各项活动,总馆配备三名、每个分馆配备一名全日制的文化志愿者协助工作人员做好各项免费开放工作。经费在县文化馆免费开放经费中开支,从人力上有力地保障了各分馆(服务点)的周末及节假日的开放工作。
(8)统一配置服务平台。启动“区域总分馆体系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和多媒体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总馆及各分馆统一安装配置了多媒体信息发布机,将总、分馆的文化活动、文艺演出、陈列展览、培训讲座等服务资源、内容进行统一发布,实现了总分馆活动信息的及时推送与交流互通。
(9)统一提供服务设备。总馆优化配置了专业的演出灯光、音响设备,并配置了300套可用于展览活动的展板、展架设备,免费为各分馆(服务点)的演出和展览活动提供设备支持。同时,总馆投资30多万元用于各分馆配置LED显示屏和舞蹈室装修改造,确保免费开放对外服务的设施设备。
(10)统一整合艺术机构。聘请优秀专业老师、统一分派到各分馆,有针对性地开展免费培训,同时,整合全县73支业余文艺团队(机构)的资源,成立“惠东县文化馆文化艺术联盟”,在推进“大培训”、整合“编外”文艺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总分馆制的成效
1、激活功能:有效解决了文化“孤岛”问题,激活基层文化站、文化室功能,服务质量显著提高,通过宣传、普及性的讲座,改变了群众自娱自乐的方式,变为有主导性、引导性地参与各项文体活动,一改以往文化站功能室闲置、活动较少的窘境,发挥文化站作为基层主流文化阵地的作用; 2、转变思想:领导重视、文化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群众知晓度提高;
3、全民参与:群众参与率显著提高;
4、提高水平:提高服务、管理、创作、欣赏水平;
5、活动多彩:重点打造卡拉OK大家唱、广场舞大赛、文艺演出等特色服务品牌。卡拉OK大家唱通过总馆提供演出所需的灯光音响等设备,将舞台延伸到基层,深入到社区、乡镇、企业和学校,着力将其打造成“群众自编、自演、自乐”的特色文化品牌。举办全县性的广场舞骨干培训班,各分馆开展广场舞活动,组织各分馆举行广场舞选拔赛,挑选出优秀队伍参加全县一年一度的广场舞大赛。针对基层服务点,以总馆提供80%、服务点提供20%的节目组成形式,开展文艺演出下乡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进一步激发地方文艺团队及群众文化队伍的积极性,以专业、群众文化演出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年每个服务点群众至少观看1场以上文艺演出,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6、山海互动:加强沿海、山区文化交流、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7、城乡共享:城乡一体化、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2016年3月,我县作为全省首批文化馆总分馆试点建设单位,截止到2017年3月,已初步建成以县文化馆为总馆、12个镇(街道、度假区)综合文化站为分馆、30个行政村(社区)文化室为服务点,以“统一领导管理、统一服务提供、统一考评评价”为主要特点的总分馆服务体系。总分馆试点建设工作,盘活了文化馆、站、室资源,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集约管理,为实现标识的统一化、设施的标准化、资源的共享化、品牌的共创化、服务的体系化建设,加快构建公共文化共建共享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造了条件,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五、总分馆制常态化运作建议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
1、部门职责分工清晰
强调这是一项政府工程,文件附件中阐明政府在协调、考核等职能的主导地位。督促各级人民政府要求主动去承担这项工作任务。建议上级下发文件里面将政府、文化、财政、发改、编办等部门的相关职能明确表明,落实各单位、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试点建设时已经下发,但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清晰,具体事项表述不到位,文件到了地方只能做个依据,没有实际意义)。
(二)上下一心是关键
党中央把“文化建设”纳入“五大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印发了关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通知和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指导意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的全覆盖也作为全面提前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指标。围绕中央、省、市的工作部署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这一根本目标,上下一心,进一步加强统筹总馆、分馆、服务点的资金、人力、资源,着力在“联动”上狠下功夫,有力地破解了试点地区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机构)各自为政的“文化孤岛”现象,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焕发了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和基层文化阵地的生机和活力。
(三)以人为本是核心
1、“打通最后一公里”,维护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实现文化惠民、利民,是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要责任。坚持以人为本的准则,围绕群众所需所想,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群众参与建设公益性文化活动场所的热情也日益高涨。
