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指导下精准液体复苏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入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总计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依据脓毒性休克EGDT原则复苏,观察组在超声指导下开展液体复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4h,观察组乳酸、中心静脉压、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每小时尿量、心输出量及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液体输入总量、每小时尿量、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干预,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性,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超声;液体复苏;重症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6-029-02
感染性休克是指感染微生物、微生物毒素产物所致一类脓毒性综合征,患者以休克为表现危急重症,患者可迅速导致组织器官功能损伤,甚至死亡[1]。而感染性休克治疗主要措施为科学合理液体复苏。接受液体复苏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中,50%以上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会影响液体复苏,而液体容量反应作为患者液体复苏评估重要指标。如何有效控制液体容量,避免液体过度负荷影响机体氧合、组织细胞供氧,促使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为重症医学者工作研究难点[2]。重症超声快速、简便及无创,临床可重复性高,被用于指导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精细容量调整,目前有关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指导应用价值较少[3]。文章就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超声指导下精准液体复苏干预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入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总计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例,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符合感染性休克临床诊断;②患者及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内容,自愿参与;③本次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器官明显病变者,如肝脏、肾脏及肺部病变等;②合并精神障碍者;③伴有免疫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者。对照组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8~75岁,平均(52.6±4.5)岁,病程1~5h,平均(3.4±1.0)h,观察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18~75岁,平均(52.8±4.6)岁,病程1~5h,平均(3.2±1.1)h,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扩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等,防范酸中毒并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照组按照脓毒性休克EGDT原则进行液体复苏,复苏目标:6h内平均动脉压≥65mmHg、中心静脉压8~12mmHg、尿量≥0.5ml/kg/h,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0%。观察组开展重症超声指导液体复苏,心脏探头依次扫描胸骨旁长轴、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五腔平面、下腔静脉直径等,评估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及大小,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测量心排量。切面M模式,取样线置于下腔静脉、右心房距离2cm位置测量吸气相下腔静脉内径、呼气相下腔静脉内径,计算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依据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下腔静脉对血容量状态、反应性评估。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18%,视为容量反应良好,左心室舒张末内径<25mm表明血容量严重不足,自主呼吸呼气末下腔静脉直径小于1cm,MV呼气末直径小于1.5cm,存在血容量不足;直径大于2cm则容量负荷过重。评估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下腔静脉、下腔靜脉变异率变化,及时调整患者治疗策略,如液体复苏量、速度、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强心药物等,直至患者达到复苏目标。复苏期间,配合适量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24h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和氧合指数。(2)比较两组患者液体输入量、每小时尿量、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3)比较两组复苏期间组织水肿、肺水肿、器官功能障碍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4h,观察组中心静脉压、乳酸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及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液体输入量、每小时尿量、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液体输入量、每小时尿量、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 讨论
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6h内实现复苏目标情况下可显著降低临床病死率,28d降低至30%,60d降低至44%。为此,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拯救运动指南中,最为严重为液体复苏治疗,成为常见且有效方案之一,实施过程中强调在6h内达标。近些年来研究指出[4],与常规治疗方案比较,实施早期目标指南后可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同时患者经济负担加重会引起潜在风险性。为此,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普遍存在组织水肿、肺水肿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问题,对部分患者而言,开放性液体复苏下无法达到理想复苏效果,氧代谢障碍发生率增加会恶化各个器官功能。因此,对感染性休克早期精准液体管理中,早期器官灌注成为保障液体复苏成功关键措施。 随着近些年重症超声技术不断发展,其具有便携性、方便性,被广泛用于各类危重疑难疾病辅助诊断及治疗中。重症超声具有动态、实时及可重复性高特点,可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为目前常见动态监测,为临床治疗方案调整下提供及时、准确指导。心脏超声被广泛用于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评估,甚至对左室舒张、右心功能加以评估[5]。本次研究中,对收入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实施评估上,采取超声引导下精准液体复苏,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P<0.05。重症超声指导下可快速实现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肺功能加以改善,精准补液开展后,恢复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并减轻患者肺水肿,进而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障碍[6]。文章表2得出,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干预后,患者液体输入量、每小时尿量、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較,P<0.05。研究指出[7],超声指导下能为脓毒血症患者液体复苏指导提供准确、有效及可行血流动力学指标管理方案,进而优化心脏功能,降低过度液体复苏治疗所致肺水肿。经超声检测患者液体复苏达标情况,显著减少液体复苏使用剂量,利于降低复苏液体过量所致肺部并发症[8]。文章表3得出,患者经重症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下,整体并发症发生率偏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进而指出,超声指导下干预效果更佳,可随时知晓患者液体补充情况,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及容量反应性,实时、动态监测心肺功能,为临床液体复苏提供指导依据,有效避免输入量不足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输入量过负荷所致肺水肿等并发症,对患者整体预后改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超声指导下精准液体复苏干预,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性,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庄燕,戴林峰,程璐,等. 床旁超声下腔静脉直径联合肺部超声B线积分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0,32(11):1356-1360.
[2]马年斌,梁雷雨,万珍,等.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静脉氧含量差比值联合超声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9,26(5):524-528.
[3]顾华杰,霍玉洁,樊锐,等. 重症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5):1949-1952.
[4]程礼川,何修玉,吴泽华. 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价值分析[J]. 中国医学装备,2019,16(4):62-66.
[5]陶涛,倪春华,蔡福良. 床旁超声监测下腔静脉直径及变化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治疗中的价值[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9,29(3):303-306,310.
[6]高洪媛,邹新华,屈峰,等. PICCO监测技术联合重症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J]. 临床肺科杂志,2018,23(2):315-317.
[7]崔建伟,赵炳朕,李庆一,等. 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应用价值探讨[J]. 安徽医学,2018,39(12):1517-1519.
