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始于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质凝求异的精神,是当今改革课堂模式的切入点。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目的。其基本过程是: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处理与解释资料——问题解决。因此,如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好奇质凝心理,并将其引向真正的科学创新行动,将成为探究式教学中的一个切入点。下面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探究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感想和体会。
一、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因素。由于年龄的差别,师生间的心理总是有一段距离,若教师不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距离就会越拉越大,所以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来沟通双方感情,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课堂内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应鼓励表扬;对不符合教学需要的过浅、过难甚至离奇的问题也应予以尊重,对学生敢于提出针对教师或教材的问题的勇气和态度先予以肯定,再加以引导和分析。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大胆地发问、经常地质疑不予重视,或视为刁难、捣乱,钻牛角尖,并加以批评、训斥,甚至讽刺、挖苦,这样做不仅扼杀了学生问题意识,还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外我经常找学生座谈、交流,并通过家访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尽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动机,能引发学生努力思考、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逐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展现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是教师首先要有锐意改革的意识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以期待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和热情进入学习当中。例如,在学习“物种的多样性”中有一个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的资料”,要求每个学生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一张纸上与小伙伴们交流,同学们都能写出一些他们所熟悉的生物名称。这些本来是非常常见的生物,如果不是课本活动要求,可能是谁也不会想它,然而当它出现在课本中并以问题形式呈现时,就不能不使学生进行思考,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初级阶级。但问题到此并没有结束,而是继续让学生说出他们写出生物的生活环境;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这就为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这样课堂就充满活力和激情。
三、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刺激和思维碰撞条件,可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问题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找出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若干问题,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并让他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进行探究。如,在教学“吸收作用”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在家里把萝卜条分别浸泡在清水和盐水中,观察萝卜的变化现象。学生观察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萝卜放在清水中会变硬挺、胀大?而放在盐水里却软缩?这种来自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
四、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
为了让学生敢问、善问、问出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起各种激励机制。首先,在班里建立多个问题小组,并设计多个以探究为模式的问题,让学生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互问互答的竞赛活动。教师对每次的提问解答都给予量化记录。对较为典型的问题进行表扬鼓励,有价值的问题在班级墙报上展出,每月一小结,推选“最有价值的问题”和“提问明星”,使好的问题,好的讨论,好的成果推广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多么有意思的一项活动,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如,在学习过种子萌发的条件后,我特意选用一道常用习题:将两粒具有萌发能力的种子固定在玻璃棒的不同位置上,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粒种子一半在水里,一半在水中,另一粒全部浸没在水中。然后放在适温的地方,几天后哪粒种子能萌发?很快很多学生都得出:一半浸在水中的种子能萌发,而全浸在水中的不能萌发。然而小明同学说到:“两粒都能萌发。种子的萌发不需要空气?”我问“为什么”?小明答:“我看到我爸泡绿豆芽时就是将豆子全部浸没在水中的。结果豆芽都长出来了。”你确信没有看错吗?”“没有!”其他同学都持着怀疑的态度,我要同学们都回去重做一次实验。几天后全班80%的学生结论是:种子浸没在水中是可以萌发的。这时我问:“这是不是就说明了种子萌发真的不需空气呢?”这时一个平时爱思考的学生提出“水里面可能有种子萌发所需的空气。”我又要求学生把水中的空气去除后看种子能否。几天后,大家结论是:绝大多数种子都不能萌发。这样同学们以找到问题所在而高兴。小明也以提出这样有价值问题而获得当月“问题明星”,极大地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五、强化实践活动,促进自主学习