2、文化馆(站)人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从总体情况看,县文化馆(站)从业人员存在着年龄老化、缺编制、无专职、缺专业人员、工作不专心等情况。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从业人员素质更是良莠不齐,全职干部人员很少,多为兼职人员,或者专业人员移作他用,在编不在岗,换岗频繁的现象较为普遍。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文化干部较少。
(四)加强保障是重点
1、经费保障
文化馆总分馆制实现常态化,经费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因为文化馆(站)要在开展原有的综合文化馆的免费开放服务外,同时要增加总分馆的相关工作,投入经费自然要加大必须增加。如:联动活动、免费培训、创作、排练、学习交流等相关费用。同时,在管理人员、设施设备更新维护上也必须增加经费。为了能够确保经费,建议:一是经费统筹,用文件方式规定那些专项资金则归总馆,同时要求各地方财政每年配套部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二是规定各县(区)文化馆为总分馆实施单位并有独立账户,完善文化馆财务制度,确保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能按时到达总馆,并按总馆按业务需求进行支出;三是推行合理的绩效工资制度,奖勤罚懒;根据服务质量的优劣实施奖励与处罚;对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予以精神或物质的奖励等。
2、人员保障
(1)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与水平,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完善配套激励机制。实行聘任制和“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2)文化馆总分馆制对文化馆(站)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有的文化馆(站)群文干部队伍的总体状况并不乐观,要应对大量的工作,不仅要充实人员队伍,更要提升干部员工的整体素质。完善人员编制,落实人员工资待遇,真正做到工作有人做、人员能做事、事后有成效。
(3)场地保障
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和文化基础等因素,合理确定总分馆的布局、规模和标准。
可以采用試点先行,逐步推进的步骤,选择条件较好、基础比较扎实的乡镇(街道)作为试点,逐步推广。
总馆:馆舍、设施、队伍建设和服务、管理达到国家二级文化馆标准。
分馆:设施建设达到本地一级文化站基本标准,具备相当的基本服务的能力。
服务点:设施建设达到村级文化室“五个有”基本标准,有专职服务人员,具备一定的服务能力。
(五)完善制度为指导
1、出台各项规章制度如:
《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标准》
《文化馆总分馆服务规范》
《文化馆总分馆建设“下派上挂”人员管理制度》
《文化馆总馆文化志愿者工作制度》
《文化馆分馆文化志愿者工作制度》
《文化馆总馆岗位职责》
《文化馆各分馆岗位职责》
《文化馆总分馆办公室工作职责》
《文化馆总分馆工作例会制度》
《文化馆总分馆运行考核办法》
《文化馆总分馆专业技术人员带头人评比办法》
《村级文体协管员管理能手评比办法》
《文化馆总分馆运行考核指标》
《文化馆总馆功能室管理制度》
《文化馆各分馆功能室制度》
《文化馆分馆服务点功能室管理制度》
《文化馆数字文化馆管理制度》
《文化馆总分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文化馆总馆场馆免费开放制度》
《文化馆总馆公共活动管理规定》
2、制订总分馆建设实施方案和标准,细化每项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1)总分馆场地、设备、设施的统一标准和要求,(几个功能室里面需要什么配套设施);
(2)制订联动活动的项目及标准,这是总分馆制度最能突出成效的一项工作任务,如每年演出(展览)多少场,共同打造地方特色节目多少个,共同参与上下、左右联动活动多少场等,有一个指导性的做法,要求和标准。
(3)制订出各分馆在总馆统一指导下的免费培训的标准,要求各分馆必须开展此项活动,培训项目规定以普及性,基础性为主,也可以根据各地方特色增加培训项目、师资可按照资源调配方案中实行。
当前,公共文化建设的形势喜人,催人奋进。通过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整合县域内群众文化艺术资源,加强对县域内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艺辅导、送戏下乡、队伍培训以及演出器材设备调配等方面的统筹,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广泛、深度参与总分馆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常态化这一运行机制,加强人、财、物的配套保障。围绕特色立馆这一主题,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广。为总分馆制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关键词:文化馆;文化部;管理;建设
一、上层决策
1、中央相关文件
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
《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
■到2020年,全国具备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立起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
■体系构建:2008年,《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确立了公共文化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与运行评估等五大基本框架。
