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课外阅读现状与分析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8613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调查背景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品位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数字化阅读已成为一种潮流趋势。阅读工具和媒介已经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和书店、图书馆,电脑、手机、电子阅览器等阅读工具层出不穷,阅读成了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学习活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职生作为接触和接受新事物最快的一个群体之一,他们的阅读现状也在逐步发生改变。这对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提出了新挑战。
  二、 调查目的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职中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了解数字化时代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分析我校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研究并实施我校课外阅读的实践指导策略,特开展了此次问卷调查。
  三、 调查对象及情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香华校区2014级全体高一学生,涵盖软件与网络部、商贸部、旅游部和会计部四个专业。调查的方法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5份。有效问卷数在各专业部的占比为软件与网络部255/17.4%,商贸部392/26.8%,旅游部332/22.7%,会计部486/33.2%。男女生占比分别为:男生599/40.9%,女生866/59.1%。本次调查由“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生课外阅读实践及指导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调查内容涉及课外阅读的动机与兴趣;阅读的方式及内容;阅读的方法和习惯等。
  四、 调查结果分析
  (一) 中职生课外阅读动机及阅读兴趣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当时学生開展课外阅读的出发点和永动力,为此我们设计了两个问卷题目,其中表1的问卷题目是“你进行课外阅读是为了什么?”,表2的问卷题目是“你对阅读的喜爱程度如何?”
  从表1数据分析来看,被调查者中,有39%认为自己进行课外阅读是为了“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有15.6%认为是为了 “提高自身修养和品味”,由此可见,我校近半的中职生能正确认识到课外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对这部分阅读动机较强的学生,我们应该为其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和阅读书目的指引,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而24%的学生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读书,这是被动性读书,缺乏自主性;有17.1%的是“无明确目的”的阅读,随意性很强;为了获取资讯和休闲娱乐而读书的分别占29.9%和14%。另外,有32.8%的被调查者是因为兴趣而阅读。对比表2的数据,很喜欢阅读的有168人,占11.5%;比较喜欢阅读的有424人,占28.9%;对这部分保有阅读兴趣的中职生,我们要想办法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好书推荐与交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等等。图2的数据亦显示,52%的中职生对阅读的兴趣一般,7%的中职生不喜欢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读书应成为最重要的兴趣发源地”,如何激发这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我们阅读指导策略的重点。
  (二) 中职生课外阅读方式及内容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2015年4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首次超过了图书阅读率58.0%。据此次调查,数字化阅读增速明显高于传统阅读,前者较上年增长8个百分点,而后者只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手机和微信阅读的增长最快。在数字化阅读成为趋势的今天,中职生的阅读方式有何变化? 受学生欢迎的阅读内容有哪些?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6个问题展开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如下:
  表3和表4的数据显示,我校有53%的学生偏爱纸质阅读,有47%的学生偏爱电子书籍;在数字化阅读的工具选用上,手机阅读的比例高达90%。对比表5和表6的数据发现:学生阅读时长高于1小时时,数字化阅读的占比要高于传统纸质阅读。
  综合以上分析:近半数的中职生偏爱数字化阅读,而且主要集中在手机阅读上。学生数字化阅读的时间已逐步挤占了传统纸质阅读的时间。
  问题7.您阅读的内容最主要是(可多选)
  A.生活实用类图书410人/26%
  B.娱乐休闲资讯301人/19%
  C.励志类图书311人/19%
  D.新闻时政类246人/15%
  E.文学经典作品228人/14%
  F.专业教辅108人/7%
  问题7的调查数据显示,中职生选择的课外阅读内容中,“生活实用类图书”占26%,居首位;其次是“娱乐休闲资讯”类文章和励志类图书,分别占19%;接着是新闻时政类,占15% ;选择文学经典作品的只占了14%;最后是“专业教辅”类文章,仅占7%。可见中职生的课外阅读更注重实用和娱乐功能。
  问题8.文学类图书中,您阅读较多的有(可多选)
  A.经典名著 191人/13%B.科幻小说286人/20%
  C.武侠小说474人/32%D.青春校园小说574人/39%
  E.网络文学489人/33%F.言情小说415人/28%
  G.散文诗歌128人/9%
  问题8统计数据显示,在文学类图书中,中职生选看最多的是青春校园小说,占39%;其次为网络文学,占33%;接着是武侠小说,占32%;再接着是言情小说,占28%;科幻小说,占20%;倒数第二、第一的分别是经典名著和散文诗歌,占比为13%和9%。可见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层次较低。
  中职生课外阅读现状与分析
  (三)中职生阅读方法和习惯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问题9.您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所采取的阅读方法是?
