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起县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近年来,该县凭借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名列全国第二的经济实力,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以超前思维提出了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做起,建设“绿色吴起,温馨家同”的目标,并很快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全县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村居民的好评。
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基础先行、产业配套的原则,以新型民居为突破口,以农民渴望实现的安居乐业和子女成才两大意愿为核心,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先安居后乐业”的新农村建设新途径,在陕北黄土高原上为人们塑造了一个青山、绿水、新村舍的美丽新农村。
过去几年,吴起县财政累计投入5 7亿元的专项资金和配套3 8亿元的项目资金,群众自筹资金达20亿元,全部用于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县新型民居建设共涉及145个村787个组、7个社区,完成了18965户、90063人的建设任务,使全县74%的农户实现了住宽敞房、走平坦路、饮安全水、用洁净能源、人人有技能、户户有产业的目标。
建设新型民居让农民住进新房子
在新型民居建设中,吴起县严格坚持“农民自愿、自主自建”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风俗习惯,政府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不大包大揽,由农户自愿参与,自找工队,自选图纸,自建房屋庭院,自己监督实施。真正做到房子怎么盖?农民说了算。
规划是建设的前提。吴起县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对全县164个村统一进行了合理的规划,依照川、山、半川、半山、涧地和乡村结合部等不同村情类型,总结推广出“自然生态型、田园农庄型、中心村镇型、城郊公寓型”四种建设模式。在建设过程中,按照“先易后难、由近及远、择优推进、综合配套”和“就镇、就路、就近”的原则,采取“建、改、留、移”相结合的办法,将全县164个村分类排队,确定不同建设模式,聘请专家为建设户设计多套建设方案以供选择,分类实施,全面推进,逐步建成各具特色的民居庄院和村镇。
为了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广大农村,该县财政每年列支1到1.5亿元专项资金,对农民建设新型民居进行补助。新建农户按照“1+2”模式进行补助,即在规划新建的村每户补助1万元,每人补助2000元:对旧村改造按照“5+1+5”模式进行补助,每户补助5000元,每人补助1000元,每孔窑补助500元。对施工达到要求的农户,政府还给予3000-5000元的奖励,并对实行集中搬迁的新建村组,每户以窑洞计算,每孔给予500元宅基地工程款。初步形成了“县组织、乡主抓、村实施、户参与”的新型民居建设运行机制。
发展致富产业让农民兜里有票子
近年来,吴起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主攻方向,从县情实际出发,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先后提出“稳牧兴菜抓果”和“土豆主导、菜畜果补充”的产业开发思路,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专业户、规模养殖场作为重点,按照专业化分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思路,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
大力支持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组织,采取能人带动和大户带动的办法,着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合理布局三产服务业,重点打造白豹至王湾、周长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带,充分发挥同区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园区示范带动,周长马铃薯示范种植基地走出了一条土地集约经营,农业化、水利化的新路子。吴起镇土河院、白豹镇王湾、吴仓堡韩沟门、庙沟乡楼房掌等农业示范点显现出了土地流转、大户承包、集约经营、效益提升的美好前景。
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川道涧地设施农業、偏远山村草畜林果业、城郊农民二三产业的农村产业开发格局。今年上半年,全县完成玉米全膜双垄覆盖种植3.3万商,种植药材5000亩,恢复利用大棚860座,新建大棚20座,完成马铃薯播种面积15万亩,文冠果种植10万亩,羊子存栏11.8万只,出栏4.4万只,生猪存栏5.3万头,出栏3.6万头。新建经济林果示范园72个,栽植各类经济林果苗木150万株,改造老园1万亩,管护抚育幼园5.5万亩,新建良种苗木繁育基地200亩。
改善基础设施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在推进新民居建设的同时,吴起县还配套改水、改厕、建沼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农民生活质量提高。2009年,结合新农村建设,该县完成集中供水工程25处,打水井1785眼,建水窖2193孔,实现2.1万人的饮水安全目标。新建沼气池1508口,沼气建后服务点14个;新建改造卫生厕所1600多座。全面加快村庄绿化,为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实现“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目标,县财政实行“1+1”(每村补助10000元、每户补助1000元)的补助办法,对全县新型民居建设村进行了全面绿化。同时,下大力气加强城乡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县域集中式饮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县公路里程1314公里。
