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用户体验这个词已经渗透到越来越多的行业,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研发、推广和市场运作。例如,买 iPhone,从打开包装盒的那一刹那,到海底捞,从热情洋溢的引座员接待你的那一刻,体验之旅开始展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用户体验是促进销售的生产力,也是确立差异化的竞争力,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力量。
尊重用户体验的企业,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特别是客服人员、运营人员、用户支持人员、一线产品主力、一线技术人员等离用户最近的人,他们能够接触大量用户反馈和建议,只要是能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就有机会成为用户体验创新的发起者和推动者。
在体验为王的时代,怎样做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我说核心是要把握住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有五个要点:第一,用户体验的核心是用户需求;第二,超出预期的才叫用户体验;第三,用户体验要让用户可以感知;第四,做用户体验要关注细节;第五,用户体验一定要聚焦,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第一,用户体验的核心是用户需求。用户体验最基础的是用户需求,如果脱离了用户需求,一个设计得再漂亮的产品,也是无法和用户共鸣的,所有离开了用户需求的用户体验改进都是耍流氓。
用户为什么选择一个产品?绝大多数小白用户问一个简单问题,我用这个产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产品给我什么价值,说人话就是"有啥用",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用户不会想跟你谈。
比如O2O的概念,我在外面看了几个这样的产品,我第一反应不是看界面,我是看描述,用户在什么场景下来用,这是用户体验最重要的。这里很多产品经理的弱点是,用户场景是经不住推敲的,用户根本没有这种需求,这种需求是他想象出来的,我跟很多产品经理讲,你的产品第一版界面可以不漂亮,设计上可以有瑕疵,功能可以很简陋,这些都不成为用户拒绝产品的理由,用户拒绝产品的唯一理由是跟你无法共鸣,看了半天不知道这玩意儿有什么用。
比如今天腾讯的产品已经做得很漂亮,它第一版的产品很简陋,功能少很多,但确实解决了一个中国当时年轻人缺乏沟通工具的问题。360今天的功能也做得极其庞大,甚至有点庞杂,产品也很多,但是360第一版功能极其简陋,跟任何杀毒软件没有办法比,功能也极其简单,能力也很薄弱,甚至一个流氓软件都能把它给卸掉,连基本自我保护能力都没有,但是当时能够起来,不是做得有多好,而是当时有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2006年流氓软件在祸害中国,几乎99%的互联网公司,无论大小,无论中外都集体在做流氓软件,而且没有人管这个事情,所以它能杀流氓软件,就能够解决用户的痛-我认为最好的产品是能解决用户的痛,这个痛越大这个产品就越能受到用户欢迎,有用户就能成长,就有机会去改善。
体验就是力量。比如360做杀毒,用户不是行业专家,判断不了哪一个杀毒引擎更好,我如果讲杀毒引擎的技术你也听不明白,但是我们成功地颠覆了整个杀毒行业,靠的是用户体验,这个用户体验广义来说不仅仅是我刚才说的体检-开机加速、一键优化,最重要的体验是什么?给用户超出预期的体验是免费。对用户来说不管什么商业模式,你怎么赚钱我不管,我知道我过去花一两百元买一套杀毒,周鸿祎给我免费了,不仅免费,还是终身免费,永远免费。当时杀毒厂商说我们降价一半,我们变得更便宜,这个不叫超出预期,只是说在不断地改善,只有彻底免费才叫超出预期。
再比如最火的微信。它的一个竞争产品曾经做了一个设计上很酷的东西-涂鸦,把一种心情发给别人,这个并没有从用户角度出发,难道每个用户都是专业设计人员,每天花很多时间涂鸦吗?从这个产品上看,这个产品经理可能从来不在网上泡妞,也不用类似的产品,一点用户的感觉都没有。微信摇一摇,男生能摇出妹子,女生能摇出自己的魅力感觉,这个产品是微信中的一个强需求,成为一个爆炸点。
