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指蕴涵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它需要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无疑,对话过程的呈现与演绎,教师富有匠心的设问引导往往起着很大的牵引作用。
但是,在现实课堂中,许多教师的提问只注重文本自身具有知识的挖掘和文本规定意义的开发,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被牵引在文本固有的意义上,学生的个性发挥受到限制,课堂所期待的多元化的解读自然就成为了奢谈,课堂真正意义的对话状态自然就难以出现。因此,教师智慧地选准设问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生活积累,回味咀嚼文本,学生才能在阅读中有所感有所悟,课堂才能在学生的阅读和表现欲望不断被激活的情境下呈现对话状态。
一、设问在生活的支撑点上
生活是阅读的支撑,阅读,其实就是在阅读生活。调动生活积累,才能解读文本,对话文本。当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发生障碍,与文本的对话受到制约,这时就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去咀嚼回味文本。
《错过》是一篇说理的文章,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对于这个观点,许多学生并不理解,于是在课堂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曾经错过什么?“错过”后你有没有“得”?以下是一个学生的回答:我曾因为错过公交车而错过了参加市少年宫文艺演出的选拔机会。失去机会后,我很难过。可从这次“错过”中,我明白:机遇是要靠自己好好把握的,不珍惜,不好好把握,就等于没机遇,至少,从此以后,我养成了准时的习惯。用作者的话来讲就是“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阅读更是如此,许多时候,教师将目光投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生活的标准、生活的内涵和生活的经验去解读文本,学生就能和文本对话,并由此形成师生和生生对话的生动情景。
二、设问在文本的空白点上
文本空白就是教材作品中写得含蓄、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和回味的地方。文本空白的产生有四个原因:一是作者为了取得一种特殊的效果而有意为之,所谓的“话到嘴边留三分”,就属于这样的情况;二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作者的表达总是存在着一定的不完整、不全面或者空缺,这时就需要读者去补充完整;三是文本本身,包括语言,就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膨胀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文本中本身就存在着多元解读的机会;四是读者对文本的解读本身是一种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行为,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有权利有必要有能力对文本做出属于自己的解读。无论是哪种情况,可以肯定的是文本空白是最利于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体验,从而使学生在解读中做出个性化的反应和判断的地方,因此它使课堂对话具有了确定的依据和坚实的基础,在此设疑,无疑能引发生动而又深入的课堂对话效应。《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的命运的变化是小说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映照小说主题的一面镜子。但是,于勒的命运沉浮,小说并没有正面着笔,更多的是侧面交待,这也就为读者的个性化的解读设置了广阔的文本空白。如果教师在这里提出这样的问题:当于勒离开哈弗尔登上去南美的商船,他会怎么想?于勒在南美做生意破产后,他为什么不回家?你能说出他的真实想法吗?假如在游船上于勒也认出了菲利普夫妇,他会有怎样的表现?显然,设计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引领学生展开想象,去触摸人物个性的触角,去品评小说多元的主题,去感受作品神奇的魅力,在获得审美感受的同时,获得属于自己的理解与判断,因而也就能取得学生间阅读感受的交织、碰撞,使课堂呈现多彩的对话状态。
三、设问在学生与学生阅读感受的碰撞点上
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知识储备和兴趣爱好等,带来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导致即使阅读同一文本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理解、评价和审美活动,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时,由于语言文字极大的包容性,又使得不同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本时,产生不同的理解,进行不同的解读。阅读中个性化的感受、理解与评价,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结果,同时它又使生生间交流与对话具有了可能。因此,教师敏锐地发现文本中可能造成阅读差异的地方,智慧地设计问题,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教学就变成了心与心的对话。例如,教学《渔家傲》一词,在阅读“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浊酒”就是浑浊的酒,你从“浊”字中读到什么?以下是学生的回答:生1:喝的是浑浊的酒,可见边塞条件的艰苦,生活的艰难。生2:与其说是酒“浊”,倒不如说是人心的“浊”,一个“浊”字写出了词里主人公此刻思归而不得归的复杂心情。生3:“浊酒”与“边声”、“长烟”、“落日”一样,是奇异的塞外风光的组成,它渲染了凄厉的氛围,衬托出词主人公的思乡的纠结和壮志难酬的悲壮。
