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募集善款是慈善机构的首要任务,直接关系到慈善项目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如何募集更多善款,特别是建立长效募捐机制是各级慈善组织不断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慈善事业的发展,为了避免出现多头捐赠、层层捐赠的混乱局面,明确规定,除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每年全省只集中开展一次以“慈善救助双日捐”为主题的社会捐赠活动,有经济收入的个人捐赠2天收入,盈利的企业单位捐赠2天利润。该项目实施后,减轻了群众负担,增强了善款管理透明度,深得人心。捐款额逐年上升,为慈善救助项目的开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证。“慈善救助双日捐”已成为我省慈善募捐的品牌项目。吉林市从2002年开始,在省慈善总会指导下,开展“慈善救助双日捐”活动。六年来全市共接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捐赠款物7600万元,并实施了“慈善救助情暖万家”、“慈善救助圆梦大学”、“慈善救孤”、“慈善助残”、“一帮一扶贫助学”、“救助困难劳模”、“慈善助医”和“两节”送温暖等一系列品牌慈善项目,救助贫困群众7万人次,慈善总会公信力不断提高,接收捐款和受助人数逐年增加,呈现较好发展态势,长效募捐机制初步形成。
“慈善救助双日捐”活动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大型慈善筹款项目,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总结了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分享,目的是探索出更好的工作思路,推动长效募捐机制的建立。
一、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搞好捐赠活动必须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是确定项目负责人,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宣传方案及同步运行的辅助慈善项目方案。二是走访调查全市有关部门单位,进一步按行业、系统理顺关系,确定牵头单位及负责单位名单。三是抽调精干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善款登记接收的捐赠接收组;负责宣传策划及媒体沟通的宣传策划组;负责联系协调各县(市)区及牵头单位的协调联络组。各组职责分明,目标明确。协调联络组深入牵头单位与负责人进行沟通,了解所属单位情况。善款接收组设计电子表格、备齐收款票据、验钞设备作好接收准备工作。宣传策划组及时撰写“双日捐”活动有关材料,策划宣传方案,联络各大媒体。四是尽可能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义工队伍。
二、项目实施的管理与控制
项目实施的关键在于过程的管理与控制。一是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关心、重视和支持。召开由各牵头单位和县(市)区主管领导参加的“慈善救助双日捐”动员会,下发《慈善救助双日捐实施方案》,明确捐赠目标。二是由市政府定期召开牵头单位参加的调度会,每两天由慈善总会秘书长召开一次慈善总会内部调度会,及时研究解决捐赠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落实目标,明确各部门职责。
三是充分发挥牵头单位的组织协调作用。项目启动后,各牵头单位抽调专人参与项目实施,制定落实方案,形成层层重视,层层落实的局面。同时我们建立走访制,由项目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定期对各牵头单位走访,动态了解捐赠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及时提出建议并向会长反馈。四是针对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洗浴、歌厅等特种行业捐赠易出现漏捐、不捐的问题,除落实商务局、市中小企业发展局负责组织社会商家、民营企业捐赠外,对个别不愿意捐款的单位,还要区别情况组织义工队伍深入这些单位通过宣讲《捐赠法》阐明捐赠活动的意义,力争做到应捐尽捐,消除捐赠工作的死角。五是抓好各县(市)区捐赠活动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各县(市)区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活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确立了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负全责,抽调专人抓捐赠的工作机制。
三、项目的激励机制
为更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项目必须建立完善的慈善捐赠奖励机制。一是印发《关于全省慈善会接受社会捐赠有关税收政策通知》,明确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加大了对各牵头单位的奖励力度。对完成捐赠任务的县(市)区和牵头单位,给予1%的奖励,超额部分给予2%的奖励。对完成任务的牵头单位工作人员给予5000元奖励,超额完成任务的牵头单位还要适当提高奖励标准。三是对完成任务好的牵头单位,在分配救助资金上优先照顾,由牵头单位提出分配方案,经市慈善总会批准后,按职工捐款15%,单位捐款20%返给牵头单位,对捐款单位困难群体实施救助。四是对单位捐款超过5万元、个人捐款额超过2万元的先进典型,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接见,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在《江城日报》开设专版,为捐款大户免费刊发照片和简介,并授予荣誉称号。
四、救助项目的辅助配合