■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奋斗目标。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5年12月文化部等七部委共同印发《“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2016年12月《国家“十三五”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2016年12月25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通过。
2017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2009年9月8日以文化部令的形式颁布,自10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
(一)国务院条例《公共文化设施体育管理条例》(2003年8月1日起实施)
(二)2007年,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三)《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2009年9月8日以文化部令的形式颁布,自10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
(四)《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2010年6月,中宣部、中编办等六部委
(五)《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2015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
(六)文化馆理事会制度建立。
2、省相关文件
中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精神,根据《广东省文化厅关于做好2016年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二、文化馆(站)的基本情况
(一)文化馆(站)的职能
文化馆(站)是宣传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开展社会教育的主阵地,有较完整的服务体系,多样的服务方式,丰富的服务内容,广泛的服务人群,是我国特有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基本功能有:组织策划文化活动;开展民间文化遗产搜集整理传承,组织文艺创作和理论调研;积极实施公共文化培训,开展艺术普及等。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囯现有县级以上文化馆3264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0118个;村和社区文化室321814个。
(二)文化馆(站)的现状
根据文化部2010年文件要求,全国文化馆(站)实行免费开放,这是一项利民的好事,但是,她所出现的问题也体现出来,基本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经济发达地区,文化馆(站)有标准的阵地、设备设施配备完善、人员编制到位、活动正常开展、经费保障有力。二是经济落后或欠发达地区,
普遍存在一下问题,严重影响文化馆(站)业务的正常开展:
1、领导重视不够:
首先是对中央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落实执行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二是对文化馆(站)建设重视不够,缺乏对文化事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建设。三是不了解文化馆(站)的任务职能及其工作特点,在人财物方面得不到保障。
2、人员素质问题:
缺乏跟文化馆(站)职能相配套的业务人员,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偏低,出现不专职、不专业、不专心的情况。
3、设备设施落后
场馆不达标甚至没有阵地,设备设施功能不齐,无法实施免费开放,满足不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4、经费落实不到位
一是很多文化馆(站)没有独立账户,专项资金落实不到位,资金的使用只能听从上级部门安排,缺乏自主性。二是有些文化馆(站)每年只有靠上级拨来的免费开放资金维持馆站的正常运作,当地政府没有安排相应经费用于文化馆(站)开展各项活动或添置设备,导致无法正常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其他免费服务。
5、缺乏创新意识
开展文化服务方式单一、供给能力不强,文化活动数量少、质量不高、缺乏活力。导致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社会关注度底,领导更加不重视。
6、“行政化”倾向严重
受政策限制,很多文化馆(站)负责人怕担当、怕负责任,认为只要安全稳当地管好自己的队伍就行,宁愿少做事、不做事。所以就出现重管理、轻业务,责权混淆的局面,导致开展文化活动形式不多,品牌缺乏,知识不足、技能不熟、技术不懂。
三、文化馆总分馆制
(一)总分馆基本概念
文化馆总分馆制,是以政府为主导,文化行政部门为牵头单位,财政、人社、编办为成员单位,建成以县级文化馆为总馆、镇(街道、度假区)综合文化站为分馆、行政村(社区)文化室为服务点(或支管),以“统一领导管理、统一服务提供、统一考评评价”为主要特点的总分馆服务体系。他的核心要义就是让分散、独立的文化馆形成组织体系,打破文化馆(站)现行的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于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以此盘活文化馆、站、室资源,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集约管理,实现标识的统一化、设施的标准化、资源的共享化、品牌的共创化、服务的体系化建设,实现公共文化共建共享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全會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群众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以试点建设为动力,加强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能,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城乡一体、效能优先、创新发展基本原则,发挥文化馆总分馆的优势,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
