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记
下一站,你要去哪里?
你知道吗,老化,并非是人在去世前才会体验的不幸经历,实际上它伴随我们一生,人的身体从20岁开始就在逐步老化,最先是大脑的神经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皮肤从25岁开始自然衰老,到了35岁,骨质开始疏松,40岁,心脏和眼睛开始老化……“老”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在100%的死亡率面前,人人平等。
在现代社会,“衰老”变得尤其残酷,因为对很多人来说,生命被“退休”分割成两部分。在进入退休阶段之后,人不再与世界有强制的联系。在采访中,我们得知有一些老年人,退休之后还一定要“赖”在单位好几年。那个时期,社会将他/她认定为老年人,可是他/她明明还自觉身强力壮、经验丰富,尤其是,如果他/她把自我价值感主要寄托在工作之上的话,难道就此要落入无用感的虚空中?
假如我们把“年老”看作人生的“下一站”,那么下一站,你要去哪里?
有一首名为《一个老人》的诗,写出了人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悲哀:“他想到谨慎怎样愚弄他;他怎样总是相信—真是疯了—那个骗子,它说什么:明天你还有很多时间。他想到被约束的冲动,被他牺牲了的快乐。他失去的每一个机会,现在都取笑起他那毫无意义的小心。”这种不甘心的痛苦,平庸得毫无意义。或许,与其诉诸悲哀,倒不如积极主动地变化自己的心态。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那些在老年时期活得比较快乐的人,基本上有两种方向,一种是认为自己到达了人生的黄金时期,拥有了智慧与自由,更了解自己,不再活在对自己的误解之中,真正懂得享受人生乐趣,开始去做一些年轻时候从未想过的事情,比如学会三句英语就全球旅游、加入老年模特队、回归田园生活等等。
还有一类老人,他们不把自己当作需要帮助的对象,而是去帮助那些比自己更老的老人,比如石景山地区的“热心人帮扶队”,你会发现,当人们真正关心他人并且能够从他人那里得到正面的回馈时,劳动便能像宗教一样给人心灵的慰藉。
现在即是未来,只不过在脱离了各种社会关系之后,真实自我得以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变老这个过程需要学习,什么时候开始准备都不算早。
下一站,你要去哪里?
你知道吗,老化,并非是人在去世前才会体验的不幸经历,实际上它伴随我们一生,人的身体从20岁开始就在逐步老化,最先是大脑的神经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皮肤从25岁开始自然衰老,到了35岁,骨质开始疏松,40岁,心脏和眼睛开始老化……“老”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在100%的死亡率面前,人人平等。
在现代社会,“衰老”变得尤其残酷,因为对很多人来说,生命被“退休”分割成两部分。在进入退休阶段之后,人不再与世界有强制的联系。在采访中,我们得知有一些老年人,退休之后还一定要“赖”在单位好几年。那个时期,社会将他/她认定为老年人,可是他/她明明还自觉身强力壮、经验丰富,尤其是,如果他/她把自我价值感主要寄托在工作之上的话,难道就此要落入无用感的虚空中?
假如我们把“年老”看作人生的“下一站”,那么下一站,你要去哪里?
有一首名为《一个老人》的诗,写出了人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悲哀:“他想到谨慎怎样愚弄他;他怎样总是相信—真是疯了—那个骗子,它说什么:明天你还有很多时间。他想到被约束的冲动,被他牺牲了的快乐。他失去的每一个机会,现在都取笑起他那毫无意义的小心。”这种不甘心的痛苦,平庸得毫无意义。或许,与其诉诸悲哀,倒不如积极主动地变化自己的心态。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那些在老年时期活得比较快乐的人,基本上有两种方向,一种是认为自己到达了人生的黄金时期,拥有了智慧与自由,更了解自己,不再活在对自己的误解之中,真正懂得享受人生乐趣,开始去做一些年轻时候从未想过的事情,比如学会三句英语就全球旅游、加入老年模特队、回归田园生活等等。
还有一类老人,他们不把自己当作需要帮助的对象,而是去帮助那些比自己更老的老人,比如石景山地区的“热心人帮扶队”,你会发现,当人们真正关心他人并且能够从他人那里得到正面的回馈时,劳动便能像宗教一样给人心灵的慰藉。
现在即是未来,只不过在脱离了各种社会关系之后,真实自我得以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变老这个过程需要学习,什么时候开始准备都不算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