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2010年3月以来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00例,现就其临床诊疗及其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及结论 经治疗,99例疗效满意,1例自动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3d。对手足口病患儿早发现、早治疗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诊治;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6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93-0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毒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小儿多见,传染性较强,夏秋季为多发季节。近几年来,手足口病疫情比较严重,传播十分广泛,对小儿身心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严重的患儿甚至有生命危险[1]。现就2010年3月以来经我院诊治的100例患儿的临床诊断及其护理方法进行论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以来经我院诊治的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在7个月-8岁,平均3.1岁,以6-8月份发病人数最多;主要临床表现为:86例患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疱疹,其中以手部或足部疱疹首发的有51例;口腔疱疹首发的有25例;臀部疱疹首发的有10例。全身症状以发热多间,存在不同程度发热的有95例,其中37.1-38.0℃有75例,38.1-39.0℃有10例,≥39.1℃10例;发热持续时间为2-6d,平均3d,热型不定。此外还有部分患儿出现咳嗽,恶心、呕吐,易惊等症状。
1.2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共78例,以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多见,白细胞总数下降的有22例;生化检查:心肌酶谱升高16例,主要为CK、HBDH、LDH等升高,肌钙蛋白多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38例,ST-T段病理改变16例;病原学检查:患儿粪便、咽拭子病毒学检查EV71阳性有25例,CoxA16阳性5例。
1.3 诊断方法及其治疗 诊断标准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治疗指南》2008年版,其中15例患儿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本病为病毒所致,故常规使用抗病毒和对症治疗,静脉给予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同时补充VitB、VitC等;并发病毒性脑炎的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同时短期应用激素和甘露醇;并发病毒性心肌炎的使用1,6—二磷酸果糖。
2 临床护理
2.1 消毒隔离 一旦确诊须留院观察,将患儿隔离在固定病室,并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每日以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门把手、门前脚垫、桌面、地面等以消毒液喷洒消毒。患儿用过的物品及其排泄物用消毒液浸泡后备用或处理,不宜浸泡的物品(如被褥等)于日光下暴晒,医护人员在给患儿处置前后均洗手消毒[2]。
2.2 饮食及营养补充 对因发热、口腔疱疹,食欲较差,甚至拒绝进食的患儿,配以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高蛋白、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禁食冰冷、辛辣或有刺激性的食物;由于该病常发生于夏季,患儿又有体温升高,为防止引起脱水,适当补充水分。
2.3 皮疹护理 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双手以防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者及时清理尿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手足部皮疹初期及有疱疹形成涂阿昔洛韦软膏,水泡破溃者涂百多邦软膏或碘伏,防止感染。患儿穿着宜柔软、舒适,并经常更换。本组中1例患儿于停止留观次日并发甲沟炎复诊,遵医嘱给予碘伏局部消毒,无菌纱布包扎处理,抬高患肢后转往上级医院专科治疗。
2.4 口腔护理 小儿患病后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每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不会漱口者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口唇涂以甘油。口腔内溃疡者局部直接涂西瓜霜,或口服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减轻疼痛。<3岁的26例患儿中有18例口腔溃疡3d后愈合,8例患儿停止留观时创面缩小[3]。
2.5 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本身带来的疼痛以及对医院环境的惧怕,患儿常哭闹、焦躁。护理过程中,注意态度温和,关心体贴患儿,减少其恐惧、陌生感。并尽量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率,争取患儿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2.6 健康教育 患儿停止留院观察后,向家长交待最好让患儿继续在家隔离至2周。避免到公共场所,防止引起蔓延,家中易感人群服用板蓝根或抗病毒冲剂预防感染。患儿的玩具、餐具定期消毒,并教导患儿不要对着别人咳嗽或打喷嚏,饭前便后洗手。还要鼓励患儿进食,尤其是口腔溃疡未完全愈合者,多食蔬菜水果,注意患儿休息,提高免疫力,促进创面早日愈合。
总之,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A6和肠道病毒71引起的以手、足、及口腔水泡为特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兒童[4]。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将重症患儿隔离,做好各项生命体征监测,进行针对性护理。保持空气通畅,环境清洁,温度适宜,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加强恢复期的护理,防止继发感染,这对保证重症患儿的早日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智宏,朱启镕,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年,43(9):648.
[2] 李志云.小儿“手足口”病的家庭护理[J].吉林中医药杂志,2006,26(4):50.
[3] 张湘婷.73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7):1553.
