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没有了劳教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f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劳教制度,到今天已经天怒人怨。说它应该存在的,甚至对它“一分为二”的,非常少见。我感觉,这很像十年前“收容遣送制度”被废止时的气氛。已经有不少人,包括官方媒体的人士,在网络上呼吁“废除劳教制度”了。
  人们有理由认为,这是迟早的事。
  都说中国的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是遇到了难以按惯性走下去的困境。这样的困境往往是以一个尖锐得让人道德和良心无法承受的事件为标志的。收容遣送制度走到最后,赔上了孙志刚的生命。而劳教制度在2012年,必须面对汹涌而至的一堆悲情的命运:湖南唐慧事件、重庆“一坨屎案”和重庆任建宇“QQ空间案”……
  应该说,自从劳教来到人间,类似的故事就一再重演,甚至不一定于今为烈,只是到了今天,被劳教人员的呻吟和呼号被网络加速和放大了。例如,1957年至1960年的甘肃夹边沟右派分子劳教所,如果遇到网络,那将是三千多个唐慧,一千五百多个冤魂。
  其实,劳教制度之应该废止,并不需要以血肉之躯的损害为代价去证明,而是因为它本身是以非法的方式释放出来的魔鬼。连小孩子都可以自由接触的百度上对劳教制度的介绍也“非常负面”,说它是源自于前苏联的,是不依据法律、不经法院审判而剥夺他人自由,并强制劳动的一种“行政处罚”。这不等于说它不应该存在么?
  但这样一个制度,却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繁荣到现在。“文革”期间,随着公检法被“砸烂”,在名义上一度不存在劳教(但对知识分子,仍然有同样残酷的“牛棚”)。“文革”结束后的1980年2月,国务院将1957年颁布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重新发布实施。1980年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继续办好劳动教养》。
  在此后三十多年里,以“严打”等几次阵发性的社会抽搐为标志,劳教一次一次被加强。令人震惊的是,它已经由国家政治渐次演变为地方维护局部利益稳定,打击上访、举报或者辱骂官员的平民人士的手段。
  同时,由于劳教人员的劳动成果的市场化,有关方面产生了经济上的动力。公安部门向劳教所输送被劳教人员,亦可获得回扣。法律空档嫁接上地方行政,操作上又有经济润滑,遂使劳教真的如三十多年前的《人民日报》所希望的那样,“越办越好”了。
  然而,即便在“文革”的血雨腥风中,对劳教的质疑也没有停止。章乃器先生1971年曾致信周恩来,指责劳动教养是“无罪”而“剥夺自由”,并且严词质问道:“我们都有为自由而斗争的经历,应该记得不能无故剥夺别人自由的教训。‘不自由,毋宁死’口号,在民主革命中曾唤起那么多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这难道应该忘记吗?”“文革”结束后,又有人提出过废除劳教制度。到今天,劳教在体制内也失去了公开辩护者。
  在这样的情势下,全国人大照顾民意,以程序废止国务院的劳动教养规定的条件,应该是成熟的了。或问,取消了地方政府已经形成某种依赖的维稳支柱,会使稳定受到怎样的挑战,或者,他们会寻找怎样的替代品?
  稳定的问题,既然是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交付下来的,任何一级政府都不可以交白卷,而一定要不惜以压倒法律的方式交上稳定的答卷。同时,地方官员也会结结实实地把局部利益绑架到国家政治目标上,无论谁举报他个人,都会成为国家政治,交由上级以政治的名义埋单。
  事实上,为了维稳,部分地方政府什么都敢干。法律从来没有为“截访”开过口子,但他们都自动创新了,并且很快公司化运作,形成财政埋单的可持续操作的利益链。废除了劳教制度,一时会有些“乱”。但这是深入改革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废除是必须的。
其他文献
2013年娱乐圈耳目一新的事不多,倒是有各种让人跌破眼镜的旧人。他们争先恐后地出现并表达,有的用作品,或好或坏;有的用婚姻,或分或合。但这些在经历了一年的沉淀之后,最终都只是一个个娱乐版面的头条,没能对时代作出实质性的改变。我们仍然嘻嘻哈哈地看热闹,保持了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的习惯,出现与消失都理所当然,又无足轻重。  国产电影每年的情况似乎都更好了一点,又更糟了一些。这种分裂撕扯的观感,在几个热闹
