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限制性叙事学视角浅析《纯真年代》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hong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叙事学中限制性叙事视角出发,探讨女性作家伊迪斯·华顿如何在《纯真年代》中修辞性地使用这一策略。华顿充分发挥第三人称叙事中限制性叙事的优点,在文本中有力地渗透了她的创作意图,尤其是她想表达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限制性叙事
  作者简介:魏明(1988-),女,汉族,硕士,助教,为本文第一作者;鱼江江(1984-),女,汉族,硕士,助教,为本文第二作者。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01
  一、引言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位著作颇丰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大都描述了她所成长的纽约上流社会,描写了女性在以男性为主导的传统社会中的遭遇,表达了她对当时妇女所处境况的同情。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主人公在社会中寻找迷失了的自我意识,与现实抗争并企图冲破束缚自己的老纽约的传统观念。
  《纯真年代》这部小说向我们讲述了三位主人公:埃伦·奥兰斯卡伯爵夫人、纽兰·阿切尔和梅·韦兰三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就在年轻律师纽兰·阿切尔与门当户对的美丽、纯真、天真无瑕的梅·韦兰订婚时,他邂逅了漂亮性感、具有叛逆精神的梅的表姐埃伦·奥兰斯卡伯爵夫人,这时阿切尔恍然大悟,他意识到自己真正想要与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另一半不是梅,而是埃伦。可是囿于老纽约的传统观念以及梅的敏感最终阻止了二人的爱情发展,梅和纽兰表面上维护了家庭的体面,而实际上二人的婚姻已是名存实亡。最终埃伦返回法国,而阿切尔则随波逐流,了却余生。
  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叙事学中限制性叙事角度出发,探讨女性作家伊迪斯·华顿如何在《纯真年代》中修辞性地使用这一策略。
  二、第三人称限制性叙事视角的《纯真年代》
  第三人称叙事可分为全知叙事和限制性叙事,尽管全知的叙事角度有诸多优势,如它可以通过故事人物的对话和他们的心理活动,读者可以知道他们接下来要做什么,但是小说中的人物却对此一无所知,这就会使读者为他们感到忧心。但是华顿在一些章节却摈弃了这种叙事方式。
  在第十四章,作者写道:
  “‘在剧院见到你的第二天,我就逃跑了’,开头突兀地写道(没有通常的寒暄),‘是这些好心的朋友收留了我,我需要安静地好好想想。你曾说过他们对我好,你说得对。我觉得自己在这儿很安全,但你要是能跟我们在一起就好了。’她在结尾用了常用的落款,不过没有提及回来的时间。
  信中的口吻让阿切尔颇感惊讶。奥兰斯卡夫人要逃避什么呢?为什么缺乏安全感?”
  从埃伦短短几句话中,我们可知不管是纽兰还是读者都深深为她感到担心。他们不知道奥兰斯卡夫人在逃避什么。在此,作者运用的就是限制性叙事视角,她并不是无所不知的上帝,她似乎也不知道埃伦一味逃避的原因。读者和纽兰都在为埃伦感到忧心忡忡,随后纽兰迅速赶往斯库特克利夫,以期见到埃伦并且想要得知她逃避的对象或是原因。在下一章节的最后部分,纽兰得知博福特正是她逃避的理由。
  “博福特就是奥兰斯卡夫人声称要逃避的那个人---但问题是,逃避是因为讨厌他的纠缠不休,还是因为觉得抵御不了他的纠缠---除非她所说的逃避只是一种挡箭牌,故意离开纽约不过是玩了一个花招。”
  埃伦长期以来想要逃避的人果真是博福特吗?起码纽兰一直就是这么认为的。
  “尽管跟奥兰斯卡夫人见面不多,阿切尔认为自己开始能够从她的脸色---或是声音---读懂她的心思。博福特突然出现时她的脸色和声音中流露出来的是厌烦,甚至是沮丧。”
  然而,讽刺的是,他错了,那个埃伦一直在逃避着的人正是他自己,他对此一无所知并且对博福特满心怨恨。随着纽兰渐渐爱上埃伦,埃伦也一点一点地爱上了他,但出于纽兰是自己表妹的未婚夫,并且在她回美国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帮助她脱离困境,她选择了妥协。聪明的读者能分析出埃伦逃避的是什么。尽管作者在此并没有说出来,读者却可以根据小说情节和人物行为分析得出。应用限制性叙事视角,作者相信读者足够聪明,并且想象力丰富,他们并不需要将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示给读者。
  三、结论
  不管在中国还是西方,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低于男性,男性是社会生活的参与者,家庭生活的主人,女性是社会生活的他者,家庭生活的奴役,同时也是男性的依附者。直到18、19世纪,随着女权意识的萌发和女权运动的兴起,女性的地位才开始逐渐得以提高,女性作家才开始跻身于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文学领域。世人对于女性作家的态度是冷漠的、讥讽的。在男尊女卑这种二元理论的统治下,女性数千年来一直都处于被统治的边缘地位。《纯真年代》这部小说使用第三人称限制性叙事视角这一策略,成功摆脱了男性话语权的控制,建立了女性叙事权威。
  参考文献:
  [1]陈洁. 女性声音与男性眼光---关于《纯真年代》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J].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2][美]J·希利斯·米勒 著. 申丹 译. 解读叙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美]苏珊 S﹒兰瑟 著. 黄必康 译. 虚构的权威 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美]伊迪丝·华顿 著. 赵明炜 译. 纯真年代[M].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