对于捐赠者来说,最关心的是善款的使用情况。为了使“双日捐”活动取得更好效果,这几年我们同步实施了“慈善救助圆梦大学”、“救助贫困中小学生”、“救助在校大学生”、“一帮一扶贫助学”等多个辅助配套项目,激发了群众的捐赠热情,突出了慈善捐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配套实施的救助项目必须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相联系,而且项目实施要抓住关键点。我们在实施“慈善救助圆梦大学”这个品牌助学项目时,提出了“绝不能让一个低保户子女因贫困上不了大学”的承诺,并通过社会监督、张榜公示、集中发放、媒体宣传等措施,推动了捐款项目的实施。募捐项目和救助项目有机结合,增加了善款使用透明度,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增强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五、项目宣传与推广
宣传策划组要与市委宣传部和主流媒体积极沟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由总会策划宣传方案,各大媒体抽调专人,设立专栏,精心策划,深入采访。一是通过答记者问、公布善款使用情况,宣传“双日捐”活动的目的、意义、捐赠原则、资金管理使用。二是为进一步加大“慈善救助双日捐”活动的社会辐射力,扩大社会影响,营造一个浓浓的爱心氛围。开展捐赠活动期间,我们在办公楼前悬挂了巨幅条幅,在办公大厅的捐赠接收现场,装饰“社会捐赠爱意浓,慈善救助暖万家”等宣传标语的宣传板。各城区、社区利用宣传车、板报、标语、小区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进一步强化了慈善意识。三是在新闻媒体上刊登公益广告、按捐赠进度通报单位和个人捐款情况,营造捐赠氛围。四是以人物专访形式对典型人物进行宣传报导,倡导团结互助行为,抨击为富不仁、畸形消费之风,使捐赠活动的宣传言之有物,生动真实。五是加强同步救助活动的宣传。针对“慈善救助圆梦大学”等辅助项目,我们在新闻媒体上刊登了《点燃爱心火炬、伸出温暖双手》的活动专访、发布了消息和活动启事,从善款使用角度宣传了“双日捐”活动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重要作用,培育全民的慈善意识。
六、项目的总结和评估
项目结束后,应尽快召开“慈善救助双日捐”活动总结表彰大会,慈善总会按激励政策对贡献突出的个人和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并按照捐赠目标完成情况对项目运行的各环节进行质量评估,分析项目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建立项目档案,在明年项目实施过程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单位捐赠难度较大。我市是国有老工业基地,停产、半停产企业较多,一些单位的领导和职工对捐赠活动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增加了单位捐赠的难度。
2、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捐赠难度大。一些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不参与市里组织的“双日捐”活动,同时我们也缺乏制约手段,形成了捐赠真空。
建立“双日捐”为主体长效募捐机制的思考
“慈善救助双日捐”活动在定期筹集大量善款同时,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化了现代文明,市民通过参与筹款活动提升了慈善意识和道德素质。所以每年开展一次的“慈善救助双日捐”活动,已逐渐成为构建长效募捐机制的主体。回顾几年的实践,我们感觉到:
1、项目的实施要品牌化管理。项目实施要遵循市场规律,向赢利组织学习,运用商业化筹款的方法和技巧,活动前作出策划方案,用形式多样的“推销活动”筹募资金,以良好的项目策划和包装推动募款,形成一整套准市场化操作的可持续发展募捐机制。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适应不同层次捐款需求。精心塑造“慈善救助双日捐”这个项目品牌,注意成本核算,确保项目有效运作。
2、培育弘扬公民慈善意识是项目实施的前提。公民的慈善意识是人们对慈善的认识和态度,其核心是助人为乐的利他主义价值观,精髓在于个人对正义、和谐与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全民慈善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双日捐”活动的成效。培育与弘扬公民慈善意识,是推动项目实施的前提。培育公民慈善意识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政策法规的引导下,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慈善宣传,让人民群众了解慈善,认识慈善,为“双日捐”的实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使募捐项目得到社会每名公民的认知、认同、认可。
3、项目的实施要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培养员工责任感,增强凝聚力,逐渐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慈善救助双日捐”活动必须要积极溶入企业文化,慈善机构要与企业建立平等合作关系,强化服务意识,为企业参与捐赠活动创造条件。开展定向捐赠、基金冠名、项目冠名等多种捐赠形式,扩大接收物资范围。倡导“公益营销”,利用捐赠活动,推动企业品牌发展。当好企业的“公益”顾问,使企业将“双日捐”活动视为一项有良好经济效益的社会投资,从而建立稳定共赢的长效募捐机制。
4、政府与项目实施的关系。我国慈善事业起步较晚,社会基础相对薄弱,人们的慈善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几年,我们开展“慈善救助双日捐”活动的实践表明,只有政府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才能充分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双日捐”活动的积极性,所以现阶段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仍然发挥主导作用。但随着慈善事业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公民慈善意识普遍提高,政府也将逐步淡出“双日捐”活动的组织动员工作,各级慈善组织将独立运作项目,政府和筹款项目之间将转为监督和支持的关系。所以,作为慈善组织本身,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项目实施的机会,加强能力建设,独立应对复杂局面、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理顺各方面关系,实现善款募集社会化。
