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k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大语文”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语文涉及的范围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拓展教学正是这一新理念下的一种教学状态。
  而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了课堂的导入与对文本内容理解的过程,而忽视了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它似乎成为可有可无的尾声。自进入新课改以来,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感受到课堂中的拓展延伸环节必不可少,它是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思想、情感的升华。因此,它应成为一节课的高潮!韵味十足,而又回味无穷!“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一、有了拓展,知识拓宽,文本理解深入
  起初,学生的拓展仅限于搜集和本课有关的诗句、名言、片段等。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各组学生深情地朗诵着他们搜集到的内容,对朱自清的父子间的爱理解更深刻了。他们按捺不住,动情地讲述起自己与父母间的故事,教室里充满了爱与感恩的味道。
  没有课外的拓展,只有枯燥的对文本的分析,学生的情感目标是不会达到的。而学生积累的大量的课外诗词、名言等,无疑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各种课外书、网络资源都成为他们搜集信息的工具。请相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远比老师的信息来源要广泛的多!而在筛选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愈加深刻。
  二、有了拓展,趣味盎然,课堂活力四射
  想起以前文言文教学的“一言堂”,学生昏昏欲睡的“惨状”,再看看现在的活力四射的课堂,我不得不感谢新课改如一缕春风唤醒了沉睡多年的“枯木”,我又充满自信地站在了三尺讲台上。不过,讲台上不止有我,更有许多的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会乐此不疲地去精心准备各组的展示。而课堂的精彩表现又无疑成为激励他们的最大动力,让他们快乐地在语文天地中遨游。精彩不断,个性展示不断,因此语文的课堂不再“沉寂”,它还原了语文应有的魅力!
  三、有了拓展,创新增强,学生各显身手
  我知道,语文的课堂应该姓什么,“绣花枕头”要不得!因此,我特别强调拓展延伸,它是对文本知识、能力、情感的深入和提升,展示的是学生自己对文本的个性理解与感悟。一定要有自己的创作,哪怕再糟糕也是难能可贵的。学生不再胆怯与扭捏,不再复制与粘贴,他们开始用笔创作一首首小诗,用心灵谱出一句句歌词,用激情演绎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他们有自己的创作与表演欲望,拓展环节为每个学生搭建了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快乐的他们有了展示自己的天地!
   “不怕学生做不到,只怕老师想不到”,教师只要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学生就是一座宝藏,他们的潜能是无穷的,只等待我们去发掘。学生的创造激情一旦被点燃,就会成为燎原之势,你会发现原来在他们中间还藏着一个个“小诗人”,一个个“歌唱家”……而实践证明确是能给教师意想不到的惊喜!请相信,你给学生一方舞台,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我反对故作“花哨”的课堂,语文的课堂应该姓“语”。因此,我提倡的拓展是立足文本的拓展,是文本解读的延伸和补充,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是文本解读的一种形式。我会根据各课内容设计不同的拓展,但我每课总不忘给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拓展的机会,而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我特别珍视学生的创作,鼓励学生自己书写对文本的感悟与体会,然后用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拓展环节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统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堂的精彩要靠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现在,我校的新课改已有一年多了,课堂的繁荣与生机,让我们眼前豁然开朗。“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情景不正是我们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所期待的吗?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离不开拓展延伸!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强调方法的重要性。干什么事都讲究方法,语文学习自然也不例外。语文的学习方法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读、思、结、练。  人们通常称学习为“读”,可见“读”之重要,它朴实、简单、实在,但道出学习中一个原生态的要求“读”。对语文来说,“读”更是第一要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读”的活动,语文学习止步难行。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变化,信息的多元,使得语
期刊
一、尊重:心灵对话的桥梁  真正的教育者如果是出于良好的动机而做事急躁,考虑欠周,儿童是会谅解的。可是儿童不会原谅那些态度冷淡、缺乏感情、好作长篇说教、总想置身于孩子的忧虑与激动之外的教师。  ——霍姆林斯基  案例:一篇诚实的周记  刚刚开学,黄老师因一次不经意的课堂失误差点酿成了重大的“教育事故”。刘路是高一的学生,语文成绩中等。有一次,他交了一篇令黄老师思之深切的周记,这篇周记是这样的:  
期刊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面对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美、欣赏美,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树立高尚的审美观。  然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并非易事,因为欣赏是一种发现,更是一种创造。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看到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我们不仅惊叹其新颖别致的构思和优美流畅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走进去,品味作品的意境,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挖掘其深
期刊
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其实,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链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让作文批改成为写法交流的阵地  初中生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有时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就是说,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各种文体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成型了,但有时一些具体的写法却把握不起来,明知
期刊
“语言表达连贯”是高考明确要求的一个考点,历年各地高考卷与平时试卷中几乎都有文句衔接连贯题的身影,并经常以所谓定句选位题形式出现,即要求给一段话中的几个句子排出正确的顺序。  所谓“连贯”,是指表达的观点、角度、风格一致,读起来自然顺畅。具体来说也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话题统一,句序合理,前后衔接和呼应自然。但仅根据这些连贯概念中及其阐述中的要点,来解答衔接连贯题,就想达到快
期刊
如何理解创新?教育家认为:创新就是要有独特的见解,愿意探索新事物,敢于采用新的方法,不要墨守成规地跟着老传统走,也不要跟着时风潮流走。当然,语文教师要创新必先有个前提,就是要在前人传统基础上创新,在继承中求变化,语文教师该如何走创新之路?  一、转变观念,创新意识  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具备新时期的平等观念和对话态度。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进行学习交流的地方,语文教师自觉地具有平等意识确立对话态度,才
期刊
一、名人眼中的爱  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心腑的怜悯。——罗素  美的爱情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她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苏霍姆林斯基  的确,爱情是神圣的、令人向往的,也是不可回避的。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爱情婚姻观也是必须的,对人的一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师生面对的爱  但现实中又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期刊
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认为是“享受语文”。享受思考的成果,更是在享受思考的过程,试想,当学生不再有枯坐冷板凳听教师喋喋不休的无聊,不再有绞尽脑汁猜测所谓标准答案的无奈,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当阅读成为一种对话,当表达成为一种倾诉,我们难道不是在“享受”语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吗?  语文课堂的问题设置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
期刊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饱经风霜,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为我们、为世界、为全人类留下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古代的先哲用他们的文字向我们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执著追求。浸润其中,涵咏体味,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朝闻道  经典诵读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五千年来,经过炎黄子孙一代代的创造和积累,中国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其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在这座由文言的
期刊
古代诗人,无不喜欢登高,他们或寄情山水、感叹个人际遇,或登高望远、抒发宏伟抱负。  读诗先从语言入手,抓住意象,理解内涵,联系写作背景,走进诗人内心,既要作感性的把握,又要作理性的思考。本诗前两联选景典型,摹声绘色,动静结合,寓情于景。“风急天高猿啸哀”,风,即秋风,“一天比一天凉”,再加上一“急”字,使人感到锥心刺骨,这里不仅冷在肉体,更冷在心灵。“天高”,是以人作参照物,天越高,一个人显得越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