(三)建设目标
2011年,重庆市大渡口区文化馆总分馆制开始试行,2014年开始,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制,克拉玛依市文化馆总分馆制,上海市浦东区文化馆总分馆制作为全国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2016年,广东省确定11个县级文化馆作为总分馆试点建设单位。2017年,通过验收后,把茂名市电白区文化馆总分馆制、惠州市惠东县文化馆总分馆制和河源市连平县文化馆总分馆制列为示范区进行推广。
据悉,经国务院同意,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5部委共同印发《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具备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立起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
1、目标:全国具备条件的地区实施
2、要求:具备条件的地方,要借鉴成功经验,坚持试点先行,积极探索和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总分馆建设模式,暂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地方,要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达到建设总分馆制的基本要求。
3、因地制宜:
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和文化基础等因素,合理确定总分馆的布局、规模和标准。
4、试点先行,逐步稳妥推进:
选择条件较好、基础较好的县进行试点,逐步推广。先把具备条件、基础较好的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中心纳入总分馆体制,逐步推开。
(四)总分馆制的基本架构
县级政府(组织实施,为责任主体)---文化行政部门(为牵头单位)---市级文化馆为中心馆(协调单位)--县级文化馆为总馆(实施单位)--镇(街道、区)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执行单位)--村(社区)文化室为服务点。
(五)总分馆各级职能分工
1、政府职能
县级人民政府是总分馆制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总分馆制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推进等工作。
2、文化行政部门职能
文化行政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统筹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和考评工作。
3、中心馆职能
统筹协调全市总分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为全市总分馆提供资源,开展培训等工作。
4、总馆的主要职能。
协调各分馆、服务点建设的统一服务与标识;建立公共文化数字发布平台;组织指导各分馆之间的资源配送;开展文化骨干人员培训、文化活动、文化服务的组织策划;设备设施统筹;资金政策保障;数字文化服务;非遗保护;文化志愿服务等工作,定期下派业务骨干到分馆指导工作。
5、分馆的主要职能。
在总馆的指导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文化服务的组织实施;非遗项目的挖掘、申报和保护;落实文化志愿服务及做好文化馆总分馆延伸服务及相关工作,指导推动服务点的群众文化活动。
6、服务点的职能
在分馆指导和支持下,重点做好本村(社区)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培育群众文艺团队、开展健康有益文体活动等工作。
四、实施案例
(一)、基本情况
惠东县文化馆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大亚湾和红海湾,毗邻香港,紧靠深圳,是环大亚湾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辖13个镇、1个街道、2个滨海旅游度假区,常住人口11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3万多人)。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广东省实施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县”及“广东省文明县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除拥有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外,还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个,其中惠东渔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海镇是“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6年全县实现GDP611.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8亿元。