生物知识与生活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求知过程的乐趣,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其问题意识和求真的科学探索精神,使学生在认知与实践的“融通”中,让知识转化为生活。因此,在课程改革的今天,生物教学设计也应体现不同程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充分应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椐本地的具体情况,选取几个研究性学习实践课程,如“提高沙田柚产量的实践探索”“我镇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等。这都是学生感知非常深刻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活”的问题到生产生活中去,通过调查访问,社会实践等形式,进一步体验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逐步形成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探究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极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因素。由于年龄的差别,师生间的心理总是有一段距离,若教师不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距离就会越拉越大,所以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来沟通双方感情,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课堂内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应鼓励表扬;对不符合教学需要的过浅、过难甚至离奇的问题也应予以尊重,对学生敢于提出针对教师或教材的问题的勇气和态度先予以肯定,再加以引导和分析。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大胆地发问、经常地质疑不予重视,或视为刁难、捣乱,钻牛角尖,并加以批评、训斥,甚至讽刺、挖苦,这样做不仅扼杀了学生问题意识,还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外我经常找学生座谈、交流,并通过家访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尽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动机,能引发学生努力思考、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逐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展现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是教师首先要有锐意改革的意识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以期待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和热情进入学习当中。例如,在学习“物种的多样性”中有一个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的资料”,要求每个学生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一张纸上与小伙伴们交流,同学们都能写出一些他们所熟悉的生物名称。这些本来是非常常见的生物,如果不是课本活动要求,可能是谁也不会想它,然而当它出现在课本中并以问题形式呈现时,就不能不使学生进行思考,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初级阶级。但问题到此并没有结束,而是继续让学生说出他们写出生物的生活环境;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这就为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这样课堂就充满活力和激情。
三、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刺激和思维碰撞条件,可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问题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找出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若干问题,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并让他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进行探究。如,在教学“吸收作用”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在家里把萝卜条分别浸泡在清水和盐水中,观察萝卜的变化现象。学生观察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萝卜放在清水中会变硬挺、胀大?而放在盐水里却软缩?这种来自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
四、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
为了让学生敢问、善问、问出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起各种激励机制。首先,在班里建立多个问题小组,并设计多个以探究为模式的问题,让学生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互问互答的竞赛活动。教师对每次的提问解答都给予量化记录。对较为典型的问题进行表扬鼓励,有价值的问题在班级墙报上展出,每月一小结,推选“最有价值的问题”和“提问明星”,使好的问题,好的讨论,好的成果推广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多么有意思的一项活动,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如,在学习过种子萌发的条件后,我特意选用一道常用习题:将两粒具有萌发能力的种子固定在玻璃棒的不同位置上,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粒种子一半在水里,一半在水中,另一粒全部浸没在水中。然后放在适温的地方,几天后哪粒种子能萌发?很快很多学生都得出:一半浸在水中的种子能萌发,而全浸在水中的不能萌发。然而小明同学说到:“两粒都能萌发。种子的萌发不需要空气?”我问“为什么”?小明答:“我看到我爸泡绿豆芽时就是将豆子全部浸没在水中的。结果豆芽都长出来了。”你确信没有看错吗?”“没有!”其他同学都持着怀疑的态度,我要同学们都回去重做一次实验。几天后全班80%的学生结论是:种子浸没在水中是可以萌发的。这时我问:“这是不是就说明了种子萌发真的不需空气呢?”这时一个平时爱思考的学生提出“水里面可能有种子萌发所需的空气。”我又要求学生把水中的空气去除后看种子能否。几天后,大家结论是:绝大多数种子都不能萌发。这样同学们以找到问题所在而高兴。小明也以提出这样有价值问题而获得当月“问题明星”,极大地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五、强化实践活动,促进自主学习
生物知识与生活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求知过程的乐趣,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其问题意识和求真的科学探索精神,使学生在认知与实践的“融通”中,让知识转化为生活。因此,在课程改革的今天,生物教学设计也应体现不同程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充分应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椐本地的具体情况,选取几个研究性学习实践课程,如“提高沙田柚产量的实践探索”“我镇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等。这都是学生感知非常深刻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活”的问题到生产生活中去,通过调查访问,社会实践等形式,进一步体验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逐步形成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探究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极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