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面基本靠风刮,脏水基本靠蒸发,治理基本靠突击,垃圾围村到处撒……”长久以来,因为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基础条件相对落后,在吉林省东辽县的广大农村地区,农户生活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随意倾倒,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成为乡村环境治理的难点。
近几年,当地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以农村垃圾治理、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为切入点,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2017年7月,东辽县先后被选为“吉林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试点县”“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在几年前,每逢节假日李清最怕的就是回乡下,“前些年农村没有水泥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夏天一到,路两旁臭水沟散发的气味就别提了……”李清回忆起早些年农村的人居环境不禁感慨。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短板,是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近些年,东辽县在农村垃圾治理方面积极探索,但因财力、人力所限,需要破解的难题有许多。以往,各乡镇将农户随处堆放的垃圾进行收集,集中堆放到非正规垃圾点,仅做到了垃圾转移,但未能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加之农村垃圾没有专人清扫,缺乏日常管理,生活垃圾、农作物垃圾、牲畜粪便随处乱倒,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整治。
依靠政府层面的传统治理模式显然效果不理想,探索农村垃圾治理新方式势在必行。思路决定出路,市场化经营或成为解决垃圾处理的最优选择。2016年,面对“垃圾围村”的严峻形势,东辽县委、县政府先后4次赴山东、浙江、河北考察,率先提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二三四五”总体思路,即:下定一个决心——每年投入至少3000万元,两年内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攻坚战;坚持两个理念——人居环境改善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与购买服务、全民参与并行的理念,坚持环境保护与农村发展并行的理念;实现三方面效益——把生态效益留给子孙、把经济效益留在当地、把民生效益留给群众;力争四个突破——在垃圾治理模式、保洁服务范围、垃圾治理标准、垃圾治理效果上实现突破;最终实现“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管理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的五个目标,使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民改善。
为此,东辽县在吉林省率先开启了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实现全县域治理城乡环境的先河,经过政府公开招投标,全面实施以垃圾分类治理和城乡环卫一体化为核心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东辽模式”。
目前,东辽县正走出一条符合东北地域实际的新路子,在畜禽粪便处理、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上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为了让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顺利开展,东辽县进一步明确了标准,如全县233个行政村街道路面两侧排水沟全掏清、村内坑塘周边全捞清、村容村貌日日清,实现村头村尾100米可视范围内无白色垃圾、无成堆垃圾点。
不仅如此,东辽县还建立了“智慧环卫”系统,通过车辆GPS卫星定位、对讲机通话定位、有源电子标签自动考核,对车辆、垃圾桶和一线作业人员等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车辆管理监督“即时化”、垃圾清运管理“数字化”、人员考勤管理“信息化”,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运行机制顺利落地,东辽县委、县政府全域统筹、精心谋划、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制定了《东辽县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办法》,该办法明确了各乡镇、村的相关职责。村一级制定出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施方案,明确运行方式、工作步骤及责任人,理清了县、乡镇、村三级和环卫公司的具体职责。
以往,村民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为此,当地相关部门通过印制垃圾分类宣传画、印发“致广大村民的一封信”、早中晚一天三遍广播、垃圾分类歌、“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宣讲团”等形式,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了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广大群众对城乡环卫一体化赞不绝口。
东辽县还将城乡环卫一体化纳入乡镇年终绩效考核,建立和落实奖惩制度,不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并对工作进展缓慢、监督管理不到位的单位、个人通报批评。专门制定日常保洁标准和卫生检查考核办法,以确保垃圾清运效果。
经过不断努力,东辽县的农村环境发生了巨变,街头巷尾整洁畅通,庭院内外干净卫生,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过去垃圾随手扔、柴草乱堆放的现象不见了。
城乡环卫一体化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大幅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让群众切身体会到了房前屋后的清洁与舒适。据了解,东辽县还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重视宣传引导作用,提高村镇居民的环卫意识。进一步拓宽保洁人员的收入渠道,将大数据管理与解决村屯电商“最后一公里”相结合,增加保洁人员工作范围,提高收入水平,东辽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有力推进,当地也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三赢”。2017年,东辽县进一步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2017年9月被国家交通运输部命名为首批“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农村路的建设改变了当地道路状况,推动和促进了当地農村经济的发展,东辽县也先后涌现出中德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金州生态产业开发区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园区,为东辽县的产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编辑:郭梁 美编:杨东儒
