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tdu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偏低,受过专业培训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缺乏,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与实施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轨迹,探讨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有助于寻求发展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对策
  
  我国是一个人口资源大国,劳动者素质偏低,受过专业培训的高素质人才缺乏,不能适应新世纪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制约了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战略方针,必须加快我国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进程,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概述
  
  职业是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工作,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社会心态的综合性反映,也是一个人的权利、义务、权力、职责等,即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职业分为8个大类,共1838种。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应必备的学识、技术与能力的基本要求,是指劳动者达到的从事某种职业的最低要求,即起点标准。在我国,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与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职业(专业)的学识、技术与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国家对某些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专业)实行的准入控制,是劳动者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职业(专业)学识、技术与能力的必备标准。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与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任职、独立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参照国际惯例,实行国际双边或多边互认,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个等级,即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个有机结构,包括管理制度、法律制度、职业分类与职业标准、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职业资格鉴定制度、证书的发放与运行等(如图所示)。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现状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雏形是上世纪50年代在工业体系中实行的八级工制度。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旧的考核制度已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积极探索国家资格认证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83年,制定了《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暂行条例》,1993年,原劳动部制定了《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开始建立技术工人技能水平考核鉴定的国家体制。1994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随后,《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相继立法,建立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99年,《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了1838种职业,为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了促进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还少量地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面临的问题目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以及劳动者就业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在一些方面还存在问题。
  1.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未能全面、严格地贯彻落实。我国众多的企业尤其是民办企业尚未严格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由此引起的事故每年层出不穷。也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对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不重视,未将其与工资及福利待遇挂钩。
  2.职业资格证书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既有国家认证的,也有地方认证的;既有劳动或人事部门认证的,也有行业协会认证的;既有国内认证的,也有国外认证的。比如,计算机等级证书既有科技、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组织考核颁发的,又有微软等企业组织制定考核的,又如物流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至少有五种之多。根据有关部门对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的不完全统计,国内所有依据国家单项法律规定和国务院条例设置的职业资格占全部职业资格总数的20.8%,依据部门和省市文件设置的职业资格占51.2%,其他事业单位、协会、企业等设置的职业资格占28%。如“职业经理人资格”一个项目就有多达19个协会等机构重复设置,这种对职业资格证书的多方认证与管理,影响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权威性与统一性,导致认证标准不统一及社会认可程度较低等问题的产生,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与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3.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的制定滞后于技术发展。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一些职业考核标准略显滞后,不能适应实际生产技术的需要。根据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我国的职业划分为1838个,但到目前为止早已突破了2000种,而实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数量与之相差甚远,很多新增加的职业尚无相应的考核标准。
  
  发展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对策
  
  完善国家法律制度,创新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我国正处于转型期,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因此,应尽快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纳入立法程序,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相关法律,从法律的角度强化职业资格准入的地位,明确职业准入控制手段,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市场运行的规则。国家应结合落实《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立法工作,大力支持、积极指导各地的相关立法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地方法规相衔接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职业技能鉴定法律法规体系。规范从培训到鉴定各个技术环节,使得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同时应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整体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通过立法,使职业教育的发展拥有坚实的法律保障,使职业资格证书的运作有明确的规范法则。
  健全职业标准体系,提高职业资格证书质量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一些职业(工种)的考核标准略显滞后,与实际生产技术岗位的要求不相适应。如旅游职业的考核内容有“绑啤酒瓶”这项技能,但现在社会上用得最多的是礼品包装。还有不少工种考核的内容过于狭窄,只针对某一个岗位,复合型的技术标准比较少、含金量低。因此,职业资格考核标准也应相应改变和提高,应加强对职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在制定职业标准时应贯彻新职业教育的理念,即要求劳动者具有宽厚的职业知识与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培训的能力,传统狭隘的职业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进行改革时应贯彻以行业技能操作为本的思想,在职业标准的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加以整合,以利于提高职业资格的鉴定水平,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
  创新部门协调机制,提升职业资格证书地位要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的地位,树立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必须调整政府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关系,调整政府、社会中介组织与行业协会的关系,明确职业资格认证的主体,改变“证出多门”的现象。要不断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地位,使之与学历文凭并重。同时应使培养标准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促进教育培训与企业生产活动更紧密地结合,使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紧跟生产与技术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舆论宣传的作用,有关部门要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宣传活动,运用各种方式,比如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技能展示服务等,使社会各阶层劳动者都能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内容,对其有个正确的认识。
  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职业资格证书与国际接轨各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与该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以及劳动力市场情况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必定是符合本国国情的制度,而不是照搬别国的模式。但是职业技能鉴定与评价活动本身是属于测量学范畴的一项技术性工作,广泛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有益于促进我国考评技术的改进与完善。我国在考评技术领域的研究较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因此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是十分必要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际上管理劳动力的一种通行做法,随着对外交流的发展,我国与外国的交往会越来越多,劳动力在境外就业也将更加普遍。为了扩大劳务输出的力度,必须保证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水平,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必须与国际接轨,职业标准必须与国际相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强化学校教育与社会培训之间的联系,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目前,我国提倡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重,但这两种证书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鸿沟,这种不衔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素质人才的继续发展。终身教育意味着多样化学习机会的有机整合与衔接,知识经济、学习化社会的来临使人们的学习需求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培训模式和机会更加多样化。人们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途径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及由此而形成的技能,无论是在劳动力市场还是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都应得到正确合理的鉴定与评价。同时,终身学习的发展要求在各种教育机会与模式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衔接与沟通机制,为了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与培训、学校教育与成人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之间以及教育机构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因此,研究并建立新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框架或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加强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与继续职业教育以及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衔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迫在眉睫的工作,必须抓紧开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53-255.
  [2]王明达.关于建立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1,(25):5-7.
  [3]吕忠民.完善我国职业资格制度的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7,(11):24-26.
  作者简介:
  张涵(1983—),女,河南周口人,东南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学。
  肖健(1956—),男,河南商丘人,东南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硕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在火炮系统相似模拟模型设计中,必然涉及到与结构强度、疲劳强度有关的参数设计,本文介绍了在与系统整体设计参数一致的条件下,用相似理论建立火炮强度、疲劳强度的模拟参数
目的探究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应以“素质+能力”为主线改革课程体系模式,根据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技能、知识结构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以基本素质课程、技术应用能力素质课程两大模块组成
目的探讨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支气管痉挛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9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n=46)与对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现状,王键委员呼吁,省一级政府要尽快制定职业院校学生人均经费标准,并依法依规督促职业院校举办者按标准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 SPTP)的CT征象,探讨CT对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CT资料并复习文
减少学时、增加内容、提高质量是《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改革的有效途径是抓住高职学生对游戏感兴趣的特点,设计制作《机械制图》教学扑克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
在火箭扫雷武器系统总体设计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开辟通路概率的相空间特性。应用Monte Carlo算法说明六维相点混合特性对开辟通路概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射击密集度
摘要:根据职业中学学生的特点以及职业学校体育教材的设置原则,从体育保健、形体和社交礼仪训练、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欣赏、生存教育、科学锻炼、余暇体育等方面对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材内容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材;改革    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职业学校的学生情况较差,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大多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制力不强,学习兴趣不浓,意志品质薄弱,但是他们普遍喜欢运
摘要:采用英语学习策略知识问卷调查、访谈及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的方式,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现状进行的调查分析表明,英语学习策略事关学生英语学习的成败,因此,应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以期增强策略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    语言学习策略最初由美国的Rubin(1975)、加拿大的Naiman(1978)等人率先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