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刹海是北京城西北隅的一颗绿色明珠。它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文物古迹高度集中,民俗活动历史悠久,是北京唯一的历史文化名胜风景区,而且也是北京城的发祥地。在前年,为了弘扬什刹海的灿烂文化,西城区还把该地区的厂桥街道改名为“什刹海街道”。
什刹海在辽金时称白莲潭,元代称积水潭或海子。到清代,德胜桥以西的水面仍称积水潭,因北岸有净业寺,故又叫净业湖。德胜桥至银锭桥之间的水面,因其西北岸有古刹什刹海寺,故名什刹海。银锭桥以东的水面盛产荷花,是当时京城内赏荷最佳处,故名“莲花泡子”。建国后,又分别称上述三块水面为西海、后海、前海,但统称为什刹海。为了和前三海(北海、中南海)区别,什刹海又称为后三海。
在元灭金后,建筑豪华的金中都(在广安门一带,利用的是莲花池水系)已被元军焚为废墟。在重新选址建都的问题上,元世祖忽必烈听取了刘秉忠的建议,利用积水潭和北海、中南海的水系建都。另外,又因当时金中都的皇宫已焚,而忽必烈正暂住在琼华岛(北海)的辽金时“琼屿”“大宁宫”行宫内,所以决定以积水潭的东侧为新都城的中轴线筑城,修建了元朝的都城——大都(即北京)。从元至元四年(1267年)开始修建,到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成。元朝为了解决大都城的水源和漕运,由我国元代著名的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修建了引昌平白浮泉至大都的引水工程(今仍是京密引水一部分的主渠),又疏通了大都至通州的漕运(通惠河)。这样使积水潭中部水面(即西海)的北岸(今烤肉季一带),成为贯通我国南北漕运的大运河的北方终点码头。故此,积水潭成为大都城内最繁华的商业区。当时湖内是“胪船蔽水”,岸上是车水马龙,酒馆茶肆、商贾戏班云集,热闹非凡,盛极一时。在银锭桥还出现了“银锭观山”一景,是京城望西山第一佳处。
到明清两代,什刹海不再作为码头。但岸边是绿柳低垂,湖中是粉荷出蓉,风景十分幽丽。很多文人墨客纷纷题诗赋词,如《都门杂咏》中有佳句:“十里荷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燕京岁时记》中记述:“什刹海在地安门迤西,荷花最盛,六月间仕女云集。凡花开时,北岸一带风景最佳,绿柳丝垂,红衣腻粉,花光人面,掩映迷离。真不知人之为人,花之为花矣。”因此,历代的高僧们在这里修寺建庙,而王公大臣们则在岸边选址筑府造园,名人们也纷纷迁居湖畔,这样,使什刹海周围的文物古迹遍布。
现在什刹海周围主要的王府有恭王府及花园、醇王府、庆王府、钟王府、涛贝勒府等。名人故居有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梅兰芳故居、溥杰故居、张伯驹故居、马海德故居、张之洞故居、萧军故居、田间故居等。值得一提的是,什刹海还和我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有关。很多红学家认为,恭王府就是大观园,并多有文章发表。恭王府的前身是和的府邸。而曹雪芹是和以前的人物。这样,又有红学家说,这里原是曹家的宅院,只是房屋院落较小。在恭王府的北边有大翔凤胡同,胡同内有一名“水井坊”的院落,现院内还有一口水井,传为曹家用过。这里也是曹家的房屋。不管这两处是否为曹家房屋,但在多种资料和红学家著文中,都有曹家在内城(西城)有房屋两处和南城鲜鱼口有房一处的记述。什刹海畔的古寺庙主要有汇通祠(郭守敬纪念馆)、广化寺(北京佛教协会所在地)、净业寺、高庙、火神庙(现已修复一新)、三官庙等。古石拱桥有银锭桥、德胜桥、后门桥。老字号有烤肉季、会贤堂旧址。古商业街有白米斜街、烟袋斜街、荷花市场等。附近的城楼东北有钟楼、鼓楼,西北有德胜门箭楼。
由于什刹海是北京地区唯一的历史文化名胜区,最能代表北京民俗文化的特色,所以深受首都人民的喜爱。北京的文物部门还组织一些史地专家成立了“什刹海研究会”。前几年,北京电视台的一个专门以介绍北京历史民俗为主要内容的节目,还以“什刹海”命名。现在什刹海畔又出现了著名的“胡同旅游”,每天都有很多外国友人和海外华侨乘坐人力三轮车,在什刹海畔的古老胡同、温馨的四合院以及恭王府等名胜古迹中参观游览。现在什刹海畔酒吧遍布,每到夜晚,岸上是灯红酒绿,湖中则彩船轻荡,富有江南秦淮水乡气息。尤其是在盛夏,什刹海已成为附近居民休息纳凉的佳处。今天,湖中的野鸭群,也成为京城一景。平安大街建成之后,什刹海这颗京城绿色明珠,北京城的发祥地,以它的魅力更加吸引中外游人。
