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责任。高中历史教师要发挥历史学科教学的优势,深挖课内外的历史教学资源,运用恰当历史教学法去渗透德育教育,并在多元化作业中加强德育教育。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德育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1-047-01
0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培养学生爱国、爱家、文明守法、积极向上的本质是永远不变的。高中学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并且,目前如火如荼进行的核心素养教育改革中,明确提出我们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因此学科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提高学科核心素养,致力于完成“立德树人”的共同目标。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学科特点,也是时代要求。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更是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责任。
一、课前研究策略
1.研读教学大纲,确定德育目标
历史教育专家赵亚夫先生曾直截了当地指出:“为什么要学历史?为了学会做人。”因此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是历史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使命。而我认为,历史教学的德育教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我们要在历史教学中,时刻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
2.钻研教材,深挖德育内涵
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古今中外,包罗万象。我们要深入研究历史教材,从中挖掘德育教学材料,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健康心理素质。
例如,在学习古代史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治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形成民族荣辱感。
二、课堂实施策略
德育,并非一朝一夕,立竿见影之事,实效实为落到实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讲授知识,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自然巧妙地将德育内容寓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使德育工作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运用唯物史观去评价历史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考察和分析人类发展规律的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由历史决定论和历史辩证法两个有机部分组成。要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理解透彻并能受到德育教育熏陶,那就必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注意历史的复杂多样性。当然,除了唯物史观,还有很多方法评价历史。如:一分为二的方法、社会分析法、分阶段评价法等。只有客观公正地评价人物,才能有效的达到德育目的。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要教学生评价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利用情境教学法去理解历史
课堂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要善于利用情境教学,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空间,使教学情境尽可能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理解当时的社会情境,在特殊的情境中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以此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在创设的情境中,可多元化的将电影、图片、文字材料、教师的提问解说等结合利用。针对丰富的情景素材,我们还要善于制造悬念,设置疑问,以悬念设置情境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渴望。在探究思考中,巧妙地把这些素材情景和德育教育目标适时因势地在课堂中穿插与升华。
3.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需求,引发思考
历史教学与任何一门课程一样,都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否则就不能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现代化,就不能达到学习历史的作用和意义了。因此,历史教学更要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发思考。通过体验与内省,获得情感性和价值性知识,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4.巧用合作型教学法,提高课堂互动性
合作型学习是一种在教师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它能有效的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我们也知道,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就某一话题进行相互间思想的交流,通过交流达到明辨是非,促进课堂德育教学。无论是教师设置问题还是给学生留出质疑的空间,均为学习和德育渗透提供了方向和线索。
三、课后评价策略
德育内化于心为思想,外化于形为行动。因此,我认为可以通过设置多元化作业来加强德育教育。历史作业的设计一定要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启迪性,要兼顾人文科学的教育功能。诸如,演讲、辩论、访谈、手抄板、解说词、调查报告、课本剧表演、口述史采访等。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曾表示口述历史的实践是理解上一代的重要窗口,是对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任何人都希望寻找真实,真实不一定寻找得到,但是却可以无穷地去接近真实。在无穷接近真实的过程当中,我们就会明白,其实口述史学关乎一个人,关乎一个家族,关乎一个民族,关乎一个国家,关乎一种文化,甚至于关乎整个人类。人类就是在不断真实的过程当中再提升自己,这个提升也许像人提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离开大地一样。看似不可能,看似荒诞,但是无论如何拎着头发以后,它就会让我们头皮发麻,也会让我们头脑清醒,而头脑清醒就是口述史学最大的功德。”
总而言之,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德育教育也不容忽视。高中历史教师要发挥历史学科教学的优势,通过历史人文德育渗透,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的个体思想品质,推动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从而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
[ 参 考 文 献 ]
[1]丁岚.新课标指导下高中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D].管理观察.2017.
[2]罗建宇.浅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J].科研导报,2008.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德育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1-047-01
0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培养学生爱国、爱家、文明守法、积极向上的本质是永远不变的。高中学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并且,目前如火如荼进行的核心素养教育改革中,明确提出我们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因此学科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提高学科核心素养,致力于完成“立德树人”的共同目标。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学科特点,也是时代要求。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更是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责任。
一、课前研究策略
1.研读教学大纲,确定德育目标
历史教育专家赵亚夫先生曾直截了当地指出:“为什么要学历史?为了学会做人。”因此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是历史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使命。而我认为,历史教学的德育教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我们要在历史教学中,时刻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
2.钻研教材,深挖德育内涵
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古今中外,包罗万象。我们要深入研究历史教材,从中挖掘德育教学材料,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健康心理素质。
例如,在学习古代史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治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形成民族荣辱感。
二、课堂实施策略
德育,并非一朝一夕,立竿见影之事,实效实为落到实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讲授知识,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自然巧妙地将德育内容寓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使德育工作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运用唯物史观去评价历史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考察和分析人类发展规律的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由历史决定论和历史辩证法两个有机部分组成。要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理解透彻并能受到德育教育熏陶,那就必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注意历史的复杂多样性。当然,除了唯物史观,还有很多方法评价历史。如:一分为二的方法、社会分析法、分阶段评价法等。只有客观公正地评价人物,才能有效的达到德育目的。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要教学生评价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利用情境教学法去理解历史
课堂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要善于利用情境教学,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空间,使教学情境尽可能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理解当时的社会情境,在特殊的情境中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以此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在创设的情境中,可多元化的将电影、图片、文字材料、教师的提问解说等结合利用。针对丰富的情景素材,我们还要善于制造悬念,设置疑问,以悬念设置情境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渴望。在探究思考中,巧妙地把这些素材情景和德育教育目标适时因势地在课堂中穿插与升华。
3.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需求,引发思考
历史教学与任何一门课程一样,都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否则就不能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现代化,就不能达到学习历史的作用和意义了。因此,历史教学更要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发思考。通过体验与内省,获得情感性和价值性知识,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4.巧用合作型教学法,提高课堂互动性
合作型学习是一种在教师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它能有效的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我们也知道,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就某一话题进行相互间思想的交流,通过交流达到明辨是非,促进课堂德育教学。无论是教师设置问题还是给学生留出质疑的空间,均为学习和德育渗透提供了方向和线索。
三、课后评价策略
德育内化于心为思想,外化于形为行动。因此,我认为可以通过设置多元化作业来加强德育教育。历史作业的设计一定要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启迪性,要兼顾人文科学的教育功能。诸如,演讲、辩论、访谈、手抄板、解说词、调查报告、课本剧表演、口述史采访等。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曾表示口述历史的实践是理解上一代的重要窗口,是对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任何人都希望寻找真实,真实不一定寻找得到,但是却可以无穷地去接近真实。在无穷接近真实的过程当中,我们就会明白,其实口述史学关乎一个人,关乎一个家族,关乎一个民族,关乎一个国家,关乎一种文化,甚至于关乎整个人类。人类就是在不断真实的过程当中再提升自己,这个提升也许像人提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离开大地一样。看似不可能,看似荒诞,但是无论如何拎着头发以后,它就会让我们头皮发麻,也会让我们头脑清醒,而头脑清醒就是口述史学最大的功德。”
总而言之,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德育教育也不容忽视。高中历史教师要发挥历史学科教学的优势,通过历史人文德育渗透,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的个体思想品质,推动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从而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
[ 参 考 文 献 ]
[1]丁岚.新课标指导下高中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D].管理观察.2017.
[2]罗建宇.浅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J].科研导报,2008.