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在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实行走班制选课模块教学改革,将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整合分割成一个个专业模块课程,以年级为单位开展走班选课,每门课程都有专业的教师教学,并采用两节连上的大课形式授课形式,推进课程校本化。
音乐、美术、体育等术科课堂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设置多种教学内容以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心特点和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内容模块,走班上课。真正地开启个性课程的私人定制模式:音乐开设声乐歌唱、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古筝、吉他、竖笛、葫芦丝、电子琴、小提琴、单簧管、萨克斯、奥尔夫音乐、表演艺术等课程;美术开设儿童画、国画、油画、素描、水粉、书法、摄影、陶艺、手工、动漫等课程;体育学科开设田径、篮球、足球、毽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武术、跆拳道、定向越野、健美操等课程。
一、引导学生学会技能,发掘学生兴趣和潜能
常规课堂的数量与内容总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选修课堂则可以弥补常规课堂的不足,它一方面可以对常规课堂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它扩展了学校课程的种类与范围,使学校课程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强化了学校课程与知识世界的动态联系。
走班制选课模块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技能学习,发掘学生兴趣和潜能,练“技”成“能”,由“能”转为“素养”,开启个性的课程私人定制。同时,按照技能学习的特点和素养培养的规律探索体育学本课堂和艺术学本课堂改革。体育学本课堂,坚持体能訓练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体育精神与身心素养并举。艺术学本课堂,坚持艺术通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学习相结合,技能与审美素养并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人类智力多种多样,个体智力是一种多种能力的结合。在他看来,至少存在着九种智力元素:逻辑/数学、语言、音乐、空间、运动、交际、内省、自然、生存,不同个体智力元素的组合方式导致了个体智力类型的差异。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间的身心差异诸如兴趣爱好、性向特长越来越明显。
我国教育固然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学生都统一要求,更不意味着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每门课程上都平均发展或门门优秀。走班制选课模块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赋予每个学生选择性发展的权利,引导和促进学生个性的生动发展。可以说,没有“选择”的教育,不讲“个性”的教育,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训练”,而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改变过去常规课堂一统天下的僵化格局,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开设丰富多样富于弹性的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其潜在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
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形成了常规课堂一统天下的课程体制局面,教师被排除在课程编制活动之外,教师仅仅是既有课程的实施者,忠实地、不折不扣地执行教科书的意图,严格按照统一的教科书、教参甚至教法进行教学。
而走班制选课模块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品质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机遇。它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和固定不变的职能分工,要求教师更新课程意识、教学观念,掌握课程开发所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吸收知识研究的新成果。正是在参与课程开发,进行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获得专业的自主成长和持续发展,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四、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由于常规课堂数量、内容、范围有限,在常规课堂一统天下的格局之下,不可能实现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只有选修课才可能既在科目设置上有一很大的灵活性,又在科目的组合与内容拓展上有很大的自由度。选修课尤其是学校根据所在社区和学校的条件、资源、师资状况开设的选修课,有助于课程模式的多样化,而课程模式的多样化最终又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因此,开设多种多样的选修课,是形成学校特色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重要途径。
走班制选课模块的实施,实现了学生课程的普及化、兴趣的广泛化、课程的个性化、教师专业化、教学的小班化、办学模式的多样化,使全校90%以上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或两项以上)运动技能和四项(或四项以上)艺术技能,实现了国家规定的“体育、艺术2 1项目”实施的可持续发展。
走班制选课模块不是常规课堂的陪衬,更不是常规课堂的附庸,它是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有自己独特的目标、任务、优势和作用,是现代学校课程制度的重要支柱,不可或缺,必须彻底打破课程结构封闭、僵化、萎缩的状态,重构课程结构,使常规课堂与选修课优势互补、动态平衡,充分释放各种课程的潜在功能,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
音乐、美术、体育等术科课堂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设置多种教学内容以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心特点和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内容模块,走班上课。真正地开启个性课程的私人定制模式:音乐开设声乐歌唱、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古筝、吉他、竖笛、葫芦丝、电子琴、小提琴、单簧管、萨克斯、奥尔夫音乐、表演艺术等课程;美术开设儿童画、国画、油画、素描、水粉、书法、摄影、陶艺、手工、动漫等课程;体育学科开设田径、篮球、足球、毽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武术、跆拳道、定向越野、健美操等课程。
一、引导学生学会技能,发掘学生兴趣和潜能
常规课堂的数量与内容总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选修课堂则可以弥补常规课堂的不足,它一方面可以对常规课堂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它扩展了学校课程的种类与范围,使学校课程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强化了学校课程与知识世界的动态联系。
走班制选课模块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技能学习,发掘学生兴趣和潜能,练“技”成“能”,由“能”转为“素养”,开启个性的课程私人定制。同时,按照技能学习的特点和素养培养的规律探索体育学本课堂和艺术学本课堂改革。体育学本课堂,坚持体能訓练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体育精神与身心素养并举。艺术学本课堂,坚持艺术通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学习相结合,技能与审美素养并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人类智力多种多样,个体智力是一种多种能力的结合。在他看来,至少存在着九种智力元素:逻辑/数学、语言、音乐、空间、运动、交际、内省、自然、生存,不同个体智力元素的组合方式导致了个体智力类型的差异。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间的身心差异诸如兴趣爱好、性向特长越来越明显。
我国教育固然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学生都统一要求,更不意味着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每门课程上都平均发展或门门优秀。走班制选课模块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赋予每个学生选择性发展的权利,引导和促进学生个性的生动发展。可以说,没有“选择”的教育,不讲“个性”的教育,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训练”,而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改变过去常规课堂一统天下的僵化格局,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开设丰富多样富于弹性的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其潜在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
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形成了常规课堂一统天下的课程体制局面,教师被排除在课程编制活动之外,教师仅仅是既有课程的实施者,忠实地、不折不扣地执行教科书的意图,严格按照统一的教科书、教参甚至教法进行教学。
而走班制选课模块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品质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机遇。它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和固定不变的职能分工,要求教师更新课程意识、教学观念,掌握课程开发所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吸收知识研究的新成果。正是在参与课程开发,进行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获得专业的自主成长和持续发展,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四、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由于常规课堂数量、内容、范围有限,在常规课堂一统天下的格局之下,不可能实现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只有选修课才可能既在科目设置上有一很大的灵活性,又在科目的组合与内容拓展上有很大的自由度。选修课尤其是学校根据所在社区和学校的条件、资源、师资状况开设的选修课,有助于课程模式的多样化,而课程模式的多样化最终又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因此,开设多种多样的选修课,是形成学校特色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重要途径。
走班制选课模块的实施,实现了学生课程的普及化、兴趣的广泛化、课程的个性化、教师专业化、教学的小班化、办学模式的多样化,使全校90%以上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或两项以上)运动技能和四项(或四项以上)艺术技能,实现了国家规定的“体育、艺术2 1项目”实施的可持续发展。
走班制选课模块不是常规课堂的陪衬,更不是常规课堂的附庸,它是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有自己独特的目标、任务、优势和作用,是现代学校课程制度的重要支柱,不可或缺,必须彻底打破课程结构封闭、僵化、萎缩的状态,重构课程结构,使常规课堂与选修课优势互补、动态平衡,充分释放各种课程的潜在功能,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