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基础先行、产业配套的原则,以新型民居为突破口,以农民渴望实现的安居乐业和子女成才两大意愿为核心,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先安居后乐业”的新农村建设新途径,在陕北黄土高原上为人们塑造了一个青山、绿水、新村舍的美丽新农村。
过去几年,吴起县财政累计投入5 7亿元的专项资金和配套3 8亿元的项目资金,群众自筹资金达20亿元,全部用于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县新型民居建设共涉及145个村787个组、7个社区,完成了18965户、90063人的建设任务,使全县74%的农户实现了住宽敞房、走平坦路、饮安全水、用洁净能源、人人有技能、户户有产业的目标。
建设新型民居让农民住进新房子
在新型民居建设中,吴起县严格坚持“农民自愿、自主自建”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风俗习惯,政府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不大包大揽,由农户自愿参与,自找工队,自选图纸,自建房屋庭院,自己监督实施。真正做到房子怎么盖?农民说了算。
规划是建设的前提。吴起县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对全县164个村统一进行了合理的规划,依照川、山、半川、半山、涧地和乡村结合部等不同村情类型,总结推广出“自然生态型、田园农庄型、中心村镇型、城郊公寓型”四种建设模式。在建设过程中,按照“先易后难、由近及远、择优推进、综合配套”和“就镇、就路、就近”的原则,采取“建、改、留、移”相结合的办法,将全县164个村分类排队,确定不同建设模式,聘请专家为建设户设计多套建设方案以供选择,分类实施,全面推进,逐步建成各具特色的民居庄院和村镇。
为了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广大农村,该县财政每年列支1到1.5亿元专项资金,对农民建设新型民居进行补助。新建农户按照“1+2”模式进行补助,即在规划新建的村每户补助1万元,每人补助2000元:对旧村改造按照“5+1+5”模式进行补助,每户补助5000元,每人补助1000元,每孔窑补助500元。对施工达到要求的农户,政府还给予3000-5000元的奖励,并对实行集中搬迁的新建村组,每户以窑洞计算,每孔给予500元宅基地工程款。初步形成了“县组织、乡主抓、村实施、户参与”的新型民居建设运行机制。
发展致富产业让农民兜里有票子
近年来,吴起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主攻方向,从县情实际出发,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先后提出“稳牧兴菜抓果”和“土豆主导、菜畜果补充”的产业开发思路,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专业户、规模养殖场作为重点,按照专业化分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思路,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
大力支持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组织,采取能人带动和大户带动的办法,着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合理布局三产服务业,重点打造白豹至王湾、周长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带,充分发挥同区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园区示范带动,周长马铃薯示范种植基地走出了一条土地集约经营,农业化、水利化的新路子。吴起镇土河院、白豹镇王湾、吴仓堡韩沟门、庙沟乡楼房掌等农业示范点显现出了土地流转、大户承包、集约经营、效益提升的美好前景。
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川道涧地设施农業、偏远山村草畜林果业、城郊农民二三产业的农村产业开发格局。今年上半年,全县完成玉米全膜双垄覆盖种植3.3万商,种植药材5000亩,恢复利用大棚860座,新建大棚20座,完成马铃薯播种面积15万亩,文冠果种植10万亩,羊子存栏11.8万只,出栏4.4万只,生猪存栏5.3万头,出栏3.6万头。新建经济林果示范园72个,栽植各类经济林果苗木150万株,改造老园1万亩,管护抚育幼园5.5万亩,新建良种苗木繁育基地200亩。
改善基础设施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在推进新民居建设的同时,吴起县还配套改水、改厕、建沼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农民生活质量提高。2009年,结合新农村建设,该县完成集中供水工程25处,打水井1785眼,建水窖2193孔,实现2.1万人的饮水安全目标。新建沼气池1508口,沼气建后服务点14个;新建改造卫生厕所1600多座。全面加快村庄绿化,为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实现“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目标,县财政实行“1+1”(每村补助10000元、每户补助1000元)的补助办法,对全县新型民居建设村进行了全面绿化。同时,下大力气加强城乡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县域集中式饮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县公路里程1314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