近几年,当地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以农村垃圾治理、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为切入点,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2017年7月,东辽县先后被选为“吉林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试点县”“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创新
在几年前,每逢节假日李清最怕的就是回乡下,“前些年农村没有水泥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夏天一到,路两旁臭水沟散发的气味就别提了……”李清回忆起早些年农村的人居环境不禁感慨。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短板,是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近些年,东辽县在农村垃圾治理方面积极探索,但因财力、人力所限,需要破解的难题有许多。以往,各乡镇将农户随处堆放的垃圾进行收集,集中堆放到非正规垃圾点,仅做到了垃圾转移,但未能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加之农村垃圾没有专人清扫,缺乏日常管理,生活垃圾、农作物垃圾、牲畜粪便随处乱倒,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整治。
依靠政府层面的传统治理模式显然效果不理想,探索农村垃圾治理新方式势在必行。思路决定出路,市场化经营或成为解决垃圾处理的最优选择。2016年,面对“垃圾围村”的严峻形势,东辽县委、县政府先后4次赴山东、浙江、河北考察,率先提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二三四五”总体思路,即:下定一个决心——每年投入至少3000万元,两年内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攻坚战;坚持两个理念——人居环境改善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与购买服务、全民参与并行的理念,坚持环境保护与农村发展并行的理念;实现三方面效益——把生态效益留给子孙、把经济效益留在当地、把民生效益留给群众;力争四个突破——在垃圾治理模式、保洁服务范围、垃圾治理标准、垃圾治理效果上实现突破;最终实现“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管理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的五个目标,使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民改善。
为此,东辽县在吉林省率先开启了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实现全县域治理城乡环境的先河,经过政府公开招投标,全面实施以垃圾分类治理和城乡环卫一体化为核心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东辽模式”。
目前,东辽县正走出一条符合东北地域实际的新路子,在畜禽粪便处理、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上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示范
为了让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顺利开展,东辽县进一步明确了标准,如全县233个行政村街道路面两侧排水沟全掏清、村内坑塘周边全捞清、村容村貌日日清,实现村头村尾100米可视范围内无白色垃圾、无成堆垃圾点。
不仅如此,东辽县还建立了“智慧环卫”系统,通过车辆GPS卫星定位、对讲机通话定位、有源电子标签自动考核,对车辆、垃圾桶和一线作业人员等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车辆管理监督“即时化”、垃圾清运管理“数字化”、人员考勤管理“信息化”,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运行机制顺利落地,东辽县委、县政府全域统筹、精心谋划、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制定了《东辽县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办法》,该办法明确了各乡镇、村的相关职责。村一级制定出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施方案,明确运行方式、工作步骤及责任人,理清了县、乡镇、村三级和环卫公司的具体职责。
以往,村民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为此,当地相关部门通过印制垃圾分类宣传画、印发“致广大村民的一封信”、早中晚一天三遍广播、垃圾分类歌、“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宣讲团”等形式,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了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广大群众对城乡环卫一体化赞不绝口。
东辽县还将城乡环卫一体化纳入乡镇年终绩效考核,建立和落实奖惩制度,不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并对工作进展缓慢、监督管理不到位的单位、个人通报批评。专门制定日常保洁标准和卫生检查考核办法,以确保垃圾清运效果。
经过不断努力,东辽县的农村环境发生了巨变,街头巷尾整洁畅通,庭院内外干净卫生,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过去垃圾随手扔、柴草乱堆放的现象不见了。
城乡环卫一体化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大幅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让群众切身体会到了房前屋后的清洁与舒适。据了解,东辽县还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重视宣传引导作用,提高村镇居民的环卫意识。进一步拓宽保洁人员的收入渠道,将大数据管理与解决村屯电商“最后一公里”相结合,增加保洁人员工作范围,提高收入水平,东辽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有力推进,当地也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三赢”。2017年,东辽县进一步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2017年9月被国家交通运输部命名为首批“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农村路的建设改变了当地道路状况,推动和促进了当地農村经济的发展,东辽县也先后涌现出中德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金州生态产业开发区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园区,为东辽县的产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编辑:郭梁 美编:杨东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