什么叫强需求?网上有很多人用盗版的QVOD,有人重新打包之后,装一些病毒和木马的播放器,来播放爱情动作片,这个时候360弹出提示,不能播这个东西,有病毒,他们听360的吗?没有,他们把360关掉,如果360再弹,就把360彻底的卸掉,看完了之后再把360装上,这种需求就叫强需求。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最近微信让二维码火了。二维码是强需求吗,手机里没有装二维码的应用似乎也不影响,为什么在微信之前所有做二维码的公司都不太成功,因为是弱需求,装二维码干什么,很方便可以到处都扫。到哪去找二维码啊?跟商家谈,商家说二维码可以试一试,但是你有用户吗?如果没有用户,就变成了一个死结。如今微信做二维码成功了,说明二维码是好东西?错。你装微信是因为有二维码吗?不是。你装微信是因为它有朋友圈能交友。所以我非常尊重微信这个产品,一直作为产品成功的范例,在我们内部进行反思和学习。
有了一个强需求之后,在2亿用户基础之上,加上一个二维码的应用,大家自然延展使用了,但是很多创业公司没有仔细分析用户需求,只是看到别人做二维码,那我也做。殊不知别人做能成功,是因为别人有2亿用户,你做不成功,因为你没有强大的需求。
唱吧为什么火?是说明中国人对音乐的追求到达一个新境界吗?如果真的这么想就错了,仔细分析一下,唱吧还是强需求。大家不要笑,很多成功的产品都是强需求,所以会有用户。用户不断提要求,不断持续改进体验,最后就成功了。但到最后成功的时候,中国企业家出来宣传的时候,就不会像我这样讲真话了,他们会说当年我多么高瞻远瞩,用户的交互多么漂亮,我们投入了巨大的力量,我们的用户体验、交互多么好,最后我们获得了成功。可能各位听了这种分享之后,回去玩命地打造界面,调整颜色,最后产品还是不成功,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抓到用户本质的需求,所有离开了用户需求的用户体验改进都是耍流氓。
第二,超出预期的才叫用户体验。什么样的体验像拿一个针刺一下,或者踢一脚,它会形成一种口碑,这种超出用户预期的东西,是不是很大?
什么叫形成体验?体验一定要超出预期的才叫体验,如果做得跟别人产品一样,那是功能不叫体验,很多人在抄袭别人产品时,经常说某某公司做了什么功能,老板说照着做一个,但是你想没想过,如果做的东西一样是没有机会的,如果用户用完了,感觉及格良好,用户不会形成真正的体验。 很多人模仿微信摇一摇,我问过产品经理,最大体验的是什么?有的人说在酒店里用微信摇一摇能摇出几十个,用某些产品摇一摇,十公里之内都摇不出一个。哪一个超出了你的预期,你就会跟别人说兄弟用这个,它能超出预期。
我原来在微博里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叫《商业秀》,副标题是"所有的行业都是娱乐业",因为娱乐业是最靠体验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卖一瓶水,你喝了反正能解渴,就算不超出体验,好歹有一个东西,但是你花70元看一场电影,在拉斯维加斯看一场秀,买到了什么?如果什么都没买到,只买到一个标准体验-所有的电影、所有秀能不能成功,在于能不能给你一个巨大的情感冲击。
在拉斯维加斯有一个酒店,客人已经离店,在他走出酒店的时候,门童会塞上几瓶冰冻的矿泉水,这个酒店都是免费给水的,都是自己罐装的,成本几乎为零。但是这两瓶水给客人的感觉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超出预期。住酒店,即便大家觉得我现在比别人有钱,我住酒店也很紧张,我也不敢乱动东西。到了酒店,到处放着水,这个水一打开,这瓶是消费的,消费还特昂贵。我把它喝完了,到楼下超市买一瓶水给它倒进去,这就是正常的体验。但是在我离店的时候,酒店能够给我送水,这就叫超出体验。或者房间里两瓶免费的水喝完了,你能及时给我补上更多的矿泉水也叫体验。所以超出体验,不是要给用户一万块钱,是你要想想用户的期望和用户的满意度。
要想如何超出用户的预期,才能形成体验,这其实不是一件很难的事。网上有很多营销的例子,如果你做的体验能够超出用户预期,就能形成口碑。比如,360做了一个开机小助手,变成了一个流行的范式,"恭喜你,你的工资超越了中国1%的人,所以本月你要继续努力","恭喜你,你的起床时间击败了寝室里其他三个同学,还有同学起床失败,正在重启"。
第三,用户体验要让用户可以感知。体验一定是用户可以感知的,我们太多的误区是我们做了体验,但其实只是我们在自说自话。
