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营销理论帮助我们拓展了营销的视野:营销要真正对社会有价值才能让自己有利可图,并且社会当中的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做营销。
所以,这里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要拓宽营销的视野,学会登高望远。营销的工作是要发现社会问题和贡献社会价值,从本质上说,营销是让社会变得更美好的方式或工具。如果这样看,就会发现更多机会。
第二个意思是要拓展营销的宽度。营销不是企业的专利,不仅企业要做营销,非企业组织和个人也要做营销,当每个人和每个组织都在进行有效的营销工作时,人、组织和社会都会变得更好。
如果我们懂得这两个意思就会知道,营销实际上是一份需要情怀和胸怀的工作。为了做好这份工作,我们还需要对以下四点有理性的认识:
一、要有拿得出手的产品
不论是人还是组织,在做营销时,说一千道一万,必须要拿出真材实料。人和组织都得拿出让别人感兴趣的产品,这是营销最根本的支撑。
这其中又有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让自己有特别之处,第二个要求是切中内核,一定不是为了特别而特别,关键在于能否从形式深入到内核。如果只是做了很多表面工作,那么就不会有竞争力。
事实上,产品的内核并不是产品,作为实体的产品只是一个载体而已。例如,从根本上说,读者并不是在看书,而是在看知识。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知道,书商显然不是在经营书籍,而是在经营知识。如果意识到这一点,经营思路就会被打开。
二、要找到对产品有兴趣的人
有了拿得出手的产品,就要找到真正识货的人。坦白说,我们在营销上犯的比较大的错误在于,没有找到产品真正的买家。也许我们做了很多营销努力,但对方就是不买账。
从根本上来讲, 还是因为没有找到可以把我们的产品价值提升到最大化的人。“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从另一个角度启发我们去思考,谁真的看好我们的产品。产品价值最大化不是我们自己来判定的,而是产品的“情人”来判定的。
所以,别人不买账一定不怨别人,只是我们自己的产品没有与别人形成最佳匹配。为产品找到买家只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我们有拿得出手的产品;二是营销者自身的努力,让产品和顾客真正相识相知相守。
因此,营销不是推销产品,更不是强买强卖。做营销工作的人要非常深刻地理解产品本身,否则就找不到合适的营销对象。营销人员理解产品的一个方法就是多与产品在一起,另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多与研发人员在一起,这样就会把产品吃得更透。
三、既要会说话又要会听话
在营销过程中,有两种东西会说话,一种是产品,另一种是服务。所以,并不是要求营销人员会说话,根本点是用产品和服务说话。
要注意的是,会说话不是苦口婆心,也不是赔礼道歉。但是在现实中,很多营销工作都放在了苦口婆心和赔礼道歉上,甚至以为苦口婆心和赔礼道歉就是服务。事实上,苦口婆心和赔礼道歉都是因为产品不够好,算不上真正的服务。
真正的产品能创造价值,真正的服务也能创造价值。换句话说,服务本身也必须是一种高质量的产品。所以,一个知识经营者一方面可以提供知识载体,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供知识服务,帮助人理解、消化和吸收知识,甚至帮助人运用知识,这样的服务就会增值。
这才是会说话的营销。此外,营销要能听到外面的风吹草动,把环境的变化和顾客的声音放在心里,然后再拿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与外界对话。这个时候,营销就能经得住风吹雨打,就可以扛得起引领变化和冲锋陷阵的大旗。
四、要永保初心
这对于初入职场的人和初创组织来说,问题不大,因为初創者本身就拥有初心。怕的是人和组织成功之后,人和组织变得更复杂,甚至膨胀,这个时候,我们还能保持那份初心吗?