惠东县文化馆座落于县城文化中心,于2010年建成启用。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内设有舞蹈、美术、钢琴、老年人活动室、多功能室活动室、排练室等26个功能室。自2011年起对外免费开放,累计服务社会各界群众180万人次。2011年、2015年两次顺利通过国家文化部评估,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2012年被省文化厅评为“广东省十佳文化馆”。作为总分馆试点的总馆——惠东县文化馆总馆,下联有12个分馆、30个服务点,分别占全县16个镇级综合文化站的75%和285个行政村(社区)文化室的10.5%。试点(总馆、分馆)地区人口约为80万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73%左右。
(二)、主要做法
1、政府主导,统筹工作格局,实现组织领导机制的联动。
2015年,全省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我县原有的2个省特级站、9个省一级站得以“保级”,新增了一个特级站(安墩),原来的5个二、三级站全部“晋升”为省一级站。尽管我县的镇级综合文化站尽管全部通过了省评估定级的检查验收,但在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形势背景下,对照广大群众的“文化小康”新期待,我们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在硬件及软件上还存在不少差距。省文化厅这次把我县文化馆作为全省11个试点之一,这既是上级下达的文化体制改革方面的政治任务,也是我县提升文化惠民工作水平的难得机遇。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我县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全面: 一是组织调研,确定试点单位。由县文广新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参与,對全县镇、村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和群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选定了硬件条件相对较好、人口较为集中、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镇、村(社区)作为具体的试点单位。
二是召开会议,有序推进工作。县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印发了《惠东县文化馆总分馆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并召开专题会议对试点建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其后召开了两次全县性的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推进工作会议,要求严格按照试点建设标准,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以人为本,解决历史问题。为了解决可能影响到试点工作有效推进的历史问题,我县统筹考虑,去年底,将47名文化站工作人员全部编入县事业单位统发工资的范畴,从而有效地稳定了队伍,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同时,县财政从2013年起,每年安排32万元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在省、市财政专项经费的基础上,配套解决农村文体协管员的工作待遇。对未纳入省、市财政专项补助范围的城镇社区文体协管员也由县财政进行保障。
四是反复督查,狠抓工作落实。由县政府直接牵头县府督办、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文广新局等相关部门,加强工作督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打出“组合拳”,促进迎检浓厚氛围的形成,强势推进试点建设工作。
2、总馆牵头,统筹服务目录、服务标准,实现文化活动品牌的联动。
试点工作启动以后,县文化馆调整了角色定位,既以“榜样”、“龙头”、“总部”的角度接受验收,当好作为一个具体的试点单位的“战斗员”;又着眼于整个总分馆体制的建立,统筹各分馆、服务点的资金、人力、资源,当好“指挥员”。按照省文化厅发文中关于“三个统筹”、“五个统一”的具体要求,明确工作思路,重点抓好联动机制的建立完善和品牌文化活动的联动。具体抓了“十个统一”:
(1)统一形象标识标志。我县编办专门行文规范了文化馆总馆、分馆、服务点的称谓和职能。统一设计制作了文化馆总分馆LOGO,对总馆、分馆、服务点的牌匾和免费开放公示图、功能室牌、制度牌、工作台牌、工作证等进行了统一的设计和制作,共制作并下发了1套总馆(竖式)、12套分馆(竖式)、30套服务点(横式)的招牌,452个功能室牌和585个制度牌,以实现总馆、分馆到服务点标识标志的全面统一,让社会各界耳目一新。
(2)统一开展品牌活动。为适应全县群众文化需求,打破地理屏障和时空限制,使公共文化资源真正延伸到基层、送到群众身边,对较为成熟的文化活动品牌如群众卡拉OK大家唱(惠州市委宣传部资助项目)、广场舞大赛这2个项目进行再次系统规划和加工打磨,利用总分馆制建设,县文化馆总馆联合各分馆精心打造了“群众卡拉OK大家唱巡回演出”、“公益课堂免费培训班”、“巡回展览”及“广场舞大赛”等4个贯通县、镇、村的特色服务品牌。从去年6月至今年3月,总馆、分馆、服务点联动的项目共4个80场次,参与活动人数超过12万人次。
(3)统一组织骨干培训。总馆先后举办了文化馆分馆馆长、服务点的文体协管员、文化志愿者、讲解员、台帐资料整理归档等9场次的集中培训,接受培训总人数超过300人次。建立健全了培训工作制度。
(4)统一“下派上挂”。县文广新局发文任命了总馆馆长、分馆馆长和外聘教师,县文化馆下派了6名业务骨干作为分馆副馆长,每人负责2个分馆,对分馆业务工作进行指导,协助分馆馆长负责辖区内活动策划、培训辅导、特色挖掘、文艺创作等工作;12个分馆各安排一名上挂人员定期到总馆挂职学习。县文化馆总馆专门设立“总分馆办公室”,承担全县总分馆试点建设的统筹、协调和台账管理等工作职能,实现总分馆之间业务工作的有效衔接和管理。