举个例子,360做了一个小功能,给电脑打个体检分数,虽然有人不喜欢,但是绝大多数用户感觉不错。当时我们就在想,怎么告诉用户电脑状况不太好,因为用户的电脑要不就是有病毒有木马,要不就有很多是灰色状态。你可以用很专业的文字告诉用户,但如今用户看微博只看140字,看文章都只看标题,哪有时间看专业的描述呢?好在我们发现中国用户从小受应试教育长大,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我们虽然痛恨考试,但是我们都渴望得分,我们都希望得100分,绝对不能得99,要不然就会被其他小朋友嘲笑。所以我们就给大家定了一个体检的分数,很多人一看体检分数很愤怒,我怎么才得60分、70分?我要优化!一优化,我们就自动扫描解决很多问题。用户不能感知,但是你要创造感知。
在非用户体验时代,很多产品热衷于找卖点和策划卖点。卖点怎么传播呢?卖点通过广告教育用户,通过在卖场一对一忽悠用户,把用户忽悠到手,用户交了钱就把产品拿回家了。卖电视的现在还在搞卖点,比如智能电视有九大功能,可以干十个事,但是你回到家一个都不用,这有体验吗?用户不用的东西,没有体验。
虽然靠强大的广告忽悠卖点的做法,在一些行业还是会存在,但这个时代会逐渐过去。有了互联网,用户不再是被动的弱者,可以获得更多体验和交流。一定要让用户能够感受到的东西才叫卖点。
我们也有过失败的教训。曾经有用户匿名提要求,说我们需要一个密盘,我放在密盘的那些图片都需要加密。我们就做了一个功能叫360密盘,最后就找到了几万用户,这几万用户确实很忠实,我猜他们的密盘上一定有很多爱情动作片。一定有一些李宗瑞、陈冠希们确实有这种需求,但是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说,这是一个伪需求。要做大多数用户可以感受,而且可以强烈感知和认同的需求。
第四,体验都在细节,做用户体验要关注细节。很多用户体验往往会毁在细节上,也往往成在细节上,为什么这么讲?当你跟同行竞争的时候,大的功能方面大家不会差的太多,其实用户感知的东西,往往是细节。
这个例子我不用多讲,乔布斯的传记里有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已经达到了变态的程度,乔布斯有一天给谷歌高管打电话,在苹果iOS有一个谷歌地图图标,放大多少倍之后,第三行一个像素颜色不对,他认为这影响了iOS的美观,这是对细节的一种坚持。这个例子当然很极端,但是很多用户体验往往会毁在细节上,也往往成在细节上,为什么这么讲?当你跟同行竞争的时候,大的功能方面大家不会差得太多,其实用户感知的东西,往往是细节,这时候就需要发挥设计师的敏感心去感受这种细节的内容。海底捞提供的涮牛肉都是日本神户的A级牛肉吗?好像不是,嗑瓜子、擦皮鞋、带小孩是不是细节?绝对是。
最近做搜索,坦率地说,如果我说我们的技术是第四代技术,我真的不好意思,因为这是撒谎,搜索技术十年来,从谷歌到百度,大家的技术没有本质性的变化,而且全世界搜索技术最好的公司显然是谷歌,不是中国这几家公司,它们也不是靠技术打败谷歌的,你们也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但是我为什么看到了体验改变的机会,是因为今天的搜索引擎越来越像广告引擎,广告和搜索混在一起,你们可能分得清,你们的父母绝对分不清。竞价排名这种模式,谁有钱谁排在最前面,很多欺诈网站就排在最前面。
医疗行业绝对是重灾区,你们各位看过病吗?你们到医院觉得很舒服吗?在北京协和、同仁永远人满为患,永远看不上病,排队加塞才能弄个专家号,说明医疗资源在中国是匮乏的。协和、同仁这种好的医院需要到互联网上买用户吗?不需要。花几百块钱买一个点击,需要到他医院里看白癜风、不孕不育,我不能说这种医院都是假医院,但是这是什么货色,大家也都知道。
所以这种体验已经变成:一方面搜索引擎帮助大家找到知识,找到很多信息;另一方面出现搜索一下你就会上当,这就是用户体验的问题。即便技术差不多,谁能够在这个细节体验上下决心做得不一样,就不放医疗行业的广告,敢于向谷歌学习,打广告和搜索明显分开,每页就放三条广告,绝不多放-这种体验的改进也可能成为改变一个行业的力量。
每次做这种重大体验改变的时候,大家要有点没心没肺,因为你的对手可能雇大量的水军骂你,我是中国被骂最多的人,我估计中国很多水军公司靠骂我一年能赚好几千万。
第五,用户体验一定要聚焦,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用户选择你的产品,经常一个理由就足够。我们做产品体验的时候,很多时候应该面面俱到,应该全方位系统性思考。不错。但思考完了,如何在众多的功能中找到一个点作为突破点?再大的一个市场也需要一个针尖一样的点做切入,所有成功的产品都要找到一个突破点,通过聚焦,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到一个点上,才能形成压强。有的时候你觉得找了几个点,当跟用户说有五大功能,有六个体系的时候,你觉得你能够记住,你作为老板也可以要求公司员工学习记住,大家都变成顺口溜,但是用户真的记得住吗?