其他文献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的《玉阶怨》历来被视为中国古代宫怨诗的代表,此诗着重于抒发“宫怨”全文却没有一个“怨”字,笔者试从诗文意境来分析此诗的怨从何而来。  早在李白之前谢胱的宫怨诗《玉阶怨》已经名声鹊起,成为很多诗人争相膜拜的宫怨诗典范,李白这首宫怨诗受谢胱的影响颇深,《李太白集·玉阶怨》王琦注“题始自谢朓”。相较而言,谢朓的《玉阶怨》怨情明显,一句“长夜缝罗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翻译所涉及的门类也日渐繁多。而与之相应的各类文体具体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也在译者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之上应运而生。为各类非文学文本的翻译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在本文中将以科技文的翻译为例,着重探讨科技文的相关翻译策略和技巧。主要涉及的内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科技文特殊词汇的翻译;第二部分是科技文句子的转换翻译;第三部分是译文的校改。最后在探讨这些翻译策略之后进行对科技文翻译
摘 要:《罂粟之家》是苏童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作品一经发表便在文坛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被冠以“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帽子。无疑,这篇小说在主题思想、文本结构、叙事形式以及意象选择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探索性和实践性。这里,我将从小说中独特的意象入手,从而诠释《罂粟之家》中隐含着的符号式象征意象。  关键词:欲望;权利;革命  作者简介:马跃成(1992-),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师范大
项目课题:本文系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余华中短篇小说少年形象分析”成果之一。项目编号:W2015118。  摘 要:本文在以余华中短篇作品的少年人物形象作为载体,整理作者的叙述策略在心理经验等方面对少年群体的生存意识的表达方式,探究其文化背景下构成人物成长的断裂性因素与启蒙意识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成长;断裂;启蒙  作者简介:林梓豪(1994-),男,山东人,沈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
摘 要:儒家思想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蕴涵了“人心”与“道心”的微妙关系。英国浪漫主义经典诗作《古舟子咏》通过一位老水手的离奇遭遇,隐射了柯勒律治“罪、罚、赎罪”之思想。文章巧妙地解释了在异质的文本和背景下,人类思想与情感跨越时空的相通之处。  关键词:十六字心传;因果;人心;道心;人欲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
摘 要:魏晋风流名士与盛唐游侠诗仙,二人同样旨酒盈樽,心存魏阙,把酒抒怀。在盛满了诗人性情的酒作中,快意淋漓的豪情、幽沉怅惘的愁思、清奇浪漫的诗意和关乎生命意识的哲思几相交织。在相似的金波影流里映照出不同的时事世风、生命姿态与内在精神气质。  关键词:李白;嵇康;诗酒文化;精神气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01  “
摘 要:借助于米克·巴尔的叙述学理论探讨《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叙述技巧,从聚焦、时间、行为者等方面入手进行剖析,以此探求作者运用这种叙述手法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加西亚·马尔克斯;米克·巴尔;叙述技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01  本文借助米克·巴尔的叙述话语,探讨《一桩事先张扬的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03  叙事诗《卡蒙斯》被认定为是葡萄牙浪漫主义文学时期的开端,其作者阿尔梅达·加雷特(1799-1854),他用自己的作品在葡萄牙促使浪漫主义这一新的文学思潮,取代表达悲情与恨的新古典主义文学,成为主流。此外,《viagens na minha terra》[1]这部作品,不完全遵从浪漫主义的
大佬们为啥喜欢说“不”?  一次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CEO罗德侠(Paul Laudicina)来华访问,我问:“可否用一句话说明白,企业如何保持长期成功?”这位曾在联合国、美国国会任职多年的战略管理专家语气微顿,然后说出了四个字:“不撞冰山!”  类似的案例还真不少:西点军校有一个著名的荣誉准则——不撒谎、不欺骗、不偷盗、也不容忍看到别人有前三种行为。巴菲特有“三不”原则——不负债、不做空、不懂不
摘 要: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美学在中古美学思想地图上占据着重要的一部分,本文试图从老子“涤除玄览”的观点出发,指出其通过对“为道”障碍的注意,发现涤除的工夫论,从而达到“玄览”的合道境界,以完善先秦道家的审美心理理论。  关键词:涤除玄览;老子;审美心理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2  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中,先秦两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