  A.以精读为主306/21%B.以略读为主419/29%   C.以浏览为主 440/30%
  D.能综合运用前面几种方式290/20%
  问题10.您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A.有481/35% B.有时有497/37%
  C.从来没有387/28%
  问题11.您是如何做读书笔记的?
  A.摘抄好词佳句380/26%B.圈点批注110/8%
  C.做佳句评点420/29%D.写心得体会117/8%
  E.提出看法427/29%
  问题12.您有没有阅读计划?
  A.没有,看到感兴趣的就读639/44%
  B.有,制定计劃有规律阅读826/56%
  【问题9】的调查数据显示,中职生在课外阅读中,以略读和浏览的形式为主,只有21%的学生以精读为主。能综合运用前面几种方式的仅占20%。可见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仍需加强。综合【问题10】和【问题11】的调查数据,有近1/3的学生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有1/3的同学能运用摘抄好词佳句、圈点批注等方法做读书笔记。【问题12】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6%的学生能够制定阅读计划,有规律地开展课外阅读。而有44%的学生则没有阅读计划,碰到感兴趣的书就读,具有随意性和被动性的特点。
  (四)中职生阅读制约因素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问题13.你家长对阅读的喜爱程度是:
  A.不喜欢 189/13%
  B.一般 826/56.4%
  C.比较喜欢319/21.8%
  D.很喜欢131/8.9%
  通过上图数据对比,学生对阅读的态度选择“一般”或“不喜欢”的加起来有58.6%,家长的是59.3%,比例非常的接近。由此可知,家长对阅读的喜好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家长的示范和家庭的阅读氛围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
  问题14.您觉得是什么原因会影响你的阅读量(可多选)
  A.阅读氛围不浓厚601/41%
  B.缺乏选书指导259/18%
  C.信息获取途径不足364/25%
  D.资源不足(图书资源、经费等)482/33%
  E.学习压力大522/36%
  F.没兴趣324/22%G.阅读速度慢275/19%
  【问题14】的调查数据显示,影响学生阅读的因素中,阅读氛围占据首位(41%),其次分别是学习压力(36%)、阅读资源(33%)、信息获取(25%)、阅读兴趣(22%)、阅读速度(19%)、选书指导(18% )等
  综合以上分析,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1.校园及家庭阅读氛围不浓厚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被调查的对象中对阅读的喜爱程度为“一般“或”不喜欢“的学生比例达59%。在影响学生阅读因素的调查中,认为阅读氛围不浓厚会影响到自己阅读兴趣和阅读量的学生达41%,占据首位。这个阅读氛围既是指家庭的阅读氛围也指学校的阅读氛围。
  2.课外阅读内容层次较低。中职生选看文学作品排名靠前的是青春校园小说、网络文学、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和科幻小说,经典名著和散文诗歌排名最后。
  3.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数据显示,44%的学生没有制定阅读计划的习惯,65%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4.数字化阅读挤占传统阅读的时间会越来越多。数字化阅读以手机阅读为主。
  五、建议
  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我们大部分的职中生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边,教育一定是失败的。学校和家庭不重视阅读,是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缺失,文化素养和智力背景苍白虚弱的主要原因。针对我校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创设书香校园,营造良好阅读氛围。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学生在访谈中也提到希望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因此领导重视,教师倡导,全员阅读,机构保障,阅读活动常规化是值得我们职业中学探究和实施的领域。
  2.探究学生阅读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与自我教育》一书中说“在向少年建议读什么样的科普读物时,教师要研究他们的兴趣、志向和才能。最主要的是要使这种阅读逐渐成为一种精神需要,激发出认知的欢悦情感。我们认为,如果一个学生对阅读科学读物还没有入迷,就是我们还没有找到通往他心灵的门径。”
  3.多方面引导学生开展有计划的阅读,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借鉴美国开展的“大家来读书”的活动经验,建立“学生—家—校”的联系,共同制定个人的、家庭及班级的阅读目标与阅读计划,引导学生开展持续的阅读,养成阅读的良好。如开展“每周一书”常规性活动,让读书不再成为一种时尚 ,而是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
  4.数字化阅读指导迫在眉睫。鉴于中职生数字化阅读挤占传统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多的现状,教师要积极探索适合中职生的数字化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并实施。我校结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实际,开发了“一职悦读吧”这一数字化阅读交流分享平台,在收集分析学生的阅读数据的前提上,通过“读书签到,积分冲关,星级排行”等形式推动全校学生“一起来读书”,营造一种热爱书、尊重书的全员阅读氛围,使阅读成为教育的主导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读书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需求,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生语文课外阅读实践及指导研究”(2015YQJK029)。主持人:蔡碧柳]
  责任编辑朱守锂
其他文献