(5)统一使用业务经费。县财政2016年安排到全县各综合文化站各1万元的免费开放经费(共16万元),由县文广新局统筹到县文化馆。同时,由县文化馆总馆根据试点工作推进要求统筹使用省下拨的专项经费和县财政下拨的工作经费。
(6)统一建立考评体系。我县制定印发了《惠东县文化馆总分馆运行考核办法》、《惠东县文化馆总馆、分馆、服务点考评表》,每年年底组织开展系统考评,对全县总分馆建设、管理、服务、质量、效益等开展科学合理的考评,并将考评情况进行通报。
(7)统一文化志愿服务。大力建设文化志愿者队伍,成立了一支贯穿县、镇、村的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统一设计制作了队旗、队标、队徽、队服,并在总馆设立了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办公室。为引导群众安全、有序地参加各项活动,总馆配备三名、每个分馆配备一名全日制的文化志愿者协助工作人员做好各项免费开放工作。经费在县文化馆免费开放经费中开支,从人力上有力地保障了各分馆(服务点)的周末及节假日的开放工作。
(8)统一配置服务平台。启动“区域总分馆体系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和多媒体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总馆及各分馆统一安装配置了多媒体信息发布机,将总、分馆的文化活动、文艺演出、陈列展览、培训讲座等服务资源、内容进行统一发布,实现了总分馆活动信息的及时推送与交流互通。
(9)统一提供服务设备。总馆优化配置了专业的演出灯光、音响设备,并配置了300套可用于展览活动的展板、展架设备,免费为各分馆(服务点)的演出和展览活动提供设备支持。同时,总馆投资30多万元用于各分馆配置LED显示屏和舞蹈室装修改造,确保免费开放对外服务的设施设备。
(10)统一整合艺术机构。聘请优秀专业老师、统一分派到各分馆,有针对性地开展免费培训,同时,整合全县73支业余文艺团队(机构)的资源,成立“惠东县文化馆文化艺术联盟”,在推进“大培训”、整合“编外”文艺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总分馆制的成效
1、激活功能:有效解决了文化“孤岛”问题,激活基层文化站、文化室功能,服务质量显著提高,通过宣传、普及性的讲座,改变了群众自娱自乐的方式,变为有主导性、引导性地参与各项文体活动,一改以往文化站功能室闲置、活动较少的窘境,发挥文化站作为基层主流文化阵地的作用; 2、转变思想:领导重视、文化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群众知晓度提高;
3、全民参与:群众参与率显著提高;
4、提高水平:提高服务、管理、创作、欣赏水平;
5、活动多彩:重点打造卡拉OK大家唱、广场舞大赛、文艺演出等特色服务品牌。卡拉OK大家唱通过总馆提供演出所需的灯光音响等设备,将舞台延伸到基层,深入到社区、乡镇、企业和学校,着力将其打造成“群众自编、自演、自乐”的特色文化品牌。举办全县性的广场舞骨干培训班,各分馆开展广场舞活动,组织各分馆举行广场舞选拔赛,挑选出优秀队伍参加全县一年一度的广场舞大赛。针对基层服务点,以总馆提供80%、服务点提供20%的节目组成形式,开展文艺演出下乡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进一步激发地方文艺团队及群众文化队伍的积极性,以专业、群众文化演出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年每个服务点群众至少观看1场以上文艺演出,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6、山海互动:加强沿海、山区文化交流、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7、城乡共享:城乡一体化、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2016年3月,我县作为全省首批文化馆总分馆试点建设单位,截止到2017年3月,已初步建成以县文化馆为总馆、12个镇(街道、度假区)综合文化站为分馆、30个行政村(社区)文化室为服务点,以“统一领导管理、统一服务提供、统一考评评价”为主要特点的总分馆服务体系。总分馆试点建设工作,盘活了文化馆、站、室资源,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集约管理,为实现标识的统一化、设施的标准化、资源的共享化、品牌的共创化、服务的体系化建设,加快构建公共文化共建共享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造了条件,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五、总分馆制常态化运作建议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
1、部门职责分工清晰
强调这是一项政府工程,文件附件中阐明政府在协调、考核等职能的主导地位。督促各级人民政府要求主动去承担这项工作任务。建议上级下发文件里面将政府、文化、财政、发改、编办等部门的相关职能明确表明,落实各单位、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试点建设时已经下发,但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清晰,具体事项表述不到位,文件到了地方只能做个依据,没有实际意义)。
(二)上下一心是关键
党中央把“文化建设”纳入“五大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印发了关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通知和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指导意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的全覆盖也作为全面提前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指标。围绕中央、省、市的工作部署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这一根本目标,上下一心,进一步加强统筹总馆、分馆、服务点的资金、人力、资源,着力在“联动”上狠下功夫,有力地破解了试点地区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机构)各自为政的“文化孤岛”现象,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焕发了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和基层文化阵地的生机和活力。
