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令会计学界头疼不已的问题,也是会计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会计信息失真可能给股东,债权人等造成经济损失,甚至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近年来,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同时互联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我国经济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一些企业迫切想要融资上市,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弄虚作假的报表也日益增多,给财务会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给我国经济造成了诸多伤害。本文就建筑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治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引言:
会计信息是会计单位以财会报表、报告及附注等向投资人、债权人与社会公众公布的财会状况和企业的经营成果。会计信息是企业财会信息的核心,是反应企业经营状况,预测未来收益的基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会计单位的经营决策,以致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资本市场会计领域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这不仅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形成了极大制约,而且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对投资人、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一、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最终由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呈现的会计信息偏离了真实的财务信息,具体而言就是由于会计信息的输入与输出不一致而产生了虚假信息或错误信息,导致所呈现的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从而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建筑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责任不明确,事后处罚力度不严
这样也给了不轨之人的可乘之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通常会涉及到许多部门与个人,甚至包括政府部门的执法者与公司内部人员串通一气,相互配合,使得会计信息造假具有一定隐藏性,增加了查处难度。象上述某会计师事务所伙同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信息造假,除了审计师未能履行职业责任,对假的会计信息无动如衷外,这也与改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经济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与诸多的企业、个体一样,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不无关系。上市公司聘你,为企业出具会计信息,为了各自利益,这使得会计师事务所伙同上市公司做会计信息造假有了极大可能。这说明当前社会审计监察机制乏力,注册会计师制度存在缺陷。这是其一,而会计信息造假败露后,作为国家相关执法部门对企业处罚力度不大,上述公司会计造假发现后,国家执法部门对其作出了处罚几百万元,停牌几个月的决定,但与其会计信息造假成功使其股价暴涨几倍,期间公司股票成功实现高价增发,再融资十几亿相比,这个处罚成本显得十分低廉,起不了应有的法律威慑作用。
(二)会计人员素质低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的第一供应商,他们的职业素质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1)基层会计工作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为数甚少;会计后续教育缺乏规范性,还有众多会计人员并不熟悉,甚至不知道新的会计制度,会计法律和法规;一些新入行的会计人员缺乏实际经验,不能正确的处理相对复杂的会计业务;(2)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差。部分会计人员缺乏职业操守,职业道德低下,对于违法违纪人或事妥协默认,不能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办事。
(三)单位负责人缺乏正确的会计观念
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观念及会计道德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部分管理人员滥用职权,为了一己之私或本企业利益,指使基层会计人员报销自己消费的发票,假公济私,甚至强迫基层会计人员虚造利润,搞账外账,使会计信息失真。
(四)会计理论不完善
会计理论自身的一些不足可能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1)会计理论自身的不足造成会计人员即便严谨的按照相关规定来记录和核算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也未必能真实反映会计信息。例如:货币计量假设。该假设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也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可能造成的会计信息偏离真实信息的情形;会计原则中的谨慎性原则要求尽量不高估资产价值,尽量不低估负债价值。在实际操作中,容易使会计人员低估资产价值,高估负债价值,从而偏离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2)会计理论的自身的不足也给部分不遵守会计规则的会计人员可乘之机。如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造成了虚构会计利润的可能,还有一些复杂经济业务如企业并购,内部交易等事项的发生因其隐蔽性好,操作性强,会计理论复杂不简明,也间接增加了操纵会计信息的可能,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对策
(一)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上市公司为获得资本市场额外收入,铤而走险是源于发布虚假会计信息的行政处罚成本极低,而利益因素的驱动,进行会计造假。作为国家宏观方面说,必须健全法律法規,从制度建设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越来越全面、完善,已颁发了《会计法》《证券法》《经济法》《公司法》《刑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之间相互缺乏匹配,如针对会计信息造假犯罪如何定性,《会计法》规定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然《刑法》中并没有对会计造假作出相应罪责的法律规定,这是其一;对蓄意会计信息造假的上市公司的处罚,国家主管部门要从法律法规上定性,加大对造假的企业与个人的惩罚力度。同国际接轨,在加重对经营者与主管执行者等应负担的法律责任的同时,对参入会计信息造假一系列的相关管理人与财会人员也执行惩处到位,提高会计信息造假的成本与风险,遏制会计造假的肆意盛行。