【责任编辑】唐宇
什刹海在辽金时称白莲潭,元代称积水潭或海子。到清代,德胜桥以西的水面仍称积水潭,因北岸有净业寺,故又叫净业湖。德胜桥至银锭桥之间的水面,因其西北岸有古刹什刹海寺,故名什刹海。银锭桥以东的水面盛产荷花,是当时京城内赏荷最佳处,故名“莲花泡子”。建国后,又分别称上述三块水面为西海、后海、前海,但统称为什刹海。为了和前三海(北海、中南海)区别,什刹海又称为后三海。
在元灭金后,建筑豪华的金中都(在广安门一带,利用的是莲花池水系)已被元军焚为废墟。在重新选址建都的问题上,元世祖忽必烈听取了刘秉忠的建议,利用积水潭和北海、中南海的水系建都。另外,又因当时金中都的皇宫已焚,而忽必烈正暂住在琼华岛(北海)的辽金时“琼屿”“大宁宫”行宫内,所以决定以积水潭的东侧为新都城的中轴线筑城,修建了元朝的都城——大都(即北京)。从元至元四年(1267年)开始修建,到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成。元朝为了解决大都城的水源和漕运,由我国元代著名的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修建了引昌平白浮泉至大都的引水工程(今仍是京密引水一部分的主渠),又疏通了大都至通州的漕运(通惠河)。这样使积水潭中部水面(即西海)的北岸(今烤肉季一带),成为贯通我国南北漕运的大运河的北方终点码头。故此,积水潭成为大都城内最繁华的商业区。当时湖内是“胪船蔽水”,岸上是车水马龙,酒馆茶肆、商贾戏班云集,热闹非凡,盛极一时。在银锭桥还出现了“银锭观山”一景,是京城望西山第一佳处。
到明清两代,什刹海不再作为码头。但岸边是绿柳低垂,湖中是粉荷出蓉,风景十分幽丽。很多文人墨客纷纷题诗赋词,如《都门杂咏》中有佳句:“十里荷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燕京岁时记》中记述:“什刹海在地安门迤西,荷花最盛,六月间仕女云集。凡花开时,北岸一带风景最佳,绿柳丝垂,红衣腻粉,花光人面,掩映迷离。真不知人之为人,花之为花矣。”因此,历代的高僧们在这里修寺建庙,而王公大臣们则在岸边选址筑府造园,名人们也纷纷迁居湖畔,这样,使什刹海周围的文物古迹遍布。
现在什刹海周围主要的王府有恭王府及花园、醇王府、庆王府、钟王府、涛贝勒府等。名人故居有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梅兰芳故居、溥杰故居、张伯驹故居、马海德故居、张之洞故居、萧军故居、田间故居等。值得一提的是,什刹海还和我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有关。很多红学家认为,恭王府就是大观园,并多有文章发表。恭王府的前身是和的府邸。而曹雪芹是和以前的人物。这样,又有红学家说,这里原是曹家的宅院,只是房屋院落较小。在恭王府的北边有大翔凤胡同,胡同内有一名“水井坊”的院落,现院内还有一口水井,传为曹家用过。这里也是曹家的房屋。不管这两处是否为曹家房屋,但在多种资料和红学家著文中,都有曹家在内城(西城)有房屋两处和南城鲜鱼口有房一处的记述。什刹海畔的古寺庙主要有汇通祠(郭守敬纪念馆)、广化寺(北京佛教协会所在地)、净业寺、高庙、火神庙(现已修复一新)、三官庙等。古石拱桥有银锭桥、德胜桥、后门桥。老字号有烤肉季、会贤堂旧址。古商业街有白米斜街、烟袋斜街、荷花市场等。附近的城楼东北有钟楼、鼓楼,西北有德胜门箭楼。
由于什刹海是北京地区唯一的历史文化名胜区,最能代表北京民俗文化的特色,所以深受首都人民的喜爱。北京的文物部门还组织一些史地专家成立了“什刹海研究会”。前几年,北京电视台的一个专门以介绍北京历史民俗为主要内容的节目,还以“什刹海”命名。现在什刹海畔又出现了著名的“胡同旅游”,每天都有很多外国友人和海外华侨乘坐人力三轮车,在什刹海畔的古老胡同、温馨的四合院以及恭王府等名胜古迹中参观游览。现在什刹海畔酒吧遍布,每到夜晚,岸上是灯红酒绿,湖中则彩船轻荡,富有江南秦淮水乡气息。尤其是在盛夏,什刹海已成为附近居民休息纳凉的佳处。今天,湖中的野鸭群,也成为京城一景。平安大街建成之后,什刹海这颗京城绿色明珠,北京城的发祥地,以它的魅力更加吸引中外游人。
【责任编辑】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