有一次我看到智能电视的广告,说有六大功能。我作为普通消费者,肯定回忆不出来六大功能是什么。把一个功能做到极致,大家推荐你的产品说,在这个电视上免费电影随便看,用起来比优酷还简单,可能还是一个好卖点。我说的这个聚焦,集中在一点,和前面说的做到极致、超出预期、关注细节是高度一致的。每个人都不是天才,更不是通才,如果不能聚焦一点,而是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同时做三个产品,每个产品同时铺开做五个功能,这怎么可能?至于怎么验证产品聚焦,特别简单,你去看用户发帖,看用户骂你-这是用户在用最朴素的语言总结产品能够打动他们的一个点。
百度真的是因为搜索技术比谷歌做得好才超越它的?不是,是因为MP3搜索。你会听到很多民工级用户在交流的时候,他们不说我去用一个搜索引擎,而是会说在一个网站上可以免费听歌,可以免费下歌。如果能听到用户这样的声音,那恭喜你,说明你找到了一个值得聚焦的点,因为这是用户关心的。
关于产品的体验,在体验为王的时代,谁能够掌握好体验的力量,从小处可以做出一个受欢迎的产品,从大处讲,甚至能颠覆一个产业,改变一个格局。我们总是把创新理解成做一个研究院,雇很多专家博士,发明一个类似可口可乐的新秘方或者申请多少专利。我觉得这是不现实的。
所谓的创新就是从用户出发,从用户体验的细节出发,从很多细微之处出发,对用户体验做出持续的改进。
尊重用户体验的企业,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特别是客服人员、运营人员、用户支持人员、一线产品主力、一线技术人员等离用户最近的人,他们能够接触大量用户反馈和建议,只要是能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就有机会成为用户体验创新的发起者和推动者。
在体验为王的时代,怎样做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我说核心是要把握住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有五个要点:第一,用户体验的核心是用户需求;第二,超出预期的才叫用户体验;第三,用户体验要让用户可以感知;第四,做用户体验要关注细节;第五,用户体验一定要聚焦,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第一,用户体验的核心是用户需求。用户体验最基础的是用户需求,如果脱离了用户需求,一个设计得再漂亮的产品,也是无法和用户共鸣的,所有离开了用户需求的用户体验改进都是耍流氓。
用户为什么选择一个产品?绝大多数小白用户问一个简单问题,我用这个产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产品给我什么价值,说人话就是"有啥用",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用户不会想跟你谈。
比如O2O的概念,我在外面看了几个这样的产品,我第一反应不是看界面,我是看描述,用户在什么场景下来用,这是用户体验最重要的。这里很多产品经理的弱点是,用户场景是经不住推敲的,用户根本没有这种需求,这种需求是他想象出来的,我跟很多产品经理讲,你的产品第一版界面可以不漂亮,设计上可以有瑕疵,功能可以很简陋,这些都不成为用户拒绝产品的理由,用户拒绝产品的唯一理由是跟你无法共鸣,看了半天不知道这玩意儿有什么用。