(二)加强内控制度因素,强化内部审计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公司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以及财产物质安全完整等建立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措施、方法与手段的总称。企业要保障会计系统合理高效运行,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会计内控制度包括内部合理分工及各部门控制程序来达到这一目的。如内部控制中的实物保全控制、授权批准控制等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发现并纠正其中的舞弊行为,杜绝会计信息的造假。其次,加强内部审计,有效的内部审计能够实时管制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并确保会计记录的准确与完整,从而提供良好的财会报告,做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披露。
(三)加强会计信息网络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在当前网络时代的环境下,应该加强会计信息的网络化,在核算模式的信息系统中增加具有管理功能的软件,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使得财务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2)注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网络经济时代,应该培养适应时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才。(3)为了发展我国的财务软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软件,应对我国的会计软件行业进行应有的保护。建立健全网络财务时代的法律环境,使得有才之士能够在法律保护下在财务软件方面有所创新。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财务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我们应该把人的因素重视起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广大会计人员必须建立起为投资者负责的职业道德观念,真实记录,反映,核算每一笔会计业务,依照法律法规而不是单位领导人意思办事,切实做到朱镕基对广大会计人员提出的“不做假账”的要求。坚决遵守会计法规,为成为国家财经法律的维护者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增加会计信息造假的难度
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理应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做出适当的修正,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减少企业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方法等方面的可选择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四、结束语
总之,虚假的会计信息会损害投资人、债权人的经济利益,损害的程度取决于投资人与债权人的资本市场相关素质的高低。针对虚假的会计信息,投资人与债权人要掌握基本的财会分析方法,“擦亮自己的双眼”,是最可靠的办法。
参考文献:
[1]陈燕.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2004(08).
[2]王秋彬.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透视[J].当代经济,2005(04).
【关键词】 建筑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引言:
会计信息是会计单位以财会报表、报告及附注等向投资人、债权人与社会公众公布的财会状况和企业的经营成果。会计信息是企业财会信息的核心,是反应企业经营状况,预测未来收益的基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会计单位的经营决策,以致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资本市场会计领域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这不仅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形成了极大制约,而且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对投资人、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一、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最终由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呈现的会计信息偏离了真实的财务信息,具体而言就是由于会计信息的输入与输出不一致而产生了虚假信息或错误信息,导致所呈现的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从而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建筑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责任不明确,事后处罚力度不严
这样也给了不轨之人的可乘之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通常会涉及到许多部门与个人,甚至包括政府部门的执法者与公司内部人员串通一气,相互配合,使得会计信息造假具有一定隐藏性,增加了查处难度。象上述某会计师事务所伙同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信息造假,除了审计师未能履行职业责任,对假的会计信息无动如衷外,这也与改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经济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与诸多的企业、个体一样,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不无关系。上市公司聘你,为企业出具会计信息,为了各自利益,这使得会计师事务所伙同上市公司做会计信息造假有了极大可能。这说明当前社会审计监察机制乏力,注册会计师制度存在缺陷。这是其一,而会计信息造假败露后,作为国家相关执法部门对企业处罚力度不大,上述公司会计造假发现后,国家执法部门对其作出了处罚几百万元,停牌几个月的决定,但与其会计信息造假成功使其股价暴涨几倍,期间公司股票成功实现高价增发,再融资十几亿相比,这个处罚成本显得十分低廉,起不了应有的法律威慑作用。