“共振”原属物理学的概念,是指两个物体由于振动的频率相同,一个物体振动就会引起另一个物体相应地振动。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一种智力、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当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谐统一的时候,师生之间就会产生认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共振”,在此笔者借用共振概念,以“教学共振”来比喻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双方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同步前进,以达到最
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快,小学中年段的作文要求也明显提高,如何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写出好文章,使他们具有“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能力呢?  一、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针对调查结果,我以欣喜地语气告诉学生:“看来,你们
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  走进生活,放眼自然,稻海金浪,老树枯藤,四季更替,物事流转,这一切都浸润着语文的气质,飞扬着语文的才情。为何不让孩子出去走走,听落叶在脚下浅浅低吟,看大雁在天空款款南飞呢?第五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中,我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以“我们认识的秋天”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一、秋诗——古人秋思浸润语文才情  萧
创设相关情景,激发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创设相关情景,用英语组织教学,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继而引起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积极参与交际的欲望。如七年级Book 1 Lesson 27 “Vegetables and Fruit”,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摆放苹果、香蕉、葡萄等水果和西红柿、白菜、米饭、茶等,进行提问:What’s this? It
“大目标”有别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更高层次的“教育目的”。下面以笔者的教学案例《慈母情深》备课及课堂生成谈谈如何以“大目标”统领课堂。  一、备课:大量阅读,学生定位  备课前的大量阅读与对学生的定位思考是笔者大目标确定的来源。大目标来源之一,备课时阅读大量本文作者梁晓声的作品。大目标来源之二,读到梁晓声《关于》中一句话:“我想用文字,为自己的,也是我这一代多数人的母亲
中职汽修省市技能大赛,自2007年开始,每年都有举行,并且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大赛不能仅仅以名次的先后、奖项的好坏论优劣,更重要的是借中职汽修省市技能大赛氛围,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修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设备水平。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修车技能提出了自己看法,以期与同行交流。  中职汽修省市技能大赛,每年都有举行,并且,为了争取名次,每个参赛学校和举办方都消耗了大量财力物力。中职汽修省市技能大赛,不能
摘 要: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艺术类院校又逐年扩招,加之其自身专业特点,使艺术类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本文在分析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整体形势的基础上,针对高职高专艺术类毕业生的特点,对现有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求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择业观。  关键词:艺术类;新形势;高职高专类大学生就业指导  目前新的就业形势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社
林志锋 朱伟鑫  在知识管理与认知发展程度的限制下,第一代知识管理知识对显性知识进行简单管理,但是显性体系只是知识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知识冰山水面上的一角。此时的知识管理并未注重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和探索。第二代知识管理主要研究对隐性知识编码化与显性化管理,为其创造更好地氛围与环境,利用师生之间的探讨学习等交流手段,将隐性知识加以整合,并且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将隐性知识发展成新的教育资源,最终促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民族文化是我们国家的魂,而经典则是中国文化的根,它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笔者选择有东方《圣经》之称的《论语》作为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因为它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儒家文化的代表。希望通过对《论语》的学习,在提升学生的文言文语感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热爱。  一、基于“三重标准”的课程设置  (一)基于“整体综合式思维
一、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机制  (一)创新机制,组建“三位一体”培训机构  1998年,宝安区委、区政府以超前的眼光、改革的气魄,大手笔整合全区教育资源,将原区教育局教研室、电教站和区教师进修学校合并,调集各路精英,组建“研、训、教”“三位一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副处级事业单位——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教科培中心”),具体负责指导全区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师培训、体育卫生艺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