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为更好的满足人们对水日益增长的需要,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破坏性的开采,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极度毁坏,这就涉及到了我国地下水资源的管理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对策,以期更好的推进水资源管理,从根本上改变对于水资源的破坏性利用,保护我们的地下水环境。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前言:
地下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能够合理有效的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但一度开发,可能将导致地下水资源的全面破坏,严重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因此,这就需要强化对于地下水资源的科学有效管理,强化地下水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为保护地下水环境提供重要的管理基础。
一、加强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意义
只要与人类社会用水息息相关的并且是能持续更新的淡水统称为水资源,具体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及土壤水,目前,世界其中最重要的环境问题就是保护地下水资源。受到世界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中其中一项就是水资源的紧缺,保护地下水资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点关注,对地下水保护也采取了很多积极的行动。
对地下水资源实施开发与利用一定要根据地下水的固定的特性进行,使水资源能够保持平衡。若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若增加百分之一的地下水的开采量,总量就会增加百分之一百零五点三,若全都是进入湖泊的话,就会导致湖泊的水增加百分之六十,这样的增加速度与地球的任何特大洪涝灾害相比,影响都是相当大的,这样算下来,要一年半的时间不对地下水进行开采是不现实的,所以,一定要保护好地下水资源,这样才能有利于水资源的长期发展。
二、存在问题解析
我国是人口大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我国的顺利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国内水资源总量有近三分之一是被我们国家地下淡水所占,近二十年来,每年对地下水的开采达到二十五亿平方米,速度增加非常迅速,全国利用地下水开采的有四百多个城市,城市用水量占到百分之三十。其中开采地下水以北方城市为主,华北地区的开采达到百分之七十二,西北城市的比例达到百分之六十六,但是,因为不够尊重科学,在开发地下水资源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科学发展观,超量开采严重污染了地下水,导致很多生态问题频频出现:
1、地下水污染问题
工业、生活废污水的不合理排放以及农业化肥、农药的施用等,造成了地下水污染,日益影响着城乡供水安全。地下水环境污染呈现出由点向面、由城市向农村扩展的趋势。全国城市地下水监测资料显示,绝大多数城市市区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北方城市,地下水污染更加严重,不仅污染元素多,且超标率高。
2、地下水超采
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国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开采量几乎以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剧增。华北平原地区地下水超采尤为严重。地下水超采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进一步会带来如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地面塌陷、土地荒漠化及沙化、海水倒灌入侵等各种问题。
(1)地下水位下降,出现地下水降落漏斗。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急剧上升,用水需求也日益增加,对地下水的依赖也越来越强。
(2)引发地面沉降和塌陷。长期大量超采地下水,造成了可压缩层侧压水头大幅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发生。地面沉降作为一种城市地质灾害,具有缓变性和累进性特点,已对平原城市产生威胁。因为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全国有50多个城市发生了地面沉降,其中沉降中心累计最大沉降量超过了2m的有上海、天津和太原。
三、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对策
水是生命的源泉,天然水中包括地下水资源,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开采与利用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地下水资源的超量开采,导致了严重的水资源緊缺的后果,所以,目前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进行限制,少开采甚至不要开采,这只是权宜之计,更好的办法是广泛的调节开发,使有限的地下水都能得到有效的、合理的利用,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把它的作用充分的体现出来,为经济建设更好的发展而服务。
1、科学制定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科学制定并实施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是实现地下水资源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委托具有地质、地下水资源勘察能力的科研、设计、观测等单位做出可行性高、内容详细、科学准确的地下水开采利用规划,用来指导各区域相关水事活动,才能逐步实现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的采补平衡。
2、加强地下水管理立法工作,完善管理体制
在《水法》等综合性法律法规中,虽然有地下水的相关规定,但是我国专门针对地下水管理的法律法规还处于空白阶段。因此,在地下水方面的立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使其能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
地下水的管理体制尚需完善。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就必须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逐步实现水质与水量、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综合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提高地下水节水防污的措施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水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全国正在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针对北方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有效途径,科学配置水资源,实行节水和防污并举,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地下水资源的严峻形势。
(1)加大节水投入和中水工程建设力度
搞好企业污水处理、中水利用等设施建设;加强农业节水工作,改革耕作方式,调整种植结构,推广喷灌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方式。
这对于节水、净水,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科学的污水处理工艺以有效的农田灌溉节水设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并不断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防治地下水污染。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清除污染源,大力开展预防污染物的治理工程建设;设立专控监测点,定期不定期对污染物观测,坚持长期对地下水污染的监控与管理,使地下水环境质量不断向良性循环发展。
(3)建立合理的地下水资源价格体系,利用经济杠杆控制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促进节约用水。
(4)积极开源,减少地下淡水开采量。海水淡化可以增加淡水总量,有利于沿海地区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此外,开展微咸水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可以减少地下淡水开采量。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大大改善受水区水资源配置格局。依据地下水压采用方案进行科学调度和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修复因超采地下水引起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5)加强宣传。利用新闻媒体、展览、网络资源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各级政府、各行业部门和公众对地下水现状、问题的认识,唤起公众的水危机意识,进一步树立惜水、节水、爱水、护水的意识。此外,对于地下水管理的一些先进的措施和方法,要注意借鉴吸收和科学引用,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求地下水管理的新途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下水资源的科学有效管理是保障地下水资源的重要保障,面对当前地下水资源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不遗余力的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于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规划,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的制度改革,并全面改进地下水的节能排污措施等,以从根本上实现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合理管理,为强化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做出相应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
[2]朱彩霞.长春市地下水开发环境问题研究[J].吉林地质,2001,(3).
[3]息海疆.大同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浅析[J].地下水,2003,(6).