“慈善救助双日捐”筹款项目对解决民众疾苦,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加快慈善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双日捐”实际上是一种慈善观,通过开展“双日捐”活动可以使项目品牌、慈善意识、企业文化三者和谐互动,从而构建长效募捐机制。
“慈善救助双日捐”活动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大型慈善筹款项目,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总结了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分享,目的是探索出更好的工作思路,推动长效募捐机制的建立。
一、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搞好捐赠活动必须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是确定项目负责人,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宣传方案及同步运行的辅助慈善项目方案。二是走访调查全市有关部门单位,进一步按行业、系统理顺关系,确定牵头单位及负责单位名单。三是抽调精干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善款登记接收的捐赠接收组;负责宣传策划及媒体沟通的宣传策划组;负责联系协调各县(市)区及牵头单位的协调联络组。各组职责分明,目标明确。协调联络组深入牵头单位与负责人进行沟通,了解所属单位情况。善款接收组设计电子表格、备齐收款票据、验钞设备作好接收准备工作。宣传策划组及时撰写“双日捐”活动有关材料,策划宣传方案,联络各大媒体。四是尽可能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义工队伍。
二、项目实施的管理与控制
项目实施的关键在于过程的管理与控制。一是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关心、重视和支持。召开由各牵头单位和县(市)区主管领导参加的“慈善救助双日捐”动员会,下发《慈善救助双日捐实施方案》,明确捐赠目标。二是由市政府定期召开牵头单位参加的调度会,每两天由慈善总会秘书长召开一次慈善总会内部调度会,及时研究解决捐赠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落实目标,明确各部门职责。
三是充分发挥牵头单位的组织协调作用。项目启动后,各牵头单位抽调专人参与项目实施,制定落实方案,形成层层重视,层层落实的局面。同时我们建立走访制,由项目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定期对各牵头单位走访,动态了解捐赠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及时提出建议并向会长反馈。四是针对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洗浴、歌厅等特种行业捐赠易出现漏捐、不捐的问题,除落实商务局、市中小企业发展局负责组织社会商家、民营企业捐赠外,对个别不愿意捐款的单位,还要区别情况组织义工队伍深入这些单位通过宣讲《捐赠法》阐明捐赠活动的意义,力争做到应捐尽捐,消除捐赠工作的死角。五是抓好各县(市)区捐赠活动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各县(市)区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活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确立了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负全责,抽调专人抓捐赠的工作机制。
三、项目的激励机制
为更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项目必须建立完善的慈善捐赠奖励机制。一是印发《关于全省慈善会接受社会捐赠有关税收政策通知》,明确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加大了对各牵头单位的奖励力度。对完成捐赠任务的县(市)区和牵头单位,给予1%的奖励,超额部分给予2%的奖励。对完成任务的牵头单位工作人员给予5000元奖励,超额完成任务的牵头单位还要适当提高奖励标准。三是对完成任务好的牵头单位,在分配救助资金上优先照顾,由牵头单位提出分配方案,经市慈善总会批准后,按职工捐款15%,单位捐款20%返给牵头单位,对捐款单位困难群体实施救助。四是对单位捐款超过5万元、个人捐款额超过2万元的先进典型,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接见,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在《江城日报》开设专版,为捐款大户免费刊发照片和简介,并授予荣誉称号。
四、救助项目的辅助配合
对于捐赠者来说,最关心的是善款的使用情况。为了使“双日捐”活动取得更好效果,这几年我们同步实施了“慈善救助圆梦大学”、“救助贫困中小学生”、“救助在校大学生”、“一帮一扶贫助学”等多个辅助配套项目,激发了群众的捐赠热情,突出了慈善捐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配套实施的救助项目必须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相联系,而且项目实施要抓住关键点。我们在实施“慈善救助圆梦大学”这个品牌助学项目时,提出了“绝不能让一个低保户子女因贫困上不了大学”的承诺,并通过社会监督、张榜公示、集中发放、媒体宣传等措施,推动了捐款项目的实施。募捐项目和救助项目有机结合,增加了善款使用透明度,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增强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五、项目宣传与推广