比如今天腾讯的产品已经做得很漂亮,它第一版的产品很简陋,功能少很多,但确实解决了一个中国当时年轻人缺乏沟通工具的问题。360今天的功能也做得极其庞大,甚至有点庞杂,产品也很多,但是360第一版功能极其简陋,跟任何杀毒软件没有办法比,功能也极其简单,能力也很薄弱,甚至一个流氓软件都能把它给卸掉,连基本自我保护能力都没有,但是当时能够起来,不是做得有多好,而是当时有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2006年流氓软件在祸害中国,几乎99%的互联网公司,无论大小,无论中外都集体在做流氓软件,而且没有人管这个事情,所以它能杀流氓软件,就能够解决用户的痛-我认为最好的产品是能解决用户的痛,这个痛越大这个产品就越能受到用户欢迎,有用户就能成长,就有机会去改善。
体验就是力量。比如360做杀毒,用户不是行业专家,判断不了哪一个杀毒引擎更好,我如果讲杀毒引擎的技术你也听不明白,但是我们成功地颠覆了整个杀毒行业,靠的是用户体验,这个用户体验广义来说不仅仅是我刚才说的体检-开机加速、一键优化,最重要的体验是什么?给用户超出预期的体验是免费。对用户来说不管什么商业模式,你怎么赚钱我不管,我知道我过去花一两百元买一套杀毒,周鸿祎给我免费了,不仅免费,还是终身免费,永远免费。当时杀毒厂商说我们降价一半,我们变得更便宜,这个不叫超出预期,只是说在不断地改善,只有彻底免费才叫超出预期。
再比如最火的微信。它的一个竞争产品曾经做了一个设计上很酷的东西-涂鸦,把一种心情发给别人,这个并没有从用户角度出发,难道每个用户都是专业设计人员,每天花很多时间涂鸦吗?从这个产品上看,这个产品经理可能从来不在网上泡妞,也不用类似的产品,一点用户的感觉都没有。微信摇一摇,男生能摇出妹子,女生能摇出自己的魅力感觉,这个产品是微信中的一个强需求,成为一个爆炸点。
什么叫强需求?网上有很多人用盗版的QVOD,有人重新打包之后,装一些病毒和木马的播放器,来播放爱情动作片,这个时候360弹出提示,不能播这个东西,有病毒,他们听360的吗?没有,他们把360关掉,如果360再弹,就把360彻底的卸掉,看完了之后再把360装上,这种需求就叫强需求。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最近微信让二维码火了。二维码是强需求吗,手机里没有装二维码的应用似乎也不影响,为什么在微信之前所有做二维码的公司都不太成功,因为是弱需求,装二维码干什么,很方便可以到处都扫。到哪去找二维码啊?跟商家谈,商家说二维码可以试一试,但是你有用户吗?如果没有用户,就变成了一个死结。如今微信做二维码成功了,说明二维码是好东西?错。你装微信是因为有二维码吗?不是。你装微信是因为它有朋友圈能交友。所以我非常尊重微信这个产品,一直作为产品成功的范例,在我们内部进行反思和学习。
有了一个强需求之后,在2亿用户基础之上,加上一个二维码的应用,大家自然延展使用了,但是很多创业公司没有仔细分析用户需求,只是看到别人做二维码,那我也做。殊不知别人做能成功,是因为别人有2亿用户,你做不成功,因为你没有强大的需求。
唱吧为什么火?是说明中国人对音乐的追求到达一个新境界吗?如果真的这么想就错了,仔细分析一下,唱吧还是强需求。大家不要笑,很多成功的产品都是强需求,所以会有用户。用户不断提要求,不断持续改进体验,最后就成功了。但到最后成功的时候,中国企业家出来宣传的时候,就不会像我这样讲真话了,他们会说当年我多么高瞻远瞩,用户的交互多么漂亮,我们投入了巨大的力量,我们的用户体验、交互多么好,最后我们获得了成功。可能各位听了这种分享之后,回去玩命地打造界面,调整颜色,最后产品还是不成功,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抓到用户本质的需求,所有离开了用户需求的用户体验改进都是耍流氓。
第二,超出预期的才叫用户体验。什么样的体验像拿一个针刺一下,或者踢一脚,它会形成一种口碑,这种超出用户预期的东西,是不是很大?