[4]乔平林.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51).
[5]郭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地质灾害及防治[J].吉林地质,2001,(3).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前言:
地下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能够合理有效的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但一度开发,可能将导致地下水资源的全面破坏,严重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因此,这就需要强化对于地下水资源的科学有效管理,强化地下水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为保护地下水环境提供重要的管理基础。
一、加强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意义
只要与人类社会用水息息相关的并且是能持续更新的淡水统称为水资源,具体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及土壤水,目前,世界其中最重要的环境问题就是保护地下水资源。受到世界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中其中一项就是水资源的紧缺,保护地下水资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点关注,对地下水保护也采取了很多积极的行动。
对地下水资源实施开发与利用一定要根据地下水的固定的特性进行,使水资源能够保持平衡。若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若增加百分之一的地下水的开采量,总量就会增加百分之一百零五点三,若全都是进入湖泊的话,就会导致湖泊的水增加百分之六十,这样的增加速度与地球的任何特大洪涝灾害相比,影响都是相当大的,这样算下来,要一年半的时间不对地下水进行开采是不现实的,所以,一定要保护好地下水资源,这样才能有利于水资源的长期发展。
二、存在问题解析
我国是人口大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我国的顺利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国内水资源总量有近三分之一是被我们国家地下淡水所占,近二十年来,每年对地下水的开采达到二十五亿平方米,速度增加非常迅速,全国利用地下水开采的有四百多个城市,城市用水量占到百分之三十。其中开采地下水以北方城市为主,华北地区的开采达到百分之七十二,西北城市的比例达到百分之六十六,但是,因为不够尊重科学,在开发地下水资源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科学发展观,超量开采严重污染了地下水,导致很多生态问题频频出现:
1、地下水污染问题
工业、生活废污水的不合理排放以及农业化肥、农药的施用等,造成了地下水污染,日益影响着城乡供水安全。地下水环境污染呈现出由点向面、由城市向农村扩展的趋势。全国城市地下水监测资料显示,绝大多数城市市区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北方城市,地下水污染更加严重,不仅污染元素多,且超标率高。
2、地下水超采
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国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开采量几乎以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剧增。华北平原地区地下水超采尤为严重。地下水超采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进一步会带来如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地面塌陷、土地荒漠化及沙化、海水倒灌入侵等各种问题。
(1)地下水位下降,出现地下水降落漏斗。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急剧上升,用水需求也日益增加,对地下水的依赖也越来越强。
(2)引发地面沉降和塌陷。长期大量超采地下水,造成了可压缩层侧压水头大幅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发生。地面沉降作为一种城市地质灾害,具有缓变性和累进性特点,已对平原城市产生威胁。因为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全国有50多个城市发生了地面沉降,其中沉降中心累计最大沉降量超过了2m的有上海、天津和太原。
三、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对策
水是生命的源泉,天然水中包括地下水资源,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开采与利用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地下水资源的超量开采,导致了严重的水资源緊缺的后果,所以,目前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进行限制,少开采甚至不要开采,这只是权宜之计,更好的办法是广泛的调节开发,使有限的地下水都能得到有效的、合理的利用,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把它的作用充分的体现出来,为经济建设更好的发展而服务。
1、科学制定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科学制定并实施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是实现地下水资源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委托具有地质、地下水资源勘察能力的科研、设计、观测等单位做出可行性高、内容详细、科学准确的地下水开采利用规划,用来指导各区域相关水事活动,才能逐步实现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的采补平衡。
2、加强地下水管理立法工作,完善管理体制
在《水法》等综合性法律法规中,虽然有地下水的相关规定,但是我国专门针对地下水管理的法律法规还处于空白阶段。因此,在地下水方面的立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使其能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
地下水的管理体制尚需完善。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就必须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逐步实现水质与水量、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综合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提高地下水节水防污的措施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水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全国正在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针对北方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有效途径,科学配置水资源,实行节水和防污并举,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地下水资源的严峻形势。
(1)加大节水投入和中水工程建设力度
搞好企业污水处理、中水利用等设施建设;加强农业节水工作,改革耕作方式,调整种植结构,推广喷灌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方式。
这对于节水、净水,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科学的污水处理工艺以有效的农田灌溉节水设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并不断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防治地下水污染。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清除污染源,大力开展预防污染物的治理工程建设;设立专控监测点,定期不定期对污染物观测,坚持长期对地下水污染的监控与管理,使地下水环境质量不断向良性循环发展。
(3)建立合理的地下水资源价格体系,利用经济杠杆控制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促进节约用水。
(4)积极开源,减少地下淡水开采量。海水淡化可以增加淡水总量,有利于沿海地区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此外,开展微咸水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可以减少地下淡水开采量。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大大改善受水区水资源配置格局。依据地下水压采用方案进行科学调度和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修复因超采地下水引起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5)加强宣传。利用新闻媒体、展览、网络资源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各级政府、各行业部门和公众对地下水现状、问题的认识,唤起公众的水危机意识,进一步树立惜水、节水、爱水、护水的意识。此外,对于地下水管理的一些先进的措施和方法,要注意借鉴吸收和科学引用,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求地下水管理的新途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下水资源的科学有效管理是保障地下水资源的重要保障,面对当前地下水资源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不遗余力的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于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规划,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的制度改革,并全面改进地下水的节能排污措施等,以从根本上实现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合理管理,为强化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做出相应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
[2]朱彩霞.长春市地下水开发环境问题研究[J].吉林地质,2001,(3).
[3]息海疆.大同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浅析[J].地下水,2003,(6).
[4]乔平林.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51).
[5]郭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地质灾害及防治[J].吉林地质,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