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可以延异为书写的艺术,"语象""字像"和"书像"串联起两种艺术的图像关系,基于这种关系的理论批评即可名之为"文学书像论".首先,同一篇文学写本,关注字像还是关注书像,决定了它可能被视为语言艺术还是图像艺术,"实用—艺术"二分法并不能有效回应"书写何以成为艺术".其次,语象延异为字像,字像存储在了记忆中,书写使语言成为了可见的;被书写的字像就是书像,被欣赏的书像就是艺术——这就是语象、字像和书像的异质同构,前者依次孕育后者并隐匿在了后者的肉身中,由此奠定了"文学书像论"的学理基础.再次,
【机 构】
: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南京210023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文学图像论"(12AZW0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可以延异为书写的艺术,"语象""字像"和"书像"串联起两种艺术的图像关系,基于这种关系的理论批评即可名之为"文学书像论".首先,同一篇文学写本,关注字像还是关注书像,决定了它可能被视为语言艺术还是图像艺术,"实用—艺术"二分法并不能有效回应"书写何以成为艺术".其次,语象延异为字像,字像存储在了记忆中,书写使语言成为了可见的;被书写的字像就是书像,被欣赏的书像就是艺术——这就是语象、字像和书像的异质同构,前者依次孕育后者并隐匿在了后者的肉身中,由此奠定了"文学书像论"的学理基础.再次,语象作为书像的母体,决定了后者表现前者之可能,具体显现为书像"图说"文意而生成书意,于是出现了书意和文意的唱和;在这一意义上,书艺堪称中国美术之冠,因为它所表征的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而同为图像艺术的绘画只是"存在的薄皮".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以"评点"为主体,而以漫谈随笔为主要形式的"小说话"被忽视.1903年,梁启超提出"小说话"概念,其后报载"小说话"迅速繁盛.依照"小说话"的历史与特性,可分为"笔记体小说话"和"报载体小说话"两个类别,两者之间既有沿续又有新变.长期以来,"小说话"处于研究的边缘状态,直至近年,黄霖先生的系列论文为"小说话"研究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历代小说话》的出版将对中国小说史和小说理论史研究产生重要影响.此书搜集广博、提要精审、史迹清晰,兼具史料性与理论性.但在编纂过程中,对"小说话"的认识尚未完全落
任何事物都存在于特定的时空范围中,中国的海外贸易也不例外.中国的海外贸易是世界贸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世界贸易的时空范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7世纪,世
神宗去世以后,北宋政治进入“司马光时代”.在短暂的一年多时间里,新旧党政治势力的消长和政局演变的趋势都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虽然在政策主张上当时政坛存在着一些相近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文化强国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把文化建设摆
古代中国与也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与印度洋地区经贸、政治、文化交往的水平.在8至15世纪,中国、也门的相互了解逐渐加深,经济领域出现直接的商贸往来.13-15世纪两
马克思突破了原子式个体和国家伦理实体两极对立的政治哲学研究方式,从现实的、具有社会特质的个人出发,提出了人民主体性的国家建构思想.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立宪君主制的国
一百年的中国近代史,其实就是一场近(现)代化史.近代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多个方面的近代化,但最关键是人的近代化.要培养"现代人",现代教育是基础.现代高等教育的关键是大学里的从业人员,特别是教师.这个群体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结构是能否让他们发挥作用的关键之一.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清华大学具有一种特别的地位,因此,以清华为中心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考察,是我们认识中国近代化历史的一个极佳窗口.
在卡尔?波兰尼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既是一个“社会分化”的社会,也是一个“伦理碎化”的社会;资产阶级道德自由观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支配商品交换关系的规律也在支配人类生活,导
众所周知,剃发留辫为满人习俗,随着统一全国进程的发展,将剃发习俗推行至中原汉地及部分边疆地区,历时整个清代而不废.但是,鱼宏亮先生最近撰文指出,根据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雍、乾时期宫廷画师所绘制的皇帝、后妃、侍从的常服画像,以及外国使节所带画师所描绘的清朝官、民画像,"剃发易服"在清代并不是一个严格的限制性法令.这一结论看似具有颠覆性,但该文的史料运用、逻辑论证都存在较大瑕疵,因而结论不能成立.只要综合利用、科学解读相关满汉文档案文献及图像史料,便可还原清代剃发政策实施的历史真相.
达尔文的进化论,将人类也整合进自然秩序之中.章太炎在《民报》时期的著述中屡次以有无过去、未来之念,作为人类与鸟兽的殊别.这一基于生物进化学说来界定人如何"诞生"的判断,文献上最早见于他1902年所翻译的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社会学》.从美国社会学家莱斯特·F.沃德的《动态社会学》,到岸本能武太受沃德影响、创作《社会学》,再到章太炎译介岸本的《社会学》,章太炎人兽之辨的命题,经历了在内在逻辑上越洋递演的过程.这一命题的越洋递演,又伴随着其内涵持续增殖,以及每一回合的授受两方在观念上的博弈.岸本能武太通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