什么叫形成体验?体验一定要超出预期的才叫体验,如果做得跟别人产品一样,那是功能不叫体验,很多人在抄袭别人产品时,经常说某某公司做了什么功能,老板说照着做一个,但是你想没想过,如果做的东西一样是没有机会的,如果用户用完了,感觉及格良好,用户不会形成真正的体验。 很多人模仿微信摇一摇,我问过产品经理,最大体验的是什么?有的人说在酒店里用微信摇一摇能摇出几十个,用某些产品摇一摇,十公里之内都摇不出一个。哪一个超出了你的预期,你就会跟别人说兄弟用这个,它能超出预期。
我原来在微博里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叫《商业秀》,副标题是"所有的行业都是娱乐业",因为娱乐业是最靠体验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卖一瓶水,你喝了反正能解渴,就算不超出体验,好歹有一个东西,但是你花70元看一场电影,在拉斯维加斯看一场秀,买到了什么?如果什么都没买到,只买到一个标准体验-所有的电影、所有秀能不能成功,在于能不能给你一个巨大的情感冲击。
在拉斯维加斯有一个酒店,客人已经离店,在他走出酒店的时候,门童会塞上几瓶冰冻的矿泉水,这个酒店都是免费给水的,都是自己罐装的,成本几乎为零。但是这两瓶水给客人的感觉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超出预期。住酒店,即便大家觉得我现在比别人有钱,我住酒店也很紧张,我也不敢乱动东西。到了酒店,到处放着水,这个水一打开,这瓶是消费的,消费还特昂贵。我把它喝完了,到楼下超市买一瓶水给它倒进去,这就是正常的体验。但是在我离店的时候,酒店能够给我送水,这就叫超出体验。或者房间里两瓶免费的水喝完了,你能及时给我补上更多的矿泉水也叫体验。所以超出体验,不是要给用户一万块钱,是你要想想用户的期望和用户的满意度。
要想如何超出用户的预期,才能形成体验,这其实不是一件很难的事。网上有很多营销的例子,如果你做的体验能够超出用户预期,就能形成口碑。比如,360做了一个开机小助手,变成了一个流行的范式,"恭喜你,你的工资超越了中国1%的人,所以本月你要继续努力","恭喜你,你的起床时间击败了寝室里其他三个同学,还有同学起床失败,正在重启"。
第三,用户体验要让用户可以感知。体验一定是用户可以感知的,我们太多的误区是我们做了体验,但其实只是我们在自说自话。
举个例子,360做了一个小功能,给电脑打个体检分数,虽然有人不喜欢,但是绝大多数用户感觉不错。当时我们就在想,怎么告诉用户电脑状况不太好,因为用户的电脑要不就是有病毒有木马,要不就有很多是灰色状态。你可以用很专业的文字告诉用户,但如今用户看微博只看140字,看文章都只看标题,哪有时间看专业的描述呢?好在我们发现中国用户从小受应试教育长大,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我们虽然痛恨考试,但是我们都渴望得分,我们都希望得100分,绝对不能得99,要不然就会被其他小朋友嘲笑。所以我们就给大家定了一个体检的分数,很多人一看体检分数很愤怒,我怎么才得60分、70分?我要优化!一优化,我们就自动扫描解决很多问题。用户不能感知,但是你要创造感知。
在非用户体验时代,很多产品热衷于找卖点和策划卖点。卖点怎么传播呢?卖点通过广告教育用户,通过在卖场一对一忽悠用户,把用户忽悠到手,用户交了钱就把产品拿回家了。卖电视的现在还在搞卖点,比如智能电视有九大功能,可以干十个事,但是你回到家一个都不用,这有体验吗?用户不用的东西,没有体验。
虽然靠强大的广告忽悠卖点的做法,在一些行业还是会存在,但这个时代会逐渐过去。有了互联网,用户不再是被动的弱者,可以获得更多体验和交流。一定要让用户能够感受到的东西才叫卖点。
我们也有过失败的教训。曾经有用户匿名提要求,说我们需要一个密盘,我放在密盘的那些图片都需要加密。我们就做了一个功能叫360密盘,最后就找到了几万用户,这几万用户确实很忠实,我猜他们的密盘上一定有很多爱情动作片。一定有一些李宗瑞、陈冠希们确实有这种需求,但是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说,这是一个伪需求。要做大多数用户可以感受,而且可以强烈感知和认同的需求。
第四,体验都在细节,做用户体验要关注细节。很多用户体验往往会毁在细节上,也往往成在细节上,为什么这么讲?当你跟同行竞争的时候,大的功能方面大家不会差的太多,其实用户感知的东西,往往是细节。