(二)会计人员素质低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的第一供应商,他们的职业素质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1)基层会计工作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为数甚少;会计后续教育缺乏规范性,还有众多会计人员并不熟悉,甚至不知道新的会计制度,会计法律和法规;一些新入行的会计人员缺乏实际经验,不能正确的处理相对复杂的会计业务;(2)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差。部分会计人员缺乏职业操守,职业道德低下,对于违法违纪人或事妥协默认,不能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办事。
(三)单位负责人缺乏正确的会计观念
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观念及会计道德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部分管理人员滥用职权,为了一己之私或本企业利益,指使基层会计人员报销自己消费的发票,假公济私,甚至强迫基层会计人员虚造利润,搞账外账,使会计信息失真。
(四)会计理论不完善
会计理论自身的一些不足可能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1)会计理论自身的不足造成会计人员即便严谨的按照相关规定来记录和核算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也未必能真实反映会计信息。例如:货币计量假设。该假设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也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可能造成的会计信息偏离真实信息的情形;会计原则中的谨慎性原则要求尽量不高估资产价值,尽量不低估负债价值。在实际操作中,容易使会计人员低估资产价值,高估负债价值,从而偏离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2)会计理论的自身的不足也给部分不遵守会计规则的会计人员可乘之机。如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造成了虚构会计利润的可能,还有一些复杂经济业务如企业并购,内部交易等事项的发生因其隐蔽性好,操作性强,会计理论复杂不简明,也间接增加了操纵会计信息的可能,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对策
(一)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上市公司为获得资本市场额外收入,铤而走险是源于发布虚假会计信息的行政处罚成本极低,而利益因素的驱动,进行会计造假。作为国家宏观方面说,必须健全法律法規,从制度建设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越来越全面、完善,已颁发了《会计法》《证券法》《经济法》《公司法》《刑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之间相互缺乏匹配,如针对会计信息造假犯罪如何定性,《会计法》规定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然《刑法》中并没有对会计造假作出相应罪责的法律规定,这是其一;对蓄意会计信息造假的上市公司的处罚,国家主管部门要从法律法规上定性,加大对造假的企业与个人的惩罚力度。同国际接轨,在加重对经营者与主管执行者等应负担的法律责任的同时,对参入会计信息造假一系列的相关管理人与财会人员也执行惩处到位,提高会计信息造假的成本与风险,遏制会计造假的肆意盛行。
(二)加强内控制度因素,强化内部审计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公司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以及财产物质安全完整等建立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措施、方法与手段的总称。企业要保障会计系统合理高效运行,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会计内控制度包括内部合理分工及各部门控制程序来达到这一目的。如内部控制中的实物保全控制、授权批准控制等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发现并纠正其中的舞弊行为,杜绝会计信息的造假。其次,加强内部审计,有效的内部审计能够实时管制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并确保会计记录的准确与完整,从而提供良好的财会报告,做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披露。
(三)加强会计信息网络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在当前网络时代的环境下,应该加强会计信息的网络化,在核算模式的信息系统中增加具有管理功能的软件,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使得财务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2)注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网络经济时代,应该培养适应时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才。(3)为了发展我国的财务软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软件,应对我国的会计软件行业进行应有的保护。建立健全网络财务时代的法律环境,使得有才之士能够在法律保护下在财务软件方面有所创新。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财务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我们应该把人的因素重视起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广大会计人员必须建立起为投资者负责的职业道德观念,真实记录,反映,核算每一笔会计业务,依照法律法规而不是单位领导人意思办事,切实做到朱镕基对广大会计人员提出的“不做假账”的要求。坚决遵守会计法规,为成为国家财经法律的维护者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增加会计信息造假的难度
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理应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做出适当的修正,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减少企业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方法等方面的可选择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四、结束语
总之,虚假的会计信息会损害投资人、债权人的经济利益,损害的程度取决于投资人与债权人的资本市场相关素质的高低。针对虚假的会计信息,投资人与债权人要掌握基本的财会分析方法,“擦亮自己的双眼”,是最可靠的办法。
参考文献:
[1]陈燕.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2004(08).
[2]王秋彬.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透视[J].当代经济,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