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g1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
  3.朗读的面窄。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
  4.求形式不求实效。据观察,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至四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1.保证读书时间。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
  2.扩大朗读训练面。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有一次,我教《桂林山水》一课,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桂林山水风景秀丽,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桂林山水的优美,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春》一课,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还说:“春天的景色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为何“美美”,景色美又在何方?课后,我问学生:“景色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
  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课文。“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前半句读得稍重且慢,“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
  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
其他文献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当一个人对某一项内容很感兴趣时,注意力就会保持高度集中,想象力特别丰富,思维极其敏锐,而不会感觉到厌烦。一直以来,数学科目因其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定理公式、模块化的解题方式让学生倍感厌烦。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有一定的创造思维能力,一旦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呆板单调,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难以维持,甚至会出
期刊
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职校财会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群体,同样面临着专业发展的问题。本文从财会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自身的特性、财会教师专业发展更需要外部支持、要多途径加快财会教师专业发展等三方面入手,就如何更好地提高财会教师的专业能力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财会教师 专业发展 特性 路径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内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丰富,专业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质疑显得越来越重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性教学,让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提出问题,并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教学的心脏”。一个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正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探
期刊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我在教四年级
期刊
从教小学语文以来,在传统的课堂中,我发现有许多学生怕上语文课,厌上语文课,上课时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我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视野相对狭窄,缺乏生活体验,学生对语文课兴趣不大,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学情绪。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语文课?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魅力的课堂呢?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魅力,关键要处理好自主与高效的关系,学生的自主
期刊
摘 要:本文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研究,提炼出了教学实践的基本流程,并形成了实践操作体系。实践证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实践能有效地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精神,能有效地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是打造活力课堂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
期刊
摘 要:新课程下一节好的高中数学课应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构建好高中数学新课堂,教师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构建好高中数学新课堂,教师必须要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手段的变革;构建好数学新课堂,教师必须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更新理念 优化课堂 反思教学 主观能动  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校园,走入了师生的生活。广大教师满怀改革,满怀
期刊
一个有效的课堂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课堂,也应该是学生感情升华、心智培养、品格形成的课堂,因此教师应该在授课之前认真思索和反复推敲如何将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接受教育内容,得到教育的全面发展。高中历史课程在学校当中普遍有难以教授的困扰,高中历史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较多低效和无效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没有实施科学合理的备课,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差,这不仅严重影响
期刊
摘 要: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 探究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突出能力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笔者在生物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期刊
随着研究性学习在中学的广泛开展,人们开始探索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案例教学法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引起广大政治教师的重视和关注。  一、提出  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