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自 2018.06-2019.06 期间院内脑梗死患者中共择取 62 例, 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对照组)、个性化心理护理(观察组),n=31。分析应用价值。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为脑梗死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护理;脑梗死;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1.079
脑梗死是常见神经系统疾病,指脑局部供血障碍而导致脑组织缺血或缺氧,进而造成脑组织 [1]。脑梗死多发于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群体,患者易出现偏瘫、头痛、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若患者未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致残、致死。目前,对于脑梗死的治疗,治愈几率较小,主要是以改善脑循环、减少脑水肿、防止并发症为目的 [3]。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为脑梗死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 2018.06-2019.06 期间院内脑梗死患者中共择取 62 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对照组)、个性化心理护理(观察组),n=31。两组资料对比,(P > 0.05),见表 1。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给予患者用药干预及康复训练等;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2.1 成立小组:组建个性化心理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作为小组长, 带领科室其他护理人员。并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培训,确保所有成员充分具备个性化护理理念。另外,所有护理人员应共同参与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
1.2.2 健康教育:充分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如家庭情况、病情状况等, 并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脑梗死的相关知识,确保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纠正错误认知。并讲解个性化心理护理的优势,从而缓解患者心理负担。
1.2.3 心理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抚慰,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以消除患者的负性心理,同时鼓励家属积极与患者交流。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
1.2.4 提高社会功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向患者讲解社交技巧与沟通技巧,同时鼓励患者主动与他人交流,从而确保患者能够具备基本的社交能力。
1.3 效果判定
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SDS、SAS 评分表囊括了 20 个测评项目,采用 4 级评分标准,分数越高,负面情绪严重,得分> 50 分就表现为已经存在负面情绪。使用SF-36 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精神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及情感职能进行评分,评分范围 1~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软件
应用统计学软件 spss22.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x-±s),应用 t, 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无显著差异,(P >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详见表 2。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详见表 3。
3 讨论
脑梗死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同样易出现各种后遗症残留。而多数患者在治疗期间,容易因为自身疾病而出现异常心理,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病情加重,从而降低患者临床效果。因此,应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模式,幫助患者树立积极康复治疗的信心。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为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首先应成立小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确保患者能够正视疾病,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干预,消除其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同时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社会,提高社交能力。
综上所述,为脑梗死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因此,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
[1] 毛亚琴 .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心理月刊 ,2019,14(24):96.
[2] 殷红霞 . 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效果观察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17(15):238-239.
[3] 郭悦 .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36(7):174,176.
通讯作者:张革利,陕西省人民医院。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护理;脑梗死;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1.079
脑梗死是常见神经系统疾病,指脑局部供血障碍而导致脑组织缺血或缺氧,进而造成脑组织 [1]。脑梗死多发于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群体,患者易出现偏瘫、头痛、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若患者未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致残、致死。目前,对于脑梗死的治疗,治愈几率较小,主要是以改善脑循环、减少脑水肿、防止并发症为目的 [3]。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为脑梗死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 2018.06-2019.06 期间院内脑梗死患者中共择取 62 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对照组)、个性化心理护理(观察组),n=31。两组资料对比,(P > 0.05),见表 1。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给予患者用药干预及康复训练等;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2.1 成立小组:组建个性化心理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作为小组长, 带领科室其他护理人员。并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培训,确保所有成员充分具备个性化护理理念。另外,所有护理人员应共同参与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
1.2.2 健康教育:充分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如家庭情况、病情状况等, 并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脑梗死的相关知识,确保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纠正错误认知。并讲解个性化心理护理的优势,从而缓解患者心理负担。
1.2.3 心理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抚慰,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以消除患者的负性心理,同时鼓励家属积极与患者交流。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
1.2.4 提高社会功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向患者讲解社交技巧与沟通技巧,同时鼓励患者主动与他人交流,从而确保患者能够具备基本的社交能力。
1.3 效果判定
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SDS、SAS 评分表囊括了 20 个测评项目,采用 4 级评分标准,分数越高,负面情绪严重,得分> 50 分就表现为已经存在负面情绪。使用SF-36 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精神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及情感职能进行评分,评分范围 1~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软件
应用统计学软件 spss22.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x-±s),应用 t, 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无显著差异,(P >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详见表 2。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详见表 3。
3 讨论
脑梗死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同样易出现各种后遗症残留。而多数患者在治疗期间,容易因为自身疾病而出现异常心理,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病情加重,从而降低患者临床效果。因此,应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模式,幫助患者树立积极康复治疗的信心。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为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首先应成立小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确保患者能够正视疾病,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干预,消除其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同时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社会,提高社交能力。
综上所述,为脑梗死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因此,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
[1] 毛亚琴 .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心理月刊 ,2019,14(24):96.
[2] 殷红霞 . 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效果观察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17(15):238-239.
[3] 郭悦 .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36(7):174,176.
通讯作者:张革利,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