(三)以人为本是核心
1、“打通最后一公里”,维护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实现文化惠民、利民,是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要责任。坚持以人为本的准则,围绕群众所需所想,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群众参与建设公益性文化活动场所的热情也日益高涨。
2、文化馆(站)人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从总体情况看,县文化馆(站)从业人员存在着年龄老化、缺编制、无专职、缺专业人员、工作不专心等情况。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从业人员素质更是良莠不齐,全职干部人员很少,多为兼职人员,或者专业人员移作他用,在编不在岗,换岗频繁的现象较为普遍。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文化干部较少。
(四)加强保障是重点
1、经费保障
文化馆总分馆制实现常态化,经费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因为文化馆(站)要在开展原有的综合文化馆的免费开放服务外,同时要增加总分馆的相关工作,投入经费自然要加大必须增加。如:联动活动、免费培训、创作、排练、学习交流等相关费用。同时,在管理人员、设施设备更新维护上也必须增加经费。为了能够确保经费,建议:一是经费统筹,用文件方式规定那些专项资金则归总馆,同时要求各地方财政每年配套部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二是规定各县(区)文化馆为总分馆实施单位并有独立账户,完善文化馆财务制度,确保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能按时到达总馆,并按总馆按业务需求进行支出;三是推行合理的绩效工资制度,奖勤罚懒;根据服务质量的优劣实施奖励与处罚;对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予以精神或物质的奖励等。
2、人员保障
(1)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与水平,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完善配套激励机制。实行聘任制和“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2)文化馆总分馆制对文化馆(站)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有的文化馆(站)群文干部队伍的总体状况并不乐观,要应对大量的工作,不仅要充实人员队伍,更要提升干部员工的整体素质。完善人员编制,落实人员工资待遇,真正做到工作有人做、人员能做事、事后有成效。
(3)场地保障
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和文化基础等因素,合理确定总分馆的布局、规模和标准。
可以采用試点先行,逐步推进的步骤,选择条件较好、基础比较扎实的乡镇(街道)作为试点,逐步推广。
总馆:馆舍、设施、队伍建设和服务、管理达到国家二级文化馆标准。
分馆:设施建设达到本地一级文化站基本标准,具备相当的基本服务的能力。
服务点:设施建设达到村级文化室“五个有”基本标准,有专职服务人员,具备一定的服务能力。
(五)完善制度为指导
1、出台各项规章制度如:
《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标准》
《文化馆总分馆服务规范》
《文化馆总分馆建设“下派上挂”人员管理制度》
《文化馆总馆文化志愿者工作制度》
《文化馆分馆文化志愿者工作制度》
《文化馆总馆岗位职责》
《文化馆各分馆岗位职责》
《文化馆总分馆办公室工作职责》
《文化馆总分馆工作例会制度》
《文化馆总分馆运行考核办法》
《文化馆总分馆专业技术人员带头人评比办法》
《村级文体协管员管理能手评比办法》
《文化馆总分馆运行考核指标》
《文化馆总馆功能室管理制度》
《文化馆各分馆功能室制度》
《文化馆分馆服务点功能室管理制度》
《文化馆数字文化馆管理制度》
《文化馆总分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文化馆总馆场馆免费开放制度》
《文化馆总馆公共活动管理规定》
2、制订总分馆建设实施方案和标准,细化每项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1)总分馆场地、设备、设施的统一标准和要求,(几个功能室里面需要什么配套设施);
(2)制订联动活动的项目及标准,这是总分馆制度最能突出成效的一项工作任务,如每年演出(展览)多少场,共同打造地方特色节目多少个,共同参与上下、左右联动活动多少场等,有一个指导性的做法,要求和标准。
(3)制订出各分馆在总馆统一指导下的免费培训的标准,要求各分馆必须开展此项活动,培训项目规定以普及性,基础性为主,也可以根据各地方特色增加培训项目、师资可按照资源调配方案中实行。
当前,公共文化建设的形势喜人,催人奋进。通过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整合县域内群众文化艺术资源,加强对县域内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艺辅导、送戏下乡、队伍培训以及演出器材设备调配等方面的统筹,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广泛、深度参与总分馆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常态化这一运行机制,加强人、财、物的配套保障。围绕特色立馆这一主题,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广。为总分馆制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