这个例子我不用多讲,乔布斯的传记里有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已经达到了变态的程度,乔布斯有一天给谷歌高管打电话,在苹果iOS有一个谷歌地图图标,放大多少倍之后,第三行一个像素颜色不对,他认为这影响了iOS的美观,这是对细节的一种坚持。这个例子当然很极端,但是很多用户体验往往会毁在细节上,也往往成在细节上,为什么这么讲?当你跟同行竞争的时候,大的功能方面大家不会差得太多,其实用户感知的东西,往往是细节,这时候就需要发挥设计师的敏感心去感受这种细节的内容。海底捞提供的涮牛肉都是日本神户的A级牛肉吗?好像不是,嗑瓜子、擦皮鞋、带小孩是不是细节?绝对是。
最近做搜索,坦率地说,如果我说我们的技术是第四代技术,我真的不好意思,因为这是撒谎,搜索技术十年来,从谷歌到百度,大家的技术没有本质性的变化,而且全世界搜索技术最好的公司显然是谷歌,不是中国这几家公司,它们也不是靠技术打败谷歌的,你们也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但是我为什么看到了体验改变的机会,是因为今天的搜索引擎越来越像广告引擎,广告和搜索混在一起,你们可能分得清,你们的父母绝对分不清。竞价排名这种模式,谁有钱谁排在最前面,很多欺诈网站就排在最前面。
医疗行业绝对是重灾区,你们各位看过病吗?你们到医院觉得很舒服吗?在北京协和、同仁永远人满为患,永远看不上病,排队加塞才能弄个专家号,说明医疗资源在中国是匮乏的。协和、同仁这种好的医院需要到互联网上买用户吗?不需要。花几百块钱买一个点击,需要到他医院里看白癜风、不孕不育,我不能说这种医院都是假医院,但是这是什么货色,大家也都知道。
所以这种体验已经变成:一方面搜索引擎帮助大家找到知识,找到很多信息;另一方面出现搜索一下你就会上当,这就是用户体验的问题。即便技术差不多,谁能够在这个细节体验上下决心做得不一样,就不放医疗行业的广告,敢于向谷歌学习,打广告和搜索明显分开,每页就放三条广告,绝不多放-这种体验的改进也可能成为改变一个行业的力量。
每次做这种重大体验改变的时候,大家要有点没心没肺,因为你的对手可能雇大量的水军骂你,我是中国被骂最多的人,我估计中国很多水军公司靠骂我一年能赚好几千万。
第五,用户体验一定要聚焦,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用户选择你的产品,经常一个理由就足够。我们做产品体验的时候,很多时候应该面面俱到,应该全方位系统性思考。不错。但思考完了,如何在众多的功能中找到一个点作为突破点?再大的一个市场也需要一个针尖一样的点做切入,所有成功的产品都要找到一个突破点,通过聚焦,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到一个点上,才能形成压强。有的时候你觉得找了几个点,当跟用户说有五大功能,有六个体系的时候,你觉得你能够记住,你作为老板也可以要求公司员工学习记住,大家都变成顺口溜,但是用户真的记得住吗?
有一次我看到智能电视的广告,说有六大功能。我作为普通消费者,肯定回忆不出来六大功能是什么。把一个功能做到极致,大家推荐你的产品说,在这个电视上免费电影随便看,用起来比优酷还简单,可能还是一个好卖点。我说的这个聚焦,集中在一点,和前面说的做到极致、超出预期、关注细节是高度一致的。每个人都不是天才,更不是通才,如果不能聚焦一点,而是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同时做三个产品,每个产品同时铺开做五个功能,这怎么可能?至于怎么验证产品聚焦,特别简单,你去看用户发帖,看用户骂你-这是用户在用最朴素的语言总结产品能够打动他们的一个点。
百度真的是因为搜索技术比谷歌做得好才超越它的?不是,是因为MP3搜索。你会听到很多民工级用户在交流的时候,他们不说我去用一个搜索引擎,而是会说在一个网站上可以免费听歌,可以免费下歌。如果能听到用户这样的声音,那恭喜你,说明你找到了一个值得聚焦的点,因为这是用户关心的。
关于产品的体验,在体验为王的时代,谁能够掌握好体验的力量,从小处可以做出一个受欢迎的产品,从大处讲,甚至能颠覆一个产业,改变一个格局。我们总是把创新理解成做一个研究院,雇很多专家博士,发明一个类似可口可乐的新秘方或者申请多少专利。我觉得这是不现实的。
所谓的创新就是从用户出发,从用户体验的细节出发,从很多细微之处出发,对用户体验做出持续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