1997年10月26日,江泽民对美国展开为期8天的国事访问,这是1989年以后中国国家元首首次正式访美,也很可能是江泽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访问。  一个多月前结束的“十五大”上,他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这一次,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改革正在向前推进,社会重新活跃起来,香港也在7月1日顺利回归,可惜“一国两制”的提出者邓小平并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幕——2月19日,这位老人在宁静中离开人世,江泽民为其举
电影完成后,失去目标和方向了  人物周刊:电影试映时,我看放映完后,观看的人几乎都是沉默的,没有人想说话。  冯小刚:几乎所有人看完后,都是这反应,闷了一会儿。有人说感觉像隔着书被打了一闷棍。震云那小说,没故事,没情节,没人物,主角就是民族。看完这个电影,你对自己的民族可能会有更深入的或者说跟以前不太一样的认识,这会让你有点不舒服。  人物周刊:听说你惦记这个小说20年之久?  冯小刚:差不多吧。
周迅 著名女演员。1991年初登大银幕,后成为第一位包揽两岸三地最高电影奖项影后桂冠的演员。2011年成为香奈儿中国形象大使。    我知道,你这辈子,太多人用古灵精怪来形容你,从媒体到影迷再到你的合作者。那我就不用这4个字来讲你。  我哪里是个倔强的人,只是在你面前,不想泯然众人而已。这跟男生爱在班花面前顶撞老师,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不过是想让你多记得我一点。这才勉强公平。虽然我记得你的,肯定
2月3日晚,电影《昂山素季》在香港举行首映礼,女主角杨紫琼、导演吕克贝松偕夫人一同出席记者会,畅谈拍摄经验及心得。饰演昂山素季的杨紫琼,点亮特制的蜡烛,寓意为缅甸点燃希望之光。吕克贝松强调,他的作品并非倡导政治,是属于当地人民的。对于昂山素季,他们都表达了深深的敬意。  杨紫琼 和她交谈的时光令人难忘  1991年,我听说一位东盟女子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对亚洲女性来说,这实在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布劳德把国资被偷窃的信息公布给了国际媒体,造成俄罗斯巨大政治危机,普京亲自插手Gazprom案件,更换了公司高层    上世纪20年代末,比尔·布劳德的爷爷老布劳德在纽约,当地的共产主义运动很活跃。老布劳德(厄尔·布劳德)曾经在堪萨斯和纽约州都担任过工会的主席, 1927年被邀请到红色苏联,在那里遇见了布劳德的奶奶,接着,布劳德的父亲在苏联出生。  1932年,老布劳德被派回美国,成为美国共产党的
一切从离经叛道开始  1972年7月2日,美国《时代》周刊一篇写NON(非家长全国协会)的文章里第一次提到“不生养一族(Child-free)”,那时NON还是拥有四百多会员的小团体,他们提出“None is fun(没有孩子就是乐趣)”口号,在当时显得荒谬而大胆,极富冲击力。  1987年4月20日,又是《时代》周刊,刊发题为《丁克族来了》的报道,关注一种日渐普遍的生活方式。丁克(DINK)是英
小赵掐指一算,老赵当年下乡那会儿正处于青春期,于是幸灾乐祸:荒山野岭的一定没什么姑娘。据说老赵刚去的时候,发的粮食不够吃,每天饿得哆嗦,他在土墙上郑重地刻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饱暖思淫欲,并且在“饱”字底下做了重点标记。  据小赵称,老赵发明的捕食方法非常独到。若是想吃鱼,便找老乡借一点芝麻和烧酒,和在面里,团成小球稍作烘烤,凌晨时分,偷偷跑到河边撒下去。鱼吃了之后,一条条醉得东倒西歪,成群结队在水
新房子和旧房子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待转型期的中国?  冯仑:转型相当于什么呢?旧体制相当于一个老房子,新体制相当于未来一个新房子。在我看来,过去30年就是两件事,一个是对旧房子适当装修,贴个墙纸,窗户擦干净,这叫在旧的框架内适当收拾收拾。另外呢,派一部分人在外边搭新房子,这个新房子叫市场经济。  现在新房子里有多少人?改革开放以来有八千万的公务员去建新房子,有个名词形容这个行为叫“下海”。现在每
黄宗英曾打电话跟陈徒手说:“冯亦代看了你这本书,看哭了。书中说到的这些人都是他的熟人,但你说的这些事他又不知道。”说的是陈徒手的《人有病,天知否》。今年他出新书《故国人民有所思》,讲述12位知识分子接受“思想改造”的过程。  《人有病,天知否》耗去了陈徒手十余年的时光,《故国人民有所思》前后也用了10年时间,用功且用心、求真又带着温情,是他的文章最为人所称道的品质。评论家解玺璋说:陈徒手的当代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