例如,当学校排名在不断提升的时候,是否可以依然像从前那样,让学生拥有最大的收获?当医院拥有越来越高的等级评价的时候,患者是否真的可以感受到高等级评价带来的更多实惠和便利?当企业和公共事业部门发展成一个大型机构的时候,是否可以确保这个大型机构依然灵活地与服务对象在一起?只有真正在意顾客价值,且不论何时都不迷失,才是社会营销的初心。
在问责上,这不是外部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如果一个大企业愿意这样去反思,就一定会找到答案,找回初心。不论是功成名就者还是新进入者,谁捡起这份初心,谁就会赢得顾客的心,与顾客在一起;谁丢掉这份初心,顾客就会把谁丢掉。
企业的初心就是消费者,学校的初心就是学生,医院的初心就是患者,只有始终把这些人装在心里,才能走得更远。
所以,这里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要拓宽营销的视野,学会登高望远。营销的工作是要发现社会问题和贡献社会价值,从本质上说,营销是让社会变得更美好的方式或工具。如果这样看,就会发现更多机会。
第二个意思是要拓展营销的宽度。营销不是企业的专利,不仅企业要做营销,非企业组织和个人也要做营销,当每个人和每个组织都在进行有效的营销工作时,人、组织和社会都会变得更好。
如果我们懂得这两个意思就会知道,营销实际上是一份需要情怀和胸怀的工作。为了做好这份工作,我们还需要对以下四点有理性的认识:
一、要有拿得出手的产品
不论是人还是组织,在做营销时,说一千道一万,必须要拿出真材实料。人和组织都得拿出让别人感兴趣的产品,这是营销最根本的支撑。
这其中又有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让自己有特别之处,第二个要求是切中内核,一定不是为了特别而特别,关键在于能否从形式深入到内核。如果只是做了很多表面工作,那么就不会有竞争力。
事实上,产品的内核并不是产品,作为实体的产品只是一个载体而已。例如,从根本上说,读者并不是在看书,而是在看知识。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知道,书商显然不是在经营书籍,而是在经营知识。如果意识到这一点,经营思路就会被打开。
二、要找到对产品有兴趣的人
有了拿得出手的产品,就要找到真正识货的人。坦白说,我们在营销上犯的比较大的错误在于,没有找到产品真正的买家。也许我们做了很多营销努力,但对方就是不买账。
从根本上来讲, 还是因为没有找到可以把我们的产品价值提升到最大化的人。“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从另一个角度启发我们去思考,谁真的看好我们的产品。产品价值最大化不是我们自己来判定的,而是产品的“情人”来判定的。
所以,别人不买账一定不怨别人,只是我们自己的产品没有与别人形成最佳匹配。为产品找到买家只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我们有拿得出手的产品;二是营销者自身的努力,让产品和顾客真正相识相知相守。
因此,营销不是推销产品,更不是强买强卖。做营销工作的人要非常深刻地理解产品本身,否则就找不到合适的营销对象。营销人员理解产品的一个方法就是多与产品在一起,另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多与研发人员在一起,这样就会把产品吃得更透。
三、既要会说话又要会听话
在营销过程中,有两种东西会说话,一种是产品,另一种是服务。所以,并不是要求营销人员会说话,根本点是用产品和服务说话。
要注意的是,会说话不是苦口婆心,也不是赔礼道歉。但是在现实中,很多营销工作都放在了苦口婆心和赔礼道歉上,甚至以为苦口婆心和赔礼道歉就是服务。事实上,苦口婆心和赔礼道歉都是因为产品不够好,算不上真正的服务。
真正的产品能创造价值,真正的服务也能创造价值。换句话说,服务本身也必须是一种高质量的产品。所以,一个知识经营者一方面可以提供知识载体,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供知识服务,帮助人理解、消化和吸收知识,甚至帮助人运用知识,这样的服务就会增值。
这才是会说话的营销。此外,营销要能听到外面的风吹草动,把环境的变化和顾客的声音放在心里,然后再拿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与外界对话。这个时候,营销就能经得住风吹雨打,就可以扛得起引领变化和冲锋陷阵的大旗。
四、要永保初心
这对于初入职场的人和初创组织来说,问题不大,因为初創者本身就拥有初心。怕的是人和组织成功之后,人和组织变得更复杂,甚至膨胀,这个时候,我们还能保持那份初心吗?
例如,当学校排名在不断提升的时候,是否可以依然像从前那样,让学生拥有最大的收获?当医院拥有越来越高的等级评价的时候,患者是否真的可以感受到高等级评价带来的更多实惠和便利?当企业和公共事业部门发展成一个大型机构的时候,是否可以确保这个大型机构依然灵活地与服务对象在一起?只有真正在意顾客价值,且不论何时都不迷失,才是社会营销的初心。
在问责上,这不是外部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如果一个大企业愿意这样去反思,就一定会找到答案,找回初心。不论是功成名就者还是新进入者,谁捡起这份初心,谁就会赢得顾客的心,与顾客在一起;谁丢掉这份初心,顾客就会把谁丢掉。
企业的初心就是消费者,学校的初心就是学生,医院的初心就是患者,只有始终把这些人装在心里,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