[8]蒋艳君,邓靖,黎旭. 超声在重症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指导中的应用[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4):123-128.
关键词:超声;液体复苏;重症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6-029-02
感染性休克是指感染微生物、微生物毒素产物所致一类脓毒性综合征,患者以休克为表现危急重症,患者可迅速导致组织器官功能损伤,甚至死亡[1]。而感染性休克治疗主要措施为科学合理液体复苏。接受液体复苏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中,50%以上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会影响液体复苏,而液体容量反应作为患者液体复苏评估重要指标。如何有效控制液体容量,避免液体过度负荷影响机体氧合、组织细胞供氧,促使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为重症医学者工作研究难点[2]。重症超声快速、简便及无创,临床可重复性高,被用于指导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精细容量调整,目前有关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指导应用价值较少[3]。文章就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超声指导下精准液体复苏干预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入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总计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例,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符合感染性休克临床诊断;②患者及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内容,自愿参与;③本次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器官明显病变者,如肝脏、肾脏及肺部病变等;②合并精神障碍者;③伴有免疫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者。对照组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8~75岁,平均(52.6±4.5)岁,病程1~5h,平均(3.4±1.0)h,观察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18~75岁,平均(52.8±4.6)岁,病程1~5h,平均(3.2±1.1)h,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扩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等,防范酸中毒并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照组按照脓毒性休克EGDT原则进行液体复苏,复苏目标:6h内平均动脉压≥65mmHg、中心静脉压8~12mmHg、尿量≥0.5ml/kg/h,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0%。观察组开展重症超声指导液体复苏,心脏探头依次扫描胸骨旁长轴、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五腔平面、下腔静脉直径等,评估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及大小,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测量心排量。切面M模式,取样线置于下腔静脉、右心房距离2cm位置测量吸气相下腔静脉内径、呼气相下腔静脉内径,计算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依据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下腔静脉对血容量状态、反应性评估。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18%,视为容量反应良好,左心室舒张末内径<25mm表明血容量严重不足,自主呼吸呼气末下腔静脉直径小于1cm,MV呼气末直径小于1.5cm,存在血容量不足;直径大于2cm则容量负荷过重。评估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下腔静脉、下腔靜脉变异率变化,及时调整患者治疗策略,如液体复苏量、速度、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强心药物等,直至患者达到复苏目标。复苏期间,配合适量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24h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和氧合指数。(2)比较两组患者液体输入量、每小时尿量、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3)比较两组复苏期间组织水肿、肺水肿、器官功能障碍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4h,观察组中心静脉压、乳酸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及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液体输入量、每小时尿量、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液体输入量、每小时尿量、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 讨论
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6h内实现复苏目标情况下可显著降低临床病死率,28d降低至30%,60d降低至44%。为此,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拯救运动指南中,最为严重为液体复苏治疗,成为常见且有效方案之一,实施过程中强调在6h内达标。近些年来研究指出[4],与常规治疗方案比较,实施早期目标指南后可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同时患者经济负担加重会引起潜在风险性。为此,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普遍存在组织水肿、肺水肿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问题,对部分患者而言,开放性液体复苏下无法达到理想复苏效果,氧代谢障碍发生率增加会恶化各个器官功能。因此,对感染性休克早期精准液体管理中,早期器官灌注成为保障液体复苏成功关键措施。 随着近些年重症超声技术不断发展,其具有便携性、方便性,被广泛用于各类危重疑难疾病辅助诊断及治疗中。重症超声具有动态、实时及可重复性高特点,可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为目前常见动态监测,为临床治疗方案调整下提供及时、准确指导。心脏超声被广泛用于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评估,甚至对左室舒张、右心功能加以评估[5]。本次研究中,对收入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实施评估上,采取超声引导下精准液体复苏,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P<0.05。重症超声指导下可快速实现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肺功能加以改善,精准补液开展后,恢复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并减轻患者肺水肿,进而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障碍[6]。文章表2得出,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干预后,患者液体输入量、每小时尿量、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較,P<0.05。研究指出[7],超声指导下能为脓毒血症患者液体复苏指导提供准确、有效及可行血流动力学指标管理方案,进而优化心脏功能,降低过度液体复苏治疗所致肺水肿。经超声检测患者液体复苏达标情况,显著减少液体复苏使用剂量,利于降低复苏液体过量所致肺部并发症[8]。文章表3得出,患者经重症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下,整体并发症发生率偏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进而指出,超声指导下干预效果更佳,可随时知晓患者液体补充情况,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及容量反应性,实时、动态监测心肺功能,为临床液体复苏提供指导依据,有效避免输入量不足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输入量过负荷所致肺水肿等并发症,对患者整体预后改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超声指导下精准液体复苏干预,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性,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庄燕,戴林峰,程璐,等. 床旁超声下腔静脉直径联合肺部超声B线积分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0,32(11):1356-1360.
[2]马年斌,梁雷雨,万珍,等.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静脉氧含量差比值联合超声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9,26(5):524-528.
[3]顾华杰,霍玉洁,樊锐,等. 重症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5):1949-1952.
[4]程礼川,何修玉,吴泽华. 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价值分析[J]. 中国医学装备,2019,16(4):62-66.
[5]陶涛,倪春华,蔡福良. 床旁超声监测下腔静脉直径及变化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治疗中的价值[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9,29(3):303-306,310.
[6]高洪媛,邹新华,屈峰,等. PICCO监测技术联合重症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J]. 临床肺科杂志,2018,23(2):315-317.
[7]崔建伟,赵炳朕,李庆一,等. 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应用价值探讨[J]. 安徽医学,2018,39(12):1517-1519.
[8]蒋艳君,邓靖,黎旭. 超声在重症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指导中的应用[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4):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