[4] 霍莉莉.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概况[J].新疆中医药,2003,21(2):50-52.
【关键词】 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诊治;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6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93-0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毒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小儿多见,传染性较强,夏秋季为多发季节。近几年来,手足口病疫情比较严重,传播十分广泛,对小儿身心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严重的患儿甚至有生命危险[1]。现就2010年3月以来经我院诊治的100例患儿的临床诊断及其护理方法进行论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以来经我院诊治的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在7个月-8岁,平均3.1岁,以6-8月份发病人数最多;主要临床表现为:86例患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疱疹,其中以手部或足部疱疹首发的有51例;口腔疱疹首发的有25例;臀部疱疹首发的有10例。全身症状以发热多间,存在不同程度发热的有95例,其中37.1-38.0℃有75例,38.1-39.0℃有10例,≥39.1℃10例;发热持续时间为2-6d,平均3d,热型不定。此外还有部分患儿出现咳嗽,恶心、呕吐,易惊等症状。
1.2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共78例,以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多见,白细胞总数下降的有22例;生化检查:心肌酶谱升高16例,主要为CK、HBDH、LDH等升高,肌钙蛋白多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38例,ST-T段病理改变16例;病原学检查:患儿粪便、咽拭子病毒学检查EV71阳性有25例,CoxA16阳性5例。
1.3 诊断方法及其治疗 诊断标准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治疗指南》2008年版,其中15例患儿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本病为病毒所致,故常规使用抗病毒和对症治疗,静脉给予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同时补充VitB、VitC等;并发病毒性脑炎的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同时短期应用激素和甘露醇;并发病毒性心肌炎的使用1,6—二磷酸果糖。
2 临床护理
2.1 消毒隔离 一旦确诊须留院观察,将患儿隔离在固定病室,并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每日以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门把手、门前脚垫、桌面、地面等以消毒液喷洒消毒。患儿用过的物品及其排泄物用消毒液浸泡后备用或处理,不宜浸泡的物品(如被褥等)于日光下暴晒,医护人员在给患儿处置前后均洗手消毒[2]。
2.2 饮食及营养补充 对因发热、口腔疱疹,食欲较差,甚至拒绝进食的患儿,配以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高蛋白、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禁食冰冷、辛辣或有刺激性的食物;由于该病常发生于夏季,患儿又有体温升高,为防止引起脱水,适当补充水分。
2.3 皮疹护理 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双手以防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者及时清理尿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手足部皮疹初期及有疱疹形成涂阿昔洛韦软膏,水泡破溃者涂百多邦软膏或碘伏,防止感染。患儿穿着宜柔软、舒适,并经常更换。本组中1例患儿于停止留观次日并发甲沟炎复诊,遵医嘱给予碘伏局部消毒,无菌纱布包扎处理,抬高患肢后转往上级医院专科治疗。
2.4 口腔护理 小儿患病后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每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不会漱口者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口唇涂以甘油。口腔内溃疡者局部直接涂西瓜霜,或口服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减轻疼痛。<3岁的26例患儿中有18例口腔溃疡3d后愈合,8例患儿停止留观时创面缩小[3]。
2.5 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本身带来的疼痛以及对医院环境的惧怕,患儿常哭闹、焦躁。护理过程中,注意态度温和,关心体贴患儿,减少其恐惧、陌生感。并尽量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率,争取患儿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2.6 健康教育 患儿停止留院观察后,向家长交待最好让患儿继续在家隔离至2周。避免到公共场所,防止引起蔓延,家中易感人群服用板蓝根或抗病毒冲剂预防感染。患儿的玩具、餐具定期消毒,并教导患儿不要对着别人咳嗽或打喷嚏,饭前便后洗手。还要鼓励患儿进食,尤其是口腔溃疡未完全愈合者,多食蔬菜水果,注意患儿休息,提高免疫力,促进创面早日愈合。
总之,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A6和肠道病毒71引起的以手、足、及口腔水泡为特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兒童[4]。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将重症患儿隔离,做好各项生命体征监测,进行针对性护理。保持空气通畅,环境清洁,温度适宜,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加强恢复期的护理,防止继发感染,这对保证重症患儿的早日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智宏,朱启镕,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年,43(9):648.
[2] 李志云.小儿“手足口”病的家庭护理[J].吉林中医药杂志,2006,26(4):50.
[3] 张湘婷.73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7):1553.
[4] 霍莉莉.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概况[J].新疆中医药,2003,21(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