课堂呈現对话状态的关键在于教师。如果教师能将教学的落脚点始终放在学生的生活实际、内心世界上,利用科学而艺术的手段,让阅读成为学生生命的真实活动,无疑阅读教学就是真实而绚丽的生命对话。■
但是,在现实课堂中,许多教师的提问只注重文本自身具有知识的挖掘和文本规定意义的开发,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被牵引在文本固有的意义上,学生的个性发挥受到限制,课堂所期待的多元化的解读自然就成为了奢谈,课堂真正意义的对话状态自然就难以出现。因此,教师智慧地选准设问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生活积累,回味咀嚼文本,学生才能在阅读中有所感有所悟,课堂才能在学生的阅读和表现欲望不断被激活的情境下呈现对话状态。
一、设问在生活的支撑点上
生活是阅读的支撑,阅读,其实就是在阅读生活。调动生活积累,才能解读文本,对话文本。当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发生障碍,与文本的对话受到制约,这时就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去咀嚼回味文本。
《错过》是一篇说理的文章,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对于这个观点,许多学生并不理解,于是在课堂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曾经错过什么?“错过”后你有没有“得”?以下是一个学生的回答:我曾因为错过公交车而错过了参加市少年宫文艺演出的选拔机会。失去机会后,我很难过。可从这次“错过”中,我明白:机遇是要靠自己好好把握的,不珍惜,不好好把握,就等于没机遇,至少,从此以后,我养成了准时的习惯。用作者的话来讲就是“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阅读更是如此,许多时候,教师将目光投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生活的标准、生活的内涵和生活的经验去解读文本,学生就能和文本对话,并由此形成师生和生生对话的生动情景。
二、设问在文本的空白点上
文本空白就是教材作品中写得含蓄、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和回味的地方。文本空白的产生有四个原因:一是作者为了取得一种特殊的效果而有意为之,所谓的“话到嘴边留三分”,就属于这样的情况;二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作者的表达总是存在着一定的不完整、不全面或者空缺,这时就需要读者去补充完整;三是文本本身,包括语言,就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膨胀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文本中本身就存在着多元解读的机会;四是读者对文本的解读本身是一种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行为,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有权利有必要有能力对文本做出属于自己的解读。无论是哪种情况,可以肯定的是文本空白是最利于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体验,从而使学生在解读中做出个性化的反应和判断的地方,因此它使课堂对话具有了确定的依据和坚实的基础,在此设疑,无疑能引发生动而又深入的课堂对话效应。《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的命运的变化是小说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映照小说主题的一面镜子。但是,于勒的命运沉浮,小说并没有正面着笔,更多的是侧面交待,这也就为读者的个性化的解读设置了广阔的文本空白。如果教师在这里提出这样的问题:当于勒离开哈弗尔登上去南美的商船,他会怎么想?于勒在南美做生意破产后,他为什么不回家?你能说出他的真实想法吗?假如在游船上于勒也认出了菲利普夫妇,他会有怎样的表现?显然,设计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引领学生展开想象,去触摸人物个性的触角,去品评小说多元的主题,去感受作品神奇的魅力,在获得审美感受的同时,获得属于自己的理解与判断,因而也就能取得学生间阅读感受的交织、碰撞,使课堂呈现多彩的对话状态。
三、设问在学生与学生阅读感受的碰撞点上
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知识储备和兴趣爱好等,带来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导致即使阅读同一文本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理解、评价和审美活动,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时,由于语言文字极大的包容性,又使得不同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本时,产生不同的理解,进行不同的解读。阅读中个性化的感受、理解与评价,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结果,同时它又使生生间交流与对话具有了可能。因此,教师敏锐地发现文本中可能造成阅读差异的地方,智慧地设计问题,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教学就变成了心与心的对话。例如,教学《渔家傲》一词,在阅读“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浊酒”就是浑浊的酒,你从“浊”字中读到什么?以下是学生的回答:生1:喝的是浑浊的酒,可见边塞条件的艰苦,生活的艰难。生2:与其说是酒“浊”,倒不如说是人心的“浊”,一个“浊”字写出了词里主人公此刻思归而不得归的复杂心情。生3:“浊酒”与“边声”、“长烟”、“落日”一样,是奇异的塞外风光的组成,它渲染了凄厉的氛围,衬托出词主人公的思乡的纠结和壮志难酬的悲壮。
课堂呈現对话状态的关键在于教师。如果教师能将教学的落脚点始终放在学生的生活实际、内心世界上,利用科学而艺术的手段,让阅读成为学生生命的真实活动,无疑阅读教学就是真实而绚丽的生命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