宣传策划组要与市委宣传部和主流媒体积极沟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由总会策划宣传方案,各大媒体抽调专人,设立专栏,精心策划,深入采访。一是通过答记者问、公布善款使用情况,宣传“双日捐”活动的目的、意义、捐赠原则、资金管理使用。二是为进一步加大“慈善救助双日捐”活动的社会辐射力,扩大社会影响,营造一个浓浓的爱心氛围。开展捐赠活动期间,我们在办公楼前悬挂了巨幅条幅,在办公大厅的捐赠接收现场,装饰“社会捐赠爱意浓,慈善救助暖万家”等宣传标语的宣传板。各城区、社区利用宣传车、板报、标语、小区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进一步强化了慈善意识。三是在新闻媒体上刊登公益广告、按捐赠进度通报单位和个人捐款情况,营造捐赠氛围。四是以人物专访形式对典型人物进行宣传报导,倡导团结互助行为,抨击为富不仁、畸形消费之风,使捐赠活动的宣传言之有物,生动真实。五是加强同步救助活动的宣传。针对“慈善救助圆梦大学”等辅助项目,我们在新闻媒体上刊登了《点燃爱心火炬、伸出温暖双手》的活动专访、发布了消息和活动启事,从善款使用角度宣传了“双日捐”活动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重要作用,培育全民的慈善意识。
六、项目的总结和评估
项目结束后,应尽快召开“慈善救助双日捐”活动总结表彰大会,慈善总会按激励政策对贡献突出的个人和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并按照捐赠目标完成情况对项目运行的各环节进行质量评估,分析项目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建立项目档案,在明年项目实施过程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单位捐赠难度较大。我市是国有老工业基地,停产、半停产企业较多,一些单位的领导和职工对捐赠活动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增加了单位捐赠的难度。
2、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捐赠难度大。一些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不参与市里组织的“双日捐”活动,同时我们也缺乏制约手段,形成了捐赠真空。
建立“双日捐”为主体长效募捐机制的思考
“慈善救助双日捐”活动在定期筹集大量善款同时,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化了现代文明,市民通过参与筹款活动提升了慈善意识和道德素质。所以每年开展一次的“慈善救助双日捐”活动,已逐渐成为构建长效募捐机制的主体。回顾几年的实践,我们感觉到:
1、项目的实施要品牌化管理。项目实施要遵循市场规律,向赢利组织学习,运用商业化筹款的方法和技巧,活动前作出策划方案,用形式多样的“推销活动”筹募资金,以良好的项目策划和包装推动募款,形成一整套准市场化操作的可持续发展募捐机制。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适应不同层次捐款需求。精心塑造“慈善救助双日捐”这个项目品牌,注意成本核算,确保项目有效运作。
2、培育弘扬公民慈善意识是项目实施的前提。公民的慈善意识是人们对慈善的认识和态度,其核心是助人为乐的利他主义价值观,精髓在于个人对正义、和谐与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全民慈善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双日捐”活动的成效。培育与弘扬公民慈善意识,是推动项目实施的前提。培育公民慈善意识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政策法规的引导下,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慈善宣传,让人民群众了解慈善,认识慈善,为“双日捐”的实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使募捐项目得到社会每名公民的认知、认同、认可。
3、项目的实施要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培养员工责任感,增强凝聚力,逐渐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慈善救助双日捐”活动必须要积极溶入企业文化,慈善机构要与企业建立平等合作关系,强化服务意识,为企业参与捐赠活动创造条件。开展定向捐赠、基金冠名、项目冠名等多种捐赠形式,扩大接收物资范围。倡导“公益营销”,利用捐赠活动,推动企业品牌发展。当好企业的“公益”顾问,使企业将“双日捐”活动视为一项有良好经济效益的社会投资,从而建立稳定共赢的长效募捐机制。
4、政府与项目实施的关系。我国慈善事业起步较晚,社会基础相对薄弱,人们的慈善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几年,我们开展“慈善救助双日捐”活动的实践表明,只有政府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才能充分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双日捐”活动的积极性,所以现阶段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仍然发挥主导作用。但随着慈善事业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公民慈善意识普遍提高,政府也将逐步淡出“双日捐”活动的组织动员工作,各级慈善组织将独立运作项目,政府和筹款项目之间将转为监督和支持的关系。所以,作为慈善组织本身,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项目实施的机会,加强能力建设,独立应对复杂局面、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理顺各方面关系,实现善款募集社会化。
“慈善救助双日捐”筹款项目对解决民众疾苦,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加快慈善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双日捐”实际上是一种慈善观,通过开展“双日捐”活动可以使项目品牌、慈善意识、企业文化三者和谐互动,从而构建长效募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